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醉饱(醉飽)
(1).谓酒食过度。《左传·昭公十二年》:“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孔颖达 疏:“食充其腹谓之饱,酒卒其量谓之醉。醉饱者,是酒食饜足过度之名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具言 灌夫 醉饱事,不足诛。”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或相聚饮食於肆,醉饱而去。” 鲁迅 《南腔北调集·祝中俄文字之交》:“包探,冒险家, 英国 姑娘, 菲洲 野蛮的故事,是只能当醉饱之后,在发胀的身体上搔搔痒的。”
(2).“醉酒饱德”的略语。《隶释·魏大飨碑》:“莫不歆淫宴喜,咸怀醉饱。”
(2).“醉酒饱德”的略语。《隶释·魏大飨碑》:“莫不歆淫宴喜,咸怀醉饱。”
《漢語大詞典》:释奠(釋奠)
古代在学校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礼记·王制》:“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郑玄 注:“释奠者,设荐饌酌奠而已。”《北史·周纪下·太祖文帝》:“二月丁巳,帝幸路门学,行释奠礼。” 宋 欧阳修 《大理寺丞狄公墓志铭》:“乃修 孔子 庙,作礼器,与其邑人春秋释奠而兴于学。”参见“ 舍奠 ”。
《漢語大詞典》:供具
(1).陈设酒食的器具。亦指酒食之类。《史记·平準书》:“公卿议封禪事,而天下郡国皆豫治道路,缮故宫,及当驰道县,县治官储,设供具,而望以待幸。”《后汉书·赵孝传》:“帝嘉其兄弟篤行,欲宠异之,詔礼十日一就卫尉府,太官送供具,令共相对尽欢。”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木龙》:“ 吴 有富商,倩工造舟,供具稍薄,疑工必有他意。”
(2).陈设食具;备供酒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须贾 辞於 范雎 , 范雎 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食饮甚设;而坐 须贾 於堂下。”《汉书·叙传上》:“ 伯 至,请问耆老父祖故人有旧恩者,迎延满堂,日为供具,执子孙礼。” 明 王锜 《寓圃杂记》卷上:“天将暝,忽兵官至,騶从甚盛;坐中堂,令免供具,第索笔砚灯烛,闭户而寝。”
(3).犹备呈,上报。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官吏﹞又追集里正,供具四十年前絶户并废寺观、废菴舍;产去而名存者,悉行追究。”
(4).指供佛的香花、饮食、幡盖等物。《大宝积经》卷三四:“是时 月光童子 知佛坐已,躬自齎持微妙供具,奉献 如来 及诸大众。”
(2).陈设食具;备供酒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须贾 辞於 范雎 , 范雎 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食饮甚设;而坐 须贾 於堂下。”《汉书·叙传上》:“ 伯 至,请问耆老父祖故人有旧恩者,迎延满堂,日为供具,执子孙礼。” 明 王锜 《寓圃杂记》卷上:“天将暝,忽兵官至,騶从甚盛;坐中堂,令免供具,第索笔砚灯烛,闭户而寝。”
(3).犹备呈,上报。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官吏﹞又追集里正,供具四十年前絶户并废寺观、废菴舍;产去而名存者,悉行追究。”
(4).指供佛的香花、饮食、幡盖等物。《大宝积经》卷三四:“是时 月光童子 知佛坐已,躬自齎持微妙供具,奉献 如来 及诸大众。”
《漢語大詞典》:铜斗(銅斗)
(1).亦作“ 铜枓 ”。铜制的方形有柄的器具,用以盛酒食。《史记·赵世家》:“﹝ 襄子 ﹞请 代王 ,使厨人操铜枓以食 代王 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 代王 及从官,遂兴兵平 代 地。” 唐 孟郊 《送淡公》诗之三:“铜斗饮江酒,手拍铜斗歌。” 宋 王观国 《学林·铜斗》:“ 孟东野 当时适有铜器,其状方如斗,而 东野 特以贮酒而饮,又击之以和歌声,故自形于诗句。” 清 陈维嵩 《水调歌头·赠西陵周勿庵》词:“拍手唱铜斗,蹋地舞迴波。”
(2).铜制的量器。《隋书·赵煚传》:“ 冀州 俗薄,市井多姦诈, 煚 为铜斗铁尺,置之於肆,百姓便之。”《隋书·律历志上》:“ 后周 玉斗并副金错铜斗及 建德 六年金错题铜斗实,同以秬黍定量。”
(3).指作为厌胜之器的威斗。 唐 苏颋 《壠上记·铜斗》:“有人开 玄武湖 ,於古冢得一铜斗,有柄。 文帝 以访朝士。 何承天 谓此亡 新 威斗, 莽 三公亡者,赐之,一在冢外,一在冢内。” 宋 王观国 《学林·铜斗》:“《前汉·王莽传》曰:‘铸威斗,以铜为之。’盖厨人操铜斗者,食器也,威斗者,厌胜之器也,皆非饮酒之器。”
(4).形容富足而牢固。 明 破悭道人 《一文钱》第二折:“自来不曾见这样财主,家私铜斗般,气量芝蔴大。” 顾学颉 王学奇 《元曲释词·铜斗儿》引 童斐 《元曲选》注:“铜斗, 元 时俗语,盖谓美富且牢固也。”
(2).铜制的量器。《隋书·赵煚传》:“ 冀州 俗薄,市井多姦诈, 煚 为铜斗铁尺,置之於肆,百姓便之。”《隋书·律历志上》:“ 后周 玉斗并副金错铜斗及 建德 六年金错题铜斗实,同以秬黍定量。”
(3).指作为厌胜之器的威斗。 唐 苏颋 《壠上记·铜斗》:“有人开 玄武湖 ,於古冢得一铜斗,有柄。 文帝 以访朝士。 何承天 谓此亡 新 威斗, 莽 三公亡者,赐之,一在冢外,一在冢内。” 宋 王观国 《学林·铜斗》:“《前汉·王莽传》曰:‘铸威斗,以铜为之。’盖厨人操铜斗者,食器也,威斗者,厌胜之器也,皆非饮酒之器。”
(4).形容富足而牢固。 明 破悭道人 《一文钱》第二折:“自来不曾见这样财主,家私铜斗般,气量芝蔴大。” 顾学颉 王学奇 《元曲释词·铜斗儿》引 童斐 《元曲选》注:“铜斗, 元 时俗语,盖谓美富且牢固也。”
《漢語大詞典》:燕飨(燕饗)
亦作“ 燕享 ”。亦作“ 燕飨 ”。
(1).古代帝王饮宴群臣、国宾。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天子服有文章,不得以燕饗,以庙。” 凌曙 注:“《汉书·贾谊传》:‘古者天子后服,所以庙而不宴者也。’ 师古 曰:‘庙则服之,宴处则不著,盖贵之也。’” 宋 苏轼 《策略五》:“昔之有天下者,日夜淬厉其百官,抚摩其人民,为之朝聘会同燕享,以交诸侯之欢。” 元 吴澄 《校定经诗序》:“朝廷之乐歌曰雅,宗庙之乐歌曰颂,于燕飨焉用之,于朝会焉用之,于享祀焉用之。” 章炳麟 《辨诗》:“四夷之乐,用於朝会祭祀燕饗,自《周官》韎师、 鞮鞻氏 见其耑。”
(2).以酒食祭神。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燕享有时,赏与以节。”
(3).泛指以酒食款待人。 唐 李贻孙 《〈欧阳行周文集〉序》:“会故相 常衮 来为 福 之观察使……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饗,必召同席。” 金 元好问 《东平行台严公神道碑》:“公帑所积,尽於交聘燕享祭祀宾客之奉,而未尝私贮之。” 元 姚燧 《千户所厅壁记》:“此先王维持太平之宏纲大经也。其法主宾有送迎之拜……燕饗有献酬酢旅之节。”
见“ 燕饗 ”。
(1).古代帝王饮宴群臣、国宾。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天子服有文章,不得以燕饗,以庙。” 凌曙 注:“《汉书·贾谊传》:‘古者天子后服,所以庙而不宴者也。’ 师古 曰:‘庙则服之,宴处则不著,盖贵之也。’” 宋 苏轼 《策略五》:“昔之有天下者,日夜淬厉其百官,抚摩其人民,为之朝聘会同燕享,以交诸侯之欢。” 元 吴澄 《校定经诗序》:“朝廷之乐歌曰雅,宗庙之乐歌曰颂,于燕飨焉用之,于朝会焉用之,于享祀焉用之。” 章炳麟 《辨诗》:“四夷之乐,用於朝会祭祀燕饗,自《周官》韎师、 鞮鞻氏 见其耑。”
(2).以酒食祭神。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燕享有时,赏与以节。”
(3).泛指以酒食款待人。 唐 李贻孙 《〈欧阳行周文集〉序》:“会故相 常衮 来为 福 之观察使……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饗,必召同席。” 金 元好问 《东平行台严公神道碑》:“公帑所积,尽於交聘燕享祭祀宾客之奉,而未尝私贮之。” 元 姚燧 《千户所厅壁记》:“此先王维持太平之宏纲大经也。其法主宾有送迎之拜……燕饗有献酬酢旅之节。”
见“ 燕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