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55,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脚跟
娣姒
牛首
少海
七萃
玄孙
帝台
金膏
酷烈
虚徐
准的
龙鱼
璆琳
策府
嚣然
《國語辭典》:脚跟(腳跟)  拼音:jiǎo gēn
1.脚掌的后部。《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男人头上儒巾,大半是尘埃堆积;女子脚跟罗袜,两边泥土粘连。」
2.行踪、下落。《水浒后传》第一六回:「若没有兄弟,也寻不出他的脚跟。」
3.根基、根底。如:「脚跟立得稳,就不怕任何的挫败考验。」
《國語辭典》:娣姒  拼音:dì sì
1.诸妾互称,年长的为姒,年幼的为娣。《尔雅。释亲》:「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姒,后生为娣。」晋。郭璞。注:「同出谓俱嫁事一夫。」
2.妯娌。《仪礼。丧服》:「《传》曰:『娣姒妇者,弟长也。』」汉。郑玄。注:「娣姒妇者,兄弟之妻相名也。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钟、郝为娣姒,雅相亲重,钟不以贵陵郝,郝亦不以贱下钟。」
《漢語大詞典》:牛首
(1). 汉 池名。《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下 棠棃 ,息 宜春 ,西驰 宣曲 ,濯鷁 牛首 。”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 牛首 ,池名,在 上林苑 西头。”
(2).指牛首阿旁。参见“ 牛头阿旁 ”。
分類:郭璞张揖
《漢語大詞典》:牛头阿旁(牛頭阿旁)
亦作“ 牛头阿傍 ”。亦作“ 牛首阿旁 ”。
(1).佛教谓地狱中的鬼卒。语本《五苦经》:“狱卒名阿帝,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法苑珠林卷八四引《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牛头阿傍,以三股铁叉,叉人内著鑊汤中,煮之令烂。”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李孝寿》:“贵人就坐,女妓环列左右,忽拊掌一声,悉变为牛头阿旁之属,奇形丑貌,可怖可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罗薨:“﹝ 魏经歷 ﹞言一出,即有牛首阿旁执公父至,即以利叉刺入油鼎。” 吕湛恩 注:“牛首阿旁,恶鬼名。”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我也没有研究过小乘佛教的经典,但据耳食之谈,则在 印度 的佛经里,焰摩天是有的,牛首阿旁也有的。”
(2).喻指凶恶可怖的人。新唐书·路岩传:“俄与 韦保衡 同当国,二人势动天下,时目其党为‘牛头阿旁’,言如鬼阴恶可畏也。”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琴心 ﹞最后为 李 姓者挟持,牵连入狱,虽缘情得保,犹守以牛头阿旁也。”
《漢語大詞典》:少海
(1).指 渤海 。也称 幼海 。山海经·东山经“南望 幼海 ” 晋 郭璞 注:“即 少海 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齐景公 游 少海 。”《淮南子·墬形训》:“东方曰 大渚 ,曰 少海 。” 高诱 注:“东方多水,故曰 少海 ,亦泽名也。” 唐 骆宾王 《秋日饯陆道士陈文林序》:“加以山接 太行 ,耸 羊肠 而飞盖。河通 少海 ,疏 马颊 以开澜。”
(2).比喻太子。 唐 杜甫 《壮游》诗:“ 崆峒 杀气黑,少海旌旗黄。”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帝王:“天子比大海,太子比少海。”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及夫星明少海,天浮大潢。”
(3).经穴名。属手少阴心经。位于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漢語大詞典》:七萃
(1). 周 天子的禁卫军。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于当水之阳,天子乃乐口,赐七萃之士战。” 郭璞 注:“萃,集也,聚也;亦犹《传》有七舆大夫,皆聚集有智力者,为王之爪牙也。” 唐 白居易 《驸马都尉郑何除右卫将军制》:“ 周 设七萃, 汉 列八屯,皆以拱卫王宫,肃严徼道。”
(2).泛指天子的禁卫军或精锐的部队。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七萃连鑣,九斿齐轨。建旗拂霓,扬葭振木。” 北周 庾信 《周宗庙歌》之十二:“六龙矫首,七萃警途。” 唐 许敬宗 《奉和春日望海》:“长驱七萃卒,成功百战场。” 清 陈璋 《秋猎应制》诗:“太平不废三驱盛,神武能调七萃良。”
《國語辭典》:玄孙(玄孫)  拼音:xuán sūn
称谓。称曾孙的子女。自本身下数为第五代。《三国演义》第一回:「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红楼梦》第九回:「原来此人名唤贾蔷,亦系宁府中之正派玄孙。」也作「元孙」。
《漢語大詞典》:帝台(帝臺)
(1).古代神话中的神仙名。山海经·中山经:“﹝ 休与山 ﹞上有石焉,名曰 帝臺 之棋,五色而文,其状如鶉卵。 帝臺 之石,所以祷百神者也。” 郭璞 注:“ 帝臺 ,神人名。”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覲 王母 於 崑墟 ,要 帝臺 於 宣岳 。”
(2).犹帝阙。 唐 骆宾王 《和孙长史秋日卧病》诗:“ 霍 第疏天府, 潘 园近帝臺。” 宋 范仲淹 《送江南运使张傅度支》诗:“启心知有嘉謨在,足乱云霓忆帝臺。”
《漢語大詞典》:金膏
(1).道教传说中的仙药。穆天子传卷一“黄金之膏” 晋 郭璞 注:“金膏,亦犹玉膏,皆其精汋也。”《文选·江淹〈杂体诗·效王微“养疾”〉》:“水碧验未黷,金膏灵詎緇。” 李周翰 注:“水碧,水玉也。与金膏并仙药。” 唐 李德裕 《二芳丛赋》:“思欲揖金膏而驻魄,扳珠树而輟餐。”
(2).喻出类拔萃的人物。 明 宋濂 《送方生还宁海》诗:“昔在词垣时,英材常骏奔。水碧与金膏,价重骇见闻。” 王闿运 《余世松诔》:“盖水碧金膏,非几席之玩;醴泉玉烛,无时日之期。”
(3).指磨镜用膏。 唐 王度 《古镜记》:“但以金膏涂之,珠粉拭之,举以昭日,必影彻墙壁。” 唐 白居易 《百炼镜》诗:“琼粉金膏磨莹已,化为一片秋潭水。”
《國語辭典》:酷烈  拼音:kù liè
1.残酷和暴烈。《荀子。议兵》:「秦人,其生民也惬阨,其使民也酷烈。」
2.香气浓郁。《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芬芳沤郁,酷烈淑郁。」也作「酷裂」。
《國語辭典》:虚徐(虛徐)  拼音:xū xú
1.雍容舒缓的样子。唐。杜牧张好好〉诗:「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2.疑惑。《文选。班固。幽通赋》:「承灵训其虚徐兮,伫盘桓而且俟。」
《國語辭典》:准的(準的)  拼音:zhǔn dì
1.箭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别有博射,弱弓长箭,施于准的。揖让升降,以行礼焉。」
2.标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邢子才、魏收俱有重名,时俗准的,以为师匠。」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按春秋经传,举例发凡;自史汉以下,莫有准的。」
《漢語大詞典》:龙鱼(龍魚)
(1).即龙鲤。一说指鲵鱼,人鱼。山海经·海外西经:“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貍。一曰鰕。” 郭璞 注:“或曰:龙鱼似貍,一角。” 郝懿行 笺疏:“龙鱼, 郭氏 《江赋》作龙鲤, 张衡 《思玄赋》仍作龙鱼……貍当为鲤,字之譌。” 袁珂 校注:“龙鱼,疑即《海内北经》所记陵鱼,盖均神话传説中人鱼之类也。” 唐 韩愈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入海观龙鱼,矫翮逐黄鵠。” 元 吕诚 《南海口号》之二:“船来争市龙鱼鮓,客至先需荔子盘。”参见“ 龙鲤 ”。
(2).古国名。文选·张衡〈思玄赋〉:“超 轩辕 於西海兮,跨 汪氏 之 龙鱼 。” 张铣 注:“ 轩辕 、 汪氏 、 龙鱼 ,皆国名。”
(3).道教符箓。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官列奏》:“龙鱼字 暘谷 传书,蝌蚪文传桑授道。”
《漢語大詞典》:龙鲤(龍鯉)
指穿山甲。又称鲮鲤。文选·郭璞〈江赋〉:“龙鲤一角,奇鶬九头。” 李善 注:“山海经曰:‘龙鲤陵居,其状如鲤。’或曰:‘龙鱼一角也。’”按,今本山海经·海外西经作“龙鱼”,《海内北经》作“陵鱼”。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一·鲮鲤
《國語辭典》:璆琳  拼音:qiú lín
璆、琳皆为美玉。《尔雅。释地》:「西北之美者,有昆崙虚之璆琳琅玕焉。」晋。郭璞。注:「璆琳,美玉名。」
《漢語大詞典》:策府
帝王藏书之所。穆天子传卷二:“阿平无险,四彻中绳,先王之所谓策府。” 郭璞 注:“言往古帝王以为藏书册之府,所谓藏之名山者也。” 唐 陈子昂 《送吉州杜司户审言序》:“ 杜司户 炳灵翰林,研几策府,有重名於天下,而独秀於朝端。” 宋 苏轼 《徐州谢两府启》:“如 軾 者才不逮人,学非适用,早尘策府,自知拙直之难安;屡乞守符,意谓苟安之善计。”清史稿·艺文志一:“因思策府縹緗,载籍极博,其鉅者羽翼经训,重范方来,固足称千秋法鉴。”
《國語辭典》:嚣然(囂然)  拼音:xiāo rán
1.饥饿的样子。三国魏。嵇康养生论〉:「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
2.不安的样子。《三国志。卷六四。吴书。孙峻传》:「多所刑杀,百姓嚣然。」
3.傲慢轻狂的样子。《三国志。卷四○。蜀书。彭羕传》:「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