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兵来将敌,水来土堰(兵來將敵,水來土堰)  拼音:bīng lái jiàng dí,shuǐ lái tǔ yàn
(谚语)不管遇到任何事情,按情况采取对应措施。《孤本元明杂剧。大战邳彤。头折》:「主公,便好道兵来将敌,水来土堰,凭著俺众将英雄,量邳彤有何难哉!」也作「军来将敌,水来土堰」。
《國語辭典》:唱反调(唱反調)  拼音:chàng fǎn diào
比喻提出相反的意见或采取相反的行动。如:「你老是跟老闆唱反调,不怕被炒鱿鱼吗?」
《漢語大詞典》:猜谋(猜謀)
因疑忌而采取的计谋。明史·朱亮祖周德兴等传赞:“治天下不可以无法,而草昧之时法尚疎,承平之日法渐密,固事势使然。论者每致慨於鸟尽弓藏,谓出於英主之猜谋,殊非通达治体之言也。”
《漢語大詞典》:操调(操調)
(1).指写作所采取的格调。南齐书·文学传论:“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魄。”
(2).操演调遣。 明 沈鲸《双珠记·勾补军伍》:“照得兵部勘合通查天下军伍,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俱要造册知会,以凭操调。”
《國語辭典》:逼上梁山  拼音:bī shàng liáng shān
《水浒传》中众多好汉因受到官府逼迫,上梁山造反。后比喻被迫走上绝路,而做出自己不想做或不应做的事。如:「做人不要太绝,以免把他逼上梁山,做出触犯法纪的事!」
《國語辭典》:包销(包銷)  拼音:bāo xiāo
承揽某种货物,负责销售。
《國語辭典》:报喜不报忧(報喜不報憂)  拼音:bào xǐ bù bào yōu
只报喜事而不报令人烦心忧虑的事。比喻隐瞒实情,只说好的话,却绝口不提不利的事。如:「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打电话回家报平安,他总是报喜不报忧。」
《國語辭典》:待时而动(待時而動)  拼音:dài shí ér dòng
等待适当的时机,才有所行动。《易经。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明。张凤翼《红拂记》第二出:「扫秋云半生如梦,且渡江西去,朱门寄迹,待时而动。」也作「待时而举」、「观机而动」。
《國語辭典》:铤而走险(鋌而走險)  拼音:tǐng ér zǒu xiǎn
在穷途末路或受逼迫时采取冒险行动或不正当的行为。《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明史。卷三三一。西域传三。乌斯藏大宝法王传》:「在官已无馀积,必至苛敛军民,铤而走险,盗将复发。」也作「挺而走险」。
《國語辭典》:持久战(持久戰)  拼音:chí jiǔ zhàn
时间持续很长的战争。通常是居劣势的一方,借此避免决战,以逐步恢复军力,削弱敌人的战略。
《漢語大詞典》:促销策略
企业为扩大商品销售而采取的手段和谋略。依据商品特点和市场不同情况决定。主要有拉式策略和推式策略两种。前者运用广告宣传、赠送样品等手段,提高企业商品知名度,激发购买欲望,把消费者吸引过来;后者通过推销人员登门推销或设立门市部、提高售后服务等方式,把商品直接推上市场。
《漢語大詞典》:前途渺茫
不知将来采取什么行动。例如:感到自己前途渺茫。——没有工作,眼前也没有指望。
《國語辭典》:权宜之计(權宜之計)  拼音:quán yí zhī jì
因应某种时机而暂用的计谋。《后汉书。卷六六。王允传》:「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我叫你去,不过权宜之计,如何却做出这般没天理事体。」
《國語辭典》:曲突徙薪  拼音:qū tú xǐ xīn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以防患未然。参见「枉突徙薪」条。《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夫救焚者,销之于曲突徙薪之时者易为力。」明。屠隆《䌽毫记》第九出:「念隐忧漆室效葵倾,鉴先几曲突徙薪情。」
《漢語大詞典》:勤工俭学(勤工儉學)
(1).利用学习以外的时间做工,把所得的工资作为学习的费用。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以后一段时间,到 法国 留学的一些青年所采取的一种求学形式。
(2).我国某些学校采取的自力更生、勤俭办学的一种方式。学生在学习期间从事一定的劳动,以劳动收入作为办学资金的来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