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八醍醐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宗之语,谓法华涅槃之教,为超胜八教之醍醐味教也。
(术语)天台宗之语,谓法华涅槃之教,为超胜八教之醍醐味教也。
醍醐
【佛学大辞典】
(饮食)五味之一。制自牛乳。味中第一,药中第一。涅槃经三曰:「醍醐者名世间第一上味。」又曰:「诸药中醍醐第一,善治众生热恼乱心。」同八曰:「云山有草名曰肥腻,牛若食者,纯得醍醐。」
【佛学常见辞汇】
经过多次制炼的乳酪,味中第一,也可作药用医众病,在涅槃经中,把它比喻佛性,是五味之一。
(饮食)五味之一。制自牛乳。味中第一,药中第一。涅槃经三曰:「醍醐者名世间第一上味。」又曰:「诸药中醍醐第一,善治众生热恼乱心。」同八曰:「云山有草名曰肥腻,牛若食者,纯得醍醐。」
【佛学常见辞汇】
经过多次制炼的乳酪,味中第一,也可作药用医众病,在涅槃经中,把它比喻佛性,是五味之一。
醍醐喻
【佛学大辞典】
(譬喻)天台依涅槃经喻之于第五时之法华涅槃。真言依六波罗蜜经譬之于陀罗尼藏。其他诸宗各喻其自宗。涅槃经十四曰:「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苏,从生苏出熟苏,从熟苏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犹如醍醐,言醍醐者喻于佛性。」六波罗蜜经一曰:「一素呾缆,二毗奈耶,三阿毗达磨,四般若波罗蜜多,五陀罗尼门。此五种藏教化有情,随所应度而为说之。(中略)此五法藏譬如乳酪生苏熟苏及妙醍醐,契经如乳,调伏如酪,对法教者如彼生苏,大乘般若犹如熟苏,总持门者譬如醍醐。醍醐之味,乳酪苏中微妙第一,能除诸病,令诸有情自心安乐。总持门者,契经中最为第一,能除重罪,令诸众生解脱生死,速證涅槃安乐法身。」
(譬喻)天台依涅槃经喻之于第五时之法华涅槃。真言依六波罗蜜经譬之于陀罗尼藏。其他诸宗各喻其自宗。涅槃经十四曰:「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苏,从生苏出熟苏,从熟苏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犹如醍醐,言醍醐者喻于佛性。」六波罗蜜经一曰:「一素呾缆,二毗奈耶,三阿毗达磨,四般若波罗蜜多,五陀罗尼门。此五种藏教化有情,随所应度而为说之。(中略)此五法藏譬如乳酪生苏熟苏及妙醍醐,契经如乳,调伏如酪,对法教者如彼生苏,大乘般若犹如熟苏,总持门者譬如醍醐。醍醐之味,乳酪苏中微妙第一,能除诸病,令诸有情自心安乐。总持门者,契经中最为第一,能除重罪,令诸众生解脱生死,速證涅槃安乐法身。」
醍醐味
【佛学大辞典】
(譬喻)五味之第五。(参见:醍醐喻)。
【佛学常见辞汇】
五味之一。(参见:五味)
【三藏法数】
醍醐从熟酥而出,以喻般若之后,而说法华、涅槃也。谓如来第五时于灵山会上,说法华经,开前四味三乘之权,归于一乘圆妙之实,令诸众生咸得作佛;复说涅槃,扶戒律而谈常住之理。故譬之以醍醐味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一乘者,佛乘也。)
(譬喻)五味之第五。(参见:醍醐喻)。
【佛学常见辞汇】
五味之一。(参见:五味)
【三藏法数】
醍醐从熟酥而出,以喻般若之后,而说法华、涅槃也。谓如来第五时于灵山会上,说法华经,开前四味三乘之权,归于一乘圆妙之实,令诸众生咸得作佛;复说涅槃,扶戒律而谈常住之理。故譬之以醍醐味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一乘者,佛乘也。)
醍醐喻
【佛学大辞典】
(譬喻)天台依涅槃经喻之于第五时之法华涅槃。真言依六波罗蜜经譬之于陀罗尼藏。其他诸宗各喻其自宗。涅槃经十四曰:「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苏,从生苏出熟苏,从熟苏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犹如醍醐,言醍醐者喻于佛性。」六波罗蜜经一曰:「一素呾缆,二毗奈耶,三阿毗达磨,四般若波罗蜜多,五陀罗尼门。此五种藏教化有情,随所应度而为说之。(中略)此五法藏譬如乳酪生苏熟苏及妙醍醐,契经如乳,调伏如酪,对法教者如彼生苏,大乘般若犹如熟苏,总持门者譬如醍醐。醍醐之味,乳酪苏中微妙第一,能除诸病,令诸有情自心安乐。总持门者,契经中最为第一,能除重罪,令诸众生解脱生死,速證涅槃安乐法身。」
(譬喻)天台依涅槃经喻之于第五时之法华涅槃。真言依六波罗蜜经譬之于陀罗尼藏。其他诸宗各喻其自宗。涅槃经十四曰:「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苏,从生苏出熟苏,从熟苏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犹如醍醐,言醍醐者喻于佛性。」六波罗蜜经一曰:「一素呾缆,二毗奈耶,三阿毗达磨,四般若波罗蜜多,五陀罗尼门。此五种藏教化有情,随所应度而为说之。(中略)此五法藏譬如乳酪生苏熟苏及妙醍醐,契经如乳,调伏如酪,对法教者如彼生苏,大乘般若犹如熟苏,总持门者譬如醍醐。醍醐之味,乳酪苏中微妙第一,能除诸病,令诸有情自心安乐。总持门者,契经中最为第一,能除重罪,令诸众生解脱生死,速證涅槃安乐法身。」
五味
【佛学大辞典】
(譬喻)佛于涅槃经说乳等五味时,以醍醐味比涅槃经。天台大师因之定如来所说一代圣教之次第,一以比五时教之次第而生,一以比机之次第淳熟。是曰约教相生约机浓淡。一、乳味,初自牛出者。譬佛于牛,佛初说华严经,如牛之乳。此时二乘之机未熟,至为淡泊,复如生乳。二、酪味,取自生乳者。以譬佛于华严之后说阿含经,闻阿含经,为小乘之机。三、生酥味,更自酪制者。以譬于阿含之后说方等经,小机熟而为大乘通教之机。四、熟酥味,更精制生酥者。以譬于方等经之后说般若经,通教之机熟而为大。乘别教之机。五、醍醐味,更煎熟熟酥者。以譬于般若经之后,说法华涅槃二经,别教之机熟而为大乘圆教之机。涅槃经十四曰:「善男子!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犹如醍醐。」此五味之喻,有人法之二种:人者,涅槃经十谓佛言善男子,声闻如乳,缘觉如酪,菩萨之人如生熟酥,诸佛世尊犹如醍醐。法者,涅槃经十四配于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涅槃,如上所引。又六波罗蜜经以之配于经律论般若总持之五藏。梵语如其次第:Ks!i^ram% Dadhi Navani^tam% Gholam% Sarpiman!d!a【又】酸,苦,甘,辛,咸也。
【佛学常见辞汇】
乳味、酪味、生酥味,熟酥味、醍醐味。佛在涅槃经中提到乳等五味时,曾以醍醐味来形容涅槃经,后来天台智者大师便因之判定佛的一代圣教为五时教。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涅槃法胜,乃说此五味,而以醍醐比法华、涅槃也。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五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五味之有浓淡焉。(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华严圆顿之教,唯被大机,不摄二乘。盖由此经最初开演,粗妙混融,故譬之以乳味也。(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酪味〕,酪味从乳而生,以喻九部经从十二部经中而出也。谓如来第二时于鹿苑说阿含等经,接引二乘,断见、思惑,證真空理,乃从顿施渐,故譬之以酪味也。(九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也。见、思惑者,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五根对五尘起诸贪爱曰思。顿渐者,顿教、渐教也。)
〔三、生酥味〕,生酥从酪而出,以喻九部后,而说大乘方等法也。谓如来第三时于方等会上,说楞伽、楞严诸大乘经,赞叹大法,呵责小教,令诸小乘耻小慕大,故譬之以生酥味也。(梵语楞伽,华言不可往,唯神通人,方能到也。楞严,梵语具云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
〔四、熟酥味〕,熟酥从生酥而出,以喻方等之后,而说般若也。谓如来第四时说诸般若空慧法门,荡除二乘疑执,付之以大乘法财,令其心渐通泰,故譬之以熟酥味也。
〔五、醍醐味〕,醍醐从熟酥而出,以喻般若之后,而说法华、涅槃也。谓如来第五时于灵山会上,说法华经,开前四味三乘之权,归于一乘圆妙之实,令诸众生咸得作佛;复说涅槃,扶戒律而谈常住之理。故譬之以醍醐味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一乘者,佛乘也。)
(譬喻)佛于涅槃经说乳等五味时,以醍醐味比涅槃经。天台大师因之定如来所说一代圣教之次第,一以比五时教之次第而生,一以比机之次第淳熟。是曰约教相生约机浓淡。一、乳味,初自牛出者。譬佛于牛,佛初说华严经,如牛之乳。此时二乘之机未熟,至为淡泊,复如生乳。二、酪味,取自生乳者。以譬佛于华严之后说阿含经,闻阿含经,为小乘之机。三、生酥味,更自酪制者。以譬于阿含之后说方等经,小机熟而为大乘通教之机。四、熟酥味,更精制生酥者。以譬于方等经之后说般若经,通教之机熟而为大。乘别教之机。五、醍醐味,更煎熟熟酥者。以譬于般若经之后,说法华涅槃二经,别教之机熟而为大乘圆教之机。涅槃经十四曰:「善男子!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犹如醍醐。」此五味之喻,有人法之二种:人者,涅槃经十谓佛言善男子,声闻如乳,缘觉如酪,菩萨之人如生熟酥,诸佛世尊犹如醍醐。法者,涅槃经十四配于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涅槃,如上所引。又六波罗蜜经以之配于经律论般若总持之五藏。梵语如其次第:Ks!i^ram% Dadhi Navani^tam% Gholam% Sarpiman!d!a【又】酸,苦,甘,辛,咸也。
【佛学常见辞汇】
乳味、酪味、生酥味,熟酥味、醍醐味。佛在涅槃经中提到乳等五味时,曾以醍醐味来形容涅槃经,后来天台智者大师便因之判定佛的一代圣教为五时教。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涅槃法胜,乃说此五味,而以醍醐比法华、涅槃也。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五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五味之有浓淡焉。(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华严圆顿之教,唯被大机,不摄二乘。盖由此经最初开演,粗妙混融,故譬之以乳味也。(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酪味〕,酪味从乳而生,以喻九部经从十二部经中而出也。谓如来第二时于鹿苑说阿含等经,接引二乘,断见、思惑,證真空理,乃从顿施渐,故譬之以酪味也。(九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也。见、思惑者,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五根对五尘起诸贪爱曰思。顿渐者,顿教、渐教也。)
〔三、生酥味〕,生酥从酪而出,以喻九部后,而说大乘方等法也。谓如来第三时于方等会上,说楞伽、楞严诸大乘经,赞叹大法,呵责小教,令诸小乘耻小慕大,故譬之以生酥味也。(梵语楞伽,华言不可往,唯神通人,方能到也。楞严,梵语具云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
〔四、熟酥味〕,熟酥从生酥而出,以喻方等之后,而说般若也。谓如来第四时说诸般若空慧法门,荡除二乘疑执,付之以大乘法财,令其心渐通泰,故譬之以熟酥味也。
〔五、醍醐味〕,醍醐从熟酥而出,以喻般若之后,而说法华、涅槃也。谓如来第五时于灵山会上,说法华经,开前四味三乘之权,归于一乘圆妙之实,令诸众生咸得作佛;复说涅槃,扶戒律而谈常住之理。故譬之以醍醐味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一乘者,佛乘也。)
醍醐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天台以法华涅槃二经为醍醐味之经典。法华玄义三曰:「醍醐经妙因妙果。」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说法华涅槃二经是醍醐味的经典。
(经名)天台以法华涅槃二经为醍醐味之经典。法华玄义三曰:「醍醐经妙因妙果。」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说法华涅槃二经是醍醐味的经典。
醍醐杀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过去佛所,尝闻大乘实相之教,譬如毒,今值释迦之说醍醐经,其毒即发,断结惑之生,谓之醍醐杀人。如涅槃经中钝根之声闻,开发慧眼,得见佛性是也。法华玄义十曰:「醍醐杀人者,如涅槃经中,钝根声闻,开发慧眼,得见佛性。乃至钝根缘觉菩萨七种方便,皆入究竟涅槃,即其义也。」
(术语)于过去佛所,尝闻大乘实相之教,譬如毒,今值释迦之说醍醐经,其毒即发,断结惑之生,谓之醍醐杀人。如涅槃经中钝根之声闻,开发慧眼,得见佛性是也。法华玄义十曰:「醍醐杀人者,如涅槃经中,钝根声闻,开发慧眼,得见佛性。乃至钝根缘觉菩萨七种方便,皆入究竟涅槃,即其义也。」
醍醐灌顶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醍醐灌人之顶。喻输入人之智慧也。今以为令人舒适之喻。顾况诗曰: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俗语佛源】
「醍醐」是从牛乳中反复提炼而得到的甘美食品。印度人不但视为「世间第一上味」,而且认为它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佛教常用「醍醐」比喻「无上法味」(最高教义)、「大涅槃」、「佛性」等。至于「灌顶」,原来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时的仪式:取四大海之水装在宝瓶中,流注新王之顶,象征新王已享有「四海」的统治权力。密宗沿用此法,在僧人升任阿黎(规范师)时,「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顶,令佛种永不断故。」(见《大日经疏》卷十五)后来,诗文中多以「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佛性,除却疑虑,从而心地清凉。如唐·白居易《嗟落发》诗:「有如醍醐灌,坐受清凉乐。」又如《西游记》第三十一回:「那沙僧一闻孙悟空三个字,便好似醍醐灌顶,甘露滋心。」(李明权)
(术语)以醍醐灌人之顶。喻输入人之智慧也。今以为令人舒适之喻。顾况诗曰: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俗语佛源】
「醍醐」是从牛乳中反复提炼而得到的甘美食品。印度人不但视为「世间第一上味」,而且认为它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佛教常用「醍醐」比喻「无上法味」(最高教义)、「大涅槃」、「佛性」等。至于「灌顶」,原来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时的仪式:取四大海之水装在宝瓶中,流注新王之顶,象征新王已享有「四海」的统治权力。密宗沿用此法,在僧人升任阿黎(规范师)时,「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顶,令佛种永不断故。」(见《大日经疏》卷十五)后来,诗文中多以「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佛性,除却疑虑,从而心地清凉。如唐·白居易《嗟落发》诗:「有如醍醐灌,坐受清凉乐。」又如《西游记》第三十一回:「那沙僧一闻孙悟空三个字,便好似醍醐灌顶,甘露滋心。」(李明权)
无上醍醐为教相
【三藏法数】
圣人垂训之谓教,分别同异之谓相。此经纯圆极妙,异乎偏小诸教,喻如醍醐上味,不同乳酪生熟二酥,故名无上醍醐为教相也。
圣人垂训之谓教,分别同异之谓相。此经纯圆极妙,异乎偏小诸教,喻如醍醐上味,不同乳酪生熟二酥,故名无上醍醐为教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