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8—1831 【介绍】: 清浙江乌程人。字信之,又字郑堂。嘉庆元年拔贡生。官奉化教谕。善目录学,尝遍考古籍,作《读书记》数十万言。又为李筠嘉校考分类藏书四千七百种。有《孝经集解》、《郑堂札记》等。
郑家麟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郑家麟(?年—?年),字商年,直隶丰润县人,嘉庆十四年己巳恩科进士,任福建福宁府知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吴江人,字元吉,号瘦山,晚号赘翁。嘉庆十五年举人。常年客幕。好为诗,兼穷经学。卒年六十一。有《春秋地理今释》。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一
郑璜,字元吉,号瘦山,吴江人。嘉庆庚午举人,候选训导。有《海红华馆诗钞》。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六
郑敦允,字止川,号芝泉,长沙人。嘉庆甲戌进士,改庶吉士,历官武昌知府,兼署督粮道。有《白石园樵诗草》。
维基
郑敦允,字芝泉,湖南长沙人。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官员,官至襄阳知府。任内尽力防治水患,卒于官。他修筑的堤坝被称为“郑公堤”,至今尚存。郑敦允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道光八年(1828年),出任湖北襄阳知府,上任后,处理诉讼,打击盗匪,颇有政绩。当时汉江侵蚀樊城,毁坏民居,敦允筹划修筑石堤四百余丈,历经二年而建成。次年,汉水大涨,樊城得以保全。而襄阳城地势较高,每遇旱情,饮水灌溉颇为艰难,敦允颁行筒车式,令民众仿制。之后,敦允调署武昌,水灾又袭樊城,大堤损毁,敦允坚持请求回任守修。襄阳百姓步行三百里,迎接其返回。敦允到达后,准备在堤上增筑小堤以防护堤根,并赈济灾民,组织河工。敦允本人日夜巡视,工程未完而染病,不久即卒,入祀当地名宦祠。《清史稿》将其列入《循吏传》。有曾孙郑沅,为光绪二十年进士。
郑忠弼 朝代:

人物简介

简介
郑忠弼,朝鲜王朝正祖(1776~1800)时期的学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7—1841 【介绍】: 清湖南凤凰厅人,字雪堂。世袭云骑尉出身。道光间官至处州镇总兵。鸦片战争间,与王锡朋、葛云飞同守定海。与英军血战六昼夜,力战死。谥忠节。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迎日人,字公实,号慎窝、慎身窝、春身翁。

人物简介

维基
郑秉恬(1783年—?),字性合,号壑云,江西瑞州上高人。清朝官员。郑秉恬于道光二年(1822年)中式壬午科戴兰芬榜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不久外放山西知县,先后任五寨县、曲沃县知县等职。后离职返乡,在豫章书院主讲。工诗文书法。著有《云壑遗稿》。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三一
郑民鑫,字荆南,临淄人。道光壬午举人。有《雪村诗草》。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人。

人物简介

维基
郑祖琛(1784年—1851年),字梦白,浙江乌程县人。嘉庆进士。道光末累官至广西巡抚。因镇压太平天国不力,撤职查办。嘉庆九年(1804年)举人,嘉庆十年(1805年)联捷进士。分发江西。任星子县知县,改新建县。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升宁都直隶州知州。道光元年(1821年),署吉安府知府。历抚州府、南昌府知府。升饶广九南道、直隶天津道,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十八,由福建按察使升任广西布政使。道光十四年正月十六(1834年2月24日),同福建布政使互调。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由福建巡抚调任广西巡抚。任内爆发金田起义。道光三十年十月二十四(1850年11月27日),革职。抚职由布政使劳崇光代理。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三二
陈同,字镇常,又字小郑,广东顺德人。道光丙戌进士,即用知县。有《陈小郑诗》。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六
郑开禧,字迪卿,号云麓,龙溪人。嘉庆甲戌进士,历官广东督粮道。有《知守斋集》。
维基
郑开禧(1787年—?),字迪卿,号云麓。龙溪人。郑元鏄之子。乾隆五十二年生。嘉庆十九年(1814年)甲戌科进士,授内阁中书,转任文选司郎中,又任吏部员外郎。历官广东督粮道。终官山东都转盐运使。曾撰《阅微草堂笔记》再版序。有《知守斋集》。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郑用锡(1788~1858),原名蕃,字在中,号祉亭,原籍福建漳浦,明末迁居金门浯江,乾隆三十九年(1774)其父崇和移居台地后垄,嘉庆十一年(1806)又徙往竹堑,于是落籍当地。郑氏立志青云,道光三年(1823)考取进士,成为「开台黄甲」 ,道光十四年(1834)入京任官,签分兵部武选司行走,次年补授礼部铸印局员外郎兼仪制司事务,精勤称职,虽获肯定,但乏再上层楼的官勋,道光十七年(1837)春乞养归里。在乡期间,建学宫、修桥渡、赈饥寒、恤孤寡,乐善好施,为地方重要仕绅。曾担任明志书院山长 (约1829~1834、1852~1857年间),栽培后进,不遗馀力。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舰来犯,郑氏招募乡勇抵禦。咸丰三年(1853),漳泉械斗纷起,撰〈劝和论〉开导村民,又挺身劝解,获保全者不少,逝后于同治十一年(1872)获祀乡贤祠中。道光十四年(1834)曾与堂弟郑用鉴合撰淡水厅方志,后世纂修者多以此为基础 ;又著有《周礼解疑》、《周易折中衍义》。咸丰元年(1851)开始修筑「北郭园」,此庭园遂成为北台重要的文学据点。郑氏工诗文,诗歌内容小至杂物微咏、个人心绪、家庭琐事、园林赏玩、交游酬答,大至反映社会现象,关心桑梓国事,或欢愉忧叹,或愤慨悲悯,莫不涵括,是一典型的儒士诗人。文字浅显质朴,不事修饰,喜好说理,杨浚以为是邵雍击壤吟的流衍,颇加推许;但连横以为其诗「平淡、未佳」 ,王国璠则谓:「古体出于宋儒击壤一派,虽有令人繁杂之讥,却具『帝力与我何有』之乐。近体必琢必鍊,致气息神采,大受束缚,流于生涩。独五言律绝,颇有田园之趣,应可传也。」 郑氏诗作目前存有两种版本,其一是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所藏的《北郭园诗钞稿本》;其二系次子郑如梁委托福建举人杨浚编修的《北郭园全集》,于同治九年(1870)刊刻,为北台湾最早出版的诗文集。此二版本,内容相去甚远,各有特色,基金会所藏较接近郑用锡作品原貌,可惜为残本,内容并不完整;杨浚编修的刊本,虽经杨氏删修润饰,但所存作品较多,且较为普遍,台湾文献丛刊本中之《北郭园诗钞》、龙文出版社之《北郭园诗钞》,均采此版本。兹以《北郭园全集》为底本,参照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所藏之《北郭园诗钞稿本》(以下简称「稿本」)编校。稿本有若干不易辨认的字体,则由黄哲永、谢永基两位先生协助辨识完成。(黄美娥撰)
北郭园诗钞·弁言
北郭园诗钞五卷,郑用锡撰。郑君字祉亭,台湾淡水厅人;生于清乾隆五十三年戊申(一七八八),咸丰八年戊午(一八五八)卒,享年七十有一。君于道光三年成进士,台湾土著之登甲科者自君始;因以其著述列为台湾文献丛刊之一。 郑君尝撰钦定周易折中衍义一书,凡数十万言,未刊。其著作之刊行者有北郭园全集,系同治庚午(九年)刻本。全集中有文钞一卷、诗钞五卷、制艺及试帖各二卷。文钞只收赋、序、论、记、诔文各一篇,分量甚少,制艺、试帖不足取,故仅录其诗钞五。 又全集之首有总序七,兹选录林士传、杨浚所作序各一与朱材哲撰郑君墓志铭及杨浚撰文钞序,列为附录二,俾读者得知郑君之生平及其全集之大概焉。卷首有『男如梁稼田校刊』数字,则经略去。(百吉)
北郭园诗钞·杨序
昔高达夫五十始学诗,祉亭先生亦归田后所作为多也。盖发于性情,深得三百篇之遗旨。其品格在晋为陶靖节、在唐为白乐天、在宋为邵尧夫,间有逼肖元遗山者。 先生自家居奉养,托迹郊坰,日以歌咏为事,世比之山中宏景,介休林宗。所筑精舍曰北郭园,万峰环峙,秀甲瀛壖,宜其得江山之助,不求工而自工矣。 同治九年九月,乡愚侄杨浚雪沧氏谨序于堑城之试笔寓庐。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郑用鉴(1789~1867),字明卿,号藻亭,又号人光,清淡水厅竹堑人。为郑崇科长子,「开台进士」郑用锡的从弟。少时家贫,以舌耕为业,二十二岁取进彰化县学生员。道光五年(1825),中乙酉科拔贡,成为北台首位拔元,以教职选用,任明志书院讲席。咸丰六年(1856),捐输津米得叙内阁中书衔,因念双亲衰老、二弟早亡而不赴任,故有孝名于世。同治元年(1862),诏举孝廉方正。卒后,与崇和、用锡同列祀乡贤祠中 。郑氏一生致力文教,主讲明志书院二十馀年,门下达人甚多,淡北陈维英即其弟子。尝劝修文庙、明伦堂、文昌宫,又捐资义渡、义仓、义冢,颇好公益。生平笃学,于经于史,多所钻研,曾佐从兄郑用锡编《淡水厅志略》,并撰有《易经图解》、《易经易说》及《静远堂诗文集》等作,惜除诗文集外,其馀专著皆未付梓。用鉴之诗作,题材内容丰富,包括题画、咏物、咏怀、酬唱……等,其中又以描绘山水风光、田园生活者最具特色;另,亦好于诗中说理,近于宋诗格调。由于潜身儒道,不染世情,作品常具冲穆平和、疏淡不迫之情感,意境不凡。其诗文作品虽得传世,然亦迟至日治时期始分期刊载于《台湾文艺丛志》中,并定名为《静远堂诗文钞》,共刊有诗钞二卷,文钞一卷,由其曾孙郑虚一校字。民国九十年(2001)十二月,新竹文化局委托詹雅能先生依据此版本重编发行,兹以此为底本,参照《浯江郑氏家乘》、《东宁击钵吟后集》等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