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陟臣,字希叔(《麈史》卷二),宋州虞城(今河南虞城北)人。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进士(《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九)。神宗元丰元年(一○七八),官检正中书吏房、刑房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八),权发遣两浙路提点刑狱(同上书卷二九二)。四年,为度支判官(同土书卷三一二)。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为右司郎中(同上书卷四○二)。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石麟之,越州新昌(今属浙江)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三)。神宗元丰中,通判寿州(《续会稽掇英集》卷四)。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知海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六年,为开封府推官(同上书卷四五四)。
宋登科记考
越州新昌县(今浙江绍兴新昌)人。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仕至太常博士、寿州通判。
宋登科记考
字南叔。越州新昌县(今浙江绍兴新昌)人。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仕至太常丞、知兖州。
何洵直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八四七
何洵直,字邦彦,治平四年进士。元丰元年任御史台主簿、著作佐郎。十一月,除详定正旦御殿仪注所检讨官。二年十月,为秘阁校理。三年七月,兼详定官制所检讨文字,擢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改司勋员外郎。四年八月,除秘书郎,寻罢,以考功员外郎知楚州。所著有《礼说》一卷、《礼文》三十卷(与蔡确同著)。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一○、礼一之三二、职官五六之一、职官六六之三六、选举三三之一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七、二九四、三四八、四三一,《宋史》卷二○二、二○四,《吴兴备志》卷二八。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向宗旦,字公美,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宗道弟。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以都官员外郎权广东转运副使(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一五、卷二○八)。元丰六年(一○八三),权京西路转运使(《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六之二一)。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密州安丘人,字伯修。以五经科登第。历知同州、寿州,以奏课第一,擢刑部郎中。哲宗元祐中为大理卿,持平考核,无所上下,才干为神宗所称。每事连贵要而屡鞠弗成之讼案,必以委之。后卒于官。
全宋诗
韩晋卿(?~一○九一),字伯修,密州安丘(今属山东)人。以《五经》中第,历肥乡、嘉兴主簿,安肃军司法参军、平城令、大理详断,审刑详议官,通判应天府,知同州、寿州。哲宗元祐初知明州。二年(一○八七),以两浙转运副使、朝请大夫知滁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官至右朝议大夫、试大理卿,六年,卒于官(同上书卷四六六)。《宋史》卷四二六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四二六
韩正彦,字师德(一作思德),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琦兄璩之子。初授将作监主簿,嘉祐中知昆山县,浚塘七十里,得膏田数百顷。屡迁光禄寺丞、大理寺丞。熙宁中为比部员外郎、提举两浙路常平等事,提点河北路刑狱。元丰官制行,为仓部郎中。元祐中历鸿胪少卿、司农少卿、少府监、鸿胪卿,一知曹州、两知沧州,又为河东、河北转运使,加直秘阁。见韩琦《安阳集》卷四六《五兄著作墓志铭》、《侄孙四殇墓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六、二七六、三三五、三六八、四○二、四二九、四五四,《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一八,《吴郡志》卷一二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明州奉化人,字彦昭。学术修明,神宗时诣阙上书,言论剀切,为帝采纳。授溧阳县簿,辞不就。后以荐除大理评事,迁尚书金部员外郎。抗疏反对新法被斥,将谪远州,以母老得免。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刘宗杰,字唐辅,洛阳(今属河南)人(清嘉庆《广西通志》卷二一八)。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为京东路提点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八)。七年,通判熙州,除秦凤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卷二四九)。元丰元年(一○七八),权发遣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同上书卷二八七),以狱事致仕。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起为比部郎中(《彭城集》卷二○《朝散郎致仕刘宗杰可落致仕比部郎中制》)。四年,黜知郢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元符元年(一○九八),为户部侍郎(同上书卷四九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彭次云,名构(《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二),以字行,瓯宁(今福建建瓯)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三)。神宗元丰四年(一○八一),以秘书丞为广南西路提点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金石补正》卷八六)。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为成都路转运使,旋改淮南路转运使(同上书卷四一○、四一二)。四年,徙京西路转运副使(同上书卷四三五)。七年,权发遣江淮荆浙诸路发运使(同上书卷四七五)。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二一八二
彭次云,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元丰中提点广南西路刑狱。元祐中官朝散郎、吏部郎中,历淮南转运使,迁朝请郎,权发遣江淮浙等路发运使。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三、四一○、四七五,《宋诗纪事》卷二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3—1110 【介绍】: 宋济州巨野人,字无咎,号济北,自号归来子。晁端友子。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十七岁随父至杭州,著《七述》以谒苏轼,轼自叹不如,由是知名。哲宗元祐初为太学正,累迁著作佐郎。绍圣初坐元祐党籍,谪监处州、信州酒税。徽宗朝,历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党论起,出知河中府,徙知湖、密、果州,主管鸿庆宫。大观末出党籍,知达州、泗州。工书画、诗词,文章凌丽奇卓,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有《鸡肋集》、《琴趣外篇》。
全宋诗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为著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复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为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晁补之(1053-1110) 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苏门四学士之一。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编》。
全宋文·卷二七一一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济州钜野(今山东钜野)人。元丰二年第进士。初授澶州司户参军,转北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初,为太学正,召试,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五年,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郎,出知齐州。绍圣中,坐党籍贬监信州酒税。徽宗立,召复著作佐郎,迁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国史编修官。后出知河中府,徙知湖州、密州。崇宁间,蔡京为相,补之辞官还家,慕陶渊明而修「归来园」,自号归来子。大观四年,「党论」平,受召出知达州,旋改知泗州。寻卒,年五十八。补之工诗文,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有《鸡肋集》七十卷、《琴趣外篇》六卷传世。见张耒《柯山集》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太原人,字圣美。未冠中进士。神宗熙宁二年,为监察御史里行。三年,以疏奏与面奏事反复不一,贬知上元县,累迁提举两浙常平。元丰二年,入为集贤校理,参与修定《说文》。哲宗元祐七年,历秘书少监,迎伴辽使。以御下苛刻,为军吏刃伤,出知济州。绍圣二年,复入进秘书监。三年,知明州。时人以其善交结要人子弟,称为“衙内钻”。
全宋诗
王子韶,字圣美,太原(今属山西)人。未冠举进士。后擢监察御史里行。出知上元县,迁湖南转运判官。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贬知高邮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九)。于提举两浙常平时入对论字学,留为资善堂修定《说文》官。元丰元年(一○七八),为集贤校理(《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一六)。哲宗元祐间历吏部郎中、卫尉少卿,卫尉卿。四年(一○八九),知沧州。五年,入为秘书少监(《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七、四五三)。出知济州,再入进秘书监,拜集贤殿修撰。绍圣三年(一○九六),知明州(《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一八),卒于任。《宋史》卷三二九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六三二
王子韶,字圣美,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中进士第,王安石引入条例司。熙宁中擢监察御史里行。出知上元县,迁湖南转运判官,由司农丞提举两浙常平。元丰初神宗与论字学,留为修定《说文》官,为礼部员外郎。元祐间历吏部郎中、卫尉少卿,迁太常少卿,出知沧州、寿州、济州。以太常少卿召,进秘书监,拜集贤殿修撰、知明州卒。喜结交要人子弟,有「衙内钻」之称。《宋史》卷三二九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庄公岳,字希仲,泉州惠安(今属福建)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土(明嘉靖《惠安县志》卷一二)。神宗熙宁间为司农寺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八)。历秘书丞,河东转运判官,成都提刑(《惠安县志》卷一三)。官终吏部郎中、湖南提刑(同上书卷一二)。
全宋文·卷一六五一
庄公岳,泉州惠安(今福建惠安)人。嘉祐四年登进士第。熙宁中为知司农寺丞、兼提点开封府界常平诸事。改秘书丞。元丰中,权河东转运判官。元祐中,历成都提刑,吏部郎中,鸿胪少卿,迁吏部右侍郎。元祐初上疏极谏时事,玺书褒答。绍圣中降为淮南转运副使。见苏辙《栾城集》卷二七《除成都提刑制》,吕陶《净德集》卷六《尚书吏部郎中庄公岳可鸿胪少卿制》,《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八、二八○、《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六之一九、六六之三○、食货五之一六,《万姓统谱》卷五○,《宋诗纪事补遗》卷一五,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四七。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汝贤,字祖禹,世为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徙居仪真(今江苏仪徵)。汝明兄(《宋史》卷三四八《张汝明传》)。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清乾隆《江西通志》卷四九)。元丰七年(一○八四)由监察御史进侍御史知杂事,由言事失当,出知信阳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二、三四七)。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由右司郎中加龙图阁直学士为江淮等路发运副使(同上书卷三七五)。清顺治《吉安府志》卷二七有传。
全宋文·卷二○一七
张汝贤,字祖禹,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徙居仪真(今江苏镇江)。熙宁六年进士。元丰七年由监察御史为侍御史知杂事,寻坐言事失当,落侍御史,知信阳军;次年擢吏部郎中、察举福建路盐法、右司郎中。元祐初为直龙图阁、江淮等路发运使、左司郎中。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二、三四七、三五四、三五八、三五九、三七五、四○六,《宋史》卷三四八《张汝明传》,顺治《吉安府志》卷二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4—1123 【介绍】: 宋衢州常山人,居丹徒,字彦昭。王介子。神宗熙宁六年进士。知真州,时诏诸道经画财用,汉之请先置都籍,从之。入为开封府推官。历知瀛、苏、潭、洪等州,又连徙五州,入为工部侍郎。加龙图阁直学士,进延康殿学士卒。
全宋诗
王汉之(一○五四~一一二三),字彦昭,衢州常山(今属浙江)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调汝州教授。迁和州防御推官。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知金华、渑池二县。绍圣四年(一○九七)知颍州、真州。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提举河东路常平,入为开封府推官。崇宁二年(一一○三)始,历知州府。宣和五年卒,年七十。有文集三十卷,已佚。事见《北山小集》卷三四《王公行状》,《宋史》卷三四七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六七四
王汉之(一○五四——一一二三),字彦昭,衢州常山(今浙江常山)人。熙宁六年登进士甲科,调秀州司户参军。累迁太常少卿。蔡京引为讲议司参详官。历礼、户、兵、工诸部侍郎,知瀛、苏、潭、洪、定诸州,徙江宁。以平方腊之功迁龙图阁直学士,进延康殿学士。宣和五年卒,年七十。其子集其文得三十卷。见程俱《王汉之行状》(《北山集》卷三四),《京口耆旧传》卷二,《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明甫。吕惠卿弟。神宗熙宁三年进士。以王安石荐,召为馆阁校勘。安石与惠卿有隙,升卿于帝前诋安石之短,因降授太常寺太祝、监无为军酒税。元丰三年复馆阁校勘,累迁太常寺丞,出为河北路转运副使。哲宗元符二年权知越州,改守江宁,进直秘阁。
全宋文·卷二一一二
吕升卿,字明甫,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惠卿弟。熙宁三年登进士第。六年三月,以王安石荐,自常州团练推官召为馆阁校理。四月,权发遣京东路常平等事,十一月,权发遣京东路转运判官,十二月,徙淮南东路军器监。七年,为馆阁校勘、崇政殿说书兼同修撰经义,直集贤院。八年十月,权发遣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十二月落职,降授太常寺太祝、监无为军酒税。元丰三年,复馆阁校勘,权判登闻鼓院。六年,为太常寺丞。元祐元年以吏部员外郎通判海州。绍圣四年,自京东路转运副使徙河北路。元符元年,改河东提刑。二年,知江宁府。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三、二四四、二五六、二六九、二七一、三○二、三四○、三七八、四九三、四九四、五○六等,《宋史翼》卷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