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膏柱
古代一种酷刑,即炮烙之刑。文选·陆倕〈石阙铭〉:“刑酷然炭,暴踰膏柱。” 李善 注引《六韬》:“ 紂 患刑轻,乃更为铜柱,以膏涂之,加於然炭之上,使有罪者缘焉。滑跌堕火中, 紂 与 妲己 笑以为乐,名曰炮烙之刑。”
分類:酷刑
《漢語大詞典》:抽胁(抽脅)
古代酷刑之一。抽去其肋骨致死。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太仓女:“天子怜悲其意,乃下詔曰:‘……其除肉刑。’自是之后,凿颠者髡,抽胁者笞,刖足者钳。 淳于公 遂得免焉。”汉书·刑法志:“陵夷至於 战国 , 韩 任 申子 , 秦 用 商鞅 ,连相坐之法,造参夷之诛;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颠、抽胁、鑊亨之刑。”
《漢語大詞典》:刺爇
古代一种酷刑。先以铁器刺伤,再以火灼之。汉书·陈馀传:“ 高 ( 贯高 )对狱曰:‘吾独属为之,王不知也。’吏榜笞数千,刺爇,身无完者,终不復言。”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以铁刺之,又烧灼之。’”
《漢語大詞典》:刺剟
古代的一种酷刑,以铁器刺人身体。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贯高 至,对狱,曰:‘独吾属为之,王实不知。’吏治榜笞数千,刺剟,身无可击者,终不復言。” 司马贞 索隐:“掇亦刺也。”按,汉书剟作“爇”。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以铁刺之,又烧灼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崔猛:“某怒,拉繫树上,榜笞刺剟,逼立‘无悔状’。”
《漢語大詞典》:签爪(籤爪)
以竹签刺手指足趾的酷刑。新唐书·酷吏传序:“推劾之吏,以嶮责痛詆为功,凿空投隙,相矜以残,泥耳笼首,枷楔兼暴,拉胁籤爪,县髮熏目,号曰‘狱持’。”
《漢語大詞典》:熏耳
亦作“燻耳”。 用火灼耳。古代酷刑之一。新唐书·刑法志:“推劾之吏,以深刻为功,凿空争能,相矜以虐,泥耳囊头,摺胁籤爪,县髮燻耳,卧邻秽溺,刻害支体,麋烂狱中。”
分類:火灼酷刑
《漢語大詞典》:水狱(水獄)
古时酷刑之一种。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七年:“﹝ 高祖 ﹞用刑惨酷,有灌鼻、割舌、支解、刳剔、炮炙、烹蒸之法;或聚毒蛇水中,以罪人投之,谓之水狱。”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酷虐》:“ 汉 主 龑 亦聚毒蛇水中,以罪人投,观其嚙啖,谓之水狱。”
分類:酷刑
《國語辭典》:枝解  拼音:zhī jiě
古代分解肢体的一种酷刑。《韩非子。难言》:「吴起收泣于岸门,痛西河之为秦,卒枝解于楚。」也作「支解」、「肢解」。
《漢語大詞典》:凿颠(鑿顛)
开凿头颅。古代酷刑。汉书·刑法志:“ 秦 用 商鞅 ……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颠、抽胁、鑊亨之刑。”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太仓女:“自是之后,凿颠者髡,抽胁者笞,刖足者钳。”
《漢語大詞典》:暴抶
残暴地鞭打。指酷刑。 宋 梅尧臣 《送何济川学士知汉州》诗:“府胥喜君来,督责去暴抶。”
《漢語大詞典》:车轘(車轘)
谓车裂。一种用车撕裂人体的酷刑。周礼·秋官·条狼氏:“凡誓,执鞭以趋於前,且命之,誓僕右曰杀,誓驭曰车轘。” 郑玄 注:“车轘,谓车裂也。”参见“ 车裂 ”。
《國語辭典》:车裂(車裂)  拼音:jū liè
一种古代的酷刑。将人的肢体系于数辆车上,分拉撕裂至死。《韩非子。和氏》:「然而枝解吴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三国演义》第四回:「汝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吾恨不车裂汝以谢天下。」
《漢語大詞典》:燔刑
烧人致死的残酷刑罚。 郭沫若 《文艺论集·惠施的性格与思想》:“便在 欧 西中世纪,已经有多少思想革命家死于惨酷的燔刑了。”
《漢語大詞典》:点天灯(點天燈)
旧时酷刑。 王皓沅 《清宫十三朝》第七二回:“什么叫做点天灯?系用布帛将人束住,渍油使透,倒绑杆上,烧将起来。”
分類:酷刑
《漢語大詞典》:囊首
古代的一种酷刑。以袋蒙首,使之窒息而死。 清 黄宗羲 《明司马澹若张公传》:“甚至秋后与不时并律,囊首与绞斩同毙。”《天雨花》第十六回:“将逆属犯妇一名 左氏 ,囊首毕命讫。”
分類:酷刑窒息
《漢語大詞典》:烹轘
古代的两种酷刑。烹,用鼎镬煮;轘,用车分裂人体。《晋书·慕容超载记》:“至如不忠不孝若 封嵩 之辈,梟斩不足以痛之,宜致烹轘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