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鄙野  拼音:bǐ yě
1.郊外偏远的地方。《战国策。齐策四》:「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
2.鄙陋粗俗。《宋书。卷六二。列传。王微》:「吾常谓之见知,然复自怪鄙野,不参风流,未有一介熟悉于事,何用独识之也。」《儒林外史》第八回:「南昌人情,鄙野有馀,巧诈不足。」
《漢語大詞典》:僿野
鄙野。 孙中山 《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不令中土文明,与世界各邦相接触,遂使神明之裔,日趋僿野,天赋知能,艰於发展。”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此理虽长见于僿野之民,而非可论于文明之族。”
分類:鄙野
《漢語大詞典》:朴略(樸略)
质朴鄙野。 唐 刘知几 史通·言语:“夫上古之世,人惟朴略,言语难晓,训释方通。” 前蜀 贯休 《经旷禅师院》诗:“真貌枯槁言朴略,衲衣烂黑烧岳痕。”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建都:“ 秦 汉 之时, 关中 风气会聚,田野开闢,人物殷盛; 吴 楚 方脱蛮夷之号,风气朴略。”
质朴鄙野;质朴简约。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伏羲 鳞身, 女蜗 蛇躯,鸿荒朴略,厥状睢盱。” 张载 注:“朴,质也。略,野略也。” 唐 柳宗元 《为文武百官请复尊号表》:“质而不华,则朴略而固。”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八:“﹝ 党进 ﹞忽仰面瞻圣容,厉声曰:‘臣闻上古其风朴略,愿官家好将息。’”
《漢語大詞典》:毋固
(1).谓不可鄙野而不知礼。礼记·曲礼上:“将适舍,求毋固。” 孙希旦 集解:“固,谓鄙野而不达於礼……此言将适人之所居,凡事当求合礼,而不可失之鄙野。”
(2).谓不固执拘泥。《论语·子罕》:“子絶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朱熹 集注:“固,执滞也。”
《國語辭典》:朴鄙(樸鄙)  拼音:pú bǐ
朴质鄙陋。《庄子。渔父》:「由之难化也!湛于礼义有间矣,而朴鄙之心,至今未去。」宋。欧阳修谢知制诰表〉:「志欲去于雕华,文反成于朴鄙。」也作「朴野」。
《國語辭典》:鄙猥  拼音:bǐ wěi
鄙陋猥琐、粗俗瘦小。《水浒传》第七一回:「鄙猥小吏,原来上应星魁,众多弟兄;也原来都是一会之人。今者上天显应,合当聚义。」《西游记》第二一回:「那妖怪仔细观看,见行者身躯鄙猥,面容羸瘦,不满四尺。」
《漢語大詞典》:荒人
鄙野之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耽声色与饮讌,废庆弔於人理者,荒人也。”南齐书·陈显达传:“荒人 桓天生 自称 桓玄 宗族,与 雍 司 二州界蛮虏相扇动,据 南阳 故城。”
分類:鄙野
《漢語大詞典》:草苗
犹草茅。比喻鄙野微贱的人。 晋 左芬 《离思赋》:“既愚陋而寡识兮,谬忝厕于紫庐。非草苗之所处兮,恒怵惕以忧惧。”
《漢語大詞典》:狂鄙
(1).放诞鄙野。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默》:“ 默 少以歌行自负……晚节益纵酒落魄,文章尤狂鄙。”
(2).用为书疏中的谦词。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僕狂鄙之性,假以雄权,而触物便发。”
《漢語大詞典》:鄙讷(鄙訥)
鄙野迟钝。旧唐书·李百药传:“正色直言,虚心受纳,不简鄙訥,无弃芻蕘, 帝尧 之求諫也。”
分類:鄙野迟钝
《漢語大詞典》:鄙塞
鄙野闭塞。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 子良 因曰:‘鄙塞尘陋,岂得知此不?’” 李石曾 《无政府说》:“知识由鄙塞而开展,道德由虚伪而真正,此亦进化之理也。” 茅盾 《幻灭》七:“她又讨厌家乡的固陋鄙塞和死一般的静止。”
分類:鄙野闭塞
《漢語大詞典》:鄙僿
(1).鄙野闭塞。 清 方文 《卜居枞川》诗:“城中嚣陵不可往,江上鄙僿聊以居。”
(2).粗俗,缺少文采。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立言有本:“今有文章如入万花之谷,学问如窥五都之市,可以媿奄陋而箴鄙僿矣。”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金史》:“竟日閲金史。其文辞鄙僿而支蔓。”
《漢語大詞典》:野音
鄙野之音,野调。吕氏春秋·遇合:“客有以吹籟见 越王 者,羽、角、宫、徵、商不谬, 越王 不善;为野音而反善之。”
分類:鄙野
《国语辞典》:麋鹿之性  拼音:mí lù zhī xìng
比喻鄙野的习性。《宋史。卷四四五。文苑列传七。朱敦儒》:「靖康中,召至京师,将处以学官,敦儒辞曰:『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固辞还山。」《儒林外史》第三三回:「但小侄麋鹿之性,草野惯了。」
分类:鄙野习性
《漢語大詞典》:椎野
粗俗鄙野。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府县·刘际明太守:“传闻 广平 别驾者,椎野老悖。其待 高 ,反不能如五马之忘分, 高 已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