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37,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八采
采齐
采名
采女
杂采
采饰
采香径
采术
采荣
采菱曲
采集
发采
采多
采求
采丝
《漢語大詞典》:八采
亦作“ 八彩 ”。亦作“ 八綵 ”。
(1).八种彩色。 梁 沈约 《内典序》:“莫不龙章八采,琼花九色。”新唐书·南蛮传下·骠:“裙襦画鸟兽草木,文以八綵杂华。”
(2).孔丛子·居卫:“昔 尧 身修十尺,眉分八采。”后因以“八彩”指 尧 眉或形容帝王容颜。 宋 柳永 《御街行·圣寿》词:“九仪三事仰天颜,八彩旋生眉宇。” 清 邹容 《革命歌》:“但要救民登衽席,不须八彩与重瞳。”
(3).谓 隋 卢思道 作 北齐 文宣帝 挽歌十首,被采用八首。 唐 元稹 《重酬乐天》诗:“百篇书判从饶 白 ,八采诗章未伏 卢 。”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 卢思道 ﹞时人称为‘八米卢郎’,‘米’字盖‘采’字之误也。十首中采八首耳。”参见“ 八米卢郎 ”。
《漢語大詞典》:八米卢郎(八米盧郎)
(1).谓 隋 卢思道 。北史·卢思道传:“ 文宣帝 崩,当朝文士各作輓歌十首,择其善者而用之……唯 思道 独得八篇。故时人称为‘八米卢郎’。”亦省称“ 八米 ”。
(2).比喻才高。 五代 王锴 《赠禅月大师》:“神通力遍 恆 沙外,诗句名高八米前。”或谓“八米卢郎”系“八采卢郎”之误。
分類:或谓
《漢語大詞典》:采齐(采齊)
见“ 采薺 ”。
《漢語大詞典》:采荠(采薺)
亦作“ 采齐 ”。 古乐曲名。一说,逸诗名。周礼·春官·乐师:“行以《肆夏》,趋以《采薺》。”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肆夏》《采薺》皆乐名。或曰:皆逸诗。”礼记·玉藻:“趋以《采齐》。” 郑玄 注:“齐,当为楚薺之薺。” 汉 贾谊 新书·容经:“行以《采薺》,趋以《肆夏》,步中规,折中矩。” 明 归有光 《明君恭己而成功》:“步中《采齐》,行中《肆夏》。”
《漢語大詞典》:采名
沽名;邀名。汉书·终军传:“将幸诛不加,欲以采名也?”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状》:“比来朝廷擢用数人,虽辞避恳至,未尝得请,而或者不谅其心,以为采名。”
《國語辭典》:采女  拼音:cǎi nǚ
汉代宫女选自民家,称为「采女」。后遂为宫女的代称。《后汉书。卷一○。皇后纪。序》:「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并无爵秩,岁时赏赐,充给而已。」《三国演义》第一三回:「郭汜领兵入宫,尽抢掳宫嫔采女入营,放火烧宫殿。」
《漢語大詞典》:杂采(雜采)
(1).指各色丝织品。管子·立政:“散民不敢服杂采,百工商贾不得服长鬈貂,刑餘戮民不敢服絻,不敢畜连乘车。”
(2).广泛采集。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记得刻本中之画,乃杂采各本而成,非本书真的插画。”
《漢語大詞典》:采饰(采飾)
(1).用彩色作装饰。国语·周语中:“服物昭庸,采饰显明。” 汉 张衡 《西京赋》:“故其馆室次舍,采饰纤縟。” 晋 葛洪 抱朴子·应嘲:“夫制器者,珍於周急,而不以采饰外形为善。”
(2).犹文饰。 宋 费衮 梁谿漫志·温公论碑志:“若其不贤也,虽以巧言丽辞强加采饰,徒取讥笑,其谁肯信?”
(3).指文采。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所以有《文言》者, 梁武帝 以为‘ 文王 作, 孔子 遵而修之,故曰《文言》’,非矜其采饰也。”
《漢語大詞典》:采香径(采香徑)
古迹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西南 灵岩山 前。 唐 刘禹锡 《馆娃宫》诗:“唯餘 采香径 ,一带绕山斜。”亦作“ 采香逕 ”、“ 采香涇 ”。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古迹一:“ 采香逕 ,在 香山 之傍小溪也。 吴王 种香於 香山 ,使美人泛舟於溪以采香。今自 灵巖山 望之,一水直如矢,故俗又名 箭涇 。” 宋 姜夔 《庆宫春》词:“ 采香涇 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 清 顾文彬 《哭三子承》诗之二二:“ 胥 乡遥指 采香涇 ,一櫂蒓波渡 洞庭 。” 清 徐松 张大纯 百城烟水·吴县:“ 采香庵 ,以庵近 采香逕 ,又取‘撮羣经而为果,采百花以为浆’之意,额曰‘采香’。”
《分类字锦》:采术
养生要集:术味苦小温,生汉中南郑山谷。五月五日采之。夏竦端午帖子词:吉日爰逢采术时。
分类:端午
《漢語大詞典》:采荣(采榮)
取得荣名。文选·扬雄〈解嘲〉:“ 藺生 收功於 章臺 ,四皓采荣於 南山 。” 李善 注:“采荣,采取荣名也。”
分類:取得
《漢語大詞典》:采菱曲(採菱曲)
见“ 採菱 ”。
《漢語大詞典》:采菱(採菱)
乐府清商曲名。又称《採菱歌》《採菱曲》。 晋 郭璞 《江赋》:“忽忘夕而宵归,咏《採菱》以叩舷。” 南朝 宋 鲍照 《代春江行》有“奏《採菱》,歌《鹿鸣》”之句,并作《採菱歌》七首。 南朝 梁武帝 制《江南弄》,中有《採菱曲》一首,其辞曰:“歌《採菱》,心未怡,翳罗袖,望所思。”参阅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一·〈江南〉序《清商曲辞七·〈江南弄〉序》
古代歌曲名。楚辞·招魂:“《涉江》《采菱》,发《扬荷》些。” 王逸 注:“ 楚 人歌曲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道路忆山中》诗:“《采菱》调易急,《江南》歌不缓。” 元 张翥 《多丽》词:“澄碧生秋,闹红驻景,《采菱》新唱最堪听。”
《國語辭典》:采集(採集)  拼音:cǎi jí
采取蒐集。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赞成》:「天宝初,协律郎郑虔采集异闻,著书八十馀卷。」也作「采集」。
《漢語大詞典》:发采(發采)
见“ 发彩 ”。
《漢語大詞典》:发彩(發彩)
亦作“ 发采 ”。
(1).放出光彩。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如彼 隋 和 ,发彩流润。” 南朝 齐 谢朓 《杜若赋》:“夕舒荣於溽露,旦发彩於春风。”南史·齐纪上·高帝:“ 有虞 揖让,卿云发采。”
(2).指开花。 晋 张载 《安石榴赋》:“仰青春以启萌,晞朱夏以发采。” 明 刘基 《拟连珠》之十七:“故良珠夜光,不假燄於明烛;秋华发彩,不争荣於春风。”
《漢語大詞典》:发彩(髮彩)
谓头发黝黑光亮。 唐 李商隐 《细雨》诗:“ 楚 女当时意,萧萧髮彩凉。”
《韵府拾遗 歌韵》:采多
储光羲诗:但愿所采多。不言路险艰。
《漢語大詞典》:采求(採求)
搜求;搜集。后汉书·马严传:“臣伏见方今刺史太守专州典郡,不务奉事尽心为国,而司察偏阿,取与自己,同则举为尤异,异则中以刑法,不即垂头塞耳,採求财赂。”后汉书·儒林传序:“及 光武 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採求闕文,补缀漏逸。”
分類:搜求搜集
《分类字锦》:采丝(采丝)
后汉书舆服志:韨佩既废,秦乃以䌽组连结于璲,光明章表,转相结受,故谓之绶。汉承秦制,用而弗改,故加之以双印、佩刀之饰。至孝明皇帝乃为大佩,冲牙双瑀、璜,皆以白玉,乘舆落以白珠,公卿诸侯以采丝,其视冕旒为祭服云。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