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象队(象隊)
(1).以象为坐骑的作战部队。旧唐书·南蛮传·真腊国:“有战象五千头,尤好者饲以饭肉。与邻国战,则象队在前,於背上以木作楼,上有四人,皆持弓箭。” 郑观应 《盛世危言·练兵》:“象队执长鎗,附戈鎗,末如张两翼,依傍而夹辅,大行队则如火如荼,轰雷掣电之师矣。”
(2).以象运木的队伍。 明 徐渭 《画鱼》诗:“尺梢詎许牛涔活,远木何劳象队移。”
《國語辭典》:驻地(駐地)  拼音:zhù dì
部队驻扎或外交官员留住外地办公的地方。
《國語辭典》:支队(支隊)  拼音:zhī duì
1.部队中相当于团或师的一级组织,或作战时编组的部队。如:「海军敦睦支队」、《台湾通史。卷四。独立纪》:「初四日,日军以山根支队进攻,大队继之。」
2.一般队伍组织中的小队。如:「台中市文化资产处志工服务队分为屯区、中区、海线、山城等四个支队。」
《漢語大詞典》:踵军(踵軍)
后续部队。六韬·必出:“令我踵军,设云火远候。”原注:“踵军,后军。”尉缭子·踵军令:“所谓踵军者,去大军百里,期於会地,为三日熟食,前军而行,为战合之表,合表乃起。”
分類:后续部队
《国语辞典》:特种兵(特种兵)  拼音:tè zhǒng bīng
1.部队中,具有特定专长或才能,担任特殊任务的技术人员。如伞兵、蛙人、海底爆破人员等。
2.特种部队里的兵员。
《国语辞典》:制式  拼音:zhì shì
正规部队或单位使用的标准化装备。可便于分辨、修护,或弹药、零件的补给。
《漢語大詞典》:雁子都
亦作“鴈子都”。 唐 末 朱瑾 指挥的一支部队名号。因其士兵双颊黥雁为饰,故称。新五代史·杂传七·朱汉宾:“ 鄆州 朱瑾 募其军中驍勇者,黥双鴈於其颊,号‘鴈子都’。”
《國語辭典》:兵种(兵種)  拼音:bīng zhǒng
军种内部的分类。如陆军内的炮兵、步兵、野战部队等。
《漢語大詞典》:本甲
(1).主力部队。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擒庞涓》:“吾末甲劲,本甲不断。”
(2).该甲。甲,旧时户口编制单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立局亲审》:“如审某里某甲,本甲户长,先投户单,逐户唤问。”
《漢語大詞典》:隘曲
扼守险要的部队。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 姚仲 ﹞次以己所统部军六千四百十有八为四阵,随势便利分列之,又以统制官 姚志 所部兵为后拒,列为隘曲。”
《國語辭典》:复员(復員)  拼音:fù yuán
由战时状态恢复为平时状态。即战后使动员的军队人员转入各行各业,恢复平民生活。
《漢語大詞典》:皋貔
犹虎貔。比喻精锐部队。 南朝 梁元帝 《驰檄告四方》:“我是以董率皋貔,躬擐甲胄。霜戈照日,则晨离夺暉;龙骑蔽野,则平原掩色。”
分類:精锐部队
《漢語大詞典》:督标(督標)
清 朝总督所辖部队的编制单位。一标有三营。 清 俞樾 右台仙馆笔记卷八:“ 洪 年十七,投 江寧 督标为兵,积功至参将。”参阅《清文献通考·兵一》
《漢語大詞典》:逻堡(邏堡)
巡逻部队驻守的土堡。 明 李东阳 《五宜高公传》:“又并江高山置逻堡为久计。”
《國語辭典》:接防  拼音:jiē fáng
接替防守任务。如:「原部队移师前线,上级将派另一支部队来接防。」《清史稿。卷四六一。依克唐阿列传》:「宋军南援旅、大,聂士成军接防,乃定夹攻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