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873,分259页显示 上一页 249 250 251 252 253 255 256 257 258 下一页
释悟丘(字 开梅 徐 )
释源修( 周 )
释海瑞( 杨 )
释虚白( 朱 怀仁、虚白 字 虚谷 号 倦鹤、紫阳山民 )
释大定(字 密源 邓 名 大顶 )
释续成(字 觉道 徐 )
僧大著(字 豁然 )
僧药龛( 昭尘 号 石头陀 赵 )
释光莲(字 利华 )
释昌心(字 定愿 号 宇堂 查 )
释松青(字 空万 蔡 )
释圆参(字 静能 )
僧明河(号 汰顽 )
释松园( 朱 )
其它辞典(续上)
释通朗(字 明照 杨 )释悟丘(字 开梅 徐 )
释源修( 周 )
释海瑞( 杨 )
释虚白( 朱 怀仁、虚白 字 虚谷 号 倦鹤、紫阳山民 )
释大定(字 密源 邓 名 大顶 )
释续成(字 觉道 徐 )
僧大著(字 豁然 )
僧药龛( 昭尘 号 石头陀 赵 )
释光莲(字 利华 )
释昌心(字 定愿 号 宇堂 查 )
释松青(字 空万 蔡 )
释圆参(字 静能 )
僧明河(号 汰顽 )
释松园( 朱 )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释通朗,字明照。姓杨氏,崇宁人。母季氏,梦僧追虎入室,惊觉而娩,心异之。幼时随母入法忍寺,见尊者挖心出佛像,指问何人。母告曰:“心中有佛故。”对曰:“儿心亦然。”稍长,即思出尘,礼普照寺普荣披剃。道光癸卯,赴昭觉,道公见而器之,付正法眼藏。备历执事,调护水利,报效输将,弗殚艰险,几二十年,愿力甚钜。其职西堂时,已建成都准提阁殿宇。同治癸酉夏,继主昭觉,勤俭自持,清偿积逋,为数巨万。甲戌以后,重葺天王殿、五岳宫,修治北路官道塔院,彩绘庄严,足人信仰。戊寅翻刻《释迦谱》,以宣佛果。一时名公巨乡皆为莲社。制府丁公稚璜,尝相过从,若有夙契,偶至方丈,问曰:“此为丈室,和尚又在何处?”朗曰:“制府今在何处?”相视辗然,又问:“坐禅如何?”朗曰:“随时而坐。”曰:“坐时如何?”曰:“前有龙眼桥,后有威凤山,中间方丈室。”复以拂子一拂,云:“不即不离,若即若离。”丁公曰:“真善知识也。”嗟叹者久之,为奏颁“龙象神通”题额赠之,以表异焉。廉访如公,亦深于禅宗者,闻丁公言,造寺咨厥要旨,且问:“如何是究竟法?”朗曰:“得安乐时即安乐。”如公笑曰:“恁般安乐?”朗曰:“廉访自能分晓。”如公不禁怃然曰:“昨与丁公言,深得禅中三昧,殆不虚也。”乃携手上经楼,问:“此楼创自何人?”曰:“康熙时修自丈雪。”曰:“可重建矣。”朗曰:“早有斯志,但力未足耳。”公举一茎草建梵刹竟之旨,朗曰:“释谛须实地。”公首肯,助银三千两成之。一日自云:“佛诞之后,即吾归期。”时光绪乙酉四月十七日丑时,大众闻佛声西去,寿六十五,腊五十八,得戒弟子千馀人,得法者二十四人。朗性刚直,操行坚决,智慧皆从阅𠪾中出,人目为“伏虎再来”云。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释悟丘,字开梅。姓徐氏,沔阳人也。壮岁出家,行苦头陀,游遍名山,道出金陵。总督陆公企慕硕范,延之府中咨问法旨。淹留近旬,始得辞去,给传护送,馈遗甚丰,悟婉郤之。蹑屩五台,因至燕都,提督向公想望尤殷,闻芳躅匪遥,已拥彗除道,执弟子礼,入室请益,备极崇敬,名公巨子,向其风声,多相造谒。悟不乐尘嚣,复辞之而归。沔阳有废庙曰“水府”,盖六府之一,天子之监设于诸侯者。云梦大泽不以封,尝有王官职司水虞,后世祀之,因名“水府”。年湮礼失,沦为僧居,又颓败焉。悟倡修之,以待游侣,更辟广长社,为十方丛林,侁侁学子,皆得所止。咸丰间,至仙桃镇,喜其地望,为川陆通衢,水云流行,筑基创甘露寺。会粤乱方殷,匪盗蜂起,斯寺落成,即罹兵燹。乃悟志不渝,剔除馀烬,复构美材,深慈弘愿,感召人天,卒遂厥初,殿阁重新,禅客奔赴。同治初年,湘军屡捷江汉,载清又以新堤巨镇,重湖孔道,殊无梵宇,不便游僧,更创万佛寺,使湖湘衲子,发足参访,中途烦劳,得所止憩。悟戒德贞坚,性尤耿介,不屑干请。每有兴举,信施麇集,如期而至,精诚所格,有自来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三
释源修,姓周氏,宝应人。年四十一,弃家为僧。冬夏一衲,日中一食。清咸丰间,约同侣数辈,取道西藏,往参佛国。偕伴数人,不堪其苦,皆中途而返。修一意孤行,孑然独迈。越悬渡,逾雪山,经历寒暑,直达印度。心欲见佛,无从问讯,憩坐道旁。忽闻𧦝江南源修者三,且云:“佛召汝见”。遂飘然随去,至则殿宇光明,目不能视,志诚顶礼,佛坐莲台,摩顶慰劳,赐名“阿王”。因问:“来此何为?”修以“但愿常觐如来”对。佛云:“此间缘分,尚未具足,汝可往清凉山,造石室五,使参礼者有所安息,斯可已。”遂遵道而返,刻志兴筑。获兹灵感,冀得神助,果遇蜀僧释柱,相与为理。数年间,五台五室并峙林际,修后端坐诵号,无疾而化。释柱者,未详其姓氏生平。静默寡言,人莫测其蕴舆。既与源修同筑五台石窟,既成,遂隐烟栖霞山。光绪初元,示微疾,属将事者于阇毗后,粉骨为丸,施之江中,并以钱二百,酒一尊,花果饴饼少许。众如其言。时值隆冬,泛舟江上,舍兹丸骨,所携钱物,恰应舟子所需。散后回棹,讯所由来,知亡者遗言乃尔。舟子叹曰:“此人当生安养矣。”转瞬失舟所在。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又海瑞,姓杨氏,姚人,幼从祥云水目山剃度。光绪十一年,依滇城南归化寺清光受具,复侍药师院清虚五载,尽得其法。还山后,慨寺宇凋零,遂发悲愿,苦志坚持,卒使水目、宝华两寺,次第兴修,金碧相映,旧时铜像,赫赫生辉。县中每以正月八日香会甚盛,欲壮观瞻,使人信仰,则此功德不可泯也。以庚申九年三月十六日示寂,弟子达禅汇其行谊,备采择云。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虚谷(1823-1896) 俗姓朱,名怀仁。后出家,名虚白,字虚谷,号倦鹤、紫阳山民,以字行,室名觉非庵、古柏草堂、三十七峰草堂。本籍新安(今安徽歙县),移家广陵。初任清军参将与太平军作战,意有感触,出家,不茹素,不礼佛,惟以书画自娱。生平诗不多作,辄有奇句,仁和高聋公编次《虚谷和尚诗录》一卷。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六
释大定,字密源,姓邓氏,黄陂人也。父学浩,母蔡氏,雷雨中见宝塔涌见其前,感而有身。故生有自来,幼而素食,有志遗尘,及严慈见背,诣随州仁圣寺礼本分剃度,同参大千知为道器,时善诱之。定为沙弥,即精进猛勇,胁不沾席。咸丰五年,定年三十二,从襄阳净信寺映川圆具。遭逢寇乱,三为贼虏,皆因缘得脱。避兵年馀,居徙无常。入蜀至宝光寺,参妙香不契。乃遍历终南、五台、九华、普陀,维扬之高旻,毗陵之天宁,皆定问道处。最后至金山见观心慧,令参念佛是谁有省。定本名大顶,观问名时,聆音未悉,误为大定,乃曰:“一定多少时?”对曰:“不堕诸数。”观笑曰:“可谓大定矣。”自是始更名大定,久之命为领釉。同治甲戌,观示寂。时定已还鄂,居归元寺,迎之还山。初不言住持事,既至丈室,首座惟请继席,竖辞不允。惟偕众僧环跪不起,定不得已,许之。然性枯淡,居二年即退。仍禅诵不倦,虽老不假给侍,躬自缝浣,或略失威仪,即跪佛前痛自责励,学者为之感泣。室中惟一禅床,常坐一日如弹指顷,尚言恐有走漏,愧古人多矣,其真诣如此。光绪癸卯年已八十,众讲开期弘法,登坛乞戒者五百馀人,极一时法会之盛。丙午七月,偶患疾,延医视之。定笑曰:“我本无病,奚用药为?”犹兀坐自若。高居士者,本五戒弟子,辞之他往。定曰:“勿去,恐汝回时不及见。”或以为戏言。至八月三日,有请益者,初不之答,哀恳再三,乃厉声曰: “汝真欲参禅,祗须到底毋懈,若中道而返,前功尽弃。”言词痛切,闻者堕泪。明日五鼓,呼侍者扶起,端坐至日午,头稍低侧。或呼曰:“老宿平时脊梁如铁,今何乃尔?”定闻,即举头,泊然而寂。清光绪三十二年八月四日也。寿八十三,腊五十有五,坐五十二夏。茶毗火灭,远见其面目如常,俨然入定。近视则薪尽无馀,获舍利无数,塔于五峰山之阳。生平教人真参实悟,不贵口头利滑,偶拈古人论说,皆得其要。尝游普陀,与一座主论“二六时中,安身立命”之处。喟然叹曰:“真妄相待,纵饶證真,亦是对待边事,岂究竟耶?”闻者感服。弟子慈本,状其行事,乞释敬安为之铭。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
释续成,字觉道。姓徐氏,善化人也。家世力农,澹怀朴素。幼而祝发,入邑中城隍庙为沙弥。性明敏,主僧如静教之经论,便能了解,知为法器,久之竟付衣钵。当咸同间,粤寇窃发,曾国藩治兵衡湘,一时豪隽,浮湘上下,多与成为方外交。及乱定,安辑抚恤诸善举,成率隐与有力,而尤以兴复祖庭为志职。初上林寺被摧毁,改为印卷局,而省会遂无丛林。成慨然动念,请于巡抚王文韶,卒申所愿,讲席复启,祖道重光。开福寺,旧为丛席,寺田为田户所夺,日形衰削,田户隶曾国藩部下,积功至总兵,主僧无可如何。成乃倡捐巨赀,赎归侵田,立石以警来者。麓山寺田亦为人侵据,成亦殚力清还。见义勇为,不辞劳勚,谷山住持改传法为薙度,法门讼之,成为晓譬,谷山退院,其讼遂息。成广颡方颐,谦下洽众,乡夫村童,望而展敬,以光绪甲申仲春示寂,寿六十一,腊五十四,塔桐溪寺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5—1882 【介绍】: 清僧,字豁然。出家四川合州双观寺。儒雅有识,嗜于医学。尝应合州天上宫主持僧之召,入该寺修行。天上宫所储医籍甚多,遍览诸书,医道日进,尤以外科最精。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药龛(一八二五—一九零九),名昭尘,号石头陀,俗姓赵,常熟人。虞山三峰寺和尚,后升主持。好读书,内典而外旁及子史百家,工诗善画,与翁同龢友善。有《药龛集》。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六
光莲,字利华,泰州合氏子。八岁出家,初事岱岳寺僧为师,后于华山受具,遍游天台、九华、南海。光绪纪元五月朔,祢修夜起,见香炉有光,状若莲花。五日,而光莲至寺,祢修异之,因授以衣拂。垦荒竹,重造山门及金刚殿,以节省馀资,未尝募叩。生平苦志清脩,与物以诚,无疾言厉色,尤好劝人为善。光绪戊戌二月九日示寂,年七十四,亦葬玉带槁南。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释昌心,字定愿,一号宇堂。姓查氏,泾人也。父光远,母氏徐。心生有异相,广颡丰颐,赋性直爽,语言无妄。幼岁出家于九华山百岁宫,及长,来古林从虚舟真受具,留侍依钵,才十八日,即遭发贼之乱。金陵既陷,寇势汹汹,莫撄其峰。因随虚舟,避祸田庄,行则扶之,涉则负之,匍匐山谷,几濒于危,稍得栖息。虽遍地干戈,犹日饭僧百馀人,盖患难相从,多不忍舍。然烽火数惊,他人或往往散去,自求生计,独心侍虚舟左右,奉养惟谨。因感其道谊,于田庄授记莂。未几,滁来诸邑,悉为寇据,虚舟避之宿州,心遂检师所付牒录、簿书藏之庄地,不敢一日离。虽身在贼中,伪为瞽者行乞道旁。然兵氛攘扰,艰于得食,日啖芦菔数枚而已。同治甲子,官军收复金陵,乃躬诣宿境,迎还虚舟,而兵燹之馀,寺宇焚燬,荆蒿满砌,瓦砾塞途。于是,结茅为庐,累砖作爨,始构三楹,终兴百堵,数年之间,殿宇堂室,规制粗备。以清光绪十二年丙戌夏四月二十六日示寂。寂后十馀年,而有庚子九月八日库药火灾之变。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释松青,字空万。姓蔡氏,安陆人。幼性诚实,喜聆因果。年方舞勺,便从剃落,栖于沙津清凉寺。弱冠禀戒于旧口莲华寺,专精毗尼,笃志勤修。尝受《华严》、《法华》、《涅槃》大乘诸经,知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故矢志弘扬净土,以令佛为本,及从事游参,诸方尊宿,佥以法器目之。咸丰九年,始来东山,时章华法席欲坠,沙市耆旧马印川、李星垣辈,举松为住持,请于江陵令张公,一见即相赞许曰:“松禅师神气静穆,不染浮嚣,是诚有道者。”及入院,见败宇颓垣,荒榛满目,慨然以兴复为己任。始事叩募,有以秽物予之,松绝不与校,坦然无忤。虽重耳受块,师德乾唾,方之蔑然,人以是服其雅量,感厥真诚,欣欣乐助。不二载,佛像庙貌,焕然一新。三年退谢,尽其所馀,遗之继席,一衣一钵,飘然长往。首登五台,旋践峨嵋,四年复返沙津,仍栖东山。四众叩请,更还本寺,因念规制粗定,将专志净修,闭关七载。一日寺僧上市,马君印川问曰:“松禅师何日出关耶?”寺僧曰:“未也。”马君曰:“吾昨于行路见之非邪?”遂从至寺,见封识如故,乃叹其神异,久之而去。松生平笃厚,语不妄发,六时礼诵,五十馀年无一日虚度,归依弟子数百人。尝建涅槃会,垂数十秋。光绪二十六年佛涅槃日,忽喟然曰:“余于斯会,止于今矣。”明年春,果示疾,二月十九日,合掌向西,说偈而逝。寿七十六,腊六十三。茶毗时,五色火光似莲花飞舞,远近观者,睹此异相,嗟咨无已。塔于本寺旧藏。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释顿觉)弟子圆参,字静能,桐城张氏子。赋性刚直,心行稳密。幼岁学书,丁年从军,于干戈扰攘中勘破浮生,放下毒具,归心佛门。初投临安涌莲庵悟胜出家。同治六年于祇园寺受戒,遂得法于智海。闻百丈云“修行以念佛为稳当”。深信念佛法门,朝夕不倦,有问者曰:“念佛是谁?”圆参应声答之曰:“觌面呈君君不见,错过蓬莱路八千。”监持院事十有馀载,不惮尘劳,多方叩募,故东目中兴,殿栋炜煌。虽曰顿觉创始,实成于圆参为多。后十馀年,又得慈寿为之继述,乃臻完备。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僧明河(?~?),号汰顽。清同治初年自闽州渡台,居留于剑潭寺,坚志苦行,息缘静念。兹据蜕萒老人《大屯山房谭荟》所录诗编校。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七
释松园,姓朱氏,高邮人。幼有疾,久不瘳。医者视之皆颦蹙无方,谓已入膏盲不可治,将坐以待毙。一夕梦神人语曰:“汝必出尘,祈佛庇荫,病始能愈。”寤而发誓,遍告亲友,而疾果痊,乃依师普润出家,受具于八宝观音寺。后栖于城东蝗王祠,励志苦行,勤修净土,率众持名,至忘寝食。一日宵小踰垣入至禅席傍,倾囊发箧,搜索一空。松园方注想华池,若耳无闻目无见者。侍者至前,始觉有盗,去已远矣,其精诚如此。凡对人无他,但云:“死心念佛。”缁白悉从化导。同治戊辰仲冬示疾,前数日谓众曰:“吾将归去,汝等无忧恋,助我念佛可也。”印于八日晡时端坐,喃喃诵佛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