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64,分85页显示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67 68 69 70 下一页
杨国宝(字 应之 )
郑居中(字 达夫 文正 )
路昌衡(字 持正 )
来之邵(字 祖德 )
孙鳌抃(字 才父 )
程之邵(字 懿叔 )
都颉(字 光远 )
曾孝广(字 仲锡 )
都贶(字 君锡 )
阿勒根没都鲁
吕颐浩( 成国公 字 元直 忠穆 )
李夷行(字 炳大 号 易初 )
韩宗武(字 文若 )
毕仲愈(字 将叔 )
其它辞典(续上)
陈安民(字 子惠 )杨国宝(字 应之 )
郑居中(字 达夫 文正 )
路昌衡(字 持正 )
来之邵(字 祖德 )
孙鳌抃(字 才父 )
程之邵(字 懿叔 )
都颉(字 光远 )
曾孝广(字 仲锡 )
都贶(字 君锡 )
阿勒根没都鲁
吕颐浩( 成国公 字 元直 忠穆 )
李夷行(字 炳大 号 易初 )
韩宗武(字 文若 )
毕仲愈(字 将叔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9—1123 【介绍】: 宋开封人,字达夫。登进士第。徽宗崇宁中,以贵妃从兄,连擢至给事中、翰林学士。大观元年,同知枢密院。三年,进知院事。旋以外戚罢政。蔡京免相,曾力言京当政无失。京复相,希再得枢密不遂,乃与京结怨。政和中,再知枢密院,与京立异,反对变乱法度,为士论所称。朝议遣使金,约夹攻契丹复燕云,居中力陈不可。后暴疾卒,谥文正。有《政和五礼新仪》。全宋诗
郑居中(一○五八~一一二二),字达夫,开封(今属河南)人。第进士,因与徽宗郑妃有亲,连擢礼部员外郎、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给事中、翰林学士。大观元年(一一○七)同知枢密院。郑妃进位正宫,以嫌罢为观文殿学士。政和中,再知枢密院。宣和四年卒,年六十五。赠太师,华原郡王,谥文正。《宋史》卷三五一有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二七九一
郑居中(一○五九——一一二三),字达夫,开封(今河南开封)人。登进士第。崇宁中,官至中书舍人、直学士院,迁给事中、翰林学士。大观元年,同知枢密院,改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兼侍读。政和中,再知枢密院,累官特进,拜少保、太宰。丁母忧,旋诏起复。踰年,加少傅。加少师,连封崇、宿、燕三国公。宣和五年六月卒,年六十五。赠太师、华原郡王,谥文正。著有《政和五礼新仪》二百二十卷。《宋史》卷三五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祥符人,字持正。第进士。累官太常博士,治狱苛峻。迁江淮发运、陕西转运副使,知广、潭、庆州。哲宗绍圣中,召为卫尉、大理卿,迁工部侍郎。俄知开封府、瀛州、成都府。徽宗立,上书颇诋时政。后为南京留守,坐上书言事落职。入党籍,卒。全宋文·卷二五七一
路昌衡,字持正,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人。起进士,元丰二年为太常博士,四年为开封府司录参军。八年为江淮发运。元祐元年为陕西转运副使,继知广州,徙荆南、潭州、庆州。绍圣中召为卫尉、大理卿,迁工部侍郎。元符元年以宝文阁待制知开封府。出知瀛州,徙永兴军,进直学士、知成都。徽宗朝,坐李清臣狱事,责居郢州。起知滁州、定州、复知开封府,徙南京留守。又坐前上书事,落职入党籍,卒。见《宋史》卷三五四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咸平人,字祖德。登进士第。神宗元丰中,历任大理评事、监察御史等。哲宗时,累官殿中侍御史。与杨畏合攻苏颂、刘挚、范纯仁,乞进用章惇、安焘、吕惠卿。章惇为相,擢侍御史,进刑部侍郎。后出知蔡州。卒年四十八。全宋文·卷二三五四
来之邵,字祖德,开封咸平(今河南开封)人。登进士第,由潞州司理参军为刑部详断官。元丰中改大理评事,七年,御史中丞黄履荐为监察御史。哲宗时为太府丞,提举秦凤常平、利州成都路转运判官。入为开封府推官,复拜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绍圣初,章惇相,擢为侍御史,进刑部侍郎,以直龙图阁出知蔡州。卒,年四十八。《宋史》卷三五五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5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懿叔。以父荫为新繁主簿。哲宗元祐中,为夔路转运判官,尽发所储盐出卖,关征增数倍。除主管秦、蜀茶马公事,革黎州买马之弊。元符中复主管茶马,市马万匹,茶课至四百万缗。徽宗朝秦凤出师,命之经制,擢显谟阁待制。敌犯熙河,摄帅事,屯兵边境,敌闻风遁去。俄得疾卒。全宋诗
程之邵,字懿叔,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以父荫为新繁主簿。神宗熙宁中,入为三司磨勘官,除广东转运判官。哲宗元祐初,提举利、梓路常平,以事罢知祥符县。俄知泗州,为夔路转运判官。除提举川陕茶马公事,知凤翔府,徙郑州。元符三年(一一○○),自知福州再提举川陕茶马(《金石续编》卷一六)。徽宗即位,为熙河都转运使,摄帅事,俄得疾卒。《宋史》卷三五三有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一七二二
程之邵(?——一一○五),字懿叔,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以父荫为新繁主簿。熙宁中,入为三司磨勘官。元丰初,除广东转运判官。元祐初,提举利、梓路常平,二年,罢知祥符县。俄知泗州,为夔路转运判官。除主管秦、蜀茶马公事,知凤翔府,徙郑州。元符初,复为都大管勾陕西路茶马公事,以增羡,连加直龙图阁、集贤殿修撰,三进秩,为熙河路都转运使。崇宁三年,擢显谟阁待制。摄熙河帅事有功,方录功转太中大夫,得疾,以崇宁四年卒,赠龙图阁直学士。《宋史》卷三五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饶州馀干人,字光远。官至司农少卿。初家贫而笃于学,哲宗元祐间闲居时为《七谈》,以述鄱阳人物山川之胜,辞艳而意远。全宋诗
都颉,字光远,馀干(今江西馀干西北)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官至司农少卿。清同治《馀干县志》卷一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仲锡。曾公亮从子。哲宗元祐中,累官水部员外郎。河决内黄,奉诏行视,疏苏村,凿巨野,导之北流,纾澶、渭、深、瀛诸州之害。迁都水使者,治洛水,消除水患。累官户部尚书,罢知杭州。历知成德军、太原府。卒年六十。全宋文·卷二五六九
曾孝广,字仲锡,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公亮从子。元丰末为北外都水丞。元祐中,出通判保州。久之,复都水丞。元符初为水部员外郎,以导河北流功迁都水使者。出为陕西、京西转运副使,擢户部侍郎,进尚书。崇宁四年,罢为天章阁待制、知杭州,徙知潭、郓、饶、广州,历成德军、太原府。复故职而卒,年六十。有文集二十卷。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二之二五、方域一五之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五、五一九,《宋史》卷二○、二○八及三一二本传,《北宋经抚年表》卷二、三、四、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第进士。哲宗元符中累官鸿胪卿。每上朝,帝虚己咨问,贶据经而对,多见嘉纳。为梓州转运使,提押西川四十五州,颇有佳绩。徽宗崇宁三年,坐议弃湟州,贬监抚州酒税,入党籍。五年,复为朝散郎。全宋诗
都贶,字君锡,陵川(今属山西)人。以明经登第。哲宗时官朝请大夫、鸿胪少卿。出为梓州转运使。徽宗崇宁三年(一一○四),坐议弃湟州,降授承议郎,权发遣坊州,再贬监抚州酒税,入党籍。后五年复朝散郎。佞佛,为圆通旻禅师法嗣。事见《元祐党人传》卷四、《五灯会元》卷一八、《万姓统谱》卷一三、清光绪《陵川县志》卷二一。全宋文·卷二七八八
都贶,陵川(今山西陵川)人。登进士第,元符元年官承议郎,三年为金部员外郎,迁至鸿胪卿。拜梓州转运,提押西川四十五州,多著美绩。为陕西转运判官。崇宁三年坐议弃湟州,降授承议郎,权发遣坊州。再贬宣德郎,监抚州酒税,入党籍。五年叙复朝议郎。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五、职官六八之九、食货五六之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四,《宋史》卷一八○,光绪《山西通志》卷六五、一四六,《元祐党人传》卷四。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问圆通曰。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当如何凑泊。通曰。全身入火聚。贶曰。毕竟如何晓会。通曰。蓦直去。贶沉吟。通曰。可再吃茶么。贶曰不必。通曰。何不恁么会。贶遂契旨曰。元来太近。通曰。十万八千。贶占偈曰。不可思议是大火聚。便恁么去。不离当处。通曰。咦。犹有这个在。贶乞再示。通曰。便恁么去。铛是铁铸。贶谢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0—1142 【介绍】: 金上京纳邻河人,女真族。勇毅善射。在对辽战争中,以敢战著名。领谋克猛安,所战皆克,计功授世袭谋克。累官金吾卫上将军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39 【介绍】: 宋沧州乐陵人,徙齐州,字元直。哲宗绍圣元年进士。徽宗时累官河北都转运使。高宗即位,除知扬州,改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扬州。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兵变,与张浚倡议勤王。拜右相,进航海避金兵之策,寻罢相。绍兴元年复任左相,力倾秦桧,罢桧右相,遂独秉政,屡请兴师复中原。然挟私用人,排斥李纲、赵鼎等主战派。曾立江、浙、湖南诸路月椿钱,大为东南患。卒谥忠穆。有《忠穆集》。全宋诗
吕颐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世居沧州乐陵(今山东乐陵西南),五世祖官于齐州,遂为齐州(今山东济南)人。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历成安尉,密州司户参军,邠州教授。徽宗宣和末燕山之役,以转输功累官河北都转运使。以病辞,提举崇福宫。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起知扬州。三年,金人犯扬州,拜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改江南东路安抚制置使兼知建康府。未几,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二一、二二)。四年,罢充醴泉观使,旋为建康府路安抚大使,兼知池州(同上书卷三二、三四)。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以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宣抚淮南,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同上书卷四四、四九)。三年罢,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同上书卷六八)。五年,为荆南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潭州(同上书卷九四)。六年十二月,改两浙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临安府(同上书卷一○七)。八年,因疾充醴泉观使(同上书卷一一八)。九年卒,年六十九。赠秦国公,谥忠穆。有《忠穆集》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景定建康志》卷四八、《宋史》卷三六二有传。 吕颐浩诗,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他书,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全宋文·卷三○四二
吕颐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齐州(治今山东济南)人。绍圣元年进士,历密州司户参军、邠州教授、宗子博士、太府少卿、河北转运副使、都转运使。高宗即位,除知扬州。建炎三年,拜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改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江宁府。苗傅等为逆,浩率兵勤王,擢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兼御营使,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以与赵鼎不协,罢为醴泉观使。寻除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池州。平李成、张琪之乱。绍兴元年拜少保、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开府镇江。三年,为侍御史辛炳等所劾,罢相,提举洞霄宫。五年知潭州,八年知建康。九年卒,年六十九,后谥曰忠穆。著有《忠穆集》、《吕忠穆公奏议》。见《宋史》卷三六二本传,《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一五。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夷行,字炳大(《过庭录》),号易初(《鸡肋集》卷三二《李夷行易初赞》)。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为鄜延路经略使勾当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五)。哲宗元符二年(一○九九),提举熙河兰会路弓箭手(同上书卷五○六)。徽宗崇宁初,为都水监丞。三年,入元祐党籍,寻知泗州(《元祐党人传》卷八)。大观中,知赵州(明隆庆《赵州志》卷六)。全宋文·卷二二七○
李夷行,字炳大,号易初。元丰七年为邢州司法参军,鄜延路勾当公事。绍圣元年为左宣德郎,充潞州州学教授。元符初为承议郎、熙河兰会经略司勾当公事,次年特降一官。建中靖国初为都水丞,崇宁间知泗州,入元祐党籍。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二四、兵四之一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五、五○六、五○七,《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七,《文献通考》卷二二二,晁补之《鸡肋集》卷三二,范公称《过庭录》,《元祐党人传》卷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雍丘人。韩缜子。第进士。徽宗即位,为秘书丞。哲宗祔祭将行,中旨索省中书画甚急,宗武疏言先帝祔庙,今皇帝正宜哀慕,而丹青之玩取索不已有损圣德。太后闻而奖叹。寻除都官员外郎,出为淮南转运判官,坐奏事贬秩罢归。卒年八十二。全宋文·卷二二七六
韩宗武,字文若,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缜次子。第进士,为河间令。徽宗即位,迁秘书丞,寻除都官员外郎,改开封府推官。乞外,为淮南转运判官,坐奏状忤旨,贬秩罢归。久之,遂致仕,官终太中大夫,卒年八十二。《宋史》卷三一五《韩缜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郑州人,字将叔。毕仲游弟。工诗。历迁国子监丞、诸王府侍讲、知凤翔府。坐仲游陷党籍,例废黜,徽宗特以为都官郎中,擢秘书少监,卒。全宋诗
毕仲愈,字将叔,管城(今河南郑州)人。仲游弟、士安曾孙。哲宗时官国子丞、诸王府侍讲,知凤翔府。坐兄仲游事入党籍。徽宗即位,召为都官郎中。政和三年(一一一三),提举河东路常平(《宋会要辑稿》崇儒二之二一),卒。事见《东都事略》卷四一,《宋史》卷二八一有传。全宋文·卷二五九五
毕仲愈,字将叔,郑州(治今河南郑州)人,仲游弟。亦工诗。历国子监丞、诸王府侍讲、知凤翔府。坐仲游陷党籍废黜。政和中提举河东路常平,擢秘书少监。见《宋会要辑稿》崇儒二之二一、崇儒六之一一,《宋史》卷二八一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