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37,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采录
朝采
展采
采玉
下采
采藻
采葑
亮采
兼采
采听
采蘩
采葛
食采
华采
采章
《國語辭典》:采录(採錄)  拼音:cǎi lù
蒐集并记录下来。如:「他到非洲采录当地土人的歌谣。」
《漢語大詞典》:朝采
见“ 朝彩 ”。
朝廷的仪仗。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皇彝有文,朝采方蔼。频烦金纽,左右緹盖。”
分類:朝廷仪仗
《漢語大詞典》:朝彩
亦作“ 朝采 ”。 朝阳的光彩。 唐 李义府 《咏乌》:“日里颺朝彩,琴中伴夜啼。”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十:“沧海珠胎,发为朝采; 蓝田 玉种,积有夜光。” 元 柳贯 《次伯长待制韵》:“蹕道云开朝采正,蹛林风定雪花乾。”
分類:朝阳光彩
《國語辭典》:展采  拼音:zhǎn cǎi
舒展事业。《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而后因杂荐绅先生之略术,使获耀日月之末光绝炎,以展采错事。」《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君子有展采之思,求名利达。」
分類:供职裴骃
《分类字锦》:采玉
宋史乐志:歌磬之名,本无所出。晋贺循奏置登歌簨簴,采玉造小磬,盖取舜庙鸣球之制。
分类:
《國語辭典》:下采  拼音:xià cǎi
下赌注。《红楼梦》第九二回:「冯紫英道:『下采的是不好多嘴的。』贾政道:『多嘴也不妨,横竖他输了十来两银子,终久是不拿出来的。』」也作「下彩」。
分類:赌注
《漢語大詞典》:采藻
(1).采集水藻。诗·召南·采苹:“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诗〉序》《采苹》是赞美“大夫妻能循法度”的诗,故后世以“采藻”用作颂扬妇德的典故。宋史·乐志十四:“化以妇道,覲于内宫。采苹涧滨,采藻涧中。”
(2).采集辞藻。三国志·蜀志·秦宓传:“君子懿文德,采藻其何伤!”
《漢語大詞典》:采葑
语出《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葑即蔓菁,叶和根、茎都可食,但根、茎味苦。诗意谓采者不可因此连它的叶子都不要。后因以“采葑”为被人赏识器重的谦词。 宋 秦观 《谢程公辟启》:“不谓修撰给事,误赐采葑,曲加推轂。”
分類:蔓菁叶和
《漢語大詞典》:亮采
辅佐政事。书·舜典:“使宅百揆,亮采惠畴。”书·皋陶谟:“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 孙星衍 疏:“此言助事有邦,谓有土者之臣。” 宋 司马光 《和潞公与张昌言楚正叔游独乐园徘徊久之主人不至》诗:“茂勋成亮采,胜赏寄风流。”
《漢語大詞典》:兼采
谓同时向多方面采取。 南朝 宋 裴松之 《上三国志注表》:“繢事以众色成文,蜜蠭以兼采为味。”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非取製於一狐,谅求味於兼采。”
《漢語大詞典》:采听(采聽)
(1).探听。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 凌準 等主谋议唱和,採听外事。” 宋 苏轼 《谢制科启》:“通变者恐人才之未尽,故详於採听而畧於临时。”
(2).犹采纳。 宋 欧阳修 《论修河第三状》:“臣前已具言 河 利害甚详,而未蒙採听。”
收集听取。《国语·晋语六》“风听臚言於市” 三国 吴 韦昭 注:“采听商旅所传善恶之言。”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三:“《古今诗话》云:‘ 太祖 采听明远,每边事,纤息必知。’”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务三·附录》:“旅蒙 盛杏蓀 、 唐景星 、 徐雨之 三观察,采听商情,禀请傅相帮办招商局。”
《國語辭典》:采蘩  拼音:cǎi fán
《诗经。召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采蘩,夫人不失职也。」或以为咏诸侯夫人祭祀之诗。首章二句为:「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國語辭典》:采葛  拼音:cǎi gé
《诗经。王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采葛,惧谗也。」或指男女相思之诗。首章二句为:「彼采葛兮,一日不见。」
《漢語大詞典》:食采
亦作“ 食菜 ”。 享用封邑的租赋。汉书·地理志下:“ 周宣王 弟 友 ,为 周 司徒,食采於 宗周 畿内,是为 郑 。”后汉书·冯鲂传:“其先 魏 之支别,食菜 冯城 ,因以氏焉。”魏书·常景传:“窃谓公主之爵,既非食菜之君;家令之官,又无纯臣之式。” 清 陈梦雷 《解介士传》:“ 周 泰伯 入 吴 ,其子孙有 牟氏 实佐 之族,益蕃支庶,食采於 解 ,遂别为 解氏 。”
《漢語大詞典》:华采(華采)
(1).华丽的色彩。《楚辞·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王逸 注:“华采,五色采也。”三国志·吴志·华覈传:“且美貌者不待华采以崇好,艳姿者不待文綺以致爱。”
(2).文采;才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斯则得百氏之华采,而辞气文之大略也。” 叶圣陶 《城中·微波》:“青年的华采,当时多么明耀,但是一转眼就暗淡了!”
《漢語大詞典》:采章
(1).彩色花纹。多指有彩纹的旌旗、车舆、服饰等。左传·宣公十四年:“臣闻小国之免於大国也,聘而献物,於是有庭实旅百;朝而献功,於是有容貌采章嘉淑,而有加货。” 杜预 注:“采章,车服文章也。” 孔颖达 疏:“谓主人陈设物采文章以接宾。”隋书·宇文恺阎毗等传论:“稽前王之采章,成一代之文物。” 唐 元稹 《镇圭赋》:“备采章以尽饰,瑑崇高而定位。”
(2).借指官吏。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武弁僭服:“偶犯令輒和衣受缚,宛转於鞭挞之下,少顷,即供役如故。孰知一二品采章,辱褻至此!”
(3).喻才华。后汉书·杨终应奉等传论:“ 应氏 七世才闻,而 奉 劭 采章为盛。”《宋书·郑鲜之传》:“伏见行参军 谢绚 ,清悟审正,理怀通美。居以端右,虽未足舒其采章;升庸以渐,差可以位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