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8,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十八部主
十八部论
十八异部
三大部十界十如释体
三十六部神
三大部
三大五部
三大五小部
三部
三部主色
三部经
弥陀三部
大日三部
法华三部
佛类词典(续上)
十八部十八部主
十八部论
十八异部
三大部十界十如释体
三十六部神
三大部
三大五部
三大五小部
三部
三部主色
三部经
弥陀三部
大日三部
法华三部
十八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印度小乘之十八部也。(参见:小乘)
(名数)印度小乘之十八部也。(参见:小乘)
小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名希那衍Hinaya%na%,对于大乘之称。求佛果为大乘,求阿罗汉果辟支佛果为小乘。佛果者谓开一切种智,为尽未来际众生化益之悟。阿罗汉果与辟支佛果,虽有浅深之别,然皆为灰身灭智归于空寂涅槃之悟。乘者,运载之义,指使人乘之至其悟岸之教,以四谛为至阿罗汉果之教体,以十二因缘为至辟支佛果之教体。如此小乘有二道,故亦谓之二乘。又此二乘为佛成道后十二年间经律论三藏之所诠,故天台称之为三藏教。佛灭后印度之小乘分总别二十之流派,来我国后,遂立宗名俱舍,成实,及律三者,即小乘也。是皆为佛随他意之说法,姑以调熟下劣根性者也。法华经方便品曰:「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自證无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乃至化一人我则堕悭贪。」法华经游意下曰:「今以二义往收则事无不尽,一者赴小机说名曰小乘,二者赴大机说称曰大乘。」
【佛学常见辞汇】
声闻缘觉的法门,以修身自利为宗旨,其最高果位为阿罗汉果及辟支佛果。声闻乘修四谛法,自凡夫至阿罗汉,论时间,速者三生,迟者六十劫,其修行的方便有七,得果有四。(参见:声闻乘)缘觉乘修十二因缘,自凡夫至辟支佛,论时间,速者四生,迟者一百劫,其修行重在悟證,悟所到处,便是證所到处,故无明显的位阶可言。
【佛学次第统编】
小乘者,对大乘而言。乘者,运载之义,以喻能乘人而到其果地之教法也。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言小乘者,小根小机所乘之义,灭小苦与小利益之教。自利主义之声闻缘觉阿罗汉,得小涅槃之法也。
【三藏法数】
小乘者,即人天乘也。谓人天以五戒十善为乘,运出四趣,故名小乘。(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也。四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术语)梵名希那衍Hinaya%na%,对于大乘之称。求佛果为大乘,求阿罗汉果辟支佛果为小乘。佛果者谓开一切种智,为尽未来际众生化益之悟。阿罗汉果与辟支佛果,虽有浅深之别,然皆为灰身灭智归于空寂涅槃之悟。乘者,运载之义,指使人乘之至其悟岸之教,以四谛为至阿罗汉果之教体,以十二因缘为至辟支佛果之教体。如此小乘有二道,故亦谓之二乘。又此二乘为佛成道后十二年间经律论三藏之所诠,故天台称之为三藏教。佛灭后印度之小乘分总别二十之流派,来我国后,遂立宗名俱舍,成实,及律三者,即小乘也。是皆为佛随他意之说法,姑以调熟下劣根性者也。法华经方便品曰:「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自證无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乃至化一人我则堕悭贪。」法华经游意下曰:「今以二义往收则事无不尽,一者赴小机说名曰小乘,二者赴大机说称曰大乘。」
【佛学常见辞汇】
声闻缘觉的法门,以修身自利为宗旨,其最高果位为阿罗汉果及辟支佛果。声闻乘修四谛法,自凡夫至阿罗汉,论时间,速者三生,迟者六十劫,其修行的方便有七,得果有四。(参见:声闻乘)缘觉乘修十二因缘,自凡夫至辟支佛,论时间,速者四生,迟者一百劫,其修行重在悟證,悟所到处,便是證所到处,故无明显的位阶可言。
【佛学次第统编】
小乘者,对大乘而言。乘者,运载之义,以喻能乘人而到其果地之教法也。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言小乘者,小根小机所乘之义,灭小苦与小利益之教。自利主义之声闻缘觉阿罗汉,得小涅槃之法也。
【三藏法数】
小乘者,即人天乘也。谓人天以五戒十善为乘,运出四趣,故名小乘。(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也。四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十八部主
【佛学大辞典】
(名数)小乘十八部之论主也。
(名数)小乘十八部之论主也。
十八部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陈真谛译。
(书名)一卷,陈真谛译。
十八异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小乘二十部中除根本之上坐部与大众部,而但数其末派之数也。
(名数)小乘二十部中除根本之上坐部与大众部,而但数其末派之数也。
三大部十界十如释体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见图。
(术语)见图。
三十六部神
【佛学大辞典】
(名数)灌顶三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佛说灌顶经神咒经一),谓受三归者,有三十六部之神王,将无量之眷属守护其人:一、弥栗头不罗婆,译曰善光,主疾命。二、弥栗头婆呵婆,译曰善明,主头痛。三、弥栗头婆逻婆,译曰善力,主寒热。四、弥栗头抗陀罗,译曰善月,主腹满。五、弥栗头陀利奢,译曰善见,主痈肿。六、弥栗头阿娄呵,译曰善供,主癫狂。七、弥栗头伽婆帝,译曰善舍,主愚痴。八、弥栗头悉抵哆,译曰善寂,主瞋恚。九、弥栗头菩提萨,译曰善觉,主淫欲。十、弥栗头提婆罗,译曰善天,主邪鬼。十一、弥栗头呵婆帝,译曰善住,主伤亡。十二、弥栗头不若罗,译曰善福,主冢墓。十三、弥栗头苾阇伽,译曰善术,主四方。十四、弥栗头迦隶婆,译曰善帝,主怨家。十五、弥栗头罗阇遮,译曰善主,主偷盗。十六、弥栗头须乾陀,译曰善香,主债主。十七、弥栗头檀那波,译曰善施,主劫贼。十八、弥栗头支多那。译曰善意,主疫毒。十九、弥栗头罗婆那,译曰善吉,主五温。二十、弥栗头钵婆驮,译曰善山,主蜚尸。廿一、弥栗头三摩提,译曰善调,主注连。廿二、弥栗头戾禘驮,译曰善备,主往复。廿三、弥栗头波利陀,译曰善敬,主相引。廿四、弥栗头波利那,译曰善净,主恶党。廿五、弥栗头度伽地,译曰善品,主蛊毒。廿六、弥栗头毗梨驮,译曰善结,主恐怖。廿七、弥栗头支陀那,译曰善寿,主厄难。廿八、弥栗头伽林摩,译曰善逝,主产乳。廿九、弥栗头阿留伽,译曰善愿,主县官。三十、弥栗头阇利驮,译曰善固,主口舌。三十一、弥栗头阿伽驮,译曰善照,主忧恼。三十二、弥栗头阿诃婆,译曰善生,主不安。三十三、弥栗头婆和逻,译曰善思,主百怪。三十四、弥栗头波利那,译曰善藏,主嫉妒。三十五、弥栗头固陀那,译曰善音,主咒咀。三十六、弥栗头韦陀罗,译曰善妙,主厌祷。经曰:「佛语梵志,是为三十六部神王。此诸善神凡有万亿恒沙鬼神以为眷属,阴相番代以护男子女人等辈受三归者,当书神王名字带在身上,行来出入无所畏也。」行事钞资持记下三之四曰:「准大灌顶经,一归十二天神,总三十六神。」
(名数)灌顶三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佛说灌顶经神咒经一),谓受三归者,有三十六部之神王,将无量之眷属守护其人:一、弥栗头不罗婆,译曰善光,主疾命。二、弥栗头婆呵婆,译曰善明,主头痛。三、弥栗头婆逻婆,译曰善力,主寒热。四、弥栗头抗陀罗,译曰善月,主腹满。五、弥栗头陀利奢,译曰善见,主痈肿。六、弥栗头阿娄呵,译曰善供,主癫狂。七、弥栗头伽婆帝,译曰善舍,主愚痴。八、弥栗头悉抵哆,译曰善寂,主瞋恚。九、弥栗头菩提萨,译曰善觉,主淫欲。十、弥栗头提婆罗,译曰善天,主邪鬼。十一、弥栗头呵婆帝,译曰善住,主伤亡。十二、弥栗头不若罗,译曰善福,主冢墓。十三、弥栗头苾阇伽,译曰善术,主四方。十四、弥栗头迦隶婆,译曰善帝,主怨家。十五、弥栗头罗阇遮,译曰善主,主偷盗。十六、弥栗头须乾陀,译曰善香,主债主。十七、弥栗头檀那波,译曰善施,主劫贼。十八、弥栗头支多那。译曰善意,主疫毒。十九、弥栗头罗婆那,译曰善吉,主五温。二十、弥栗头钵婆驮,译曰善山,主蜚尸。廿一、弥栗头三摩提,译曰善调,主注连。廿二、弥栗头戾禘驮,译曰善备,主往复。廿三、弥栗头波利陀,译曰善敬,主相引。廿四、弥栗头波利那,译曰善净,主恶党。廿五、弥栗头度伽地,译曰善品,主蛊毒。廿六、弥栗头毗梨驮,译曰善结,主恐怖。廿七、弥栗头支陀那,译曰善寿,主厄难。廿八、弥栗头伽林摩,译曰善逝,主产乳。廿九、弥栗头阿留伽,译曰善愿,主县官。三十、弥栗头阇利驮,译曰善固,主口舌。三十一、弥栗头阿伽驮,译曰善照,主忧恼。三十二、弥栗头阿诃婆,译曰善生,主不安。三十三、弥栗头婆和逻,译曰善思,主百怪。三十四、弥栗头波利那,译曰善藏,主嫉妒。三十五、弥栗头固陀那,译曰善音,主咒咀。三十六、弥栗头韦陀罗,译曰善妙,主厌祷。经曰:「佛语梵志,是为三十六部神王。此诸善神凡有万亿恒沙鬼神以为眷属,阴相番代以护男子女人等辈受三归者,当书神王名字带在身上,行来出入无所畏也。」行事钞资持记下三之四曰:「准大灌顶经,一归十二天神,总三十六神。」
三大部
【佛学大辞典】
(名数)玄义十卷,文句十卷,止观十卷。为天台之三大部。三大部补注序曰:「玄、文、止观,共三十卷,时人谓之三大部。」释门正统三曰:「所谓玄义释题,止谈化意。文句解经,但事消文。至于止观,方谈行法。故教在玄文,行在止观,意令行解相济,成我自心。是故三部相须缺一不可。」【又】律有三大部。(参见:三大五部)。
(名数)玄义十卷,文句十卷,止观十卷。为天台之三大部。三大部补注序曰:「玄、文、止观,共三十卷,时人谓之三大部。」释门正统三曰:「所谓玄义释题,止谈化意。文句解经,但事消文。至于止观,方谈行法。故教在玄文,行在止观,意令行解相济,成我自心。是故三部相须缺一不可。」【又】律有三大部。(参见:三大五部)。
三大五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南山律师之著书,行事钞三卷,戒疏四卷,业疏四卷曰三大部。复加拾毗尼义钞三卷,比丘尼钞三卷称为五大部。
(名数)南山律师之著书,行事钞三卷,戒疏四卷,业疏四卷曰三大部。复加拾毗尼义钞三卷,比丘尼钞三卷称为五大部。
三大五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南山律师之著书,行事钞三卷,戒疏四卷,业疏四卷曰三大部。复加拾毗尼义钞三卷,比丘尼钞三卷称为五大部。
(名数)南山律师之著书,行事钞三卷,戒疏四卷,业疏四卷曰三大部。复加拾毗尼义钞三卷,比丘尼钞三卷称为五大部。
三大五小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天台智者之说,玄义,文句,止观谓之三大部。荆溪悉为之作疏记。观经疏,光明玄,光明疏,观音玄,观音疏谓之五小部。四明皆为之作疏记。
(名数)天台智者之说,玄义,文句,止观谓之三大部。荆溪悉为之作疏记。观经疏,光明玄,光明疏,观音玄,观音疏谓之五小部。四明皆为之作疏记。
三部
【佛学大辞典】
(名数)胎藏界之曼荼罗分佛莲金三部。(参见:藏界)。【又】胎藏界与金刚界与苏悉地法为三部。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胎藏部,如上。二金刚部,如上。三杂部,释迦所说之密经也,是显密杂糅,故名杂部,如金光明经,六波罗蜜经,首楞严经等是。此亦无议异。【又】一胎藏部,如上。二金刚部,如上。三不二部,苏悉地经也,是说金胎不二之法者,故称曰不二部。但是为日本台密一家之所立,日本东密于金胎两部中说不二法外无不二之法,不许其别部。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胎藏界之曼荼罗,分之则中台八叶院,及上下之诸院为佛部,右方之诸院为莲华部,左方之诸院为金刚部。(参见:胎藏界)
【佛学常见辞汇】
1。胎藏界的曼荼罗分佛部、莲华部和金刚部等三部。2。指胎藏界、金刚界和苏悉地法等三部。
(名数)胎藏界之曼荼罗分佛莲金三部。(参见:藏界)。【又】胎藏界与金刚界与苏悉地法为三部。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胎藏部,如上。二金刚部,如上。三杂部,释迦所说之密经也,是显密杂糅,故名杂部,如金光明经,六波罗蜜经,首楞严经等是。此亦无议异。【又】一胎藏部,如上。二金刚部,如上。三不二部,苏悉地经也,是说金胎不二之法者,故称曰不二部。但是为日本台密一家之所立,日本东密于金胎两部中说不二法外无不二之法,不许其别部。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胎藏界之曼荼罗,分之则中台八叶院,及上下之诸院为佛部,右方之诸院为莲华部,左方之诸院为金刚部。(参见:胎藏界)
【佛学常见辞汇】
1。胎藏界的曼荼罗分佛部、莲华部和金刚部等三部。2。指胎藏界、金刚界和苏悉地法等三部。
胎藏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檗缚俱舍Garbha-kos/a(dha%tu)。有二义:一隐覆之义。如人在母胎而隐覆其胎也,理体隐于烦恼中而不显现,故云胎藏。二含藏之义。如母胎内含藏子体而覆育之也,理体能具足一切功德而不失之,故名胎藏。而此含藏有执持与出生之二义,其所譬之法有三:一譬本具之理性。密教以地等之五大或清净之菩提心为本具之理性,此理性摄一切诸法,犹如母之胎内摄持吾子,故云胎藏。秘藏记上曰:「胎藏者理也,金刚者智也。」二譬众生之肉团心。此肉团心,本是八叶之莲华,以摄持曼荼罗之诸尊故也。大日经义释四曰:「内心妙白莲者,此是众生本心。妙法芬陀利华秘密标帜,华基八叶,圆满均等,如正开敷之形。此莲华台是实相自然智慧,莲华叶是大悲方便也。正以此藏为大悲胎藏曼荼罗之体,其馀三重是从此自證功德流出诸善知识入法界门耳。」秘藏记钞三曰:「经说曼荼罗来处,一切众生心中有八瓣肉团,是八叶莲华形也。于是处建立曼荼茶罗云胎藏界也。」三曼荼罗中,中台八叶院也。以从大日之胎藏出生三重之曼荼罗一切之诸尊故也。而谓之为胎藏者,佛之大悲慈护,爱育众生,犹如母于胎内之子,故云胎藏也。申言之,即欲以众生本具之胎藏之理,开示一切众生,而由佛之大悲胎藏而流出化他之法门,是胎藏界之曼荼罗也。因之对金刚界而言,金者智也,胎者理也,金者始觉也,胎者本觉也,金者从因向果也,胎者从果向因也,金者自利也,胎者利他也。大日经疏一曰:「次说修真言行大悲胎藏生大曼荼罗王,为满足彼诸未来世无量众生为救护安乐故。」同疏三曰:「以如来加持故,从佛菩提自證之德现八叶中胎藏身,从金刚密印现第一重金刚手等诸内眷属,从大悲万行现第二重摩诃萨埵诸大眷属,从普门方便现第三重一切众生喜见随类之身。」同疏四曰:「若行人自见中胎藏身时,即知一切众生悉有成佛因缘。」同五曰:「其中胎藏即是毗卢遮那自心八叶华也。」
【佛学常见辞汇】
众生本有的性德,摄持含藏一切如来的功德,如母胎摄藏婴儿,故称胎藏界。
(术语)梵语檗缚俱舍Garbha-kos/a(dha%tu)。有二义:一隐覆之义。如人在母胎而隐覆其胎也,理体隐于烦恼中而不显现,故云胎藏。二含藏之义。如母胎内含藏子体而覆育之也,理体能具足一切功德而不失之,故名胎藏。而此含藏有执持与出生之二义,其所譬之法有三:一譬本具之理性。密教以地等之五大或清净之菩提心为本具之理性,此理性摄一切诸法,犹如母之胎内摄持吾子,故云胎藏。秘藏记上曰:「胎藏者理也,金刚者智也。」二譬众生之肉团心。此肉团心,本是八叶之莲华,以摄持曼荼罗之诸尊故也。大日经义释四曰:「内心妙白莲者,此是众生本心。妙法芬陀利华秘密标帜,华基八叶,圆满均等,如正开敷之形。此莲华台是实相自然智慧,莲华叶是大悲方便也。正以此藏为大悲胎藏曼荼罗之体,其馀三重是从此自證功德流出诸善知识入法界门耳。」秘藏记钞三曰:「经说曼荼罗来处,一切众生心中有八瓣肉团,是八叶莲华形也。于是处建立曼荼茶罗云胎藏界也。」三曼荼罗中,中台八叶院也。以从大日之胎藏出生三重之曼荼罗一切之诸尊故也。而谓之为胎藏者,佛之大悲慈护,爱育众生,犹如母于胎内之子,故云胎藏也。申言之,即欲以众生本具之胎藏之理,开示一切众生,而由佛之大悲胎藏而流出化他之法门,是胎藏界之曼荼罗也。因之对金刚界而言,金者智也,胎者理也,金者始觉也,胎者本觉也,金者从因向果也,胎者从果向因也,金者自利也,胎者利他也。大日经疏一曰:「次说修真言行大悲胎藏生大曼荼罗王,为满足彼诸未来世无量众生为救护安乐故。」同疏三曰:「以如来加持故,从佛菩提自證之德现八叶中胎藏身,从金刚密印现第一重金刚手等诸内眷属,从大悲万行现第二重摩诃萨埵诸大眷属,从普门方便现第三重一切众生喜见随类之身。」同疏四曰:「若行人自见中胎藏身时,即知一切众生悉有成佛因缘。」同五曰:「其中胎藏即是毗卢遮那自心八叶华也。」
【佛学常见辞汇】
众生本有的性德,摄持含藏一切如来的功德,如母胎摄藏婴儿,故称胎藏界。
三部主色
【佛学大辞典】
(名数)毗卢遮那是佛部,即如来法界之身,一向白色。次观世音即是阿弥陀佛,其身黄色。次金刚藏(金刚手),即释迦牟尼佛,其身赤黄色,即杂色。见义释十一。
(名数)毗卢遮那是佛部,即如来法界之身,一向白色。次观世音即是阿弥陀佛,其身黄色。次金刚藏(金刚手),即释迦牟尼佛,其身赤黄色,即杂色。见义释十一。
三部经
【佛学大辞典】
(名数)种种不一。
【佛学常见辞汇】
三部经典,有弥陀三部、大日三部、法华三部、弥勒三部等等。
(名数)种种不一。
【佛学常见辞汇】
三部经典,有弥陀三部、大日三部、法华三部、弥勒三部等等。
弥陀三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云净土三部。一佛说无量寿经二卷,二佛说观无量寿经一卷,三佛说阿弥陀经一卷。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部经)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又叫做净土三部,即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
(名数)又云净土三部。一佛说无量寿经二卷,二佛说观无量寿经一卷,三佛说阿弥陀经一卷。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部经)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又叫做净土三部,即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
大日三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部秘经)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三部秘经)
(名数)(参见:三部秘经)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三部秘经)
法华三部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佛说无量义经一卷,二、妙法莲华经八卷,三、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一卷。
【佛学常见辞汇】
三部法华宗的经典,即佛说无量义经、妙法莲华经、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名数)一、佛说无量义经一卷,二、妙法莲华经八卷,三、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一卷。
【佛学常见辞汇】
三部法华宗的经典,即佛说无量义经、妙法莲华经、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