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鄙贱(鄙賤)  拼音:bǐ jiàn
1.品格卑贱、低贱。《荀子。乐论》:「乐姚冶以险,则民流僈鄙贱矣。」
2.轻视。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
3.自谦之词。《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三国演义》第三八回:「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漢語大詞典》:鄙浅(鄙淺)
亦作“ 鄙俴 ”。 鄙陋浅薄。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臣鄙浅於道,不能博大。”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言辞鄙浅,验少妄多。”隋书·经籍志二:“ 迁 卒以后,好事者亦颇著述,然多鄙浅,不足相继。” 章炳麟 《訄书·订文》《正名杂义》:“至云人所不晓,致减神味,説尤鄙俴。”
《國語辭典》:鄙语(鄙語)  拼音:bǐ yǔ
俗语、谚语。《战国策。楚策四》:「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太史公曰》:「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馀万众,邯郸几亡。」也称为「鄙谚」。
分類:俗语
《國語辭典》:鄙笑  拼音:bǐ xiào
因轻视而讥笑对方。《新唐书。卷一○九。杨再思传》:「再思欣然,剪縠缀巾上,反披紫袍,为高丽舞,举动合节,满坐鄙笑。」
分類:轻视讥笑
《國語辭典》:鄙弃(鄙棄)  拼音:bǐ qì
鄙视唾弃。如:「他作奸犯科,害人无数,故受世人鄙弃。」
《国语辞典》:鄙诚(鄙诚)  拼音:bǐ chéng
谦称自己的诚意。《红楼梦》第三回:「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旋协佐,方可少尽弟之鄙诚。」
《漢語大詞典》:鄙儒
拘执、不达事理的儒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不遂大道而营於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汉书·叔孙通传:“ 通 笑曰:‘若真鄙儒,不知时变。’” 颜师古 注:“鄙,言不通。” 清 钱谦益 《福建泉州府知府赵士许授中宪大夫制》:“尔为郡一出于仁人学士之为,而絶去鄙儒俗吏之习,其亦有前政之思乎?” 章炳麟 《俱分进化论》:“又如学究鄙儒,恣意记録,不劳心力,得失之间,亦无苦乐。”
《漢語大詞典》:鄙悰
谦称自己的心意。《宣和遗事》前集:“已许为定,具形弊幅,冀谅鄙悰。”
《國語辭典》:鄙倍  拼音:bǐ bèi
鄙陋背理。《论语。泰伯》:「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也作「鄙背」。
分類:浅陋背理
《國語辭典》:嗤鄙  拼音:chī bǐ
轻视、不屑。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齐世有席毗者,清干之士。官至行台尚书,嗤鄙文学。」《隋书。卷六九。王劭传》:「或文词鄙野,或不轨不物,骇人视听,大为有识所嗤鄙。」
分類:讥笑鄙视
《國語辭典》:卑鄙  拼音:bēi bǐ
1.人格恶劣低下。如:「他真是个卑鄙的人。」
2.地位卑微低贱。《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漢語大詞典》:蒙鄙
愚昧鄙陋。 三国 魏 曹丕 《与锺大理书》:“猥以蒙鄙之姿,得覩希世之宝。”旧唐书·郭子仪传:“臣诚蒙鄙,识昧古今。”
《漢語大詞典》:凡鄙
平庸鄙陋。晋书·庾亮传:“臣凡鄙小人,才不经世。”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 尔朱荣 马邑 小 胡 ,人才凡鄙,不度德量力,长戟指闕,所谓穷辙拒轮,积薪候燎。” 宋 陆游 《跋〈中兴间气集〉》之二:“议论凡鄙,与近世《宋百家诗》中小序可相甲乙。 唐 人深於诗者多,而此等议论乃传至今,事固有幸不幸也。” 明 宋濂 《孝经集善序》:“若夫古文并 安国 之注,其亡已久,世儒欲崇古学,妄撰 孔 传,又伪为《闺门》一章,文句凡鄙,不合经典,将何所取徵哉?”
《國語辭典》:鄙生  拼音:bǐ shēng
鄙陋浅薄的人。后用作自称的谦词。《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刘宠传》:「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
《漢語大詞典》:非鄙
非议鄙薄。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非鄙无因而生,侵侮何从而入。”
分類:非议鄙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