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相关人物
圣贤中
徐邈圣
圣贤酒
中贤圣
浊贤清圣
中圣中贤
酒无贤圣
酒贤
贤圣物
酒号贤人
问贤圣
浊酒醉贤人
樽中圣
杯中神怪物
美酒参圣
瓮贮贤人
贤圣日中
徐邈酒仓空
徐邈酒圣贤
徐邈中圣贤
相关人物
徐邈
《三国志》卷二十七〈魏书·徐邈传〉~739~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史。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脩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史。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脩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
《艺文类聚》卷七十二〈食物部·酒〉~247~
《魏略》曰:大祖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者,清酒为圣人。
《魏略》曰:大祖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者,清酒为圣人。
简释
中贤圣:喻喜饮酒、醉酒。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若不中贤圣,何由外智愚。”’
例句
天意资厚养,贤人肯相违。 孟郊 立德新居
欲知中圣处,皓月临松盖。 李德裕 流杯亭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赠孟浩然
钱神任尔知无敌,酒圣于吾亦庶几。 杜牧 题桐叶
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 杜甫 对酒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
莳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室值贤人。 柳宗元 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
泛菊贤人至,烧丹姹女飞。 权德舆 晚秋陪崔阁老张秘监阁老苗考功同游昊天观时杨阁老新直未满以诗见寄斐然酬和有愧芜音
离堂驻驺驭,且尽樽中圣。 权德舆 送袁中丞持节册南诏五韵
唯将酒作圣,不厌谷名愚。 权德舆 过隐者湖上所居
终岁白屋贫,独谣清酒圣。 权德舆 酬蔡十二博士见寄四韵
美禄与贤人,相逢自可亲。 权德舆 醉后
离忧未易销,莫道樽酒贤。 独孤及 下弋阳江篡中代书寄裴侍御
今日羁愁破,始知浊酒贤。 独孤及 初晴抱琴登马退山对酒望远醉后作
知君多病仍中圣,尽送寒苞向枕边。 皮日休 早春以橘子寄鲁望
茂陵罢酒惭中圣,漳浦题诗怯大巫。 许浑 宣城崔大夫召联句偶疾不获赴因献
尝作酒家语,自言中圣人。 陆龟蒙 酒枪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李白 月下独酌四首 其二
《國語辭典》:潦倒 拼音:liáo dǎo
1.不得志、失意。如:「要不是年轻时太过放荡,现今的他怎会这般穷困潦倒?」三国魏。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唐。杜甫 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放荡不羁。《红楼梦》第三回:「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咱们这时候拿上这三吊钱,先找个地方儿,潦倒上半天儿,回来到店里,就说见著姓褚的了。」
3.脚步不稳。《幼学琼林。卷二。老寿幼诞类》:「龙钟潦倒,年高之状。」《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守到更点二声,公子与众客尽带酣意,潦倒模糊,打一个混同铺,吹灭了灯,一齐藉地而寝。」
2.放荡不羁。《红楼梦》第三回:「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咱们这时候拿上这三吊钱,先找个地方儿,潦倒上半天儿,回来到店里,就说见著姓褚的了。」
3.脚步不稳。《幼学琼林。卷二。老寿幼诞类》:「龙钟潦倒,年高之状。」《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守到更点二声,公子与众客尽带酣意,潦倒模糊,打一个混同铺,吹灭了灯,一齐藉地而寝。」
《漢語大詞典》:狂花
亦作“ 狂华 ”。
(1).不依时序而开的花。 晋 葛洪 《抱朴子·循本》:“乡党之友不洽,而勤远方之求,涖官之称不著,而索不次之显,是以虽佻虚誉,犹狂华干霜以吐曜,不崇朝而零瘁矣。” 唐 白居易 《早冬》诗:“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宋 苏轼 《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诗:“始知真放本精微,不比狂花生客慧。” 王十朋 集注:“狂花,在史所载,花不以时开,如桃李冬花者,谓之狂花。又金石上生花,亦谓之狂花。”
(2).俗言谎花儿。不会结实的花。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种枣》:“候大蚕入簇,以杖击其枝间,振落狂花。” 唐 岑参 《使院中新栽柏树子呈李十五栖筠》诗:“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
(3).盛开的花。 北周 庾信 《小园赋》:“落叶半牀,狂花满屋。”
(4).喻姿色。 唐 王昌龄 《行路难》诗:“人生意气好迁捐,只重狂花不重贤。宴罢调筝奏离鹤,迴娇转盼泣君前。”
(5).指目眩时眼前乱冒的金星。《楞严经》卷二:“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於虚空别见狂华。” 宋 辛弃疾 《蝶恋花》词:“老眼狂花空处起,银钩未见心先醉。”
(6).酒醉后瞪眼发怒谓之“狂花”。 清 蒲松龄 《酒人赋》:“病叶狂花,觴政所禁。如此情怀,不如勿饮。”参见“ 狂花病叶 ”。
(1).不依时序而开的花。 晋 葛洪 《抱朴子·循本》:“乡党之友不洽,而勤远方之求,涖官之称不著,而索不次之显,是以虽佻虚誉,犹狂华干霜以吐曜,不崇朝而零瘁矣。” 唐 白居易 《早冬》诗:“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宋 苏轼 《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诗:“始知真放本精微,不比狂花生客慧。” 王十朋 集注:“狂花,在史所载,花不以时开,如桃李冬花者,谓之狂花。又金石上生花,亦谓之狂花。”
(2).俗言谎花儿。不会结实的花。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种枣》:“候大蚕入簇,以杖击其枝间,振落狂花。” 唐 岑参 《使院中新栽柏树子呈李十五栖筠》诗:“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
(3).盛开的花。 北周 庾信 《小园赋》:“落叶半牀,狂花满屋。”
(4).喻姿色。 唐 王昌龄 《行路难》诗:“人生意气好迁捐,只重狂花不重贤。宴罢调筝奏离鹤,迴娇转盼泣君前。”
(5).指目眩时眼前乱冒的金星。《楞严经》卷二:“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於虚空别见狂华。” 宋 辛弃疾 《蝶恋花》词:“老眼狂花空处起,银钩未见心先醉。”
(6).酒醉后瞪眼发怒谓之“狂花”。 清 蒲松龄 《酒人赋》:“病叶狂花,觴政所禁。如此情怀,不如勿饮。”参见“ 狂花病叶 ”。
《漢語大詞典》:中圣人(中聖人)
酒醉的隐语。《三国志·魏志·徐邈传》:“ 魏国 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 邈 私饮至於沉醉。校事 赵达 问以曹事, 邈 曰:‘中圣人。’ 达 白之 太祖 , 太祖 甚怒。度 辽 将军 鲜于辅 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邈 性脩慎,偶醉言耳。’” 唐 陆龟蒙 《添酒中六咏》之五:“尝作酒家语,自言中圣人。”
分類:酒醉
《漢語大詞典》:清圣(清聖)
(1).清酒。 宋 陆游 《初秋小疾效俳谐体》诗:“遣闷凭清圣,忘情付黑甜。”参见“ 清圣浊贤 ”。
(2).纯洁的圣人。语本《孟子·万章下》:“ 伯夷 ,圣之清者也。” 清 陈确 《死节论》:“《论》《孟》并亟称 夷 齐 ,不一及死。 孔 序逸民, 孟 曰清圣,推求义藴,二子生平,尽於此矣。”
(2).纯洁的圣人。语本《孟子·万章下》:“ 伯夷 ,圣之清者也。” 清 陈确 《死节论》:“《论》《孟》并亟称 夷 齐 ,不一及死。 孔 序逸民, 孟 曰清圣,推求义藴,二子生平,尽於此矣。”
《國語辭典》:圣贤(聖賢) 拼音:shèng xián
《國語辭典》:圣人(聖人) 拼音:shèng rén
1.有完美品德的人,如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
2.专称孔子。《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圣人有之一体。」《儒林外史》第二回:「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
3.古时对天子的敬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新唐书。卷一三九。李泌传》:「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
4.清酒。《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5.佛教称见道位以上的修行人,相对轮回中的凡夫而言。《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三:「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五阴,如梦、如响、如影、如焰、如幻、如化,能具足无相尸罗波罗蜜,具足戒不缺、不破、不杂、不著,圣人所赞。」
2.专称孔子。《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圣人有之一体。」《儒林外史》第二回:「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
3.古时对天子的敬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新唐书。卷一三九。李泌传》:「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
4.清酒。《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5.佛教称见道位以上的修行人,相对轮回中的凡夫而言。《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三:「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五阴,如梦、如响、如影、如焰、如幻、如化,能具足无相尸罗波罗蜜,具足戒不缺、不破、不杂、不著,圣人所赞。」
《漢語大詞典》:贤圣(賢聖)
(1).道德才智极高。《六韬·盈虚》:“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室三母》:“盖 太姜 渊智非常,虽 太王 之贤圣,亦与之谋。”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吾家四六》:“念叠矩重规,当贤圣之君七作。”
(2).道德才智极高的人。《战国策·赵策二》:“故去就之变,知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 周京 赫赫, 成 康 之至教蔑闻; 鲁国 巖巖,贤圣之餘风可坠。” 清 昭梿 《啸亭杂录·陆中丞》:“六岁受《孝经》、《论语》,以古贤圣自期。” 郁达夫 《初秋杂感》诗之二:“何必珊瑚夸斗富,本来贤圣不言贫。”
(3).佛;菩萨。
(4).贤人酒和圣人酒的并称。 宋 林逋 《答潘司理》诗:“岑寂园庐何所对,酒中贤圣药君臣。”参见“ 贤人 ”。
(2).道德才智极高的人。《战国策·赵策二》:“故去就之变,知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 周京 赫赫, 成 康 之至教蔑闻; 鲁国 巖巖,贤圣之餘风可坠。” 清 昭梿 《啸亭杂录·陆中丞》:“六岁受《孝经》、《论语》,以古贤圣自期。” 郁达夫 《初秋杂感》诗之二:“何必珊瑚夸斗富,本来贤圣不言贫。”
(3).佛;菩萨。
(4).贤人酒和圣人酒的并称。 宋 林逋 《答潘司理》诗:“岑寂园庐何所对,酒中贤圣药君臣。”参见“ 贤人 ”。
《國語辭典》:酒圣(酒聖) 拼音:jiǔ shèng
《國語辭典》:圣人(聖人) 拼音:shèng rén
1.有完美品德的人,如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
2.专称孔子。《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圣人有之一体。」《儒林外史》第二回:「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
3.古时对天子的敬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新唐书。卷一三九。李泌传》:「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
4.清酒。《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5.佛教称见道位以上的修行人,相对轮回中的凡夫而言。《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三:「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五阴,如梦、如响、如影、如焰、如幻、如化,能具足无相尸罗波罗蜜,具足戒不缺、不破、不杂、不著,圣人所赞。」
2.专称孔子。《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圣人有之一体。」《儒林外史》第二回:「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
3.古时对天子的敬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新唐书。卷一三九。李泌传》:「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
4.清酒。《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5.佛教称见道位以上的修行人,相对轮回中的凡夫而言。《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三:「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五阴,如梦、如响、如影、如焰、如幻、如化,能具足无相尸罗波罗蜜,具足戒不缺、不破、不杂、不著,圣人所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