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16,分42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渔采
耀采
搴采
玉采
虹采
晨采
采茶歌
采绘
采葵
采善
丹采
南采
采声
采缀
采文
《漢語大詞典》:渔采(漁採)
捕捞采集。后汉书·和帝纪:“六月,詔令百姓鰥寡渔采陂池,勿收假税二岁。”
同“ 渔采 ”。 后汉书·刘般传:“今滨江湖郡率少蚕桑,民资渔採以助口实。” 俞樾 《茶香室续钞·宋高宗论放生》引 宋 韩淲 涧泉日记:“ 高宗 曰:‘此事固好,但恐有妨细民渔採,所害亦大。’”
分類:捕捞采集
《漢語大詞典》:耀采
光彩照耀。 南朝 陈 徐陵 《梁禅陈策文》:“是以始创义师,紫云耀采;肇惟尊主,黄龙负舟。”《梁书·安成王秀传》:“夫鶉火之禽,不匿影於 丹山 ;昭华之寳,乍耀采於 蓝田 。”
分類:光彩照耀
《漢語大詞典》:搴采
采摘;采取。 清 方文 《送三兄仁植先生应召北上》诗之四:“良人苟搴采,虽晚亦何咎。”
分類:采摘采取
《漢語大詞典》:玉采
古博戏中的贵采。有卢、白、雉、牛四种。 明 王志坚 《表异录·技术》:“五木之戏,其采十二。其四为玉采,贵也;其八为珉采,贱也。”
分類:博戏
《漢語大詞典》:虹采
指彩旗。《楚辞·刘向〈九叹·远游〉》:“徵九神於回极兮,建虹采以招指。” 王逸 注:“虹采,旗也……言己乃召九天之神,使会北极之星,举虹采以指麾四方也。”
分類:彩旗
《骈字类编》:晨采
陶潜祭从弟敬远文:晨采上药,夕闲素琴。
《國語辭典》:采茶歌(採茶歌)  拼音:cǎi chá gē
1.一种我国传统民间歌舞。通常由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表演,亦有多于三人以上的集体表演。舞者身穿彩服,腰系彩带,男的手持钱尺作为扁担、锄头、撑船竿等,女的手持花扇,作为竹篮、雨伞或盛茶器具等,载歌载舞,气氛活跃。内容多以表现茶农劳动生活居多。
2.曲牌名。北曲入南吕宫,管色配六字调或凡字调。
《漢語大詞典》:采绘(采繪)
器物上的彩色图画。亦指文章的修饰加工。 宋 苏轼 《书〈篆髓〉后》:“自 汉 以来,学者多以一字考经,字同义异,皆欲一之,雕刻采绘,必成其説。” 清 恽敬 《答来卿》:“是以并叙 三代 ,均用喻言,使文体均称,翻出异样采绘,照耀耳目。”
《漢語大詞典》:采葵
语出《古诗源·古诗》:“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交不成。”后因以“采葵”喻不耻与贫贱者为友。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无射九月》:“既深伐木之声,更问采葵之咏。” 唐 骆宾王 《初秋于窦六郎宅宴得风字》诗:“ 六郎 道合采葵,啸悬鶉而契赏;诸君情谐伐木,仰登龙以缔欢。”
分類:贫贱
《漢語大詞典》:采善
(1).采录善行。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采善贬恶,推 三代 之德,褒 周 室,非独讥刺而已也。”
(2).求取善名。 汉 桓宽 盐铁论·地广:“诽誉訾议,以要名采善於当世。” 王先谦 注:“善谓人称善之,要名采善四字连文同意。”
《漢語大詞典》:丹采
(1).见“ 丹彩 ”。
(2).词藻,文采。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故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陈延杰 注:“风力,即气也;丹采,即词也。诗人有尚气者,有尚词者。”
分類:词藻文采
《漢語大詞典》:丹彩(丹綵)
亦作“ 丹采 ”。亦作“ 丹綵 ”。
(1).朱红的色彩。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皓皓旰旰,丹彩煌煌。”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二:“外发龙鳞之丹綵,内含麝芬之紫烟。” 唐 温庭筠 《开成五年秋书怀一百韵》:“粉垛收丹采,金髇隐僕姑。”
(2).喻词藻。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序》:“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
《骈字类编》:南采
汉 王褒 九怀 其二 通路 北饮兮飞泉,南采兮芝英。
《国语辞典》:采声(采声)  拼音:cǎi shēng
喝采的声音。如:「表演结束,采声不绝,演员再三出来谢幕。」
分类:喝采声音
《漢語大詞典》:采缀(采綴)
见“ 採掇 ”。
采集;搜集。宋书·孝义传序:“今采缀湮落,以备闕文云尔。”
分類:采集搜集
《漢語大詞典》:采掇(採掇)
(1).亦作“ 採缀 ”。搜集。 汉 王充 论衡·卜筮:“著书记者,採掇行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礼以立体,据事剬范,章条纤曲,执而后显,採掇片言,莫非宝也。”南史·沈约传:“条流虽举,而採缀未周。”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皇甫冉》:“又《巫山诗》终篇皆丽,自 晋 、 宋 、 齐 、 梁 、 周 、 陈 、 隋 以来,採掇者无数,而补闕独获驪珠。” 清 盛时彦 《〈阅微草堂笔记〉序》:“老而嬾於考索,乃採掇异闻,时作笔记,以寄所欲言。”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志士多危心,亦相率赴 欧 墨 ,欲採掇其文化,而纳之宗邦。”
(2).拾取;摘取。《宋书·孝义传·徐耕》:“今年亢旱,禾稼不登,氓黎饥馁,採掇存命。” 唐 杜甫 《七月三日戏呈元二十一曹长》诗:“园蔬抱金玉,无以供採掇。” 明 李东阳 《后园种菊经月忽见数花》诗:“登临忆冒重阳雨,採掇愁沾昨夜霜。” 清 唐孙华 《治圃》诗之三:“想当採掇时,碧色照筐筥。”
(3).采纳;选取。旧唐书·良吏传上·蒋俨:“僕以不才,犹参廷谍,诚以素非德望,位班卒伍,言以人废,不蒙採掇。” 宋 曾巩 《请改官制前预选官习行逐司事务札子》:“採掇增损,实待圣断。” 明 吴承恩 《赏花钓鱼赋诗谢表》:“寸长罔弃,咸归採掇之中;四极难赊,不出惠鲜之外。”
(1).犹摘取。语本诗·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唐 杜甫 《槐叶冷淘》诗:“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 宋 梅尧臣 《清池》诗:“泠泠清水池,藻荇何参差。美人留采掇,玉鮪自扬鬐。” 清 张锡祚 《晨诣南园采蕨》诗:“薄物世所遗,采掇欣有得。”
(2).犹摘录。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故夫能説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 明 胡应麟 诗薮·周汉:“《庄》《列》最近诗;后人采掇其语,无不佳者。”
(3).犹搜集。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典籍:“ 魏 氏采掇亡书,藏三阁。” 清 张埙石 《〈冬青树〉序》:“以 文山 、 叠山 为经,以 赵王孙 、 汪水云 幕府诸参军及一切遗民为纬,采掇既广,感激亦切。”
《漢語大詞典》:采文
犹文饰。韩非子·解老:“饰巧诈则知采文,知采文之谓服文采。” 陈奇猷 集释:“此文之义,盖谓饰巧诈则知用锦绣文采以欺诈他人。”
分類:文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