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8,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1 下一页
苏部摩
赡部
赡部洲
赡部金
赡部提
赡部光像
赡部捺陀金
灌顶部
五部护摩
三藏十二部
南赡部洲
胎藏三部
金刚五部
九部──大乘九部
佛类词典(续上)
苏部底苏部摩
赡部
赡部洲
赡部金
赡部提
赡部光像
赡部捺陀金
灌顶部
五部护摩
三藏十二部
南赡部洲
胎藏三部
金刚五部
九部──大乘九部
苏部底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参见:苏补底)
(人名)(参见:苏补底)
苏部摩
【佛学大辞典】
(异类)Subhu%ma,夜叉名。译曰妙地。见大孔雀经中。
(异类)Subhu%ma,夜叉名。译曰妙地。见大孔雀经中。
赡部
【佛学大辞典】
(地名)Jambu%,旧称,阎浮,剡浮。树名。印度多有之。瑜伽伦记二十三曰:「西国多有赡部之树,阴厚,比丘多在彼树影中住。」玄应音义二十四曰:「赡部树名也,旧经中或言剡浮,或作阎浮,讹也。」嘉祥法华义疏八曰:「阎浮者,此云秽。」
(地名)Jambu%,旧称,阎浮,剡浮。树名。印度多有之。瑜伽伦记二十三曰:「西国多有赡部之树,阴厚,比丘多在彼树影中住。」玄应音义二十四曰:「赡部树名也,旧经中或言剡浮,或作阎浮,讹也。」嘉祥法华义疏八曰:「阎浮者,此云秽。」
赡部洲
【佛学大辞典】
(界名)此大地之总名。此地中央有赡部树,以树名洲。又赡部树Jambu%,下生好金,名为赡部檀金,以此金名洲。旧作剡浮洲,阎浮提洲Jambudvipa等。一洲分四主,雪山以南为象主,以多出象也,以北为马主,以多出马也,以西为宝主,以多出宝也,以东为人主,以人文最备也。统此四主者名为轮王。玄应音义二十三曰:「赡部洲,从树为名,旧言剡浮,或云阎浮,皆一也。」慧琳音义五曰:「赡部洲,此大地之总名也,因金因树立此名。」释迦方志上曰:「右翻此洲云好金地,谓阎浮檀金在洲北海岸中,金光浮出海上,其傍有阎浮树林,其果极大,得神力者方至于彼。又此一洲四主所统。」
(界名)此大地之总名。此地中央有赡部树,以树名洲。又赡部树Jambu%,下生好金,名为赡部檀金,以此金名洲。旧作剡浮洲,阎浮提洲Jambudvipa等。一洲分四主,雪山以南为象主,以多出象也,以北为马主,以多出马也,以西为宝主,以多出宝也,以东为人主,以人文最备也。统此四主者名为轮王。玄应音义二十三曰:「赡部洲,从树为名,旧言剡浮,或云阎浮,皆一也。」慧琳音义五曰:「赡部洲,此大地之总名也,因金因树立此名。」释迦方志上曰:「右翻此洲云好金地,谓阎浮檀金在洲北海岸中,金光浮出海上,其傍有阎浮树林,其果极大,得神力者方至于彼。又此一洲四主所统。」
赡部金
【佛学大辞典】
(物名)赡部捺陀金之略。
(物名)赡部捺陀金之略。
赡部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Jambudvi^pa,(参见:赡部洲)
(术语)Jambudvi^pa,(参见:赡部洲)
赡部光像
【佛学大辞典】
(图像)以赡部檀金所造之佛像,给孤独长者作之。安置于大众之上首。有部尼陀那五曰:「若佛世尊自居众首为上座者,便有威肃,众皆严整。世尊不在,即无上事。是时给孤独长者来至佛所,礼双足已,退坐一面。而白佛言:我今欲作赡部影像,唯愿听许。佛言:应作。」寄归传四曰:「言赡部光像者,即如律中所出。缘起元为世尊不处众时,众无威肃。致便给园长者请世尊曰:愿作赡部光像,众首置之。大师许作。」
(图像)以赡部檀金所造之佛像,给孤独长者作之。安置于大众之上首。有部尼陀那五曰:「若佛世尊自居众首为上座者,便有威肃,众皆严整。世尊不在,即无上事。是时给孤独长者来至佛所,礼双足已,退坐一面。而白佛言:我今欲作赡部影像,唯愿听许。佛言:应作。」寄归传四曰:「言赡部光像者,即如律中所出。缘起元为世尊不处众时,众无威肃。致便给园长者请世尊曰:愿作赡部光像,众首置之。大师许作。」
赡部捺陀金
【佛学大辞典】
(物名)Jambunadasuvarn!a,赡部,树名,捺陀为江及海之义,谓赡部树下水中所出之金也。旧所谓阎浮檀金是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赡部捺陀金,或作剡浮那他,旧云阎浮檀金,名一也。但赡部树,半临陆地,半临海中。此海水底有金也,而水极深。然金色彻出水上,若转轮王出世。诸夜叉等神取此金将来博易,故人间有之。若著闇中,闇色则灭也。那他,此言江,亦云海也。」(参见:阎浮檀金)
(物名)Jambunadasuvarn!a,赡部,树名,捺陀为江及海之义,谓赡部树下水中所出之金也。旧所谓阎浮檀金是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赡部捺陀金,或作剡浮那他,旧云阎浮檀金,名一也。但赡部树,半临陆地,半临海中。此海水底有金也,而水极深。然金色彻出水上,若转轮王出世。诸夜叉等神取此金将来博易,故人间有之。若著闇中,闇色则灭也。那他,此言江,亦云海也。」(参见:阎浮檀金)
灌顶部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密教之经典,以行灌顶之式传授其奥义故也。稽古略三曰:「于灌顶部,诵出一品,名楞严经。」
(术语)谓密教之经典,以行灌顶之式传授其奥义故也。稽古略三曰:「于灌顶部,诵出一品,名楞严经。」
五部护摩
【佛学大辞典】
(修法)护摩法总有六种,其中延命之一法入于增益中而为五种以配五部。诸经轨之说不同。又内外八供,通用于一切法。此二者属于五部,是三十七尊虽各有所成之悉地,然亦通而皆成一切法,故如是通别互说也。今略解秘藏记之说,先息灾段,以佛母为本尊,佛母者佛眼尊也。两部皆以佛眼为佛部之母。佛部之尊甚多,于其中独举此尊者,佛眼有破诸宿恨之功能,一切灾难多者。系恶星所为,故归于此尊而除其灾厄也。次增益段,各随所求之事而以四菩萨为本尊。求福德者,以宝菩萨为本尊。宝菩萨者即虚空藏,以宝珠为三昧耶形,故求福者归之。求智慧者,以光菩萨为本尊。慧光照破愚闇,故其义相应。求官位者,以幢菩萨为本尊。于高幢上安宝珠,是为幢,官位者秀出,其义相应也。求爱念者,以笑菩萨为本尊。欢喜微笑,为爱念之至极,故其义相应。次降伏段,忿怒尊者,依瑜伽轨之意,降伏之法,以降三世为本尊,以四忿怒为眷属。四忿怒者萨王爱喜之四菩萨也。是即东方之五尊,各住于忿怒之三摩地,故云忿怒尊。降伏之法,以摧破他人为功能,故此教令轮之忿怒尊,独为相应。次敬爱段,观音者,西方四菩萨中之法菩萨也。敬爱之法,以莲华为标帜。阿弥陀虽为莲华部之主,而观音正手持莲华,为敬爱之表示,故独举此尊也。次钩召段以钩菩萨为本尊,此有二义:一按瑜伽轨之意,钩召之法,以阿閦为本尊,萨王爱喜为眷属。其中菩萨特与钩召相应。言其故,则王菩萨以钩为三昧耶形故,以义名钩菩萨也,一四摄中之钩菩萨也,瑜祇经云:钩索锁铃四,尽成钩召事。四摄者利他之相,北方之释迦,亦居于化他之极,仍以四摄菩萨属于北方,以其中钩菩萨为本尊也。其以北方羯磨部之钩召法,出东方金刚部之尊者,以经轨中往往东北二部有相通之义,今依通义而出之也。
(修法)护摩法总有六种,其中延命之一法入于增益中而为五种以配五部。诸经轨之说不同。又内外八供,通用于一切法。此二者属于五部,是三十七尊虽各有所成之悉地,然亦通而皆成一切法,故如是通别互说也。今略解秘藏记之说,先息灾段,以佛母为本尊,佛母者佛眼尊也。两部皆以佛眼为佛部之母。佛部之尊甚多,于其中独举此尊者,佛眼有破诸宿恨之功能,一切灾难多者。系恶星所为,故归于此尊而除其灾厄也。次增益段,各随所求之事而以四菩萨为本尊。求福德者,以宝菩萨为本尊。宝菩萨者即虚空藏,以宝珠为三昧耶形,故求福者归之。求智慧者,以光菩萨为本尊。慧光照破愚闇,故其义相应。求官位者,以幢菩萨为本尊。于高幢上安宝珠,是为幢,官位者秀出,其义相应也。求爱念者,以笑菩萨为本尊。欢喜微笑,为爱念之至极,故其义相应。次降伏段,忿怒尊者,依瑜伽轨之意,降伏之法,以降三世为本尊,以四忿怒为眷属。四忿怒者萨王爱喜之四菩萨也。是即东方之五尊,各住于忿怒之三摩地,故云忿怒尊。降伏之法,以摧破他人为功能,故此教令轮之忿怒尊,独为相应。次敬爱段,观音者,西方四菩萨中之法菩萨也。敬爱之法,以莲华为标帜。阿弥陀虽为莲华部之主,而观音正手持莲华,为敬爱之表示,故独举此尊也。次钩召段以钩菩萨为本尊,此有二义:一按瑜伽轨之意,钩召之法,以阿閦为本尊,萨王爱喜为眷属。其中菩萨特与钩召相应。言其故,则王菩萨以钩为三昧耶形故,以义名钩菩萨也,一四摄中之钩菩萨也,瑜祇经云:钩索锁铃四,尽成钩召事。四摄者利他之相,北方之释迦,亦居于化他之极,仍以四摄菩萨属于北方,以其中钩菩萨为本尊也。其以北方羯磨部之钩召法,出东方金刚部之尊者,以经轨中往往东北二部有相通之义,今依通义而出之也。
三藏十二部
【佛学常见辞汇】
三藏即经、律、论,十二部即佛说经分为十二类,亦称十二分教,即长行、重颂、孤起、譬喻、因缘、无问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授记。
三藏即经、律、论,十二部即佛说经分为十二类,亦称十二分教,即长行、重颂、孤起、譬喻、因缘、无问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授记。
南赡部洲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南阎浮提,阎浮即赡部树,此洲有此树故名,我们所住的世界,就是在这个洲。
又名南阎浮提,阎浮即赡部树,此洲有此树故名,我们所住的世界,就是在这个洲。
胎藏三部
【佛学次第统编】
胎藏有二义:一隐覆义,如人在母胎,而隐覆其胎也。理体隐于烦恼中而不显现,故云胎藏。二含藏义,如母胎内含藏子体而覆育之也。理体能具足一切功德而不失之,故名胎藏。而此含藏有执持与出生之二义。金刚界为始觉上转之自利门,故约转识所得之五智,统收其曼荼罗于五部。胎藏界为本觉下转之化他门,故约大定智悲之三德,统收其曼荼罗于三部。
一、佛部 是于果上理智具足,觉道圆满者。胎藏界曼荼罗中,中台八叶院之诸尊,及上下之诸院是也。是为大定。
二、莲华部 此为如来之大悲三昧,能滋荣万善,故喻之而名莲华部,观音院地藏院之在右方者是也。
三、金刚部 是为如来之慧力,用能摧破惑业苦之三藏,故喻之而名金刚部,在金刚手院除盖障院之左方者是也。是为大智,其馀上下内外,分属此三,其说种种不具说。
「三部三配」 莲华部法,金刚部般若,佛部解脱。
「三部主」 佛部主为大日,莲华部主为观世音,金刚部主为金刚手。又佛部为金轮王佛顶,莲华部为马头观自在,金刚部为三世胜金刚。
「三部母」 三部各有主能生之德之尊,谓之部母。佛部之部母为佛眼尊,莲华部为白衣观自在尊,金刚部为忙莽鸡菩萨。
「三部明王」 三部各有明王,佛部之明王为最胜金轮佛顶王,莲华部之明王,为诃野吃利啭(马头)金刚部之明王为苏婆(胜三世)。
「三部明妃」 佛部之明妃为无能胜菩萨,莲华部为多罗菩萨,金刚部为金刚孙那利菩萨也。
「三部忿怒」 三部之教令轮身也,佛部之忿怒为不动,莲华之忿怒为嚩诃钩,金刚部之忿怒为军荼利。
「三部种子」 佛部为�@字,莲华部为�o字,金刚部为�i字。
「三部数珠」 佛部为活儿子(菩提子),莲华部为莲华子,金刚部为噜拿啰叉子(金刚子)。
「三部护摩法」 佛部为息灾法,莲华部为增益法,金刚部为降伏法。
「三部色」 佛部为白,金刚部为黄,莲华部为赤。
胎藏有二义:一隐覆义,如人在母胎,而隐覆其胎也。理体隐于烦恼中而不显现,故云胎藏。二含藏义,如母胎内含藏子体而覆育之也。理体能具足一切功德而不失之,故名胎藏。而此含藏有执持与出生之二义。金刚界为始觉上转之自利门,故约转识所得之五智,统收其曼荼罗于五部。胎藏界为本觉下转之化他门,故约大定智悲之三德,统收其曼荼罗于三部。
一、佛部 是于果上理智具足,觉道圆满者。胎藏界曼荼罗中,中台八叶院之诸尊,及上下之诸院是也。是为大定。
二、莲华部 此为如来之大悲三昧,能滋荣万善,故喻之而名莲华部,观音院地藏院之在右方者是也。
三、金刚部 是为如来之慧力,用能摧破惑业苦之三藏,故喻之而名金刚部,在金刚手院除盖障院之左方者是也。是为大智,其馀上下内外,分属此三,其说种种不具说。
「三部三配」 莲华部法,金刚部般若,佛部解脱。
「三部主」 佛部主为大日,莲华部主为观世音,金刚部主为金刚手。又佛部为金轮王佛顶,莲华部为马头观自在,金刚部为三世胜金刚。
「三部母」 三部各有主能生之德之尊,谓之部母。佛部之部母为佛眼尊,莲华部为白衣观自在尊,金刚部为忙莽鸡菩萨。
「三部明王」 三部各有明王,佛部之明王为最胜金轮佛顶王,莲华部之明王,为诃野吃利啭(马头)金刚部之明王为苏婆(胜三世)。
「三部明妃」 佛部之明妃为无能胜菩萨,莲华部为多罗菩萨,金刚部为金刚孙那利菩萨也。
「三部忿怒」 三部之教令轮身也,佛部之忿怒为不动,莲华之忿怒为嚩诃钩,金刚部之忿怒为军荼利。
「三部种子」 佛部为�@字,莲华部为�o字,金刚部为�i字。
「三部数珠」 佛部为活儿子(菩提子),莲华部为莲华子,金刚部为噜拿啰叉子(金刚子)。
「三部护摩法」 佛部为息灾法,莲华部为增益法,金刚部为降伏法。
「三部色」 佛部为白,金刚部为黄,莲华部为赤。
金刚五部
【佛学次第统编】
金刚界开示大日如来智德之部门也。如来内證之智德,其体坚固,有摧破一切烦恼之胜用,故譬以金刚。大日经疏曰:「金刚喻如来秘密慧也。」金刚无有法能破坏之者,而破坏万相,此智慧亦尔。此界分五部金刚界为始觉上转之法门,转在迷之九识,成五种之果智,故分类为五部。
一、莲华部 众生心中有本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在六道生死之泥中,不染不垢,犹如莲华之由泥中出生,不染不垢,故名莲华部。
二、金刚部 众生自心之理所,又有本有之智,在生死之泥中,经无数劫,不朽不坏,能破烦恼,如金刚之久埋没泥中,不朽不坏,故名金刚部。
三、佛部 此理智在凡位未显,入果位则理智显现,觉道圆满,故名佛部。
四、宝部 佛之万德圆满中,福德无边,故名宝部。
五、羯磨部 羯磨译曰作业,佛为众生而垂悲悯,成办一切之事业,名羯磨部。
此中前二者为在缠之因德,第三者为理智具足出缠之果位,是即胎藏界之三部也。后二者于佛部中别开之,佛为二利圆满之称,其自證之边云宝部,其化他之边云羯磨部。如是于佛部中开二部,原为胎藏界曼荼罗之意。胎藏界曼荼罗上中下中之通者,总曰佛部,此中下方有虚空藏院,是宝部也。上方有释迦院,是羯磨部也。由此论之,胎金之三五,仅开合之异耳,今配之五方五智五佛则如下:
中 法界体性智 大日 佛部
东 大圆镜智 阿閦 金刚部
南 平等性智 宝生 宝部
西 妙观察智 阿弥陀 莲华部
北 成所作智 不空成就(释迦) 羯磨部
「五部部主」 诸部要目,以大日如来等五佛为部主,秘藏记依之。日本安然之瑜祗经疏,名之为部王,以五方之五大明王为部主。主有二义:一因主之义,二如执权,有管领之义。诸部要目,则据初义,安然则据后义。
「五部母」 金刚界五部之部母,主各生当部功德之德之尊也,如典藏主。
一、佛部 佛眼尊也。但秘藏记谓此部之部主为大日如来,是乃究竟之本源,故更无部母。秘藏记钞八会之不依能生之义立之,由养育之义而立之。
二、金刚部 金刚波罗密菩萨也。
三、宝部 宝波罗密菩萨也。
四、莲华部 法波罗密菩萨也。
五、羯磨部 羯磨波罗密菩萨也。
是则为四波罗密,据出生四佛之义而立之。
「五部忿怒」 是五部之教令轮身也。
「五部念珠」 佛部为菩提子,金刚部为金刚子,宝部为宝珠,莲华部为莲子,羯磨部为杂宝。
「五部色」 佛部为白,金刚部为青,宝部为黄,莲华部为赤,羯磨部为杂。
「五佛座」 金刚界五佛之宝座也。一、大日师子座,师子兽王,游行无畏,毗卢遮那法王,不变无碍。二、阿閦象座,象之力用无过,金刚部之坚力无碍三、宝生马座,轮王马宝,速疾神通,南方修行,三密速疾也。四、阿弥陀孔雀座,孔雀瑞禽,明慧应时,弥陀转法轮王,幖帜相应,不空成就迦楼罗座,此鸟威力,能降诸龙,不空智用随方,摄引人天,归随无违。
胎藏界曼荼罗
东
┌──────┬─┬──────┐
│ │门│ (十二)│
│ ┌────┴─┴────┐外│
│ │ 文 殊 院(七)│金│
│ │ ┌───────┐ │刚│
│ │ │ 释迦院(六)│ │部│
│ │ │ ┌───┐ │ │院│
│ │地│观│遍知院│金│除│ │
├─┤藏│音├(二)┤刚│盖├─┤
├─┤院│院│中 台│手│障├─┤
│ │ │ │八叶院│院│院│ │
│ │九│三├───┤ │ │ │
│ │ │ │持明院│四│八│ │
│ │ │ └(五)┘ │ │ │
│ │ │虚空藏院(十)│ │ │
│ │ └───────┘ │ │
│ │ 苏悉地院(十一)│ │
│ └────┬─┬────┘ │
│ │门│ │
└──────┴─┴──────┘
西
金刚界曼荼罗
┌────────────────┐
│ 一 印 会 │
│ ┌───────────┐ │
│降│ 三 昧 耶 会 │ │
│三│ (羯 磨 会) │理︵│
│世│︵口┌─────┐︵微│ 普│
│三│五 │ 成身会 │三 │趣 │
│昧│智印│(根本会)│昧细│ 贤│
│耶│会 │(羯磨会)│耶 │会 │
│会│︶会│ │会会│ 会│
│ │ └─────┘︶ │ ︶│
│ │ 大 供 养 会 │ │
│ └───────────┘ │
│ 降 三 世 羯 磨 会 │
└────────────────┘
金刚界开示大日如来智德之部门也。如来内證之智德,其体坚固,有摧破一切烦恼之胜用,故譬以金刚。大日经疏曰:「金刚喻如来秘密慧也。」金刚无有法能破坏之者,而破坏万相,此智慧亦尔。此界分五部金刚界为始觉上转之法门,转在迷之九识,成五种之果智,故分类为五部。
一、莲华部 众生心中有本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在六道生死之泥中,不染不垢,犹如莲华之由泥中出生,不染不垢,故名莲华部。
二、金刚部 众生自心之理所,又有本有之智,在生死之泥中,经无数劫,不朽不坏,能破烦恼,如金刚之久埋没泥中,不朽不坏,故名金刚部。
三、佛部 此理智在凡位未显,入果位则理智显现,觉道圆满,故名佛部。
四、宝部 佛之万德圆满中,福德无边,故名宝部。
五、羯磨部 羯磨译曰作业,佛为众生而垂悲悯,成办一切之事业,名羯磨部。
此中前二者为在缠之因德,第三者为理智具足出缠之果位,是即胎藏界之三部也。后二者于佛部中别开之,佛为二利圆满之称,其自證之边云宝部,其化他之边云羯磨部。如是于佛部中开二部,原为胎藏界曼荼罗之意。胎藏界曼荼罗上中下中之通者,总曰佛部,此中下方有虚空藏院,是宝部也。上方有释迦院,是羯磨部也。由此论之,胎金之三五,仅开合之异耳,今配之五方五智五佛则如下:
中 法界体性智 大日 佛部
东 大圆镜智 阿閦 金刚部
南 平等性智 宝生 宝部
西 妙观察智 阿弥陀 莲华部
北 成所作智 不空成就(释迦) 羯磨部
「五部部主」 诸部要目,以大日如来等五佛为部主,秘藏记依之。日本安然之瑜祗经疏,名之为部王,以五方之五大明王为部主。主有二义:一因主之义,二如执权,有管领之义。诸部要目,则据初义,安然则据后义。
「五部母」 金刚界五部之部母,主各生当部功德之德之尊也,如典藏主。
一、佛部 佛眼尊也。但秘藏记谓此部之部主为大日如来,是乃究竟之本源,故更无部母。秘藏记钞八会之不依能生之义立之,由养育之义而立之。
二、金刚部 金刚波罗密菩萨也。
三、宝部 宝波罗密菩萨也。
四、莲华部 法波罗密菩萨也。
五、羯磨部 羯磨波罗密菩萨也。
是则为四波罗密,据出生四佛之义而立之。
「五部忿怒」 是五部之教令轮身也。
「五部念珠」 佛部为菩提子,金刚部为金刚子,宝部为宝珠,莲华部为莲子,羯磨部为杂宝。
「五部色」 佛部为白,金刚部为青,宝部为黄,莲华部为赤,羯磨部为杂。
「五佛座」 金刚界五佛之宝座也。一、大日师子座,师子兽王,游行无畏,毗卢遮那法王,不变无碍。二、阿閦象座,象之力用无过,金刚部之坚力无碍三、宝生马座,轮王马宝,速疾神通,南方修行,三密速疾也。四、阿弥陀孔雀座,孔雀瑞禽,明慧应时,弥陀转法轮王,幖帜相应,不空成就迦楼罗座,此鸟威力,能降诸龙,不空智用随方,摄引人天,归随无违。
胎藏界曼荼罗
东
┌──────┬─┬──────┐
│ │门│ (十二)│
│ ┌────┴─┴────┐外│
│ │ 文 殊 院(七)│金│
│ │ ┌───────┐ │刚│
│ │ │ 释迦院(六)│ │部│
│ │ │ ┌───┐ │ │院│
│ │地│观│遍知院│金│除│ │
├─┤藏│音├(二)┤刚│盖├─┤
├─┤院│院│中 台│手│障├─┤
│ │ │ │八叶院│院│院│ │
│ │九│三├───┤ │ │ │
│ │ │ │持明院│四│八│ │
│ │ │ └(五)┘ │ │ │
│ │ │虚空藏院(十)│ │ │
│ │ └───────┘ │ │
│ │ 苏悉地院(十一)│ │
│ └────┬─┬────┘ │
│ │门│ │
└──────┴─┴──────┘
西
金刚界曼荼罗
┌────────────────┐
│ 一 印 会 │
│ ┌───────────┐ │
│降│ 三 昧 耶 会 │ │
│三│ (羯 磨 会) │理︵│
│世│︵口┌─────┐︵微│ 普│
│三│五 │ 成身会 │三 │趣 │
│昧│智印│(根本会)│昧细│ 贤│
│耶│会 │(羯磨会)│耶 │会 │
│会│︶会│ │会会│ 会│
│ │ └─────┘︶ │ ︶│
│ │ 大 供 养 会 │ │
│ └───────────┘ │
│ 降 三 世 羯 磨 会 │
└────────────────┘
九部──大乘九部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谓佛所说大乘诸经,无因缘、论议、譬喻之三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经,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
〔一、脩多罗〕,梵语脩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经,法也、常也,乃圣教之总名。今言脩多罗,即经中长行之文也。谓直说法相,随其义理长短,不以字数为拘,是为长行。
〔二、祇夜〕,梵语祇夜,华言应颂,又云重颂,或云偈。谓应前长行之文,重宣其义也。或二句、四句、六句、八句乃至多句等。皆名为颂。
〔三、伽陀〕,梵语伽陀,华言讽颂。谓不颂长行之文,但直说偈句,如金光明经中空品等是也。亦名孤起。如楞严经中,阿难赞佛偈云:妙湛总持不动尊。等是也。(楞严,梵语具云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四、伊帝目多〕,梵语伊帝目多,华言本事。谓如来说诸菩萨等因地所行之事也。如法华经中,说药王菩萨,曾于日月净明德佛所,得法欢喜,然身然臂,以为供养,行诸苦行,求菩提道。等是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五、阇多伽〕,梵语阇多伽,华言本生。谓佛说诸菩萨等本地受生之事,及自说为菩萨时,修诸苦行等事。如涅槃经云:比丘当知,我于过去,作鹿、作罴、作獐、作兔、作粟散王、转轮圣王、龙、金翅鸟诸如是等,行菩萨道时,所受身之类。是也。
〔六、阿浮达磨〕,梵语阿浮达磨,华言未曾有,亦云希有。如佛生时,即行七步,足迹之处,皆有莲华,放大光明,遍照十方世界,而发是言:我是度一切众生生老病死者。地大震动,天雨众华,树出音声,作天妓乐,如是等无量希有之事,是名未曾有。又四众等,凡有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皆名未曾有。(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
〔七、优陀那〕,梵语优陀那,华言自说。谓无有人问,如来以他心智,观众生机,而自宣说。如楞严会上说五十种魔事,不待阿难请问。又如阿弥陀经,无有缘起,自告舍利弗等是也。(五十种魔事者,谓于色、受、想、行、识五阴中,各有十种也。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梵语舍利弗,华言鹙子。)
〔八、毗佛略〕,梵语毗佛略,华言方广。正理名方,包富名广。谓大乘方等经典,其义广大,犹如虚空。即诸经之理体也。
〔九、和伽罗〕,梵语和伽罗,华言授记,谓如来为诸菩萨、缘觉、声闻授作佛记。如法华经云:汝阿逸多,于当来世而成佛道,号曰弥勒。等是也。(梵语阿逸多,华言无能胜。梵语弥勒,华言慈氏。)
(出大智度论)
谓佛所说大乘诸经,无因缘、论议、譬喻之三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经,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
〔一、脩多罗〕,梵语脩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经,法也、常也,乃圣教之总名。今言脩多罗,即经中长行之文也。谓直说法相,随其义理长短,不以字数为拘,是为长行。
〔二、祇夜〕,梵语祇夜,华言应颂,又云重颂,或云偈。谓应前长行之文,重宣其义也。或二句、四句、六句、八句乃至多句等。皆名为颂。
〔三、伽陀〕,梵语伽陀,华言讽颂。谓不颂长行之文,但直说偈句,如金光明经中空品等是也。亦名孤起。如楞严经中,阿难赞佛偈云:妙湛总持不动尊。等是也。(楞严,梵语具云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四、伊帝目多〕,梵语伊帝目多,华言本事。谓如来说诸菩萨等因地所行之事也。如法华经中,说药王菩萨,曾于日月净明德佛所,得法欢喜,然身然臂,以为供养,行诸苦行,求菩提道。等是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五、阇多伽〕,梵语阇多伽,华言本生。谓佛说诸菩萨等本地受生之事,及自说为菩萨时,修诸苦行等事。如涅槃经云:比丘当知,我于过去,作鹿、作罴、作獐、作兔、作粟散王、转轮圣王、龙、金翅鸟诸如是等,行菩萨道时,所受身之类。是也。
〔六、阿浮达磨〕,梵语阿浮达磨,华言未曾有,亦云希有。如佛生时,即行七步,足迹之处,皆有莲华,放大光明,遍照十方世界,而发是言:我是度一切众生生老病死者。地大震动,天雨众华,树出音声,作天妓乐,如是等无量希有之事,是名未曾有。又四众等,凡有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皆名未曾有。(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
〔七、优陀那〕,梵语优陀那,华言自说。谓无有人问,如来以他心智,观众生机,而自宣说。如楞严会上说五十种魔事,不待阿难请问。又如阿弥陀经,无有缘起,自告舍利弗等是也。(五十种魔事者,谓于色、受、想、行、识五阴中,各有十种也。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梵语舍利弗,华言鹙子。)
〔八、毗佛略〕,梵语毗佛略,华言方广。正理名方,包富名广。谓大乘方等经典,其义广大,犹如虚空。即诸经之理体也。
〔九、和伽罗〕,梵语和伽罗,华言授记,谓如来为诸菩萨、缘觉、声闻授作佛记。如法华经云:汝阿逸多,于当来世而成佛道,号曰弥勒。等是也。(梵语阿逸多,华言无能胜。梵语弥勒,华言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