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4571,分305页显示  上一页  45  46  47  48  49  51  52  53  54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梁丘临
张步(文公 安丘侯 )
龙丘苌
丘滕
刘般(伯兴 菑丘侯、杼秋侯、居巢侯 )
毌丘长
丘季智( 灵举 )
僧支谶(别称 支娄迦谶 )
陶丘洪(子林 )
摄摩腾(别称 迦叶摩腾 )
陈寔(世称 陈太丘 仲弓 文范先生 )
安清(世高 别称 书为天书 )
刘虞(伯安 容丘侯、襄贲侯 )
支楼迦谶(难继 )
曹植( 陈思王、陈王、鄄城王、雍丘王、浚仪王、东阿王、平原侯、临淄侯、鄄城、浚仪 子建 思、思王 )
梁丘临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琅邪诸人。梁丘贺子。从施雠学《》,并传文说。为黄门郎。宣帝甘露中,奉使问诸儒于石渠阁。帝选高材郎十人从临听讲。官至少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2 【介绍】: 东汉初琅邪不其人,字文公。新莽末,聚众据本郡。刘秀初起,遣伏隆拜步东莱太守,步杀隆。光武帝建武五年为耿弇所败,降汉,封安丘侯。不久潜逃,欲招其故众入海,为琅邪太守陈俊追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新莽末吴人。隐居太末山中,王莽时连辟不至。刘玄更始初,任延为会稽都尉,遣功曹谒请,岁余乃诣府,署议曹祭酒。寻病卒。
丘滕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吴郡乌程人。光武帝时历任公卿。后退居乡邑,与其弟子筑室于先人故茔之侧,恬然以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78 【介绍】: 东汉宗室。彭城人,字伯兴。宣帝玄孙。笃志修行,光武建武九年封菑丘侯。章帝时官至宗正。在位数言政事,如议勿置常平仓,勿禁渔猎等,帝悉从之。
全后汉文·卷二十七
般,字伯兴,宣帝子楚孝王嚣之曾孙。建武九年封菑丘侯,就国。后徙封杼秋侯。二十年,从驾还洛,留为侍祠侯。永平初,徙封居巢侯。后征行执金吾事,兼屯骑校尉。章帝即位,以为长乐少府,迁宗正。
毌丘长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北海安丘人。醉客辱其母,长杀之而亡命胶东,为吏所执。胶东相吴祐知其未有子,使其妻同宿狱中,妻遂怀孕。至行刑,长嘱妻若生子当名吴生,以报吴君。
丘季智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云中人,名灵举,以字行。为郭泰所识,得以成名。
僧支谶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或称支娄迦谶。东汉僧。月氏人。秉持法戒,诵经宏法。灵帝初至洛阳,通习汉语,从事佛经翻译。有《般若道行品经》、《首楞严经》、《般若三昧经》、《宝积经》等。后不知所终。
陶丘洪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平原人,字子林。清达博辩,文冠当代。举孝廉,不行,辟太尉府。时平原相史弼受诬,当弃市,平原人行赂于侯览得免,时人或讥弼。洪据理力辩,议者乃息。年三十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或称迦叶摩腾。东汉僧人,天竺人。尝讲《金光明经》于属国,适敌国犯境,乃躬自劝和,由此显名。明帝于永平十年遣郎中蔡愔等往天竺访求佛法。寻邀摄摩腾、竺法兰来汉,以白马驮佛经佛像至洛阳。明年,帝筑白马寺为二僧居所,合译《四十二章经》,是为我国汉译佛经及有僧寺之始。不久卒于洛阳。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一 译经科一
西竺人也。善大小乘。素以佛法游化诸国。尝至一小国。而大国来侵。腾为讲金光明经以却之。于是声振五天。永平七年辛卯。帝梦金人佩日光飞于殿廷。旦问其臣王遵傅毅曰。此何祥哉。傅毅进曰。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常星不现。太史苏由记之曰。西国圣人有所谓佛者生焉。千年之后声教乃至。陛下所梦殆其神乎。于是遣蔡愔秦景等十八人。西求所梦者。至大月氏国。遇腾与俱。以十年甲午至洛阳。献释迦像并贝叶诸经。诏馆于鸿胪寺。设所献于南宫清凉台。并关阳显节陵上。而祠拜焉。后于洛之西雍门外。别营白马寺。以徙居之。白马者。西方相传谓。昔有恶王欲尽毁诸塔庙。而王之白马忽绕塔悲鸣。王悟遂停毁。人赖其德。故塔庙之建。类多以白马名焉。寺则因摩腾始居鸿胪寺而名也。帝尝幸其寺。腾进曰寺东何馆。帝曰昔地忽隆起如阜。夷之复然。夜有光怪。民以圣冢呼之。疑其为洛阳地神也。故祀之至今。腾曰噫非也。子。读中印土金藏诠曰。如来示灭百年。阿怒伽王造八万四千宝塔。填佛舍利其中。耶舍尊者以手掩日。出种种光。遍虚空界。役诸鬼神捧塔。同时而葬。葬东支那土者十有九处。此其一也。帝大惊。即驾幸圣冢。有圆光现冢上。三身现光中。侍卫呼万岁。帝且喜且悲曰。非西来大士。朕安知大圣垂祐哉。诏受制度于腾而塔其上。塔九成。高五百尺。越明年。光又现。天香郁然。于塔顶有金色手尺许。如出琉璃中。驾至拜赡。而光随步武旋绕。自午及申而灭。时梵僧伽摩罗等九人适至。礼而叹曰。我于竺乾所见者三处。今复获见此。非缘幸耶。没于洛阳所住寺。
神僧传·卷第一
释摩腾。本中天竺人也。美风仪解大小乘经。常以游化为任。往天竺附庸小国讲金光明经。会敌国侵境。腾惟曰。经云。能说此法为地神所护。使所居安乐。今锋镝方始。曾是为益乎。乃誓以忘身。躬往和劝。遂致二国交欢。由是显誉。逮汉永平中明帝夜梦金人飞空而至。乃大集群臣以占所梦。通人傅毅奏曰。臣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将必是乎。帝以为然。即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往天竺寻访佛法。愔等于彼遇见摩腾。要还汉地。腾誓志弘通不惮疲苦。冒涉流沙至于雒邑。明帝甚加赏接。于城西门外立精舍以处之。汉地有沙门。自腾始也。但大法初传未有归信。故蕴其深解无所宣述。后卒于雒阳。有记云。腾译四十二章经一卷。初缄在兰台石室第十四间中。腾所住处。今雒阳城西雍门外白马寺是也。相传云。外国有王尝毁破诸寺。唯招提寺未及毁坏。夜有一白马绕塔悲鸣。即以启王。王即停坏诸寺。因改招提以为白马。故诸寺立名。多取则焉。
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上
摄摩腾。本中天竺人。善风仪。解大小乘经。常游化为任。昔经往天竺附庸小国讲金光明经。会敌国侵境。腾惟曰。经云。能说此经法。为地神所护。使所居安乐。今锋镝方始。曾是为益乎。乃誓以忘身。躬往和劝。遂二国交欢。由是显达。汉永平中。明皇帝夜梦金人飞空而至。乃大集群臣。以占所梦。通人傅毅奉答。臣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将必是乎。帝以为然。即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往天竺寻访佛法。愔等于彼遇见摩腾。乃要还汉地。腾誓志弘通不惮疲苦冒涉流沙至乎雒邑。明帝甚加赏接。于城西门外立精舍以处之。汉地有沙门之始也。但大法初传未有归信。故蕴其深解无所宣述。后少时卒于雒阳。有记云。腾译四十二章经一卷。初缄在兰台石室第十四间中。腾所住处。今雒阳城西雍门外白马寺是也。相传云。外国国王尝毁破诸寺。唯招提寺未及毁坏。夜有一白马。绕塔悲鸣。即以启王。王即停坏诸寺。因改招提以为白马。故诸寺立名。多取则焉。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本中天竺人。善解大小乘经。常游化为任。昔经往天竺附庸小国。讲金光明经。会敌国侵境。腾唯曰。经云能说此法。为地神所护。使所居安乐。今锋镝方始。曾是为益乎。乃誓以忘身。躬往和劝。遂二国交欢。由是显誉。逮汉永平中。明皇帝。夜梦金人。飞空而至。乃大集群臣。以占所梦。通人传毅奉答。臣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将必是乎。帝以为然。即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往天竺。寻访佛法。愔等。于彼。遇见摩腾乃要还汉地。腾誓志弘通。不惮疲苦。冒涉流沙。至乎雒邑。明帝甚加赏接。于城西门外。立精舍以处之。汉地有沙门之始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187 【介绍】: 东汉颍川许人,字仲弓。少为县吏,有志好学,县令邓邵使受业太学。除太丘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党锢祸起,人多逃避求免,寔自请囚禁。遇赦得出。居乡闾,累征不就。卒于家,海内往吊者三万余人。谥文范先生。与子纪、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
全后汉文·卷六十三
寔,字仲弓,颍川许人。少为县吏都亭刺佐,后为督邮,复为郡西门亭长,转功曹。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复再迁除太丘长。坐党事逮捕,遇赦。灵帝初,大将军窦武辟为掾属,后复坐党事免。累徵不起。中平四年卒,年八十四,私谥曰文范先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时安息国人,字世高。安息国王太子。好学,于外国典籍及天文、医学、方术无不综览,乃至鸟兽之声亦加研究。王卒,嗣位,服阕,让位于叔,出家修道。桓帝建和初至中国。未久,即通汉语,乃先后译经三十九部。传灵帝时卒于广州。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一 译经科一
字世高。安息国王之适子也。幼以孝闻。博学无所不知。尝闻燕语。谓人曰。当有饷食者至。已而果至。俊誉被西域。家居一饭奉身。王薨。既除服。即让位叔父。为沙门。读契经。尤精阿毗昙。而禅经略尽其妙。历化诸国。桓帝初。至中国。即通华言。其先后所译经。凡三十九部。词达义明。学者宗之。宿命神迹甚著。灵帝末。关中大乱。曰我当如江南。有问其故者。答曰我前生比丘也。有同学性嗔。每乞食稍逆意。辄切齿檀越。如是者二十年。时我将如广州偿宿负。与之诀曰。若明经又精勤。但多怒。死有恶报。我得道当先度若。既至广。会寇乱。道逢恶少年。唾手拔刀曰。得汝矣。遂见杀。今同学报在庐山。我可无往而负初心哉。䢼亭湖神庙甚灵。能分风送往来之舟。有取神竹者。未许而斫。怒覆舟。植竹斫处。过者雀息汗下。清同舟三十辈。奉牲请福。神辄降语曰。舟有沙门可延致。清至。神复语曰。我果不能逃子别时语。今家此湖。千里皆所辖。坐多嗔。故致恶报。然好施。故致宝玩。故人情所钟远来。悲欣兼抱。然旦夕且死。恐秽江湖。当迁死山西泽中。计必入地狱。有缣千疋并杂宝物。幸为我建塔寺。资冥福也。清曰。吾远来又久别。何不出形。相劳苦乎。神曰。形丑异。奈何。清曰。第出之。无伤也。于是出其首帐中。则大蟒也。清作梵语咒之。蟒若雨涕者。俄不见。清舟未发。有美少年。盛衣冠。跪清前。若致谢状。清又咒之乃去。舟人问谁氏。曰庙神也。自是庙如丘墟。而蟒竟毙西山泽中。今浔阳蛇村是也。清至南昌。建塔造寺。始号东寺。今俗呼为大安云。清因至广州。而求曩昔害己少年。馆其家叙前事。相向感叹。且曰。吾尚有馀报。在会稽。今当往。而少年愿必俱至。越行市中。或相殴。误击清。遂卒。清本王种。西域之至中国者。举谓之安侯。则中国之封爵。虽外国。知所重如此。沙门道安以清所译经。辞畅义足。诚与亲禀慈尊无所异。
神僧传·卷第一
安清。字世高。安息国王子也。幼以孝行见称。加又志业聪敏剋意好学。外国典籍及七曜五行医方异术乃至鸟兽之声无不棕达。尝行。见群燕忽谓伴曰。燕云。应有送食者。顷之果有致焉。众咸奇之。隽异之声早被西域。让国出家修道。博晓经藏尤精阿毗昙学。既而游方遍历诸国。以汉桓初年到中夏。通习华言宣译诸经。多有神迹。自称先身已经出家。有一同学多瞋。分卫值施主不称。每辄怼(音队)恨。高屡加诃谏。终不悛改。如此二十馀年。乃与同学辞诀云。我当往广毕宿世之对。卿明经精勤不在吾后。而性多恚怒命过当受恶形。我若得道必当相度。既而适广州值寇乱。路逢一少年。唾手拔刀曰。真得汝矣。高笑曰。我宿命负卿远来相偿。卿之忿怒故是前世时意也。乃延颈受刃容无惧色。少年杀之。观者填陌。莫不骇其奇异。已而神识还为安息王太子。游化中国。值灵帝末关洛扰乱。乃振锡江南云。我当过庐山度昔同学。行达䢼(音恭)亭湖庙。此庙旧有威灵。商旅祈祷能分风送船上下。各无留滞。尝有乞神竹者。未许辄取。舫即覆没。竹还本处。自是舟人敬惮莫不慑影。高同旅三十馀船奉牲请福。神乃降祝曰。舫有沙门可便呼上。客咸惊愕。请高入庙。神告高曰。吾昔外国与子俱出家学道。好行布施而性多瞋怒。今为䢼亭庙神。周回千里并吾所治。以布施故珍玩甚丰。以瞋恚故堕此神报。今见同学悲欣可言。寿尽旦夕而丑形长大。若于此舍命秽污江湖。当度山西泽中。此身灭后恐堕地狱。吾有绢千匹并杂宝物。可为立法营塔使生善处也。高曰。远来相度何不出形。神曰。形甚丑异众人必惧。高曰。但出众不怪也。神从床后出头。乃是大蟒。不知尾之长短。至高膝边。高向之梵语数番。赞呗数契。蟒悲泪如雨须臾还隐。高即取绢物辞别而去。舟侣飏帆。蟒复出身登山而望。众人举手。然后乃灭。倏忽之顷便达豫章。即以庙物为造东寺。高去后神即命过。暮有一少年上船。长跽高前受其咒愿。忽然不见。高谓船人曰。向之少年即䢼亭庙神。得离恶形矣。于是庙神歇矣。无复灵验。后人于山西泽中见一死蟒。头尾数里。今浔阳郡蛇村是也。高后复到广州。寻其前世害已少年。时少年尚在。高径投其家说昔日偿对之事。并叙宿缘。欢喜相向云。吾犹有馀报。今当往会稽毕对广州客悟高非凡。豁然意解追悔前愆。厚相资供随高东游。遂达会稽。至便入市。正值市中有群斗者。误伤高首。应时殒命。广州客频验二报。遂精勤佛法具说事缘。远近闻知莫不叹异焉。
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上
安清字世高。安息国王正后之太子也。幼以孝行见称。加又志业聪敏。剋意好学。外国典籍。及七曜五行医方异术。乃至鸟兽之声。无不综达。尝行见群燕。忽谓伴曰。燕云应有送食者。顷之果有致焉。众咸奇之。故俊异之声。早被西域。高虽在居家。而奉戒精峻。王薨便嗣大位。乃深惟苦空。厌离形器。行服既毕。遂让国与叔出家修道。博晓经藏。尤精阿毗昙学。讽持禅经。略尽其妙。既而游方弘化。遍历诸国。以汉桓之初。始到中夏。才悟机敏一闻能达。至止未久。即通习华言。于是宣译众经改胡为汉。出安般守意阴持入大小十二门及百六十品。初外国三藏。众护撰述经要为二十七章。高乃剖析护所集七章译为汉文。即道地经是也。其先后所出经论。凡三十九部。义理明析。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凡在读者皆亹亹而不勌焉。高穷理尽性。自识缘业。多有神迹世莫能量。初高自称。先身已经出家。有一同学。多瞋。分卫值施主不称。每辄怼恨。高屡加诃谏终不悛改。如此二十馀年。乃与同学辞诀云。我当往广州毕宿世之对。卿明经精勤不在吾后。而性多瞋怒。命过当受恶形。我若得道必当相度。既而遂适广州值寇贼大乱。行路逢一少年。唾手拔刃曰。真得汝矣。高笑曰。我宿命负卿故远来相偿。卿之忿怒故是前世时意也。遂申颈受刃。容无惧色。贼遂杀之。观者填陌。莫不骇其奇异。既而神识。还为安息王太子。即今时世高身是也。高游化中国宣经事毕。值灵帝之末关雒扰乱。乃振锡江南。云我当过庐山度昔同学。行达䢼亭湖庙。此庙旧有灵威。商旅祈祷乃分风上下各无留滞。尝有乞神竹者。未许辄取。舫即覆没。竹还本处。自是舟人敬惮莫不慑影。高同旅三十馀船奉牲请福。神乃降祝曰。船有沙门可便呼上。客咸惊愕。请高入庙。神告高曰。吾昔外国与子俱出家学道。好行布施。而性多瞋怒。今为䢼亭庙神周回千里并吾所治。以布施故珍玩甚丰。以瞋恚故堕此神报。今见同学悲欣可言。寿尽旦夕。而丑形长大。若于此舍命秽污江湖。当度山西泽中。此身灭后恐堕地狱。吾有绢千疋并杂宝物。可为立法营塔使生善处也。高曰。故来相度何不出形。神曰。形甚丑异众人必惧。高曰。但出众人不怪也。神从床后出头。乃是大蟒。不知尾之长短。至高膝边。高向之梵语数番赞呗数契。蟒悲泪如雨须臾还隐。高即取绢物辞别而去。舟侣飏帆。蟒复出身登山而望。众人举手然后乃灭。倏忽之顷便达豫章。即以庙物造东寺。高去后神即命过。暮有一少年。上船长跪高前受其咒愿。忽然不见。高谓船人曰。向之少年。即䢼亭庙神。得离恶形矣。于是庙神歇末无复灵验。后人于山西泽中见一死蟒。头尾数里。今浔阳郡蛇村是也。高后复到广州。寻其前世害己少年。时少年尚在。高经至其家。说昔日偿对之事。并叙宿缘。欢喜相向云。吾犹有馀报。今当往会稽毕对。广州客悟高非凡。豁然意解追悔前愆。厚相资供。随高东游遂达会稽。至便入市。正值市中有乱。相打者误著高头应时陨命。广州客频验二报。遂精勤佛法具说事缘。远近闻知莫不悲恸。明三世之有徵也。高既王种西域宾旅。皆呼为安侯。至今犹为号焉。天竺国自称书为天书。语为天语。音训诡蹇与汉殊异。先后传译多致谬滥。唯高所出为群译之首。安公以为。若及面禀不异见圣。列代明德咸赞而思焉。余访寻众录。纪载高公互有出没。将以权迹隐显应废多端。或由传者纰缪致成乖角。辄备列众异。庶或可论。案释道安经录云。安世高以汉桓帝建和二年至灵帝建宁中二十馀年译出三十馀部经。又别传云。晋太康末。有安侯道人。来至桑垣。出经竟封一函于寺云后四年可开之。吴末行至杨州。使人货一箱物以买一奴。名福善。云是我善知识。仍将奴适豫章。度䢼亭庙神。为立寺竟。福善以刀刺安侯胁。于是而终。桑垣人乃发其所封函财理自成字云。尊吾道者居士陈慧。传禅经者比丘僧会。是日正四年也。又庾仲雍荆州记云。晋初有沙门安世高度䢼亭庙神。得财物立白马寺于荆城东南隅。宋临川康王宣验记云。蟒死于吴末。昙宗塔寺记云。丹阳瓦官寺。晋哀帝时沙门慧力所立。后有沙门安世高。以䢼亭庙馀物治之。然道安法师。既校阅群经诠录传译。必不应谬。从汉桓建和二年。至晋太康末。凡经一百四十馀年。若高公长寿或能如此。而事不应然。何者。案如康僧会注安般守意经序云。此经世高所出。久之沈翳。会有南阳韩林颖川文业会稽陈慧。此三贤者信道笃密。会共请受。乃陈慧义。余助斟酌。寻僧会以晋太康元年乃死。而已云此经出后久之沈翳。又世高封函之字云。尊吾道者居士陈慧。传禅经者比丘僧会。然安般所明盛说禅业。是知封函之记。信非虚作。既云二人方传吾道。岂容与共同世。且别传自云。传禅经者比丘僧会。会已太康初死。何容太康之末方有安侯道人。首尾之言自为矛盾。正当随有一书谬指晋初。于是后诸作者。或道太康。或言吴末。雷同奔竞无以校焉。既晋初之说尚已难安。而昙宗记云。晋哀帝时。世高方复治寺。其为谬说过乃悬矣。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字世高。安息国王太子也。幼以孝行见称。志业聪敏。尅意好学。外国典籍。及七曜五行。医方异术。乃至鸟兽之声。无不综达。常行见群燕。忽谓伴曰。燕云应有送食者。顷之果有致焉。众咸奇之。高虽居家。而奉戒精峻。王薨。便嗣父位。乃深惟苦空。厌离形器。丧服既毕。遂让国与叔。出家修道。博晓经藏。尤精阿毗昙学。讽持禅经。备尽其妙。既而游方弘化。遍历诸国。汉桓之初。始到中夏。才悟机敏。一闻能达。至止未久。即通习华言。于是宣译众经。改梵为汉。又析译道地经。先后经论。凡三十九部。义理明析。文字允正。读者亹亹不倦焉。初高自称。先身已经出家。有一同学多瞋。值施主不称。每辄怼恨。高屡加诃谏。终不悛改。如此二十馀年。乃与同学词诀云。我当住广州。毕宿世之对。卿明经精勤。不在我后。而性多恚怒。命过。当受恶形。我若得道。必当相度。既而遂适广州。值寇贼大乱。路逢一少年。唾手拔刀曰。真得汝矣。高笑曰。我宿命负卿。故远来相偿。何必忿怒。遂伸颈受刃。容无惧色。贼遂杀之。观者莫不骇其奇异。既而为安息王太子。游化中国。宣经事毕。值灵帝之末。关雒扰乱。乃振锡江南。云我当过庐山。度昔同学。行达䢼亭湖庙。此庙旧有威灵。商旅祈祷。分风上下。舟人敬惮。莫不慑影。高同旅三十馀𦨣。奉牲请福。神乃降祝曰。舫有沙门。可便呼上。客咸惊愕。请高入庙。神告高曰。吾昔外国与子。俱出家学道。好行布施。而性瞋怒。今为䢼亭庙神。周回千里。并吾所治。以布施故。珍玩甚丰。以瞋恚故。堕此神报。今见同学。悲欣可言。寿尽旦夕。而丑形长大。若于此舍命。秽污江湖。当度山西泽中。此身灭后。恐堕地狱。吾有绢千疋。并杂宝物。可为立法营塔。使生善处。高曰。故来相度。何不出形。神曰。形甚丑异。众人必惧。高曰。但出。众不怪也。神从床后出头。乃是大蟒。不知尾之长短。至高膝边。高向之梵语数番。赞呗数契。蟒悲泪如雨。须臾还隐。高即取绢物。辞别而去。舟侣飏帆。蟒复出身登山而望。倏忽之顷。便达豫章。即以庙物为造东寺。高去后。神即命过。暮有一少年。上船长跪高前。受其咒愿。忽然不见。高曰。䢼亭庙神。得离恶形矣。后人于山西泽中。见一死蟒。头尾数里。今浔阳郡蛇村。是也。高后复到广州。寻其前世害己少年尚在。高径投其家。说昔日偿对之事。并叙宿缘。欢喜相向。云吾犹有馀报。今当往会稽毕对。广州客悟高非凡。豁然意解。追悔前愆。厚相资供。随高东游。遂达会稽。至便入市。正值市中相打。误著高头。应时殒命。广州客频验二报。遂精勤佛法。悲叹三世有徵。高既王种。西域呼为安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3 【介绍】: 东汉末东海郯人,字伯安。初举孝廉,累迁幽州刺史,以事去官。复拜幽州牧,为政温和,重视农耕,年丰民悦,流民来归者以百万计。灵帝时拜太尉,封容丘侯。董卓秉政,授大司马,进封襄贲侯。后讨公孙瓒,兵败被杀。
支楼迦谶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一 译经科一
本月氏人。性姿纯敏。以严净毗尼著称。志弘大法。灵帝时至洛阳。光和中平之间。译般若道行首楞严等经。又译阿阇世王宝积等十馀部。后不知所终。
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上
支楼迦谶。亦直云支谶。本月支人。操行纯深性度开敏。禀持法戒以精勤著称。讽诵群经志存宣法。汉灵帝时游于雒阳以光和中平之间。传译梵文。出般若道行般舟首楞严等三经。又有阿阇世王宝积等十馀部经。岁久无录。安公校定古今。精寻文体云。似谶所出。凡此诸经皆审得本旨了不加饰。可谓善宣法要弘道之士也。后不知所终。时有天竺沙门竺佛朔。亦以汉灵之时。赍道行经。来适雒阳。即转梵为汉。译人时滞虽有失旨。然弃文存质深得经意。朔又以光和二年。于雒阳出般舟三昧。谶为传言。河南雒阳孟福张莲笔受。时又有优婆塞安玄。安息国人。性贞白。深沈有理致。博诵群经多所通习。亦以汉灵之末。游贾雒阳。以功号曰骑都尉。性虚靖温恭。常以法事为己任。渐解汉言。志宣经典。常与沙门讲论道义。世所谓都尉者也。玄与沙门严佛调共出法镜经。玄口译梵文。佛调笔受。理得音正尽经微旨。郢匠之美见述后代。调本临淮人。绮年颖悟。敏而好学。世称安侯都尉佛调三人传译。号为难继。调又撰十慧。亦传于世。安公称佛调出经。省而不烦。全本巧妙。又有沙门支曜。康巨。康孟详等。并以汉灵献之间有慧学之誉。驰于京雒。曜译成具定意小本起等。巨译问地狱事经。并言直理旨不加润饰。孟详译中本起及修行本起。先是沙门昙果。于迦维罗卫国得梵本。孟详共竺大力译为汉文。安公云。孟详所出。奕奕流便足腾玄趣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2—232 【介绍】: 三国魏沛国谯人,字子建。曹操子。夙慧,有文才。早年为操所爱,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临淄侯。一度欲立为太子,但任性而行,失宠。兄曹丕为帝,黄初三年,封鄄城王,四年,徙封雍丘王,备受猜忌。明帝太和三年,徙封东阿王,又改封陈王。每冀试用,终不能得。十一年中三徙都,郁郁而终。谥思。世称陈思王。文才富艳,善诗工文,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所作经后人辑为《曹子建集》。
全三国文·卷十三
植字子建,武帝子,文帝同母弟。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临菑。黄初二年贬爵安乡侯,寻改封鄄城,三年进封鄄城王,四年,徙封雍丘。太和元年徙封浚仪,二年复还雍丘,三年徙封东阿,六年改封陈。薨,谥曰思王。有《列女传颂》一卷,集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