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8,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如来部
二部戒本
佛眼部母
佛部
佛部真言
佛部定印
事相部
两界两部大日
两部
两部相对
两部不二
两部金刚优劣
两部结界
两部大经
佛类词典(续上)
多闻分别部如来部
二部戒本
佛眼部母
佛部
佛部真言
佛部定印
事相部
两界两部大日
两部
两部相对
两部不二
两部金刚优劣
两部结界
两部大经
多闻分别部
【佛学大辞典】
(流派)说假部也。
(流派)说假部也。
如来部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胎藏界三部之一。又云佛部。大日释迦等诸佛之部类也。
(术语)胎藏界三部之一。又云佛部。大日释迦等诸佛之部类也。
二部戒本
【佛学大辞典】
(书名)比丘之戒本与比丘尼之戒本也。行事钞说戒篇曰:「僧祇云:若诵戒时,应诵二部律。」
(书名)比丘之戒本与比丘尼之戒本也。行事钞说戒篇曰:「僧祇云:若诵戒时,应诵二部律。」
佛眼部母
【佛学大辞典】
(菩萨)佛眼尊为佛部之母,故云部母。(参见:佛眼)
(菩萨)佛眼尊为佛部之母,故云部母。(参见:佛眼)
佛眼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眼之一。佛名觉者,觉者之眼云佛眼,照了诸法实相之眼也。又别于前之四眼,四眼至佛则总名为佛眼。无量寿经下曰:「佛眼具足觉了法性。」同慧远疏曰:「前四是别,佛眼是总。」法华文句四曰:「佛眼圆通,本胜兼劣,四眼入佛眼,皆名佛眼。」毗尼止持音义曰:「谓具肉天慧法四眼之用,无不见知。如人见极远处,佛见则为至近。人见幽暗处,佛见则为明显。乃至无事不见,无事不知,无事不闻。闻见互用,无所思惟,一切皆见也。」
【佛学常见辞汇】
五眼之一,即佛陀之眼,能够见到一切法非空非有不可思议的道理。
【三藏法数】
佛眼者,谓具前四眼之用,无不见知。如人见极远处,佛见则为至近。人见幽暗处,佛见则为显明。乃至无事不见,无事不知,无事不闻,闻见互用,无所思惟,一切皆见也。
(术语)五眼之一。佛名觉者,觉者之眼云佛眼,照了诸法实相之眼也。又别于前之四眼,四眼至佛则总名为佛眼。无量寿经下曰:「佛眼具足觉了法性。」同慧远疏曰:「前四是别,佛眼是总。」法华文句四曰:「佛眼圆通,本胜兼劣,四眼入佛眼,皆名佛眼。」毗尼止持音义曰:「谓具肉天慧法四眼之用,无不见知。如人见极远处,佛见则为至近。人见幽暗处,佛见则为明显。乃至无事不见,无事不知,无事不闻。闻见互用,无所思惟,一切皆见也。」
【佛学常见辞汇】
五眼之一,即佛陀之眼,能够见到一切法非空非有不可思议的道理。
【三藏法数】
佛眼者,谓具前四眼之用,无不见知。如人见极远处,佛见则为至近。人见幽暗处,佛见则为显明。乃至无事不见,无事不知,无事不闻,闻见互用,无所思惟,一切皆见也。
佛部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胎藏界三部之一,又金刚界五部之一。总该曼荼罗诸尊中为佛之形像之部属而称为佛部。
(术语)胎藏界三部之一,又金刚界五部之一。总该曼荼罗诸尊中为佛之形像之部属而称为佛部。
佛部真言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佛所说之神咒也。
(术语)诸佛所说之神咒也。
佛部定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三部定印之一,佛部之入定印也。(参见:定印)
(印相)三部定印之一,佛部之入定印也。(参见:定印)
定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标入定相之印契也。有三部之别:一佛部之定印,亦名法界定印。胎藏界大日如来之住定印也。二莲华部之定印,亦名弥陀定印,或妙观察智定印。阿弥陀如来之住定印也。三金刚部之定印,名为缚定印。天鼓雷音如来之住定印也。见胎藏界曼荼罗大钞三。
(印相)标入定相之印契也。有三部之别:一佛部之定印,亦名法界定印。胎藏界大日如来之住定印也。二莲华部之定印,亦名弥陀定印,或妙观察智定印。阿弥陀如来之住定印也。三金刚部之定印,名为缚定印。天鼓雷音如来之住定印也。见胎藏界曼荼罗大钞三。
事相部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实宗分教相事相之二部,二教十住心之教理谓之教相部,三密之行法谓之事相部。教相部一般开放之,事相部未灌顶之人不许说之,若说之则师弟共得越三昧耶之重罪。
(术语)真实宗分教相事相之二部,二教十住心之教理谓之教相部,三密之行法谓之事相部。教相部一般开放之,事相部未灌顶之人不许说之,若说之则师弟共得越三昧耶之重罪。
两界两部大日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金胎两部之大日也。大日如来虽为理智不二之法身,而其智之妙用与理之妙用,别附名称。金界之大日,住于智拳印,胎界之大日,住于法界定印。(参见:两部)
(术语)谓金胎两部之大日也。大日如来虽为理智不二之法身,而其智之妙用与理之妙用,别附名称。金界之大日,住于智拳印,胎界之大日,住于法界定印。(参见:两部)
两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两界。谓密教二大法门,金刚界胎藏界之两道也。日本东密次第为金胎,日本台密次第为胎金。其故以台密分事密理密之二者,其理密之边谓与法华同意,大日经疏之意亦然。故注重与法华同意之理密,而次第为胎金。东密不分事理二密,且贬法华于第九住心,故准于因果之胜劣,而次第为金胎。盖以胎藏界为因门,金刚界为果门故也。胎藏界从果向因,本觉佛之化他门也,故为依大定悲智三德,从中胎藏流出三重之曼荼罗统收之于三部,大定门为佛部,大悲门为莲华部,大智门为金刚部。又金刚界从因至果,始觉佛之自利门也,故为转因位九识,得果上五智,示自證之境之曼荼罗,分之为五部,即佛部,金刚部,宝部,莲华部,羯磨部是也,即自上之佛部开出宝部羯磨部也。然皆是大判,胎藏界亦非无五部。大日经疏十五所谓「释谓随五部如上所说五字差别之用。」是其證也。金刚界亦非无三部之建立。如意轮无量寿一字顶轮王等之仪轨说三部之三昧部,是其證也。众生本具之万德理性为胎藏。转众生之九识而成五智为金刚。故胎藏者理也,金刚者智也。胎藏有二义:一含藏之义也,于母之胎内含藏体性而覆育之,理体亦尔,能具足一切之功德而不亡失,故谓之为胎藏。二隐覆之义,如人之在母胎,覆藏其体。理体隐于烦恼之中而不显现,故谓之为胎藏。金刚又有二义:一坚固之义,自体坚固而不可破坏,故曰坚固。又利用之义,能摧破一切之物故曰利用。智体亦尔。沈沦生死海之中,而无破坏,还能破摧一切之烦恼,故名金刚。而胎藏为理,故为前五大,是千栗驮,即肉团心也。金刚为智,故为识大,是质多,即缘虑心也。又理以本具之故为本觉。智以始成之故为始觉。又胎为本有平等之曼荼罗。故不见自他此彼之差别,故为自證。金见自他彼此迷语之差别,故为化他。又胎以自證之故,其曼荼罗为从果向因,利他也。智以始成之故,其曼荼罗为从因至果。自利也。又胎为一切众生之因所住之位,故名为因曼荼罗。金刚为一切众生之果所住,故名为果曼荼罗。是以配之于方位,则胎藏界以因位之故,配于发心位之东。金刚界以果位之故,配于成菩提位之西。又配于遮表,则胎藏界为多法界之表德门,金刚界为一法界之遮情门。此以理为有相之万物十界曼荼罗,智为无相之一空一月轮故也。又配于日月则胎藏界为日轮,金刚界为月轮。此以胎藏界为本来圆满之果德,金刚界为十六分渐明之始觉故也。东密于此两部各云不二,不别立不二之法,台密于此外立苏悉地法,为不二之法。此两界本来非可对立者。以后世之释者,欲强使两界一致,附会而为秘传之说多,因而迷后世者亦多。观夫胎藏之一门及金刚之一门各具一多,因果,理智等可知也。解释之手段,对立固无不可。然非可强使相对立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日经为胎藏部之本经,金刚顶经为金刚部之本经,此两部经乃日本东台二密无异议者。
(术语)又曰两界。谓密教二大法门,金刚界胎藏界之两道也。日本东密次第为金胎,日本台密次第为胎金。其故以台密分事密理密之二者,其理密之边谓与法华同意,大日经疏之意亦然。故注重与法华同意之理密,而次第为胎金。东密不分事理二密,且贬法华于第九住心,故准于因果之胜劣,而次第为金胎。盖以胎藏界为因门,金刚界为果门故也。胎藏界从果向因,本觉佛之化他门也,故为依大定悲智三德,从中胎藏流出三重之曼荼罗统收之于三部,大定门为佛部,大悲门为莲华部,大智门为金刚部。又金刚界从因至果,始觉佛之自利门也,故为转因位九识,得果上五智,示自證之境之曼荼罗,分之为五部,即佛部,金刚部,宝部,莲华部,羯磨部是也,即自上之佛部开出宝部羯磨部也。然皆是大判,胎藏界亦非无五部。大日经疏十五所谓「释谓随五部如上所说五字差别之用。」是其證也。金刚界亦非无三部之建立。如意轮无量寿一字顶轮王等之仪轨说三部之三昧部,是其證也。众生本具之万德理性为胎藏。转众生之九识而成五智为金刚。故胎藏者理也,金刚者智也。胎藏有二义:一含藏之义也,于母之胎内含藏体性而覆育之,理体亦尔,能具足一切之功德而不亡失,故谓之为胎藏。二隐覆之义,如人之在母胎,覆藏其体。理体隐于烦恼之中而不显现,故谓之为胎藏。金刚又有二义:一坚固之义,自体坚固而不可破坏,故曰坚固。又利用之义,能摧破一切之物故曰利用。智体亦尔。沈沦生死海之中,而无破坏,还能破摧一切之烦恼,故名金刚。而胎藏为理,故为前五大,是千栗驮,即肉团心也。金刚为智,故为识大,是质多,即缘虑心也。又理以本具之故为本觉。智以始成之故为始觉。又胎为本有平等之曼荼罗。故不见自他此彼之差别,故为自證。金见自他彼此迷语之差别,故为化他。又胎以自證之故,其曼荼罗为从果向因,利他也。智以始成之故,其曼荼罗为从因至果。自利也。又胎为一切众生之因所住之位,故名为因曼荼罗。金刚为一切众生之果所住,故名为果曼荼罗。是以配之于方位,则胎藏界以因位之故,配于发心位之东。金刚界以果位之故,配于成菩提位之西。又配于遮表,则胎藏界为多法界之表德门,金刚界为一法界之遮情门。此以理为有相之万物十界曼荼罗,智为无相之一空一月轮故也。又配于日月则胎藏界为日轮,金刚界为月轮。此以胎藏界为本来圆满之果德,金刚界为十六分渐明之始觉故也。东密于此两部各云不二,不别立不二之法,台密于此外立苏悉地法,为不二之法。此两界本来非可对立者。以后世之释者,欲强使两界一致,附会而为秘传之说多,因而迷后世者亦多。观夫胎藏之一门及金刚之一门各具一多,因果,理智等可知也。解释之手段,对立固无不可。然非可强使相对立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日经为胎藏部之本经,金刚顶经为金刚部之本经,此两部经乃日本东台二密无异议者。
两部相对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胎藏住于莲华,以莲华表理之摄持故。金刚住于月轮,以表智之光照故。又莲华住于地,月轮居于天,以配于阴阳,以阴阳是理智之异名故。又胎藏之大日,住于曼荼罗之中位,横表平等之义,金刚之大日,居于一印会之最顶,竖表差别之义,以理为平等,智为差别故。又胎藏之大日,住于法界定印,定为理之异名,金刚之大日,住于智拳印,智之义可知也。见秘藏记钞三。
(术语)胎藏住于莲华,以莲华表理之摄持故。金刚住于月轮,以表智之光照故。又莲华住于地,月轮居于天,以配于阴阳,以阴阳是理智之异名故。又胎藏之大日,住于曼荼罗之中位,横表平等之义,金刚之大日,居于一印会之最顶,竖表差别之义,以理为平等,智为差别故。又胎藏之大日,住于法界定印,定为理之异名,金刚之大日,住于智拳印,智之义可知也。见秘藏记钞三。
两部不二
【佛学大辞典】
(术语)金胎两部,理智一双之法门也。胎藏界为理性,金刚界为智用,而理为智之体,智为理之用,理智冥一,有如水波。因此两部一体不二也。在果智之妙用与法性之寂静,姑异法门而已。依两部不二之深秘,则胎藏为诠金刚之名。金刚为诠胎藏之名。其故以字虽是金刚界大日之种子,然以五字布于身之五处时,以字布于胎,是金刚诠胎藏之證也,又以字虽为胎藏界大日之种子,然大日经说字谓为胜作金刚轮。是胎藏诠金刚之證也。因此于胎藏界安金刚门,于金刚界安莲华门,又胎藏界之道场观,先观月轮于其上观莲华,金刚界之道场观,先观莲华,于其上观月轮。是即胎金非二,理智是一之意也。故东密于两部之外不立苏悉地之不二法也。见秘藏记钞一。
(术语)金胎两部,理智一双之法门也。胎藏界为理性,金刚界为智用,而理为智之体,智为理之用,理智冥一,有如水波。因此两部一体不二也。在果智之妙用与法性之寂静,姑异法门而已。依两部不二之深秘,则胎藏为诠金刚之名。金刚为诠胎藏之名。其故以字虽是金刚界大日之种子,然以五字布于身之五处时,以字布于胎,是金刚诠胎藏之證也,又以字虽为胎藏界大日之种子,然大日经说字谓为胜作金刚轮。是胎藏诠金刚之證也。因此于胎藏界安金刚门,于金刚界安莲华门,又胎藏界之道场观,先观月轮于其上观莲华,金刚界之道场观,先观莲华,于其上观月轮。是即胎金非二,理智是一之意也。故东密于两部之外不立苏悉地之不二法也。见秘藏记钞一。
两部金刚优劣
【佛学大辞典】
(杂语)「胎藏之普贤,金刚手之异名也,金刚名为第一内眷属之上首,故别举之。内眷属主如来内證之智印。然则金刚界之金刚亦为佛之内證智也,故知两部之金刚无优劣。问,胎藏界之外部,有天鬼畜等类,金刚界之外部,亦有二十天,此等总名金刚,此金刚两部无优劣耶?答:胎藏之金刚,为业报实类之身,非佛之示现,金刚界之金刚,为使实类业报之人觉知,故如来自示现外金刚部之众,然则胎藏之金刚,为实类之身所化之迷者故为劣。金刚界之金刚,为权化身,能化之觉者,故为胜。」见秘藏记本。
(杂语)「胎藏之普贤,金刚手之异名也,金刚名为第一内眷属之上首,故别举之。内眷属主如来内證之智印。然则金刚界之金刚亦为佛之内證智也,故知两部之金刚无优劣。问,胎藏界之外部,有天鬼畜等类,金刚界之外部,亦有二十天,此等总名金刚,此金刚两部无优劣耶?答:胎藏之金刚,为业报实类之身,非佛之示现,金刚界之金刚,为使实类业报之人觉知,故如来自示现外金刚部之众,然则胎藏之金刚,为实类之身所化之迷者故为劣。金刚界之金刚,为权化身,能化之觉者,故为胜。」见秘藏记本。
两部结界
【佛学大辞典】
(修法)以两部之深意组立之结界也。为道场限寺域,谓为结界。
(修法)以两部之深意组立之结界也。为道场限寺域,谓为结界。
两部大经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密教所依之经典中,善无畏三藏译之大日经七卷,与不空三藏译之金刚顶经三卷也。
(术语)谓密教所依之经典中,善无畏三藏译之大日经七卷,与不空三藏译之金刚顶经三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