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871,分259页显示  上一页  67  68  69  70  71  73  74  75  76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僧无等( 李 )
些些师( 些些 别称 释些些 清 )
僧齐安( 世称 盐官和尚 悟空禅师、悟空、大师曰悟空 )
释慧琳(抱玉 毗昙孔子 胜力菩萨 )
释天竺亡名( 南康郡王 )
释惟俨( 弘道 )
僧法常( 世称 大梅和尚 梅山 )
释道行( 自在三昧 )
释元观( 袁 )
僧戒法(别称 尸罗达磨、尸罗达摩 )
僧日照( 刘 )
释法相( 俞 )
释南印( 张 )
丘绛
僧崇演( 闻者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9—830 【介绍】: 唐僧。汴州尉氏人,俗姓李。少随父官至南康,频游梵刹,遂出家。后从马祖道一学于龚公山,挺然出类。宪宗元和七年,于鄂州黄鹄山结茅以居,四方学者多从之。文宗大和元年,牛僧孺出镇江汉,颇钦重之,奏寺额为大寂院。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生东京尉氏之李氏。小年侍父官南康。遍游庐山梵刹。而乐居之。遂白其父。愿出家。既剃发受具戒。即习最上乘法。时大寂禅师。方聚徒龚公山。等负杖造焉。其扣击之顷挺然。非侪类可拟。后住隋州土门。尝谒州牧王常侍。而退将出门。王呼之云和尚。等回顾。王敲柱三下。等作圆相。复三拨之。竟行。元和七年。结茅武昌黄鹄山。日分卫以自给。于是巴蜀荆襄尚玄理者。无远不至。大和元年。属相国牛公僧孺。出镇三江。闻等名。命驾至。且虑其兰若之不隶名籍。特为奏请。赐大寂。一日晚参。众人皆于等前道不审。已而等谓众曰。适来声。向什么处去也。有一僧。竖起指头。等曰。珍重。明日其僧上参次。等转身面壁。作呻吟声而卧。谓其僧曰。老僧两三日来。不多安乐。大德身边。有什么药。与老僧些少。僧指净瓶曰。者个净瓶。什么处得来等曰。者个是老僧底。大德底在什么处。僧曰。亦是和尚底。亦是某甲底。四年十月乃示寂。享年八十二。弟子誓通等塔全身。
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无等。姓李氏。今东京尉氏人也。负志卓荦辞气贞正。少随父官于南康。频游梵刹向僧瞻像。往即忘归。既作沙门遇道一禅师在龚公山学侣蚁慕。等求法于其间挺然出类。元和七年游汉上。后至武昌睹郡西黄鹄山奇秀。遂结茅分卫。由此巴蜀荆襄尚玄理者。无远不至矣。大和元载属相国牛公僧孺出镇三江。闻等道香普熏遐迩。命驾枉问。风虎相须为法重人。牛公虑其兰若不隶名籍。特为秦题曰大寂也。憧憧往来堂无虚位。至四年十月示灭。年八十二。弟子誓通奉全身入塔焉。
些些师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本名清。其些者。盖其常所自谓也。德宗时。见之渚宫。衣屦垢弊。状痴憃。游市肆间。善歌河满子。遇长筵广席。为歌之。辄得饮啖。尝有醉伍伯。于涂中辱之。抑令歌。些因以词语。尽讦其平日阴私。人所未闻事。引声宛转。具见恶状。行道聚听如堵。伍伯惭惧。即拜跪悔过焉。贞元初。纵肆殊甚。群小哗逐。庸妄资以笑乐。又一僧绝饮食。中则从檀家乞麻油。啜之而已。然亦无数量。见出以巨器则大喜。当其啜时。所在不一。谓能分身应供云。俗号食油师。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释些些师。又名青者。盖是不与人交狎。口自言些些。故号之矣。德宗朝于渚宫游。衣服零落状极憨痴。而善歌河满子。纵肆所为故无定检。尝遇醉伍伯。伯于涂中辱之。抑令唱歌。些便扬音揭调。词中皆讦伍伯从前阴私恶迹人所未闻事。伍伯惭惶。旁听之者知是圣僧。拜跪悔过焉。贞元初多入市肆。聚群小随逐。楚人以兴笑本矣。后不测其终。次有僧憨狂游行无度。每断中唯食麻油几升。如见巨器盛施之则喜。荆渚一家特召啜麻膏。是日又在湖南斋。分身应供号食油师焉。 系曰。些之声为商为羽耶。通曰。传家采录其例有二。一则按文不音。二则口授知韵。今得些者按文也。若楚词声馀则苏个切也。若山东言少则写邪切焉。此师荆楚间事也。其二音以听来教。些名同鸟兽之自呼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50—842 【介绍】: 唐僧。俗姓李,为宗室后裔,生于海汀郡,一作海门郡。自幼出家,依本郡云琮禅师。后诣南岳,从智严习律。终至南康,从马祖道一传禅法。宪宗元和末,年逾七十,迁住萧山法乐寺。晚住杭州盐官海昌院,世称盐官和尚。卒谥悟空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宗室子也。其先播迁。于是生安于海门郡。始娠终娩。皆有瑞相。童时。有异僧款门求见。为摩顶曰。凤穴振仪。龙宫藏宝。绍隆之业。其在斯乎。稍长亟请于父母。愿出家。父母不能禁。卒听依郡之云琮禅师。祝其发。年满登具。诣南岳智严律师。进毗尼学。后从大寂禅师于南康龚公山。妙领心地法门。元和末游越之萧山法乐寺。寺虽古制。然楹堵靡完。补坏扶倾。聊复燕坐。时杭之海昌法昕者。缁林之翘楚也。肇葺治盐官放生池壖废地。以拟偃息。闻安在越。遽迎之而举。以让焉。 僧问。如何本身卢舍那。安云。与我将净瓶来。僧即取净瓶。安云却安本处著。僧安瓶于旧处。再理前问。安云。古佛过去久矣。 有座主来参。安问云。蕴何事业。座云。讲华严经。安云华严法界有几种。座云。广说则重重无尽。略有四种。安竖起拂子云。者个是弟几种。座未及答。安咄云思而知虑而解。是鬼家活计。日下孤灯。果然失照。 安一日唤侍者云。将犀牛扇子来。侍者云扇子破也。安云扇子破还我犀牛来。侍者无对。 示众云虚空为鼓。须弥为椎。是什么人打得。众无对。宣宗皇帝方以比丘相。杂堂众安默识之。命为记室。尝使撰疏语以丐。而所获尤丰羡。安叹其福气之盛。且曰时至矣。母滞泥蟠。因以佛法嘱累云。会昌二年。壬戌十二月二十一日示寂。及帝登极。闻而怆悼。即诏中官卢简求建塔谥悟空。
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齐安。俗姓李。实唐帝系之英。先人播越。故生于海门郡焉。深避世荣终秘氏族。安在胎母梦日兆详。既诞而神光下烛。数岁有异僧款门。召见摩顶曰。凤穴振仪龙宫藏宝。绍终之业其在斯乎。及臻丱角亟请出家。父母诃止。安曰。禄利之养止于亲尔。冥报之利不其远邪。圭组之荣止于家尔。济拔之益不其广邪。二亲感其言而顺从。遂依本郡云琮禅师。虽勒劳谦默和光同尘。而萤月殊晖鸡鹤异态。年满登具乃诣南岳智严律师。外检律仪内照实相。后闻南康龚公山大寂禅师随化度人慈缘幽感。裹足振锡一日造焉。大寂欣其相依论持不倦。及其蜕去。安尽力送终。元和末安春秋已逾七十。而游越之萧山法乐寺。以其古制垣屋靡完。补坏扶倾不克宴坐。时海昌有法昕者。缁林翘楚。于放生池壖废地。肇葺禅居焉。昕谦而不自有。延请安主之。四海参学者麝至焉。道化之盛翕然推伏。安不言寒暑不下堂庑。无流眄无倾听。如此者盖有年矣。而又挺身魁岸相好庄严。眉毫绀垂颅骨圆耸。望之者如仰嵩华而揖沧溟。曾无测其高深也。以会昌二年壬戌十二月二十二日。泊然宴坐俄尔示灭。先时竹柏尽死。至是精彩益振。爰有清响叩户祥光满室。如环佩之锵鸣。若剑戟之交射。瑞相尤繁事形别录。又安悬知宣宗皇帝隐曜缁行将来法会。预诫知事曰。当有异人至此。禁杂言止横事。恐累佛法。明日行脚僧数人参礼。安默识帝。遂令维那高位安置。礼殊他等。安每接谈话益知贵气。乃曰。贫道谬为海众围绕患斋不供。就上座边求一供疏。帝为操翰摅辞。安览惊悚。知供养。僧赍去。所护丰厚殆与常度不同。乃语帝曰。时至矣无滞泥蟠。嘱以佛法后事而去。帝本宪宗第四子穆宗异母弟也。武宗恒惮忌之。沈之于宫厕。宦者仇公武。潜施拯护。俾髡发为僧纵之而逸。周游天下险阻备尝。因缘出授江陵少尹。实恶其在朝耳。武宗崩。左神策军中尉杨公讽宰臣百官。迎而立之。闻安已终怆悼久之敕谥大师曰悟空。乃以御诗追悼。后右貂卢简求为建塔焉。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李。实唐帝系。深避世荣。终秘氏族。安在胎。母梦日兆祥。既诞而神光下烛。数岁。有异僧款门。召见摩顶曰。凤穴振仪。龙宫藏宝。绍终之业。其在斯乎。及丱角。亟请出家。父母顺从。遂依本郡云琮禅师。年满登具。乃诣南岳智严律师。外检律仪。内照实相。后闻南康龚公山大寂禅师。随化度人。裹足振锡。一日造焉。大寂欣其相依。持论不倦。及其蜕去。安尽力送终。元和末。安春秋已逾七十。而游越之萧山法乐寺。时海昌有法昕者。缁林翘楚。于放生池壖废地。肇葺禅居。请安主之。四海参学者麇至。道化之盛。翕然推伏。安悬知宣宗皇帝。隐曜缁行。将来法会预诚知事曰。当有异人至此禁杂言。止横事。恐累佛法。明日行脚僧数人参礼。安默识帝。遂令维那。高位安置。礼殊他等。安每接谈话。益知贵气。乃曰。贫道谬为海众围绕。患斋不供。就上座边。求一供疏。帝为操翰摅辞。安览惊悚。知供养僧赍去。所获丰厚。殆与常度不同。乃语帝曰。时至矣无滞泥蟠。嘱以佛法后事而去帝本宪宗第四子。穆宗异母弟也。武宗恒惮忌之。沉之于宫厕。宦者仇公武。潜施拯护俾髡发为僧。纵之而逸。周游天下。险阻备尝。武宗崩。左神策军中尉杨公。讽宰臣百官迎立。闻安已终。怆悼久之。敕谥悟空。以御诗追悼。建塔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字抱玉。新安柯氏子。丱岁隶灵隐西峰。事金和尚。受经业。大历初。登具戒。三学一致。无遗憾。性嗜泉石。遁居天眼。即天目也。高三千丈。周围三百里。与天柱庐阜类。上有二湖。谓之东西目。地深僻。多妖异。琳独无挠。元和丁亥。太守礼部员外郎城南杜陟。请出山。就永福寺。登坛度人。己丑春。刺史兵部郎中裴常棣。请登天竺寺坛度人。讲训生徒。向二十载。而高洁之操。终始不渝。大和六年。四月二十五日示寂。寿八十三。腊六十四。以其年五月十二日。葬之永安寺西山之阳。
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慧琳。字抱玉。俗姓柯。新安人也。丱龄受业于灵隐西峰为金和尚弟子。所传法要断无重问。大历初受具足戒于灵山会。习学三教一领无遗。不乐声华止好泉石。一入天眼二十馀年。天眼即天目也。其山高三千丈周围三百里。与天柱庐阜等相俦匹。上有二湖。谓为左右目。登涉艰阻数日乃到巅。顶多蛟龙。池潭三所。最上池人不可近。气臭逆人不可久视。或说山神作白鹿形。每五月与震泽龙会必暴风雨焉。琳居此率多妖异。而心不挠。元和丁亥。太守礼部员外城南杜。陟请出永福寺登坛。至己丑岁春刺史兵部郎中裴常棣。召临天竺寺坛。度人毕归寺。讲训生徒向二十载。郡守左司郎中陆则。刑部侍郎杨凭。给事中卢元辅。中书舍人白居易。太府卿李幼公。刑部郎中崔鄯。刑部郎中路异。相继九邦伯皆以公退至院致礼。稽问佛法宗意染指性相。此诸名公。簪组上流辞学高度。或号毗昙孔子。或名胜力菩萨。非琳何以感动哉。太和六年四月二十五日示灭享寿八十有三。法腊六十四。以其年五月十二日葬于今永安寺西山之阳码碯坡之左。石塔岿然存矣。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释天竺亡名。未详何印度人也。其貌恶陋。缠乾陀色缦条衣。穿革屣曳铁锡。化行于京辇。当韦南康皋之生也。才三日其家召僧斋。此僧不速自来。其日僧必历寺连名请至。韦氏家僮患其长一人甚怒之以弊席坐于庭中。既而斋毕。韦氏令乳母负婴儿出。意请众僧祝愿焉。梵僧先从座起。摄衣升阶视之曰。别久无恙乎。婴儿若有喜色相认之意。众皆异之。韦君曰。此子才生三日。吾师何言别久也梵僧曰。此非檀越所知也。韦君固问之。梵僧曰。此子乃诸葛亮之后身耳。武候鼎国时为蜀丞相君所知也。缘蜀人受其赐且久。今降生于世。将为蜀帅必福坤维之人。吾往在剑门与此子为善友。既知其生于君门。吾不远而来。此子作剑南节度二十年。官极贵中书令太尉。此外非我所知也。父然之。因以武子为字。又单字武也。张镒出为凤翔陇州节度。奏皋权知陇州。及镒为李楚琳所杀。牛云光请皋为帅。朱泚不得已用皋为凤翔帅。德宗置奉义军节以旌之。续加礼部尚书。兴元中驾还京。徵为左金吾卫将军。贞元元年为成都尹代张延赏。到任和南蛮。并战功封南康郡王。顺宗即位进太尉。南康在任二十一年。末涂甚崇释氏。恒持数珠诵佛名。所养鹦鹉教令念经。及死焚之有舍利焉。皋又归心南宗禅道。学心法于净众寺神会禅师。在蜀富贵僭差重赋敛。时议非之。然合梵僧悬记焉。
神僧传·卷第七
释天竺亡名僧者。未详何印度人也。其貌恶陋缠乾陀色缦条衣。穿革屣曳铁锡。化行于京辇。当韦皋之生也。才三日其家召僧斋。此僧不召自来。韦氏家僮咸怒之。以弊席坐于庭中。既食韦氏命乳母出婴儿请群僧群祝其寿。胡僧忽自升阶谓婴儿曰。别久无恙乎。婴儿若有喜色。众皆异之。韦氏先君曰。此子生才三日。吾师何故言别久耶。胡僧曰。此非檀越之所知也。韦氏固问之。胡僧曰。此子乃诸葛武侯之后身耳。武侯当东汉之季为蜀丞相。蜀人受其赐且久。今降于世将为蜀门帅。且受蜀人之福。吾往岁在剑门与此子友善。今闻降生韦氏。吾故不远而来。韦氏异其言。因以武侯字之。后韦皋自少金吾节制剑南军累迁太尉兼中书令。在蜀门十八年。果契胡僧之语也。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寒氏。晋之缙县人。童龀俊敏。年十七。从南康湖阳西山慧照禅师落发。大历八年。依衡岳寺希操律师。受具戒。未几谒石头迁禅师。證心法。一日俨坐次。石头问曰。汝在者里作么。俨云。一切不为。头曰。恁么即闲坐也。俨曰。若闲坐即为也。头曰。汝道不为。且不为个什么。俨曰。千圣亦不识。头以偈赞曰。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只么行。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名。头尝垂语曰。言语动用勿交涉。俨云。不言语动用。亦勿交涉。头云。者里针劄不入。俨云。者里如石上栽花。头深肯之。住后看经次。柏岩云。和尚休猱人得也。俨卷却经云。日头早晚。柏云。正当午。俨之。犹有者个文彩在。柏云。某甲无亦无。俨云。汝太煞聪明。柏云。某甲只恁么。和尚尊意如何。俨曰。我跛跛挈挈。百丑千拙。且么过。有僧再参。俨问曰。阿谁。僧曰常坦。俨呵曰。前也是常坦。后也是常坦。一日院主。请俨上堂。大众才集。俨良久便归方丈。闭门。院主逐后曰。和尚许某甲上堂。为什么却归方丈。俨曰。经有经师。论有论师。律有律师。又争怪将老僧。 俨问。云岩作什么。岩曰担屎。俨曰。那个聻。岩曰在。俨曰。汝来来去去为谁。岩曰。替它东西。俨曰。何不教伊并行。岩曰。还曾檐么。俨坐次。有僧问。兀兀地思量个什么。俨曰。思量个不思量底。问曰。不思量底。如何思量。俨曰。非思量。僧问。学人拟归乡时如何。俨曰。汝父母遍身红烂。卧在荆棘林中。汝归何所。僧曰。恁么即不归去也。俨曰。汝却须归去。汝若归乡。我示汝个休粮方。僧曰。便请。俨曰。二时过堂。不将咬著一粒米。僧问。学人有疑请师决。俨曰。待上堂时。与阇黎决。至晚上堂。众集定。俨曰。今日请决疑上座。在什么处。其僧出众。俨下禅床。把住云。大众者僧有疑。便托开归方丈。僧问。祖师未到此土。此土还有祖师意否。俨曰有。僧曰。既有祖师意。又来作什么。俨曰。只为有所以来。俨看经次。僧问和尚寻常。不许人看经。为什么却自看。俨曰。我只图遮眼。僧曰。某甲还效和尚得么。俨曰。若是汝看。牛皮也须穿透。 朗州刺史李翱躬入山谒俨。俨执经卷不顾。侍者屡言。太守在此。俨终不顾。翱性褊急。怒曰。见面不如闻名。俨徐呼太守。何得贵耳而贱目。翱因谢之。问曰。如何是道。俨指上下曰。会么。翱曰。不会。俨曰。云在天水在瓶。翱述偈曰。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翱又问。如何是戒定慧。俨曰。贫道者里无此闲家具。翱良久。俨曰太守欲得保任此事。直须向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闺閤中物舍不得。便成渗漏。一夕登绝顶。时雨新霁。天色澄莹。仰见云披月出。光彩迸射。因而大笑。澧阳远在九十里外。而居人之闻其声者。如近发东西家。于是互相推问。始知其远自药山也。太和八年二月。忽大呼云。法堂倒法堂倒。众皆持物柱撑之。俨举手曰。汝不会意。乃寂。寿八十有四。腊六十建塔于院之东隅。曰化城。谥弘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2—839 【介绍】: 唐僧。襄州襄阳人,俗姓郑。幼入玉泉寺,凡百经书,一览必暗诵,更无遗忘。尝参大寂,遂悟。德宗贞元十二年,寄宿于四明梅福旧隐处,编苫伐木以居。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2—839 俗姓郑,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幼于荆州出家。后嗣马祖道一。德宗贞元十二年(796),自天台移居明州余姚大梅山,世称大梅和尚。文宗开成初建成寺院,四方请学者甚众。《宋高僧传》卷一一、《祖堂集》卷一五、《景德传灯录》卷七有传。后二书录其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全唐诗》误收1首于耽章(即曹山本寂)名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出襄阳之郑氏。幼于荆之玉泉寺入道。弱冠登具品于龙兴寺。貌清峻。资禀刚敏。衲衣缀钵。冷然世表。性慕禅悦。时大寂方王化钟陵。乃趋其座下。而问曰。如何是佛。寂曰。即心是佛。因有省。贞元间。自天台之四明。得汉南昌尉梅子真旧隐。而居焉。地深僻。衣食无所从致。乃啖松花。以充饥。制荷叶以被体。徙其庵重崦中。以避世人相接之迹。初盐官安禅师亦以大寂之道。提唱海上。僧有自其会中。入山求主杖者。见之遂以闻大寂。大寂令僧问云。和尚见马大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常答以马大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者里住。僧云。马大师近日佛法又别。常云作么生别。僧云。又道非心非佛。常云者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在。任你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僧回似马师。马师召大众云。梅子熟也。于是庞居士遂造大梅问云。久向大梅未审梅子熟也。未。答云熟了也。只是无汝下口处。士以口作嚼势云。百杂碎。常伸手云。还我核子来。自此学者渐臻。道誉弥著。示众云。汝等诸人各自回心达本。莫逐其末。但得其本。其末自至。若欲识本。惟了自心。此心元是世出世间法之根本。故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本自如如。万法亦尔。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答云蒲花柳絮竹针麻线。夹山与定山同行言话次。定山云生死中无佛。即无生死。夹山云。生死中有佛。即不迷生死。二人上山参礼。便举问常。未审二者见处。孰亲孰疏。常云且去明日来。夹山明日再问。常云亲者不问。问者不亲。一日忽谓其徒云。来莫可遏。往莫可追。从容间。闻鼯鼠声乃云。即此物非他物。汝等诸人。善护持之。言讫而逝。寿龄。八十八。腊六十九。阇维获舍利无数。以葬而塔其上。碑则进士江积文也。
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法常。俗姓郑。襄阳人也。稚岁从师于荆之玉泉寺。凡百经书一览必暗诵更无遗忘。冠年受具足品于龙兴寺。容貌清峻性度刚敏。纳衣囊钵毕志卯斋。贞元十二年自天台之于四明馀姚之南七十里。寓仙尉梅子真之旧隐焉。昔梅福初入山也见多龙穴。神蛇每吐气成楼阁。云雨晦冥。边有石库。内贮仙药神仙经籍。常寄宿于房。乃梦神人语之曰。君非凡夫。因话及石库中圣书悬记既往将来之事。受之者为地下主。不然为帝王之师傅矣。常谓之曰。石库之书非吾所好。昔僧稠不顾仙经。其卷自亡。吾以涅槃为乐。厥寿何止与天偕老耶。神曰。此地灵府俗气之人辄难居此立致变怪。常曰。吾寓迹于梅尉之乡非久据焉。因号梅山也。由是编苫伐木作覆形之调。居仅四十年。验实非常之人也。开成年初院成。徒侣辐凑请问决疑。可六七百纳徒矣。四年常忽示疾。九月十九日山林摇荡鸟兽悲鸣。辞众而逝。报龄八十八。戒腊六十九。十月十九日焚于南涧。收舍利五色璨然圆转焉。常先隐梅岭。有僧求拄杖。见之白盐官安禅师。曰。梅子熟矣。汝曹往寻。幸能疗渴也。进士江积为碑云尔。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杨。桂阳人。南岳般舟道场出家。游学钟陵默有證入。得自在三昧。俄就澧阳西南山中。营小室以居。布衲蒲鞋。或坐或寐。无所滞虎豹杂处床榻间未几。忽有辇材橐费。愿大搆缮以施者。其栋宇之盛。未旬浃已备。既辞去。问其名氏爵里于人。而卒无知者。然后意其为神助云。顷又太守以郡治之开元寺。固召居之。即告终。元和十五年。寿六十九。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释道行。姓杨。桂阳人也。自生已来神府聪利肌体冰雪如也。年甫十二心誓慕道。于南岳般若道场受学。于钟陵求诀。自默證法号自在三昧。由此布纳蒲鞋用资残息而已。就澧阳西南伐木为室。方丈而居。虎豹多伏于床榻之间。后有赍材殖为营堂宇。曾未浃旬一皆周具。视之寂无人焉。始知鬼神舍材输力也。太守苦召居州治开元寺。未久元和十五年终。年六十九。焚舍利建塔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袁氏。长安人。父为河中府掾。先是兄出家。有道行。见观爱之。使投兴善寺诵经。趋有司试。及格得度。又善律俱沙论。后入禅会。有所證寤。遂止衡山之东台。以匡导来学。日有神人送供。随众寡。未尝缺乏。一日神忽现形再拜曰。我以二十年送供功德。已遂超度。故来决别。观因问。其昔日以何业所致。曰我前身尝为知识。妄受信施。坐为神此地尔。久之观示寂。春秋七十九。大和四年七月二日。迁于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本于阗国人,名尸罗达摩。通华、梵语。德宗贞元中北庭节度使杨袭古与龙兴寺僧请戒法为译主,译《十地经》、《回向轮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尸罗达磨。华言戒法。于阗人。居北庭。为大法师。贞元中。沙门悟空。偕节度使杨袭古。于北庭龙兴寺。请法为译主。出十地回向轮等经。法躬读梵文。兼译语。沙门大震。笔受。法超润文。善信證义。悟空證梵文。既缮写。属沙门不通所译经本。附宣慰中使段明秀。秦事官牛昕安西奏事官程。锷由回鹘路入朝进上。梵夹留龙兴寺藏。
宋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篇第一之三
释尸罗达摩。华言戒法也。本于阗人。学业该通善知华梵。居于是国为大法师。唐贞元中悟空回至北庭。其本道节度使杨袭古。与龙兴寺僧请法为译主。翻十地经。法躬读梵文并译语。沙门大震笔受。法超润文。善信證义。悟空證梵文。又译回向轮经。翻传才毕缮写欲终。遇北庭宣慰中使段明秀事讫回。与北庭奏事官牛昕安西奏事官程锷等。相随入朝。为沙河不通取回鹘路。其梵夹留北庭龙兴寺藏。赍所译唐本至京。即贞元五载也。法译事方终。却回豁丹。豁丹一云于遁。此皆岭北人之呼召耳。若五印度语云瞿萨怛那。华言乳国。亦云地乳也。
僧日照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岐下人。俗姓刘。幼博览经籍,后从长安大兴善寺昙光法师受经法,无所不精。因游嵩岳,问圆通之诀。后至衡山,登昂头峰,有终焉之志,庵居二十年。宣宗大中中率徒于昂头峰旧基构舍,复居十五年。懿宗咸通中卒,年一百八岁。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刘氏。岐人。世豪贵。读书通经史庄老。然意殊陋之。遂趋长安大兴善寺昙光法师。求出家。既受具。谒嵩岳得印记。为黄梅法胤。后游南岳昂头峰。爱其秀丽竦拔。迥脱尘累。有终焉之志。庵居阅二十载。属会昌废教。照因木食涧饮。仅延喘息深岩穷谷中。大中初。诏除旧禁。乃复率其慕向之徒。缮治故址。以受来学。如是又十五年。咸通元年示寂。春秋百八。越三年二月三日。迁尸于塔。建碑垂永久。天下谓之昂头照云。
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日照。姓刘氏。岐下人也。家世豪盛。幼承庭训博览经籍。复于庄老而宿慧发挥。思从释子。即往长安大兴善寺昙光法师下。禀学纳戒。传受经法靡所不精。因游嵩岳问圆通之诀。欣然趋入。后游南岳登昂头峰。直拔苍翠便有终焉之志。庵居二十载。属会昌武宗毁教。照深入岩窟。饭栗饮流而延喘息。大中宣宗重兴佛法。率徒六十许人。还就昂头山旧基。结苫盖构舍宇。复居一十五年。学人波委。咸通中示灭。春秋一百八岁。至三年二月三日入塔立碑存焉。天下谓其禅学为昂头照是欤。
释法相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姓俞。吴之长水人。七岁。师使习诵法华。仅三阅旬浃。而通彻全部。视诸儿卓异。大历中。受具足戒。于京师之安国寺。遂复该综毗尼部文。涉十一载。而蔚有成绪。及归。从之学者如市。郡太守奏置戒坛于开元寺。就推相。充寺纲管。既临坛且为众依止。恒施白衣归戒。佩漉水囊。所至辄用。平生未尝畜长。所坐之地。每有乌栖止。驱之不去。会昌元年二月十日。告弟子清浚清高等曰。吾其逝矣。因累足右胁而卧。众闻天乐昼鸣。夕睹瑞光。寿八十九。腊六十九。是年四月。迁龛塔于来苏之原。后唐景福二年。其弟子。与义州刺史曹信。大理司直吴方将重治其塔发之。见遗骸若铜色。舌若芙蓉。齿全四十二。香汤熏沐。用其年五月二十五日以葬焉。
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法相。姓俞氏。吴长水人也。天宝中诞育为婴儿。卓异。七岁投师受经法。三浃旬诵通法华全部。弱冠往长安安国寺得满足戒。即人历中也。便于上京习毗尼道。诸部同异无不该综。涉十一载蔚成其业。传法东归。请学者如林。吴郡太守奏。于开元寺置戒坛。相预临坛之选。寻充依止。兼众推为寺纲管。恒施二众归戒。行佩漉囊器不畜长每有鸟栖于座侧。驰斥不去。会昌元年二月十日午时三刻。告弟子清浚清高。吾当灭矣。俨然累足右胁而逝。时众昼闻管弦清亮。乃天乐也夕睹异光。春秋八十九。僧腊六十九。四月迁塔于来苏乡之原。白塔是也。后弟子率义州刺史曹信大理司直吴方重修塔。发之见相遗骨若铜色。舌相不坏若芙蓉焉。齿全四十二。香汤沐之重葬盖。景福二年癸丑岁五月二十二日也。高弟子公静。静弟子行蕴。蕴弟子仁表。表弟子玄杲。杲本清白之僧也。同鸿启重修灵光一寺。为兵革残毁之后也。杲公启公后偕隐天台习禅观。相次终于山。焚之皆获舍利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张氏。出家受具。游学深得曹溪之旨。然无以为證。净众寺会师曰。落机之锦。濯以增妍。衔烛之龙。行而破暗。印独以为然。乃由江陵入蜀。庵于蜀江之南壖以勖众。而寺宇崇成。额名宝应。贞元初司空高崇文既平镏。辟易额为元和圣寿。长庆初入灭。塔葬其寺中。弟子义俛嗣。
丘绛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贝州人。德宗贞元九年,登进士第。工文辞,与刘禹锡为友。魏博节度使田绪辟为节度判官,加兼中丞。十二年,绪卒,绛为撰碑。绪子季安继为节度使。绛与同僚争权,季安怒,斥绛为下邑尉,复遣人于中途害之。
全唐文·卷六百十五
绛为魏博节度使田绪宾佐。与同府侯臧争权。绪子季安斥为下县尉。俄召还生瘗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4—837 【介绍】: 唐僧。郓州东平人,俗姓段。初于郓州龙兴寺出家。游方问道,参嵩山善寂得心法。后居淮浦都梁山,四方商客多附之。李绅镇淮南时,召其入府谈论,特加归信,延住扬州慧照寺。卒于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生东平段氏。出家为龙兴寺慧超法师弟子。游方见普寂禅师于嵩阳。获印心地。后居都梁山。受徒扬化。山当淮泗之会。商旅骈拥。毳袍之客杂处焉。时李相国绅镇广陵。负材学。凌轹侪类。见衲子辄唾去。或有以演名闻者。遣衙吏章幼成。召入府。坐顷之其语嘿背神诣天造。削涯岸。出畛域。固非绅世俗之学。所可企及也。乃大降叹。请居慧照寺。以使承问。四海玄侣。相寻而至者。仅千辈。开成二年终。春秋八十四。以其年十月二十三日塔葬焉。
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崇演。姓段氏。东平人也。出家于本州龙兴寺慧超法师之门。游方问道见嵩阳善寂禅师。示其心法。后居都梁山。当于淮浦。四面来商毳客影附焉。相国李公绅镇抚广陵。而性刚严少所接与偏轻释子。或允相见必问难锋起。祇应不供者多咄叱而出。绅遣衙吏章幼成传意。召演入府。詶对诣理谈论铿然。绅惘然翻不测其畛域特加归信请居慧照寺。化导同声相应仅于千众。开成二年终于净院。春秋八十四。以十月二十三日全身入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