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兵强(兵强)  拼音:bīng qiáng
部队精锐。形容武力强大。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自以兵强国富,势陵京城。」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国富兵强,六军精练。」
《國語辭典》:援兵  拼音:yuán bīng
救援的部队。《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若使段凝得知大梁之急,便发援兵,兵未到而梁主已在吾阱中矣。」
分類:增援部队
《國語辭典》:起兵  拼音:qǐ bīng
兴兵、出兵。《战国策。魏策三》:「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三国演义》第七五回:「操大喜,遂拨精兵五万,令徐晃为将,吕建副之,剋日起兵。」
《國語辭典》:起事  拼音:qǐ shì
1.举兵发事。《新唐书。卷二。太宗本纪》:「起事者汝也,成败惟汝。」《三国演义》第九四回:「却对孟达说军器粮草俱未完备,不敢约期起事。」
2.任事、办事。《管子。形势解》:「解惰简慢,以之事主则不忠,以之事父母则不孝,以之起事则不成。」
《漢語大詞典》:正兵
(1).指摆开阵势正面作战的军队。对“奇兵”而言。尉缭子·勒卒令:“正兵贵先,奇兵贵后。” 宋 苏洵 《权书上·攻守》:“吾观古之善用兵者,一阵之间尚犹有正兵、奇兵、伏兵三者以取胜。” 明 李贽 《与周友山书》:“正兵法度森严,无隙可乘,谁敢邀堂堂而击正正,以取灭亡之祸歟?”
(2).正规部队;主力部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一:“又须分正兵三四千人屯守,积蓄芻粮。”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 宝元 康定 间, 元昊 初叛, 契丹 亦以重兵压境。时承平久,三路正兵寡弱,乃詔各籍其民,不问贫富,三丁取一,为乡弓手。已而 元昊 寇 陕西 , 刘平 、 石元孙 等败没,死者以万计,正兵益少。”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臣﹞应督率 额勒登保 、 德楞泰 等,合剿 徐天德 、 冷天禄 二贼为正兵,而以 七十五 观成 所剿之 夔州 贼、 富成 所剿之 保寧 贼,两路为偏师。”
(3). 清 代新军一等兵。
《漢語大詞典》:主兵
(1).掌握兵权;统率部队。管子·地图:“知形不如知能,知能不如知意,故主兵必参具者也。主明、相知、将能之谓参具。”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 絳侯勃 不得入军中主兵。” 唐 李德裕 《奏晋州刺史李丕状》:“ 李丕 既不主兵,无以自衞。”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 杜将军 ﹞奉圣旨,着小官主兵 蒲关 。”
(2).当地筹建的兵力。与“客兵”相对。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 蓟 镇主兵若足原额将及十万。”明史·王忬传:“帝乃下詔责 忬 ,赦其罪,实主兵,减客兵,如议。”
《國語辭典》:劲兵(勁兵)  拼音:jìng bīng
精锐的士兵。《史记。卷一一二。主父偃传》:「天下虽未有大治也,诚能无土崩之势,虽有彊国劲兵,不得旋踵而身为禽也。」《三国志。卷二七。魏书。王基传》:「然后率合蛮夷以攻其内,精卒劲兵以讨其外,则夏口以上必拔,而江外之郡不守。」
《國語辭典》:部分  拼音:bù fen
整体中的局部、某些个体。如:「部分相同」、「公司先送来部分订货。」
《國語辭典》:义军(義軍)  拼音:yì jūn
仗义兴起,以除暴安良为目的的军队。元。张国宾《薛仁贵。楔子》:「打听的绛州出其黄榜,招聚义军好汉,我有心待投义军去。」也作「义兵」、「义旗」、「义师」。
《漢語大詞典》:七萃
(1). 周 天子的禁卫军。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于当水之阳,天子乃乐口,赐七萃之士战。” 郭璞 注:“萃,集也,聚也;亦犹《传》有七舆大夫,皆聚集有智力者,为王之爪牙也。” 唐 白居易 《驸马都尉郑何除右卫将军制》:“ 周 设七萃, 汉 列八屯,皆以拱卫王宫,肃严徼道。”
(2).泛指天子的禁卫军或精锐的部队。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七萃连鑣,九斿齐轨。建旗拂霓,扬葭振木。” 北周 庾信 《周宗庙歌》之十二:“六龙矫首,七萃警途。” 唐 许敬宗 《奉和春日望海》:“长驱七萃卒,成功百战场。” 清 陈璋 《秋猎应制》诗:“太平不废三驱盛,神武能调七萃良。”
《漢語大詞典》:边马(邊馬)
(1).车驾两侧的马。《楚辞·远游》:“僕夫怀余心悲兮,边马顾而不行。” 朱熹 集注:“边,旁也;谓两驂也。” 清 姚元之 竹叶亭杂记卷二:“军行至 红花埠 遇雨泥泞,边马倒毙一头。”
(2).边地的马。 汉 蔡琰 《悲愤诗》之二:“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鴈归兮声嚶嚶。” 南朝 陈 沈炯 《赋得边马有归心》诗:“穷秋边马肥,向塞甚思归。” 清 黄景仁 《顺昌刘武穆祠》诗:“不教长驱得留镇,边马谁敢窥 淮西 ?”
(3).捻军中的先锋或侦察部队。捻军后期,全部成为骑兵,出军前,先派出数百人的精锐马队,在前侦察,一旦发现敌人大队,立即向主力部队报告,如遇小股敌人,即加以歼灭。 清 王定安 求阙斋弟子记·剿捻上:“贼忽分股,一窜 阜阳 三河尖 ,一窜 新蔡 、 汝阳 ,边马至 西华 、 邓城 等处。” 凌力 《星星草》第二一章:“这功夫, 罗立海 来了。他禀告了边马打探的最新军情。”
《漢語大詞典》:后军(後軍)
后续部队。北齐书·薛琡传:“不如分为二军,相继而进,前军若胜,后军合力,前军若败,后军承之。” 唐 皮日休 《练渎》诗:“艅艎六宫闹,艨衝后军肃。”
《國語辭典》:大殿  拼音:dà diàn
1.封建王朝举行庆典,接见大臣或使臣等的宫殿。
2.寺庙中供奉主要神佛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边戍(邊戍)
(1).戍边;守卫边疆。管子·揆度:“力足荡游不作,老者譙之,当壮者遣之边戍。”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第十三拍》诗:“山川万里復边戍,背面无由得消息。”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 嘉运 所製乐府曰《胡渭州》《双带子》《盖罗缝》《水鼓子》。此皆絶句,述边戍行旅之怀,与题全无干涉。”
(2).守边部队。宋书·索虏传:“ 太祖 虑其侵犯 淮 泗 ,迺敕边戍:‘小寇至,则坚守拒之。’” 宋 曾巩 《救灾议》:“空近塞之地,失战鬭之民,异时有警,边戍不可以不增尔。”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六章二:“今年秋粮以棉布代输,以给边戍。”
(3).边疆;边境。后汉书·百官志五:“每郡置太守一人,二千石,丞一人。郡当边戍者,丞为长史。” 唐 孟郊 《古意》诗:“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 明 孙传庭 《题犯官任錡等招繇疏》:“﹝ 任錡 ﹞多赃狼藉,众怨沸腾,欲正王章,宜投边戍。”
《漢語大詞典》:虑无(慮無)
古代军中前卫部队持以报警的旗帜。左传·宣公十二年:“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 杜预 注:“虑无,如今军行前有斥候蹹伏,皆持以絳及白为幡,见骑贼举絳幡,见步贼举白幡,备虑有无也。”
《漢語大詞典》:士众(士衆)
众士兵。指部队的普通战斗成员。《穀梁传·昭公八年》:“禽虽多,天子取三十焉,其餘与士众。”《孔子家语·相鲁》:“ 费 人攻之,及臺侧, 孔子 命 申句须 、 乐倾 勒士众下伐之, 费 人北,遂隳三都之城。”三国志·蜀志·法正传:“ 郑度 説 璋 曰:‘左将军县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穀是资,军无輜重。’”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蕃兵大呼,士众鼓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