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福建建瓯人,字咸如,号山公。顺治十五年进士。初为靖江知县,擢行人,选吏部主事,官至刑部左侍郎。服官三十年,精白如一。有《霞园文集》、《秦游草》、《越使吟》、《文选集注》等。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八
郑重,字山公,建安人。顺治戊戌进士,官至刑部侍郎。有《霞园诗草》。
维基
郑重,字山公,福建建安县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登戊戌科进士,官至刑部侍郎。工诗,有《霞园诗草》。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四
释续灯,字弥嵩,号顽叟。姓郑氏,孝昌人。幼从广化顿悟薙染,受具戒于华山见月体律师,得法于岳麓肺山檀,遂继其席。拈槌之馀,坐啸峰麓,湘水环回,夕阳西下,帆归天际,泽畔行吟,触物成韵,翛然迥出之资,非寻常所及,沈吟八载,诗境禅悦,俱入妙品。迁居南岳中庵及清凉寺中庵,居七十二峰之中。昔大错老人卜筑于此,其赋咏为楚南所传诵,而续灯避乱其间,每一登眺,山鸣谷应,偶有所得,称口而哦,有《南岳山居诗》三十韵,自东至咸,一韵一篇,及《中庵后草》数十篇,《南岳海云诗》十首。昔人谓其雄奇古朴,直逼少陵,盖以虚灵之质,写浩瀚之境,如云舒风卷,不可端倪。其《岳麓山居诗》为次南涧法雨大师韵者数十首,苍凉幽峭,清醇淡远之意,皆独杼机轴,暗逗针锋,随所见闻,俱成义谛。盖其胸中圆明湛定,兴会所属,自然成响。今录其五言古诗,与禅旨亲切者,如《听鸟》云:“春晴花欲然,山昼静如彻。侧耳坐茅檐,细听鸟能说。鸟语夫何为,独使我心悦。所吐无烦嚣,喃喃照冰雪。人口多雌黄,爱恶恣其辙。讹言乱友朋,谗言陷忠烈。未若杜宇心,生成一片血。所惜知音希,空使寒光裂。”《惜鹦鹉鸟篇》云:“鹦鹉鸟之俊,羽毛亦足奇。羽毛不足羡,尔乃工言辞。贾客爱金宝,远贩关西陲。江南尚华美,高价来京畿。公子见之笑,未惜囊中资。得之不轻易,银笼悬高枝。肉食恐不屑,呼童打虫儿。美人畏言语,计害心离披。托意挽钗钏,扰乱清油丝。强悍骂公子,畜此胡尔为。背里谓奴婢,碎羽灭毛皮。细询所憾故,母乃徇其私。鹦鹉竟何罪,美人良足悲。”《荒年卖儿行》:“去年禾尽死,今年禾尚迟。米价日腾贵,户市争糠秕。东南军饷急,秋赋当夏支。虽有升斗粟,又为官纳之。东家不可贷,西家不可移。入门控饥妇,踌躇欲卖儿。儿去口亦去,儿饥我更饥。与其死共处,不若生别离。将儿出门去,得粟泪垂垂。”又《雪中古意》:“岩寺绕冰花,钟声碎寒玉。榾火无全威,冻云驱不出。面壁拟高山,衲服蒙头入。谁复乞安心,夜深门外立。”调高格古,韵远意深,使读者洒然。壬戌长沙观察赵云、岑方伯、薛梁翁、中丞泰岩丁公,皆乐为之助,重兴岳麓,有《三会语录》若干卷,均刋行于世。世寿五十九,僧腊四十七。寂于康熙庚午六月二十九日,掩灵骨于舍利塔上,得法弟子文惺为之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7—1713 【介绍】: 清浙江慈溪人,字禹梅,号寒村。康熙二十七年进士,累官广东高州知府。黄宗羲弟子。工诗文,尝作《晓行》诗,人呼为“郑晓行”。家富藏书,与天一阁相埒。兼善画。晚年右体不遂,以左手作书画,人视为仙吏。有《寒村诗文集》。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
郑梁,字禹梅,号寒村,慈溪人。顺治戊戌进士,改庶吉士,授户部主事,历官高州知府。有《寒村集》。阮芸台曰:“寒村以《晓行》诗得名,朱竹垞尝赠以诗。寒村玄孙简香勋以墨迹示余,余和之有云:‘别拟建堂尊二老,竹垞经义《晓行》诗。’简香因建堂祀两先生,余为书‘二老堂’额,秦小岘观察为文记之,又画《二老重逢图》,取竹垞‘别久重逢转倾倒’诗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3—1681 【介绍】: 清福建南安人,一名锦,字玄之,小字锦舍。明延平郡王郑成功子。康熙元年嗣郡王位,以陈永华为辅佐,冯锡范为侍卫,经营台湾,发展经济,屡拒清朝招抚。十三年耿精忠反清,乃乘机率师入福建,克泉、漳、潮、惠、汀诸州。十九年败回台湾,次年病死。
全台诗
郑经(1642~1681),讳锦,字式天,号贤之,又号元之,福建省南安县人。明永历十六年 (1662)继任为反清复明的新领导者,大幅改变郑成功时代的政制与旧臣。原先仍驻守在思明(今厦门),因为屡屡遇挫,遂于永历十八年(康熙三年‧1664)率众东渡。改东都为东宁,升天兴、万年二县为州,大小政事皆委于陈永华处理。1666年依陈永华之请,在承天府筹建圣庙(今台南孔庙),普设学校,文物之盛,极于一时。清廷曾多次派使者来劝降,都遭郑经拒绝。永历二十八年(康熙十三年‧1674)郑经联合三藩反攻,跨海之初,屡获胜绩,后来遭清军逐一击退,闽粤八郡乃至思明、金门两岛都失守,于是在永历三十四年(康熙十九年‧1680)撤返东宁。从此,心灰意冷,不理朝事,在洲仔尾造园庭(今开元寺),饮酒赋诗,围棋射猎,纵情为长夜之欢,政事悉委交其子郑克臧。永历三十五年 (康熙二十年‧1681)正月二十八日病逝于承天府。  郑经颇擅长于诗,近人彭国栋评云:「语有思致,非仅存六朝形骸者。闻其嗣位后,颇事吟咏,而集中所收仅如此,知其遗落尚多也。」过去谈郑经诗多以「玄览堂丛书」《延平二王遗集》中署名为「元之」的十二首诗为主。朱鸿林于1994年发表〈郑经的诗集和诗歌〉〖编者按:此文刊在《明史研究》第四集,黄山书社,1994年。〗介绍了新发现的原始资料《东壁楼集》,并据序文内容及所盖的篆印證明此乃郑经于永历二十八年西征初捷时在泉州的首刻本。此刻本原藏于日本内阁文库,今台湾国家图书馆汉学中心,以及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均有影本。以下先呈现泉州刻本之《东壁楼集》诗作四百馀首,而后呈现《延平二王集》所收郑经在台诗作。(施懿琳、杨永智合撰)

人物简介

简介
郑浩(정호,1648年—1736年),朝鲜王朝中期大臣,老论派代表人物之一。本贯迎日,字仲淳,号丈岩,是松江郑澈的玄孙。父亲是郑庆演,母亲是闵光焕之女。官至领议政,谥号文敬,有《丈岩集》传世。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七
郑维孜,字修来,号韦庵,南宫人。康熙己未进士,历官江南道御史。

人物简介

简介
郑齐斗(정제두,1649年—1736年),朝鲜王朝儒学家。字士仰,号霞谷,本贯迎日。他研习从中国传来的阳明学,形成了“江华学派”,是阳明学在朝鲜半岛的主要代表人物。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常岫,字苍林,别号懦翁,又称松阿樵者。姓郑。其先本浙之黄岩人。生京师。十五岁薙染于大千佛寺,为法华老人之孙。性沉静,喜读书,与人交,无贵贱,皆敬礼之。所居堂前有古松数株,吟咏其下,翛然自得,如是者三十年。徙上房山之邃园,再迁良乡弘恩寺。慕永嘉天台诸山水,思归老于浙。高澹人詹事,居平湖,得冯氏旧圃,为北墅。割其中一区招之驻锡,名曰箨薮。以戊辰八月入园,己巳七月示寂。其诗高简冲澹,有郊岛遗风。居千佛寺,有《祖华堂集》、《听涛稿》、《寒涛阁稿》、《墨香幢集》、《遂清堂集》。住大房六聘山,有《邃园稿》、《东峰兰若集》。寓良乡弘恩寺,有《复古堂稿》。今仅选其箨薮诗之一二焉。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五
释常岫,字苍林,一号松阿。姓巴氏,黄岩人。少习经史,颇能属文,尝为人手书尺素,词足达意,遂交誉之。因读内典,契心空门,归依印空长老,为之剃度千佛寺。从大演义公,习梵教。年二十,于广济受玉光大师规律毕,即参游五台、南海诸名胜。已而栖隐上方五载,忽焉南旋,结小庐于越溪,遂寂。其间著有《松阿集》。弟子迎其骨,塔于六聘北隅。乾隆丁巳四月,傅雯为之铭,文词修絜,详具《山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0—? 【介绍】: 名亦作庆元。清浙江归安人,字子馀,一字芷畦,自号郑谷口。岁贡生。通经史及金石文字,以游幕为生。有《湖州石柱记笺释》、《湖录》、《周易集说》、《礼记集说参同》、《丧服古今异同考》、《海运议》等。傅泽洪《行水金鉴》实出其手。卒年七十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西贵溪人,字次公,号静庵。顺治十六年进士,官工部主事。康熙中与王士禛同典四川乡试,士禛有“水部风流似郑虔”句以赞之。有《静庵集》。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一
郑日奎,字次公,号静庵,贵溪人。顺治己亥进士,改庶吉士,历官礼部郎中。有《蓉浦别集》。
清诗别裁集
字次公,江西贵溪人。顺治己亥进士。
维基
郑日奎,字次公,号静庵,江西贵溪人,进士出身。顺治十六年(1659年)登己亥科进士,改庶吉士,历官礼部郎中。有《蓉浦别集》。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迎日人。字可行。号涵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5—1743 【介绍】: 清浙江慈溪人,字义门,号南溪,自署五岳游人。郑梁子。师承黄宗羲,筑二老阁,祀其祖及宗羲。又因故城贾氏颠倒《明儒学案》次第,为正其误而重刊之。又刊行《南雷文约》。所作诗能就目前景色冲口而出,无虚伪做作之弊。有《南溪偶存》。
晚晴簃诗汇·卷六十三
郑性,字义门,号南溪,慈溪人。贡生。有《南溪偶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1—1728 【介绍】: 清浙江馀姚人,字亦亭,一字黛参,号耕馀居士。雍正元年举人。幼颖异,博综群籍。与陈梓同迁秀水,居鸳湖,常相唱和。后入京,公卿争相引重。有《耕馀居士集》。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七
郑任钥,字维启,号鱼门,侯官人。康熙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湖北巡抚。有《非颦轩稿》。
清诗别裁集
字鱼门,福建侯官人。康熙丙戌进士,官至湖北巡抚。○江左多名学使,公其一也。生平不以诗重,而诗亦可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福建建安人,字则望,号石幢。郑方坤兄。雍正十一年进士。乾隆间任四川新繁知县,有惠政。以蜀闱磨勘罢官,旋受聘主锦江书院,逾年卒。工诗文。有《燥吻集》、《绿痕书屋诗稿》、《行炙集》等。
晚晴簃诗汇·卷六十八
郑方城,号石幢,建安人。雍正癸丑进士,官新繁知县。
维基
郑方城(1678年—1746年),字则望,号石幢,福建建安(今建瓯)人,同进士出身。早年科场不遇,雍正十一年(1733年)登癸丑科进士。官四川新繁县知县,有惠政,乾隆五年(1740年)重修三贤堂,高上桂疏浚东湖,“外覆以亭”,栽花植竹,曰“爱亭”。又曾纂修《新繁县志》十四卷,后因事罢官。被聘主持锦江书院。著有《行炙集》。其弟为郑方坤,二人同著有《却扫斋唱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