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宋初宣城人。孤峭不挠,博通经史。嗜酒,偶沉酗过度,遂戒饮。自南唐入宋,就应制科,未试而卒。有《庐岳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拙之,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南唐时人。性孤峭倔强,博通经史。嗜酒,偶沉醉,遂断酒饮茶。后归宋,应制科试,未放榜而卒。生平事迹散见马令《南唐书》卷二二、《诗话总龟》卷三三、《十国春秋》本传。其文学韩愈、柳宗元。曾作诗300篇,名为《庐岳集》。《全唐诗》存断句1联。
全宋诗
邵拙,字拙之,宣城(今属安徽)人,一说雁门(今山西代县)人(《诗话总龟》前集卷三三)。由南唐入宋,就应制科,有司以闻,未诏而卒。有诗三百篇,曰《庐岳集》,又有手钞史传文集三百卷,均佚。事见《南唐书》卷二二、《十国春秋》卷二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6—1031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简夫。太宗端拱二年进士。由彭州军事推官召为秘书省著作佐郎,预修《册府元龟》。历知虔州、广州,在广三年,以德清闻。博学强记,文风质朴,仁宗时与杨大雅并为知制诰,时称“杨陈”。官终知杭州。有《泉山集》、《西清奏议》。
全宋诗
陈从易(?~一○三一),字简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进士,为岚、彭二州军事推官。召为秘书省著作佐郎,迁太常博士,出知邵武军、虔州。真宗乾兴元年(一○二二),为湖南转运使。仁宗天圣初,徙知荆南、广州。六年(一○二八),入为左司郎中、知制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八年,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杭州。九年,卒(《咸淳临安志》卷四六)。有《泉山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三○○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二七三
陈从易(九七二——一○三一),字简夫,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端拱二年进士及第,为岚州团练推官,再调彭州军事推官。平王均乱有功,召为著作佐郎、大理寺详断官。迁太常博士,出知邵武军。预修《册府元龟》,改监察御史。迁御史,改刑部员外郎、直使馆、知虔州。天禧中,降工部员外郎。出为湖南转运使,徙知荆南,擢太常少卿、直昭文馆、知广州。天圣七年,入为左司郎中,知制诰。次年兼史馆修撰,迁左谏议大夫,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杭州。明年卒,年六十。所著有《泉山集》二十卷、《中书制稿》五卷、《西清奏议》三卷。《宋史》卷三○○有传。又见《乾道临安志》卷三,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一七六。
邵□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至道二年(996)任漳州知州。
刘若虚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0—1019 【介绍】: 宋福州闽县人,字叔扬。真宗咸平五年进士。以大理评事历屯田员外郎,知邵武军。事亲以孝闻。丁谓为相,闻其名,欲见之,若虚终辞不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严州淳安人。真宗咸平中以神童召赴阙,时年十岁,帝命赋《春雨》诗,立就。除正字,读书于秘阁。帝尝引入宫,令赋《睡宫娥》诗,为时人传诵。累官至金部员外郎。
全宋诗
邵焕,淳安(今属浙江)人。真宗咸平三年(一○○○)童子科进士,累官至金部员外郎(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二)。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邵奕,字日华,桂阳(今广东连县)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解褐邵阳主簿,曾以光禄卿出使交州。真宗大中祥符初,知兖州。四年(一○一一),改知广州。卒年六十三(《连州志》卷七)。
邵烨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至道元年(995)任江南路转运副使。至道三年(997)任朗州知州。景德三年(1006)任兖州知州。景德四年(1007)任判三司勾院。大中祥符元年(1008)任京东路转运使。大中祥符四年(1011)任淮南江浙荆湖等路发运使,似乎名字有错误,一会儿写作“烨”,一会儿写作“晔”。大中祥符四年(1011)任广州知州兼安抚使。大中祥符四年(1011)任连州知州。
邵文昭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大中祥符七年(1014)任枢密副都承旨。
邵古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6—1064 【介绍】: 宋涿州范阳人,字天叟。避乱徙居卫州共城,再迁洛阳。性好学,必求义理之尽。尤喜治文字之学,用声律、韵类、古今切正为之解,撰《正声》、《正字》、《正音》合三十篇。又有《周易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睦州淳安人,号白云先生。仁宗天圣五年进士。为富阳主簿,秩满归隐,筑白云楼以居。范仲淹守睦州,招之不就。张纲在谏垣荐之,召赴阙,上《时政机策》三篇,除秘书省校书郎。改知义乌县,不赴,复还旧隐。
全宋诗
邵炳,号白云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乐全集》卷三○《荐举邵炳》)。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授杭州富阳县尉。秩满归隐,筑白云楼而居。因上时政机要策三篇除秘书省校书郎,知义乌县,不赴。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二有传。今录诗二首。
邵思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一五
邵思,雁门(今山西北部)人,景祐中著《姓解》三卷(存),又有《野说》三卷(残存)。见《直斋书录解题》卷八,《宋史》卷二○六《艺文志》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1—1077 【介绍】: 宋范阳人,后迁河南,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少有志,读书苏门山百源上。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以《河图》、《洛书》及象数之学授之。妙悟神契,多所自得。富弼、司马光、吕公著退居洛中,恒相从游。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创“先天学”,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而社会时在退化。卒谥康节。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
全宋诗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先天象数之学著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为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为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为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第二十一卷。
全宋文·卷九八六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范阳(今河北涿州)人,随父徙共城(今河南辉县)。少为学坚苦刻厉。周游南北,从李之才受《河图》、《洛书》及象数之学,探赜索隐,多所自得,著书十馀万言行于世。后至洛,富弼、司马光、吕公著退居洛中,雅敬之,为市园宅,遂岁时耕种,名其居曰「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嘉祐及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将作监主簿,补颍州团练推官,皆称疾不赴。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元祐中赐谥康节。著《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对问》及诗集《伊川击壤集》等。建立先天象数学,为宋代著名道学家。见程颢《邵尧夫先生墓志铭》(《明道集》卷四),《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4—1074 【介绍】: 宋润州丹阳人,字兴宗。少好学,举茂才异等。赵元吴叛,献《兵说》论儒臣统兵之弊。召试秘阁,授颍州团练推官,累迁三司度支判官。英宗访以世事,称为“国器”。神宗立,迁龙图阁直学士,进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遇事敏密,斗讼为之衰止。后拜枢密副使,逾年引疾辞。以资政殿学士知越州,历郑、郓、亳州。卒谥安简。
全宋诗
邵亢(一○一四~一○七五),字兴宗,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召试秘阁,授颖州团练推官,历开封府判官、三司度支判官。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为颖王府翊善,加直史馆,擢同修起居注,以知制诰知谏院。神宗熙宁初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未几拜枢密副使。年馀出知越州,历郑、郓、亳三州。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年六十一。谥安简。有文集一百卷,已佚。事见王圭《华阳集》卷五九《安简邵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七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一○三三
邵亢(一○一四——一○七四),字兴宗,丹阳(今江苏丹阳)人。两试进士,以赋误用韵弗中,然文皆第一。进《康定兵说》十篇,召试秘阁,授颍州团练推官,入为国子监直讲,历光禄、大理寺丞,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判登闻鼓院,权开封府推官、判官。英宗时同判司农寺、判尚书礼部,授知制诰、知谏院。神宗时,以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拜枢密副使、右谏议大夫,以资政殿学士出知越州,徙郑州、郓州、亳州。熙宁七年卒,年六十一,谥安简。有文集一百卷。见王圭《安简邵公墓志铭》(《华阳集》卷五九),《宋史》卷三一七本传。
邵良佐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九八
邵良佐,庆历三年为著作佐郎、保安军签书判官事,使夏州。还,擢为著作郎,赐五品服。庆历五年为太常博士、通判永兴军。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一四二、一五七。
邵饰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宝元二年(1039)任通州知州。康定二年庆历元年(1041)任南剑州知州。庆历三年(1043)任两浙路转运使。庆历三年(1043)任寿州知州。庆历四年(1044)3月,降知洪州。庆历四年(1044)任洪州知州兼安抚使,5月降官。庆历四年(1044)任三司盐铁判官。庆历五年(1045)任吉州知州。庆历六年(1046)任福建路转运使。庆历七年(1047)任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公事。皇祐四年(1052)任淮南江浙荆湖等路发运使。皇祐四年(1052)任宣州知州。皇祐六年至和元年(1054)任苏州知州。皇祐六年至和元年(1054)任明州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