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0 【介绍】: 或作弃宗弄赞、弃苏农。唐时吐蕃赞普。弱冠嗣位,性骁武,多英略。先后兼并西域诸部,定都拉萨,创文字,立官制、军制。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之。遂为公主筑一城,又遣诸豪子弟赴长安,入国学,习汉文化,请儒者典书疏,于西域发展及汉藏交流颇有贡献。高宗时授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又进封賨王。
全唐文·卷九百九十九
弃宗弄赞。论赞素赞普子。亦名弃苏农。亦号弗夜氏。贞观中遣使求昏。妻以宗女文成公主。永徽元年授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进封賨王。是年卒。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2 新罗(今朝鲜南部)人。新罗王金真平之女,金善德之妹。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嗣新罗王位,加授柱国,封乐浪郡王。次年,遣其弟侄来唐,太宗赐以《晋书》等。高宗永徽元年(650),大败百济,乃织锦作五言诗《太平颂》,遣其弟入唐进献。事迹据《旧唐书·新罗传》。《全唐诗》存诗1首。
扶馀隆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5—682 【介绍】: 唐时百济辰朝人,字隆。百济国王扶馀璋之孙。高宗显庆中,唐师攻高丽,隆父子降唐。以军功,屡加百济郡公,为熊津道总管兼马韩道安抚大使。入朝,授太常卿,封带方郡王。仪凤二年,为司农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5—706 【介绍】: 唐襄州襄阳人,字孟将。登进士第,始调清源丞。武周永昌元年以贤良征试,擢监察御史。后出为合、蜀二州刺史。长安中召为司刑少卿,拜同平章事。神龙元年武则天病,与桓彦范等乘机政变,诛张昌宗、张易之,复中宗帝位,擢天官尚书,迁中书令,封汉阳郡王。为武三思所诬,罢相,贬新州司马。卒谥文贞。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25—706 字孟将,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少补太学生,博涉经史。登进士第,调清源丞。武则天永昌元年(689)中贤良方正科,擢拜监察御史。圣历初,累迁凤阁舍人,后拜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长安中,累官秋官侍郎,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以诛张易之、拥中宗即位功,拜天官尚书、凤阁鸾台三品,迁中书令。神龙二年(706),为武三思所排,贬新州司马,又流泷州,卒。谥文贞。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大唐新语》卷六。柬之所存之诗均为乐府体,辞彩斐然,颇沿齐梁旧习。《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均著录《张柬之集》1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5首。
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五
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少补太学生。第进士。累补青城丞。永昌元年以贤良徵。时年七十馀矣。试策第一。擢拜监察御史。神功初累拜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长安中召还。狄仁杰荐为司刑少卿。迁秋官侍郎。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迁凤阁侍郎。中宗即位。以诛张易之昌宗功擢拜天官尚书凤阁鸾台三品。封汉阳郡公。迁中书令。监修国史。进封汉阳郡王。加特进。令罢知政事。授襄州刺史。寻为武三思所搆。贬新州司马。愤恚卒。年八十二。景云元年赠中书令。谥曰文贞。建中初又赠司徒。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人。初为冀州参军。高宗永徽中为右武卫翊府中郎将。武后垂拱中任左豹韬卫大将军,曾率兵讨越王李贞。天授初授左武卫大将军,封交河郡王,终镇军大将军。事迹散见《旧唐书·西戎传》、《新唐书·西域传》、《资治通鉴》卷二〇四、《朝野佥载》卷二。《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曲崇裕集》20卷(岑仲勉以为乃其兄弟集误记),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
李绪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8 【介绍】: 唐宗室后裔。李元轨子。高宗上元中,封江都郡王。累除金州刺史。武则天垂拱中,坐与裴承光交通,被杀。中宗神龙初,追复爵位。工书画,于元轨诸子中最有才艺。
诺曷钵 朝代: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8 【介绍】: 唐初吐谷浑王。姓慕容氏。伏允孙,慕容顺子。太宗贞观间嗣立,时年幼,国内乱,太宗遣兵援之,封河源郡王,号乌地也拔勒豆可汗。诺曷钵入朝谢,帝以弘化公主妻之。高宗立,拜驸马都尉。既而为吐蕃所败,偕公主引数千帐走凉州,帝遣大将军苏定方平两国怨。乾封初,封青海王。咸亨元年,帝出兵攻吐蕃败,三年,吐谷浑遂为吐蕃所灭。诺曷钵又徙灵州,帝为置安乐州,任为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3—706 【介绍】: 唐润州曲阿人,字士则。以荫调右翊卫,累迁御史中丞。武周长安中为司刑少卿,屡疏请昭雪冤案。神龙元年,参与张柬之等谋逼武则天退位,率禁兵入宫杀张易之、张昌宗,拥中宗复位。拜侍中,封谯郡公。未几为武三思所谗,罢政,加特进,封扶阳郡王。寻出为濠州刺史。三思复诬其谋反,谪徙岭外,杖杀途中。
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五
彦范字士则。润州丹阳人。少以门荫调补右翊卫。累转司刑少卿。中宗即位。以诛张易之昌宗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拜纳言。赐勋上柱国。封谯郡公。改侍中。用武三思谮进封扶阳郡王。加特进。令罢知政事。又因三思诬搆贬泷州司马。长流瀼州。三思令周利贞矫制杖杀之。年五十四。睿宗立。追复官爵。谥曰忠烈。建中元年重赠司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6 【介绍】: 唐时西突厥别部首领。初为莫贺达干,隶斛瑟罗。斛瑟罗政残,众不悦,而乌质勒能抚下,有威信,诸部落顺附。攻得碎叶,徙居之,渐尽并斛瑟罗地。武则天圣历二年,遣子遮弩朝唐,武后厚加抚慰。中宗神龙二年,封怀德郡王,是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6 【介绍】: 唐东光人。累官司刑少卿,知相王府司马。参与诛张易之兄弟,以功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寻拜中书令、特进南阳郡王。武三思用事,恕己为其所诬构,流环州。三思复使周利贞矫制杀之。后谥贞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沧州东光(今河北东光)人。武后长安中,历司刑少卿,知相王府司马。预诛张易之兄弟,又从相王统南衙兵备非常,以功加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南阳郡公。未几,拜中书令,封南阳郡王。后贬流环州,为周利贞逼杀。德宗建中初,赠太子太傅。谥曰贞烈。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7 【介绍】: 唐中宗第三子。初封义兴郡王,又封卫王。神龙二年立为皇太子。性明果,然少法度。武三思图逆,重俊忿,率羽林军杀三思及党羽。因士兵倒戈,被杀。睿宗立,谥节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7 【介绍】: 唐并州文水人。武士彟孙,武则天侄。则天临朝,累进夏官、春官尚书,监修国史,封梁王。性善谀,故特蒙则天信任,数幸其第,赏赐甚厚。中宗复位后,官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子武崇训娶中宗女安乐公主,构陷桓彦范等大臣,时人比之曹操、司马懿。与韦后、上官昭容私通,谋废太子李重俊,与子崇训同为重俊所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7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少以武后族故累转右卫将军。武后临朝,拜夏官尚书。天授元年(690)封梁王,寻拜天官尚书。證圣元年(695)转春官尚书。神功元年(697),同凤阁鸾台三品。中宗神龙初,进拜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固辞不受。寻拜左散骑常侍。三思性倾巧便僻,甚受武后宠信。又谄媚宠臣张易之,干黩朝政。神龙三年(707),为太子率羽林军所杀。后赠太尉,追封梁王,谥宣。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会要》卷六三,《资治通鉴》卷二〇六等。三思略涉文史,能诗文。曾预修《三教珠英》、《则天皇后实录》。《全唐诗》存诗8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九
三思。士彟孙。以后族累转右卫将军。武后临朝。进夏官尚书。封梁王。證圣元年同凤阁鸾台三品。神龙初进拜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固辞。随例降封静德郡王。寻拜左散骑常侍。桓彦范等既诛二张。薛季昶刘幽求劝并诛三思。不从。翌日。三思因韦后潜入宫中。反易国政。彦范等皆斥去。悉复武后法。忌节悯太子。谋废之。太子惧。发羽林兵围其第杀之。既死。中宗为举哀。赠太尉。复封梁王。谥曰宣。睿宗立。斲棺暴尸。夷其墓。
西突厥可汗娑葛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九十九
娑葛。西突厥十姓之一。其部落名突骑施。初为唱鹿州都督。景龙二年。其父乌质勒死。册封金河郡王。三年。为部将阙啜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9—741 【介绍】: 唐睿宗长子。本名成器,避昭成太后谥改。武后以睿宗为帝,宪立为皇太子。武后称制,册为皇孙,与诸王俱出阁。后睿宗即帝位,将建东宫,以宪嫡长而楚王隆基有功社稷,故久不定。宪以“时平则先嫡,国难则先功”,涕泣固让。终开元世,帝宠优渥而宪逊让有加。卒,追谥让皇帝。初,凉州献新曲,宪听之以为曲虽佳,然宫商离乱,恐有播迁之祸。及安史乱起,世人乃识宪能审音。
全唐文·卷九十九
宪。睿宗长子。本名成器。避昭成皇后尊号改焉。初封永平郡王。文明元年立为皇太子。及睿宗降为皇嗣。更册授皇孙。出閤开府置官属。长寿二年改封寿春郡王。复诏入閤。长安中累转左赞善大夫。加银青光禄大夫。中宗立。改封蔡。固辞。唐隆元年进封宋。睿宗践祚。拜左卫大将军。时帝将建储。以宪嫡长。而元宗有大功。意久不定。宪涕泣固辞。帝嘉其让。以为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进尚书右仆射兼司徒。改太子宾客。以司徒兼蒲州刺史。进司空。拜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历岐州刺史。开元四年徙封宁。又历泽泾等刺史。兼太常卿。复为太尉。二十九年薨。年六十三。帝以宪实推天下。有高世之行。非大号不称。乃追谥让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靺鞨人。其先靺鞨酋长。骁勇善射,以军功累官至右羽林军大将军。预中宗复位,功封辽阳郡王。帝祠太庙,特诏登舆夹侍。节悯太子杀武三思,多祚率兵从之,为其下所杀。睿宗即位,追复官爵,并宥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