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郑以庠(?~?),字养斋,新竹人。光绪年间(1875~1895)台北府廪学生。乙未(1895)割台时,西渡厦门。后返台,为竹社社员〖参考郑鹏云《新竹县志初稿》〗。(施懿琳撰)
全台诗
郑以庠(1869~1937)〖张子文等撰《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谓郑以庠生卒年为1873~1939。然大正七年(1918)《台湾日日新报》有数首〈寿养斋竹社长五十〉诗,郑以庠亦有多首和诗,由此推算,其生年应为1869年。此外,据陈琬琪《张纯甫儒学思想研究》考据,郑以庠卒于1937年12月12日,享寿六十九(政大中文系国文教学硕士论文,2004年1月,页247),此亦可推算郑氏生年应在1869年。至于卒年,张子文认为应在昭和十四年(1939),且谓是年郑氏曾邀集全台诗人举行「五州联吟会」。查《台湾日日新报》,全岛诗人大会于1937年以后已停止未活动,1939年之说应有误。此处姑采陈琬琪说,将卒年定在1937年。〗,谱名安国,号养斋、蜕窝,新竹人。为乡先贤郑用鉴之孙,因家学渊源,幼年即入台北府学就读。乙未割台,内渡泉州原籍,不久又回竹堑,此后闭门读书,不问世事,有「高士」雅名。曾任「台湾文社」理事,为新竹「竹梅吟社」成员、「竹社」社长。「竹社」经常与台北「瀛社」、桃园「桃社」三社联吟,每逢该社值东,往往于郑氏家宅「北郭园」举行集会,蔚为盛况。郑以庠曾历沧桑之变,诗多感伤,王国璠《台湾先贤著作提要》、《新竹市志。人物志》谓其著有《拾翠园诗稿》,恐误〖王国璠《台湾先贤著作提要》、《新竹市志。人物志》皆谓郑以庠有《拾翠园诗稿》。查「拾翠园」为新竹人士曾宽裕的庭园,《台湾日日新报》上有新竹林幼侯〈题曾君拾翠园〉、樱井儿山〈曾君宽裕招饮拾翠园席上赋此〉,曾宽裕亦有和诗〈喜儿山先生辱小园〉。林钟英有诗〈赠宽裕芸兄〉,注云:「宽裕君园名拾翠。」由此看来,王国璠之说,恐须再考索。〗。今郑氏诗作据《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师友风义录》、《台阳诗话》、《诗报》、《台海击钵吟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等报刊合集编辑校录。(翁圣峰撰)
全台诗
郑以庠(1869~1937)〖张子文等撰《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谓郑以庠生卒年为1873~1939。然大正七年(1918)《台湾日日新报》有数首〈寿养斋竹社长五十〉诗,郑以庠亦有多首和诗,由此推算,其生年应为1869年。此外,据陈琬琪《张纯甫儒学思想研究》考据,郑以庠卒于1937年12月12日,享寿六十九(政大中文系国文教学硕士论文,2004年1月,页247),此亦可推算郑氏生年应在1869年。至于卒年,张子文认为应在昭和十四年(1939),且谓是年郑氏曾邀集全台诗人举行「五州联吟会」。查《台湾日日新报》,全岛诗人大会于1937年以后已停止未活动,1939年之说应有误。此处姑采陈琬琪说,将卒年定在1937年。〗,谱名安国,号养斋、蜕窝,新竹人。为乡先贤郑用鉴之孙,因家学渊源,幼年即入台北府学就读。乙未割台,内渡泉州原籍,不久又回竹堑,此后闭门读书,不问世事,有「高士」雅名。曾任「台湾文社」理事,为新竹「竹梅吟社」成员、「竹社」社长。「竹社」经常与台北「瀛社」、桃园「桃社」三社联吟,每逢该社值东,往往于郑氏家宅「北郭园」举行集会,蔚为盛况。郑以庠曾历沧桑之变,诗多感伤,王国璠《台湾先贤著作提要》、《新竹市志。人物志》谓其著有《拾翠园诗稿》,恐误〖王国璠《台湾先贤著作提要》、《新竹市志。人物志》皆谓郑以庠有《拾翠园诗稿》。查「拾翠园」为新竹人士曾宽裕的庭园,《台湾日日新报》上有新竹林幼侯〈题曾君拾翠园〉、樱井儿山〈曾君宽裕招饮拾翠园席上赋此〉,曾宽裕亦有和诗〈喜儿山先生辱小园〉。林钟英有诗〈赠宽裕芸兄〉,注云:「宽裕君园名拾翠。」由此看来,王国璠之说,恐须再考索。〗。今郑氏诗作据《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师友风义录》、《台阳诗话》、《诗报》、《台海击钵吟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等报刊合集编辑校录。(翁圣峰撰)
郑礼谦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郑礼谦(?年—?年),字益侯,福建省福州府侯官县人,宣统三年进士。

人物简介

清州搜玉
郑清寰,字竟荃,曾参加纂修民国《青县志》,与献县刘清漳共主文献部分。民国二十年卒。
郑登瀛 朝代:清末至民国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郑登瀛(1873~1932),又名学瀛,字十洲,号竹溪诗逸、北郭诗逸。竹堑(今新竹)人。为进士郑用锡曾孙。五岁丧父,由其母高氏抚育成人。少与刘景平、罗百禄同受业于高敬修,三人因才相埒、志相合,且皆善书法,人称「高门三杰」。早年曾经营酒厂,获利颇为可观。其后日人实施专卖制度,遭强行徵购,遂转而寄情书画于北郭园故宅。昭和六年(1931)「九一八事变」后,郑十洲将诗稿中涉及时局者全数烧燬。随后将子嗣三人分别送往北平、广州就读。昭和七年(1932)六月病逝,享年六十。〖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郑氏重性情,诗歌以抒情见长,张纯甫评云:「诗虽宗随园,而典赡乃类义山。」生平作品有《郑十洲先生遗稿》,由其女婿罗启源在民国五十六年(1967)排印出版,收录诗作一百一十首,多伤感与游兴之作,1992年由龙文出版社影印重刊。此外,尚有未出版诗稿《沧海遗音》、《扶桑寄生草》、《鸡肋杂录》、《北郭园小草》〖参考《新竹市志。人物志》,新竹:新竹市政府,1997年12月,页131〗。以下诗作据《沧海遗音》手稿本、《扶桑寄生草》手稿本〖编者按:由于《鸡肋杂录》与《北郭园小草》以行草书写,且多处涂改,极不易辨识,在此暂不收录。〗
全台诗
郑登瀛(1873~1932),又名学瀛,字十洲,号竹溪诗逸、北郭诗逸。竹堑(今新竹)人。为进士郑用锡曾孙。五岁丧父,由其母高氏抚育成人。少与刘景平、罗百禄同受业于高敬修,三人因才相埒、志相合,且皆善书法,人称「高门三杰」。早年曾经营酒厂,获利颇为可观。其后日人实施专卖制度,遭强行徵购,遂转而寄情书画于北郭园故宅。昭和六年(1931)「九一八事变」后,郑十洲将诗稿中涉及时局者全数烧燬。随后将子嗣三人分别送往北平、广州就读。昭和七年(1932)六月病逝,享年六十。〖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
全台诗
郑十洲(1873~1932),名登瀛,字十洲,号竹溪诗逸、竹溪诗隐。新竹进士郑用锡曾孙。工诗善书,少与刘景平、罗百禄同受业于高敬修,三人因才相埒、志相合,且皆善书,人称「高门三杰」。早岁创办酒厂,获利颇丰,嗣因日人实行专卖,强被收购,自此遂寄情吟咏书法,不治生产。  郑氏生前诗稿因恐贾祸于子孙,自行将具有民族意识之篇什焚燬,《郑十洲先生遗稿》乃收录倖存诗作一百一十首及遗墨,先于民国五十六年(1967)八月,由郑氏女婿罗启源在台北排印出版,何汉津整理并序:「瓣香随园,先生虽主重性灵,专写性情,所为诗缠绵悱恻,百读不厌,然其愤时感奋之作,则慷慨激昂,可以廉顽立懦。」张纯甫亦评:「诗虽宗随园,而典赡乃类义山。」民国八十一年(1992)六月,台北龙文出版社再据此书重印问世。(杨永智撰)
郑元桢 朝代:清末至民国

人物简介

维基
郑元桢(1879年—1936年9月8日),字翊周,福建南平县(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郑元桢中进士。曾任兵部主事、广东龙门县知县。民国元年(1912年),当选福建省临时议会议员。民国2年,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民国12年,当选为宪法起草员、南平县长和南平县市政公会会长等职。民国25年9月8日,郑元桢去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942,号姜门,永嘉人,瓯社、慎社社员。林铁尊聘为瓯海道公署秘书。
郑鼎新 朝代:近现代

人物简介

简介
字德初,揭阳市椟松乡港墘村人。清末秀才。〔民初〕曾任揭阳县第一高级小学校长、揭阳县督学、广东省军事编译处主编,少校衔。早年参加孙中山之同盟会。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北伐第二次东征时,鼎新被聘任揭阳县农民协会顾问。当时结识周恩来、陈卓凡,同于学宫〔孔庙〕称桃园三结义。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五日密报国民党清党消息与中共揭阳县委掩护卢笃茂等同志及时转移。一九二七年逼于形势潜赴新加坡,积极办学。抗日战争期间极力不断募捐支援抗战,积极于新加坡筹建潮州同乡会。日寇侵占新加坡时,举家投入抗日斗争。一九四二年为日寇捕杀。其长子郑诗群〔黄埔一期学员〕为星洲抗日义勇军领导人,同年被捕牺牲。次子和三子也成革命和抗日无名英雄。揭阳县《榕城镇志》中有记载。
郑容 朝代:清末近现代初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郑容字国容,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布衣,曾因家贫,一度弃学从商。有《无辩斋诗》。性恬淡自适,“貌似头陀,溷俗守拙,无几微愿外。小时尝慕为僧,戏烧顶发,宛受剃度。”不慕富贵,“及谢赌棋先生门,先生见君诗喜曰才如郑生盍出应试?君以不乐科举辞。”其诗《杂书》自明志云:“轩冕者谁子?识我不善变。禽兽之富贵,宁敌人贫贱。”语颇惊悍(陈衍语)。生平不出其乡,交游甚少,陈衍将其诗与何振岱相提:“梅生之工诗,乡之人罕其匹。国容诗工者时时举相近,独惜其足不出里门,少山川友朋足以激发其意气。”可谓中肯。其诗“趣幽旨洁,不规取时尚,而自与古合”,“甚为陈韬庵、郑太夷所赏。大略近体工者似后村、诚斋”。

人物简介

简介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7日),字西谛,笔名有郭源新、落雪、ct等,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郑水心 朝代:现当代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郑水心(1900-1975) 名天健。广东中山人。早岁入南社。创办海声词社。有《水心楼诗话》、《水心楼词话》、《东珠集》等。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郑万屿(1902-1982) 字在陆,号聋生。徐州人。早年就学震旦,病耳辍学家居,1949年后在徐州市博物馆工作,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有《适吾庐诗词丛稿》。

人物简介

个人简介
郑骞(1906—1991),字百因,斋号清昼堂,祖籍辽宁铁岭,生于四川灌县,后迁北京。燕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先后执教于燕京大学、台湾大学。除词集《永阴集》外,另有《稼轩长短句校注》、《词选》、《续词选》等。《永阴集》一卷,为郑骞一九二九年自印本,是年词人二十四岁。该封面有题辞“岂有铅华光少作,拟将丝竹写中年”。扉页题词《西江月》有“身似飞花亭叶,飘零苦雨沙尘……胜事一生凄楚,空馀万古酸辛。夜及不寐只怜君,懒把心身整顿”,为手写墨迹。该集卷末有眉批,另附一首《浣溪沙》,也为手写墨迹。《永阴集》中词多是词人少年情怀的抒写,风格近《花间》一路,真率自然,平易晓畅而又富于才思,这在“晚清四大家”词风笼罩下的民国词坛别具一格。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潘景郑(1907-?) 原名承弼。江苏吴县人。早年从吴梅治词曲,尤勤于周清真。后从章炳麟习训诂。执教院校。有《词选笺释》、《词律校异》、《寄沤词》。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郑一梦(1913-1970年),名逸,字建忆,广东陆丰县东海镇人。1989年陆丰县文联和龙山中学深圳市校友会,把庄秉心和郑一梦散失的遗作收集整理编印成《庄秉心、郑一梦诗词选集》。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郑德涵(1916-1999) 字君量,号廑庐。浙江平阳人。曾参加章太炎于苏州创办之国学讲习会,后从龙榆生学词。善琴,长于诗书画印。长期任教。有《廑庐词剩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