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州闽县人,字景绍,一作景明,号日湖。孝宗淳熙十四年进士。为浦城主簿。以问学未悉,游朱熹之门。迁知归安,为民爱戴。宁宗嘉定十二年,累官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进右丞相,辞不拜。卒谥文靖。有《日湖遗稿》。
全宋文·卷六六七三
郑昭先,字景绍,一字景明,号日湖,闽县(今福建福州)人。淳熙十四年进士,初主浦城簿,叹曰:「侥倖一第,问学未悉。」遂游朱熹之门。迁知归安县。嘉定中官左司谏,七年,迁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八年除参知政事,十二年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十四年罢。卒谥文靖。有《日湖遗稿》五十卷。见《宋会要辑稿》礼四三之一○、食货六之三二、职官四八之八四、选举八之二三,《宋史》卷三九、四○、一二三、二一三、四一○,《南宋馆阁续录》卷七,真德秀《日湖文集序》(《真文忠公集》卷二八),《宋元学案》卷六九,《宋元学案补遗》卷六九。
郑价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九四○
郑价,号裕斋,嘉定中人。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郑会,字文谦,一字有极,号亦山,贵溪(今属江西)人。少游朱熹、陆九渊之门。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十年,擢礼部侍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史弥远专政,引疾归里。卒年八十二。有《亦山集》。已佚。清同治《贵溪县志》卷八有传。 郑会诗,据《全芳备祖》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郑侃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七八五
郑侃(一一九六——一二五一),初名潜甫,字德言,号村边,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端平二年进士,累迁知古田县,未上,辟主管沿江制置司机宜文字,擢知瑞州。淳祐十一年卒,年五十六。见刘克庄《郑德言墓志铭》(《后村大全集》卷一五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7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子敬,一作承敬。郑侨子。以父任补官。累知吉州。召对言济王冤状,忤权臣,被黜。理宗端平初,入为左司郎中,兼权枢密副都承旨。又请为济王立庙,且言三边无备,宿患未除,宜正纲纪,抑侥幸,裁滥赏,汰冗兵,以张国势。出知漳州,进直宝章阁卒。有《包蒙》、《中兴纶言集》。
全宋诗
郑寅,字子敬,号肯亭,仙游(今属福建)人。以父任补官,历知吉州。理宗端平初召为左司郎中兼权枢密院副都承旨。出知漳州。进直宝章阁致仕。著有《包蒙》、《中兴纶言集》,已佚。事见《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三○、《闽诗录》丙集卷一四。
全宋文·卷七四七五
郑寅(?——一二三七),字子敬,一作承敬,号肯亭,莆田(今福建莆田)人,侨子。博习典故,以父任补官。历知吉州。端平初召为左司郎中,兼权枢密院副都承旨。出知漳州,进直宝章阁。嘉熙元年卒。见《莆阳文献传》卷二六,《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三○,《宋元学案》卷四六,《宋元学案补遗》卷四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郑起(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初名震,字叔起,号菊山,连江(今属福建)人。思肖父。初,潜心于性理之学,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出游临安。理宗嘉熙四年(一二四○),主于潜县学。淳祐四年(一二四四),忤史嵩之,得旨免解。七年,忤郑清之,被执得纵。十二年,主诸暨县学、萧山县学。宝祐二年(一二五四),相继充尹和静书院堂长,泰州胡安定书院山长,平江三高堂长。晚年专心著述。景定三年,将脱稿而疾卒,年六十四。其诗作有《清隽集》传世。事见《知不足斋丛书·三山郑菊山先生清隽集》卷末《先君菊山翁家传》。 郑起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林佶手钞本《三山郑菊山先生清隽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八七八
郑起(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初名震,字叔起,号菊山,福州连江(今福建连江)人,思肖父。尝应聘主无锡县学,晚居西湖长桥,扁其庐曰「水南半隐」,潜心穷理尽性之学,造诣益深。欲毁旧太极无极说,别作《太极书》,未竟而卒。时景定三年,年六十四。著有《清隽集》(存)、《倦游稿》。见《先君菊山翁传》(郑思肖《心史·杂文》),《南宋文范作者考》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严州寿昌人,字茂叔,号志斋。宁宗嘉定十年进士。为理官,执法平允。守嘉禾,以理卿召,为言者所阻,致仕归。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郑起潜,字子升,号立庵,平江(今江苏苏州)人。宁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进士。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除秘书郎,累迁著作郎。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七四一一
郑起潜,字子升,号立庵,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以太学上舍登嘉定十六年进士。曾为吉州州学教授,历太常博士、秘书郎、著作佐郎、崇政殿说书。嘉熙五年十一月除著作郎。淳祐中为国子祭酒,司谏,中书舍人。官至直学士、权兵部尚书。著有《立庵集》、《声律关键》(存)。见《咸淳临安志》卷一一,《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卷四一三《赵必愿传》,《正德姑苏志》卷五一,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阮元《四库未收书目提要》《声律关键》条。
郑伯谦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七六○
郑伯谦,号璧壶道人,理宗时道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州宁德人,字从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时真德秀知贡举,读其试卷,称其有经世才。历官太学博士,出知武冈军。淳祐中通判婺州。清明廉慎,卓有政声。屡上书论朝政得失。有《定斋集》。
全宋诗
郑士懿,字从之,号定斋,宁德(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授始兴教授。淳祐中通判婺州。迁太学博士,知武冈军。有《定斋集》,已佚。明嘉靖《宁德县志》卷四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七九八三
郑士懿,字从之,号定斋,福州宁德(今福建宁德)人。端平二年进士。七岁能诗,读书过目成诵。初授始兴教授,迁通判婺州、权知州事,入为太学博士,出知武冈军。著有《定斋集》。见《宋史》卷四三八《何基传》,《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九,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二。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郑霖,字景说,一字润父,号雪岩,亦号蒲溪(《练音集补》),宁海(今属浙江)人。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进士,除南安教授。嘉熙四年(一二四○)知嘉定县(清康熙《嘉定县志》卷一○)。历大理司直、枢密院编修,知赣州、安庆府,兼两浙西路提点刑狱。淳祐八年(一二四八)知平江府兼浙西两淮发运使(《吴郡志》卷一一)。以忤贾似道罢。卒年七十二。有《雪岩集》,已佚。清光绪《宁海县志》卷一○有传。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七八六六
郑霖,字景说,号雪岩,台州宁海(今浙江宁海)人。登绍定二年进士,除南安教授。历知嘉定府、赣州,移知安庆府、兼淮浙提刑。淳祐八年知平江府,兼淮浙发运,权浙西提举。贾似道欲加擢用,霖不与言,似道衔之。后以礼部郎官召,终不就。卒年七十二。赠龙图阁直学士。著有《中庸讲义》、《雪岩集》,皆佚。见《姑苏志》卷四○,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七、一六九,《宋元学案补遗》卷七九。
郑景贤 朝代:金末元初

人物简介

简介
号龙冈。
郑雄飞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九八三
郑雄飞,字景温,号慥堂,台州仙居(今浙江仙居)人。登端平二年进士,为临安府学教授。宝祐四年以秘书丞除著作郎,差知徽州。景定元年以尚书吏部员外郎兼太子侍读,差知绍兴府。二年兼太子右谕德,除宗正少卿。累官秘书少监、户部侍郎。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九,《宝庆会稽续志》卷二,《宋元学案补遗》卷六九,《南宋制抚年表》卷上。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郑协,号南谷。理宗景定元年(一二六○)为广东转运使(清雍正《广东通志》卷二六)。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末元初福州连江人,字所南,号忆翁,一号三外野人。少为太学上舍生,应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痛国事日非,叩阙上书,不报。宋亡,隐居吴下,寄食城南报国寺。坐卧未尝北向,闻北语则掩耳走,誓不与北人交接。善诗。工墨兰,自易代后,不画土根。卒年七十八。有诗集《心史》,旧无传本,明末得自苏州承天寺井中,有铁函封缄,世称“铁函心史”。另有《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全宋诗
郑思肖(一二四一~一三一八),字忆翁,号所南,连江(今属福建)人。名与字、号皆宋亡后所改,寓不忘宋室之意,原名已不详。宋末太学生,元兵南下,曾扣阍上书,不报。入元,居吴下,自号三外野人。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不画土,根无所凭,以为地已为人夺去。元仁宗延祐五年卒,年七十八。有《所南先生文集》,又有《心史》七卷,系明崇祯十一年苏州承天寺狼山中房浚井时发现,藏于铁函中,清徐乾学《通鉴后篇考异》以为是明末人伪托。明洪武《苏州府志》卷四○有传。 郑思肖诗,第一卷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汲古阁《所南诗集》为底本,校以《知不足斋丛书》本(简称知不足斋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第二至五卷以明崇祯十二年张国维刻《心史》为底本,校以清抄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郑思肖(1241-1318) 字亿翁,号所南。连江(今属福建)人。宋末曾以太学生应博学鸿词试,授和靖书院山长。宋亡隐居平江(今苏州),坐卧必向南,誓不与北人交往,因号所南。擅画墨兰,兼工墨竹。画兰根不着土,人问故,答曰:"土为蕃人所夺,汝尚不知耶?" 有《咸淳集》一卷、《大义集》一卷、《中兴集》一卷,共收诗250首,杂文4篇,前后自序5篇,共命名为《心史》,以当时形势无法刊行,遂于晚年将《心史》重缄封好,藏苏州承天寺眢井中,直至明崇祯十一年(1638)始被发现,藏一大铁盒中,外写"大宋孤臣郑思肖百拜封"。 梁启超穷日夜之力读之,每尽一篇辄热血"腾跃一度",曰:"此书一日在天壤,则先生之精神与中国永无尽也。"
全宋文·卷八三三一
郑思肖(一二四一——一三一八),字所南,号忆翁(一作亿翁),又号三外野人,福州连江(今福建连江)人,寓居吴县(今江苏苏州)。郑起子。为太学上舍生,尝应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扣阍上书,辞切直,忤当路,不报。宋亡隐居,改今名,及字与号皆示不忘于宋。坐卧不北向,扁其室曰「本穴世界」,隐指「大宋」也。岁时伏腊辄野哭南拜,闻北语必掩耳疾走。精绘墨兰,国亡后,为兰不画土,意谓宋朝疆土已为元人所夺。尝谋举事讨元复宋,未果。无妻无子,郁郁而终。卒于元延祐五年,年七十八。着作存世者有《心史》七卷、《文集》一卷、《一百二十图诗》一卷、《锦钱余笑》一卷、《太极祭鍊内法》三卷。见正德《姑苏志》卷五五及所撰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