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宗室,字明可。孝宗淳熙十一年进士。官南剑州顺昌尉。应诏上封事,议论恳恻;立朝荐引,多知名之士。宁宗嘉定间,主管官告院,累迁至刑部尚书、知平江府。为时相史弥远所亲,躐跻通显,人以此轻之。
全宋文·卷六五九六
赵汝述,字明可,宗室。登淳熙十一年进士第,调南剑州顺昌尉。嘉定六年,主管官告院,迁将作少监,权侍立修注官。八年,为朝议大夫,任起居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兼实录院检讨官,兼枢密副都承旨(一作都承旨)。十年,为兵部侍郎。服阕,改刑部侍郎,迁尚书,知平江府,卒,谥荣虚。见《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九二、崇儒七之三三,《宋史》卷二四七《宗室传》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昌军南城人,字善之。光宗绍熙元年进士。累官吏部侍郎。宁宗嘉定中,为四川制置使,勋名甚著。致政归,会郡守被杀,朝廷遣将屠城,子述力陈民冤,乃止。
全宋诗
聂子述,字善之,号定斋,南城(今属江西)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宁宗开禧中知瑞金县。累官吏部侍郎。嘉定十二年(一二一九),出为四川制置使(《宋史》卷四○)。有《定斋集》,已佚。事见清同治《南城县志》卷一○。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六七一○
聂子述,字善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南城)人。治诗赋,中绍熙元年进士。嘉定六年除秘书丞,迁著作郎。七年,以工部侍郎为将作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十二年为利州路安抚使,移任四川制置使。宝庆初以吏部侍郎兼修国史。晚年以宣奉大夫知赣州。著有文集十卷,号《定斋集》。见《宋会要辑稿》礼三○之八三、崇儒七之三三,《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九,《隐居通议》卷二三,《宋史》卷三九、四○,雍正《江西通志》卷五○。
攸哈剌拔都 朝代:金末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7 【介绍】: 金元间渤海人。初名攸兴哥,世农家,居金北京,善射。蒙古兵初至时,聚众保乡里。后降木华黎,从攻通州,献计,一夕造炮三十,云梯数十附城。州将惧,出降,得成吉思汗赐名。后从破太原,以功授河东北路兵马都元帅,守太原。金武仙兵至,战殁。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九一三
杜孝严,字忠可,普州安岳(今四川安岳)人。庆元五年进士。历知陵州,嘉定中为太常少卿,兵部侍郎兼侍读、兼同修国史。有《文州续纪》四卷,今亡。见《鹤山大全集》卷六二,《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宋会要辑稿》礼四三之四、职官六之七三,《宋史》卷二○四、四三○,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三、一四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9—1256 【介绍】: 宋宗室,字用父,号虚斋。寓居长乐。宁宗嘉定十年进士。历知邵武军、漳州,皆有治绩。理宗嘉熙初为枢密都承旨,次年拜同知枢密院事,淳祐初罢。寻加资政殿学士,进吏部尚书兼侍读,诏与刘克庄同纂修国史。有《易通》、《虚斋乐府》。
全宋诗
赵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号虚斋。居长乐(今属福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知监利县。理宗端平初知漳州。嘉熙初以枢密都丞旨兼国史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二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四年,复除枢密都承旨(《宝庆四明志》卷一)。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建康府,七年,知平江府(《南宋制抚年表》卷上)。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宝祐四年卒,年六十八。事见《后村大全集》卷一四二《虚斋资政赵公神道碑》。
全宋文·卷七六七六
赵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号虚斋,又号芝山老人、云泉野客,彦括子,居长乐(今福建长乐)。嘉定十年登进士第,历知邵武军、漳州。嘉熙初为枢密都承旨,二年拜同知枢密院事,淳祐初罢。寻加资政殿学士,进吏部尚书兼侍读。宝祐四年卒,年六十八。著有《易通》、《虚斋乐府》(均存)。见刘克庄《虚斋赵公神道碑》(《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二)。
牛大年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扬州人,字隆叟。宁宗庆元二年进士。历将作监主簿,入对,劝帝以天命、人心所系致念,体立国之意,振起士气。为工部郎官,入对,请惩贪吏。累擢秘书监、起居郎,所至以廉洁自持。后以宝章阁待制提举太平兴国宫,卒。
全宋文·卷六八七八
牛大年,字隆叟,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庆元二年进士。历将作监主簿,军器监主簿,大宗正丞,四川提举茶马兼权总领,知黎州兼管内安抚司公事、节制黎雅州屯戍军马。加直宝章阁,为工部郎官。迁侍左郎中,进直华文阁、浙东提点刑狱。迁守秘书少监、宗正少卿,升秘书监,迁起居舍人,升起居郎兼崇政殿说书。奉祠,卒。《宋史》卷四二二有传,又见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八七八
龚基先,字平叔,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徙镇江(今江苏镇江)。入太学,登进士,调宿松尉、庐江令、淮东安抚司干官。出入行阵,以功迁知淮安县。累迁监察御史、大理少卿。历知和、滁、岳、鄂、庐、福等州,常德、宁国二府,曾两知池州。迁枢密副都承旨,终太常卿。平生爱惜士类,率诸乡达创淮海书院,以处淮士之流离者。见《至顺镇江志》卷一九。
郭正孙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1 【介绍】: 宋邛州临邛人,字兴祖。第进士。历通判全州,知长宁军、文州、嘉定府,所至皆著能声。除太府寺丞,知兴元府,兼利州路安抚使。理宗绍定四年,蒙古军入犯,遂殉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南剑州将乐人,字德常。光宗绍熙四年进士。知上高县,断事精明,抑强扶弱,奸豪屏迹。累官兵部侍郎。卒谥忠简。
全宋诗
黄伯固,字子坚,一字德常(《万姓统谱》卷四七),将乐(今属福建)人。光宗绍熙间进士。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知上高县。累官兵部侍郎。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出为成都路安抚使。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移江西安抚使兼知江州(《南宋制抚年表》卷下、卷上),累迁至尚书致仕。清同治《上高县志》卷七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六七七○
黄伯固,字德常,南剑州将乐(今福建将乐)人。绍熙四年特奏名进士。历建昌尉,嘉定中知上高县,有政绩。绍定中累官成都路安抚使,加制置使。端平二年,任江西安抚使、知江州。终兵部侍郎。卒谥忠简。见《八闽通志》卷六九,康熙《福建通志》卷四七,《南宋制抚年表》卷上、下。
徒单益都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2 【介绍】: 金女真人。累官延安总管。哀宗正大末,行省事于徐州。埽兵总领王祐起事,益都与妻子缒城出奔,遇蒙古兵,被擒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3 【介绍】: 金宣宗第二子,本名盘都。为枢密使,拜平章政事。尝欲发丞相高琪罪。哀宗即位,封荆王。天兴二年,被崔立送至京师城外青城,为蒙古军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宁建阳人,字勉之,一字禹成,号受斋先生。游九言弟。以荫补官。累除兵部郎官,出知泉州。理宗端平初,召为司农少卿,论沿边夫役之弊。兼枢密副都承旨,知庆元府,以循吏称。入权刑部侍郎,奉祠。清慎廉恪,与九言自为师友。卒年八十一。谥文清,或作庄简。
全宋诗
游九功,字勉之,一字禹成,号受斋,建阳(今属福建)人。九言弟。以父任为临海县主簿。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知咸宁县。后知江陵县。嘉定十二年(一二一九),知金州。十六年,除湖北运判兼知鄂州。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泉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为司农少卿,兼枢密院副承旨。俄出知庆元府。以权刑部侍郎召,力辞,閒居八年而卒,年八十一,谥文清。事见《永乐大典》卷八八四三引《建安志》。今录诗六首。
赵立夫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三二五
赵立夫,字德成,宗室彦译子,寓居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登开禧元年进士第,任龙泉簿。再中法科,除大理评事,进大理正,出知湖州,改严州。迁太府少卿,知临安府。奉祠去,起为浙江提刑兼知平江府。除户部侍郎,再知临安府。进刑部尚书,以言事去职。起知婺州,进宝章阁学士卒。见《宋史》卷二三八《宗室世系表》二四,绍定《吴郡志》卷一一,《咸淳临安志》卷四九,永乐《乐清县志》卷七,乾隆《浙江通志》卷一六二,《南宋制抚年表》卷上。
杨杰只哥 朝代:金末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0—1239 【介绍】: 金元间燕京宝坻人。世业农。少有勇略。金末率族降蒙古。从攻辽左及西夏。又从攻信安,三往说其帅张进来降。后攻徐州,败金将国用安,赐名拔都,命总管新附军民。后率舟师追击宋军,中流溺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0—1274 【介绍】: 宋安丰人,字诚甫,一字成文,号紫源。汪澈从孙。理宗淳祐六年进士。历通判建康府、荆湖制置司参议。累擢权兵部尚书、荆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府。所至兴学校、抚贫苦、募军卒。劝贾似道去安乐、修守备,遭斥而不用。度宗咸淳末,元兵大举伐宋,为江淮招讨使,至高邮,闻似道师已溃,江汉守臣皆望风降遁,失声悲恸,扼吭而卒。
全宋诗
汪立信(一二○一~一二七五),字诚甫,号紫源,婺源(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进士(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宝祐五年(一二五七),通判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二四)。历知池州、常州、江州。度宗咸淳间授荆湖安抚制置使兼知江陵府,以移书责贾似道误国罢。恭宗德祐元年,闻似道兵败芜湖,江汉守臣望风降遁,失声三日而死。年七十五。《宋史》卷四一六、《至正金陵新志》卷一三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七九三○
汪立信(一二○一——一二七五),字诚甫,号紫原,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徙居六安。淳祐元年,借补承信郎。七年,登进士第,授乌江主簿。辟沿江制幕,通判建康府,擢京西提举常平,知昭信军。景定元年,差知池州。又权知常州,改江州、镇江府、潭州。权兵部尚书、荆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府。德祐元年,为端明殿学士、沿江制置使、江淮招讨使,拒元兵,至高邮。宋兵溃芜湖,扼吭而卒,年七十五。赠太傅。见《宋史》卷四一六本传,《至大金陵新志》卷一三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