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873,分259页显示 上一页 244 245 246 247 248 250 251 252 253 下一页
释法文(字 淡然 萧 )
释了贞(字 昭月 )
释因绍(号 南溪 )
释源子(字 脩源 )
吼天灿(号 放翁 )
邱学敏(号 铁香 )
释达珍(字 宝林 号 师崖 刘 )
释衍绍(字 祇园 佘 )
释真如(字 清远 李 )
释佛安(字 誓愿 别称 佛号 )
释千一(字 远人 王 )
僧本白(字 楚蘅 号 漱冰 )
僧际醒(字 彻悟、讷堂 号 梦东 马 )
释达澈(字 礼汀 )
其它辞典(续上)
释文楷(字 志甫 号 不二 )释法文(字 淡然 萧 )
释了贞(字 昭月 )
释因绍(号 南溪 )
释源子(字 脩源 )
吼天灿(号 放翁 )
邱学敏(号 铁香 )
释达珍(字 宝林 号 师崖 刘 )
释衍绍(字 祇园 佘 )
释真如(字 清远 李 )
释佛安(字 誓愿 别称 佛号 )
释千一(字 远人 王 )
僧本白(字 楚蘅 号 漱冰 )
僧际醒(字 彻悟、讷堂 号 梦东 马 )
释达澈(字 礼汀 )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五
释文楷,字志甫,亦号不二,志衡山人。初出家时,依南岳清凉阿诺惺,而胸臆洒落,趋向高远,固已器之矣。惺于禅暇,究心诗文,不异老儒。楷随侍三十馀年,时有启诲,更苦志探求,遂尽传其学。复事游参,遍历江淮、吴越,使胜地风景丛从雅范,皆以奚囊贮之。今诗集有《过高旻》、《招隐》、《江天寺》诸作,可想见矣。乾隆甲戌夏,归自金陵,静居白云。与同参文畅,听松观瀑,徜徉尘外。偶尔挥翰吟啸,终以守岩穴为念。乾隆三十一年丙戍秋,为缘六法长延继华林,胜地八景,殊少题留。楷幽栖数稔,禅居多暇,作《八绝》以纪之。《独尊峰》云:“突兀势参天,岩幽林亦窅。快登此独尊,四顾群山小。”《裴休桥》云:“桥古号裴休,度来非略约。。四时涧水清,照彻行人脚。”《望日台》云:“台石矗幽岑,朝曦遥入望。扶桑忽吐红,滚滚金毬漾。”《片云石》云:“怪石列冈陵,宛如云一片。奇根本自殊,终不因风转。”《伏虎岩》云:“峭壁一𡽡崖,二虎曾自伏。犹遗哮吼音,访道人难复。”《仰天湖》云:“湓湖势俨然,山顶自开掘。祇可宕心胸,范蠡舟难越。”《呼龙潭》云:“潭深莫乱呼,只恐龙骜起。大地洒甘泉,谁知龙酿水。”《漏水岩》云:“岩下散明珠,山头悬瀑布。朝朝杂鸟语,滴滴增奇趣。”楷初学诗与文畅,同请业于𡵺嵝东林简南禅师。及庚寅夏,同门将刻楷所作诗文,而畅已先寂于白云,楷哭之哀,因并畅诗刋之,曰《合刋诗草》。畅,字不偶,亦湘人也。《春日怀文楷》诗已入《国朝诗选》。其《游西林诗》云:“伏霞尽处有青岑,曲折宁辞仄径深。崖树疏疏行古殿,厨泉悄悄界东林。采薪频入增山晓,游客希来便陆沈。不是天龙曾卫护,楼台未必到于今。”西林有峰名青岑,昔为禅林,今易数主,未能长护持也。楷、畅并有语录、诗,则昔人称为“声律正宗,不愧唐禅,亦最上乘也。”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四
又法文,字淡然。姓萧氏,沙人也。依天宁常青披剃,参圆玉得法。乾隆时,继席鼓山。能属文,擅诗名,有《诗集》行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五
了贞,字昭月,余氏,沛人也。幼多疾,父母舍于铜山曹都,依洁生薙染。尝诵《法华》至“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掩卷长思,顿发参方之愿。年二十,投皇藏峪弘济律师受具,依止学律,孜孜三载。偶闻讲《金刚经》举古颂曰:“本来无名字,权立号金刚。”顿明深旨。寻来扬州,栖息高旻。际圣命参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年馀无入处。一夕放香次,偶举话头,身心忽空,直至天晓,谛观内外,了无一物,举呈际圣。际圣曰:“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言下洒然。当结制时,昼夜苦参,胁不沾席。及解制,了凡升座举云:“一镫光现百千镫,忽如善财入弥勒楼阁,身心世界融成一片。”贞随述偈曰:“一镫化作百千镫,弥勒楼阁几万层。雀嗓鸦鸣干甚事,昂头天际自青青。”际圣肯之,为记别,时年二十八矣。明年竟绍厥席。高旻自天慧来,钳锤猛厉,为诸方冠,学子非忘身为法者,往往望风裹足。一传至了凡,扬镫续燄,日新不已。及贞以少年英特,驾诸耆宿上,咸忧高旻宗风将不振。乃贞纯提向上,不少假借。每结制,入堂开示,淋漓激切,闻者泪下。或自陈所得,證辩津津,辄一言斩截,使人沮丧愧恨,重加策发,终获契證者不鲜。故三十年来,海内丛林知有生死大事者,必以高旻为归。总督高公,夙与贞契。三十六年,创修浮图,高有助焉。已而欲以洲田五千亩施寺。贞辞曰:“幸有薄田,可共饘鬻,不愿益之,以滋累人。”问其故,贞曰:“利者,争之府也。往时诸寺院以洲田致讼者,累数十年祸不得息,可无惩乎?且高乌能久居此耶?”其后受田者果讦讼反覆,人以是服其明。寺南故有漕渠五百丈,后改渠北行,旧渠为渔捕所集。贞过而悯之,请于官截渠为放生池,植柳桧培堤,构梵宫其上,以僧守之。丹阳万寿杭州崇福延贞主席,或一至焉,规模聿新,辄复舍去,而归老于高旻。以乾隆五十年十月七日示寂,手书偈云:“四十九年无一字,我今纵说也徒然。离相离名离自性,输他古庙旧台边。”年五十七,僧腊三十七。
人物简介
简介
六榕寺僧,号南溪。乾隆间在世。
人物简介
简介
庐峰寺僧,字脩源。乾隆间在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
吼天,亦号放翁。曾主大沩,后住宗镜,六座道场,为湘中老宿。读书通性命之旨,以词赋著称。楚黔之间,所与游者,皆一时达人。莲其高弟也,乾隆三十二年,吼天寂讣至,莲哭之哀,上供云:“龙门山水路迢迢,水自低兮山自高。痛观万卉皆垂泪,恰似心田插下刀。”读此可知其慨矣。
人物简介
简介
浙江鄞县人,号铁香,曾任广东保昌、海阳知县,与黄易、奚冈、翁方纲、罗聘等均有交往。尤其好藏古墨,辑有《百十二家墨录》。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三
释达珍,字宝林,别号师崖。姓刘氏,抚州人。幼好静居,若习禅观。年二十,弃家入括苍山石门洞,依宗海染剃。因于洞口庆云峰上,飞瀑源头,结茅为庵。进院之夕,山中神镫,满放光明,圆大如斗,照曜林谷,升降流转,远映城市。官吏惊怪,遣员察验,典史姚君衔命而往。温州普明寺素庵法师,闻风问訉,遇于山中。是夜,庵前大树上,悬空数十圆光,灿如白日。素庵因谓姚君曰:“《般若记》 云:佛子出世,有大因缘。或机前显迹,自见神光。此子因缘非小,必为佛门津梁。”以偈记曰:“今此光明照烛身,菩萨信有宿生因。他年定是灵山客,拨转如来正法轮。”珍礼谢,素庵曰:“当期远大,毋久淹此。”珍以三年为请。尔后安处,亦无他异。后往普明,听讲《金刚》、《弥陀》诸经,即以头陀行修般舟三昧,饮水食澹,胁不至席。观方至高旻,受记于昭月,遂嗣法焉。乾隆二十六年,主当阳万善。三十二年,主大雄山崇福。三十八年,主狮崖弥陀。四十年,主高旻。四十二年,主北嵩岩法轮。已而退入台山,憩于华顶妙峰庵。四十五年,县令张公与绅耆合词,请住国清,就庵延揽,势不获却。其时国清,年久废朽,荒败不堪。珍至,整饬颓纲,绍隆先轨,庙貌佛乘,屹然有纪。五十一年,主大田白莲。五十二年,主黄岩庆善。廿馀年间,八坐道场。所至兴起,学侣景从,得法十馀人,皆一时柱石。以乾隆五十五年四月八日示寂。先是,弟子道宗请至国清传戒,归庵,坐说偈日:“世尊下降,老僧涅槃。指天指地,一等捏瞒。”披衣诣龛,洎然而化。寿六十,腊四十,塔于东坞,有语录数卷。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七
释衍绍,字祇园。姓佘氏,铜陵人。幼攻帖拈,少为名诸生。省世无常,誓愿祝发,礼九华天台山真如庵洪度得度,受戒歙县黄山云谷寺介庵。乾隆二十三年冬,参灵谷玉潜得法。助理院事十载,接主祖席。四十五年春,翠华幸寺,恩赏白金,以崇优奖。居灵谷十九载,率众勤修。年逾六旬,退休别室,专修净土,闭关二十年。嘉庆癸酉二月十日无疾而逝,世寿八十有二,有语录、诗草。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
释真如,字清远。姓李氏,利川人,世守农田。襁褓时,姊负之堕峭壁中,而悬藤护之,竟无恙。少与群儿,登金山之巅,戏曰:“此处当建梵宇。”后果如其言,创金沙寺。稍长,竟脱白于金沙寺。有月祖者,与真如同出李氏,从父行也。寻于寺中受具足戒。年二十,随月祖朝五台,至雒阳病殆,野老延圃治之而愈,频行谓之曰:“后当弘法利生,善自护持。”珍重别去。过保阳,参宗庆长老,与制府梁公肯堂一见,而知为法器。入都往来法华、铁山诸寺,会长椿主人还天目,延之主席。寺有苦井,化为醴泉,时人叹异,惊为瑞应。声誉蒸蒸,而名巨乡,若朱文正圭、戴文端衢亨、阮文达元、蒋副宪祥墀、陈侍郎嵩庆诸子,皆乐与酬答,咨问法语。而张船山、吴兰雪、蒋笙阶,又以诗偈唱和,无虚日。蔡君镜舫,号称善人,见长椿院宇就圯,出橐重修,比及三年,殿寮彩绚,而主人亦归自天目。真如退息寿佛寺,众与俱往,蔡君即请主其寺。又三年,始得城南古刹于荒烟蔓草间,并得寺契于张氏。蔡君复为鸠工庀材,佛阁、僧房、厨库、廊垣,次第落成,乃移锡住之,时嘉庆十年正月也。居久之,恐修持或懈,宗风未隆,乃发十大愿,揭之寺壁,有僧不出寺,寺不募缘之语。又谓明心悟道,禅那为宗,而读《华严》始知富贵,瞻法相乃见精诚。于是退处静室,阅藏数春,而宗教一贯矣。已而南游高旻、天宁、金山,至天目而还。盖自中兴龙泉,已四十二年矣,寂于道光乙巳三月九日,寿七十有二,腊五十有七,塔于寺院。著有《语录》及《弥陀偈》,其发人深省者有云:“念头空处更须空,到得空空处处通。若是有些空不了,茫茫业识乱如蓬。”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六
佛安,字誓愿,姑苏人。年三十馀,见邻家剖彘,出其腑,有文曰:“𣍘操”。瞿然发心,投上津天坐庵为僧已,而居北濠大王庙,以念佛为课,得钱辄买香花放诸鱼乌。乾隆四十一年三月有疾,召客为别,自称佛号,其徒和之,日午举手,曰:“行矣。”视之竟寂。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六
释千一,字远人。姓王氏,海宁人也。素怀清絜,雅慕禅修。因投邑中护国禅院落发,受具于西湖昭庆寺。谨持律仪,诚心薰念,志乐寂静,颜其室曰“庐山僻处”,潜修其中。乾隆戊戌秋,自知时至,适道侣侣访,欣然相讶曰:“公来洽好,正我西归之期,可一借證明也。”遂沐浴更衣,焚香趺坐,说偈而化。是日瞻礼者众,塔于院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9 【介绍】: 清僧,字楚蘅,号漱冰。出家于嘉善景德寺。能诗,早宗唐人,晚出入宋诸家。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本白,字楚蘅,号漱冰,嘉善人。有《二竹轩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42—1811 【介绍】: 清僧。遵化直隶州丰润人,字彻悟,一字讷堂,别号梦东,俗姓马。少通经史,出家后遍历讲席,博通性相二宗。后习天台教法,继参广通、粹如,提倡禅净双修。未几,退居红螺山资福寺,一心弘宣净土。一时受其化者,遍于南北。后世尊为净土第十二祖。有《彻悟禅师语录》等。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际醒,字彻悟,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丰润人,本姓马。历主京师广通、觉生寺、红螺山资福寺。有《梦东禅师遗集》。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七
释际醒,字彻悟,一字讷堂,别号梦东。姓马氏,丰润人也。幼通经史,薙染后,褊历讲席,博贯性相,而于法华三观、十乘之旨,尤为心得。参广通粹如纯明向上事,师资道合,乃心印焉。后粹如迁万寿,醒遂继席。广通策励后学,每谓“永明延寿禅门宗匠尚归心净土,期生安养,况今末代,尤宜遵承。”于是专主莲宗。寻迁觉生寺,未几,退居红螺山资福寺,衲子依恋追随甚众。醒率性真实,为法为人中心诚恳,始终无厌,平昔示众,一以净土为教。每当讲演辨析两土圣贤苦折乐摄之思,或至泪随声落,而听受之者,亦未尝不涕泗沾襟也。尝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行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世间一切重苦,无过生死,生死不了,难免堕落。一念之差,便入恶趣。三途易入而难出,地狱时长而苦重。七佛以来犹为蚁子,八万劫后未脱鸽身。畜道时长已极,鬼狱时长尤倍。久经长劫,何了何休,万苦交煎,无归无救。”每一言之,衣毛卓竖,故当痛念生死,发大菩提心也。且示八事:“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二、以深行愿,持佛名号,是净土正宗。三、摄心专注而念,是下手方便。四、折伏现行烦恼,是修心要务。五、坚持四重戒法,是入道根本。六、种种苦行,是修道助缘。七、一心不乱,是净行归宿。八、种种灵瑞,是往生验證。此八事,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心能造业,心能转业。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即能缚心。心与道合,心与佛合,即能转业。心随常分,任连作受,即为业缚。一切现前境界,一切当来果报,皆唯业所感,唯心所现。唯业所感,故前境来报,皆有一定,以业能缚心也。唯心所现,故前境来报,皆无一定,以心能转业也。若前境未报,一定之时,忽发广大心,修其实行,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则心能转业,前境未报,定而不定。又若前境来报,不定之时,而大心忽退,实行有亏,则业能缚心,即前境未报,不定而定。盖吾人生死关头,唯二种力:一者,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负债,强者先牵,此业力也。业力最大,心力尤大,以业无自性,全依于心,故心重能使业强。今以重心而修净业,故净业强,心重业强,唯西方是趋,则他日报尽命终,定往西方,不生馀处矣。何为重心信深愿切,一切邪说,莫能摇惑,一切境缘,莫能引转。如古德时临命终,六欲天童次第接引皆不去,唯专心待佛,后佛见乃曰佛来也,遂合掌而逝。夫时临命终,四大分张此何时也。六欲天童,次第接引此何境也。苟素常信愿不到十分坚固,当此时此境而能强作主宰乎?如古德可为修净业之金鉴矣。或谓一切诸法,悉皆如梦,同是一梦,修之何益,不知七地以前梦中修道,无明大梦,虽等觉犹眠,唯佛一人始称大觉。当梦眠未开之时,苦乐宛然,但娑婆之梦,从梦入梦,梦之又梦,展转沈迷。极乐之梦,从梦入觉,觉之又觉,渐至于大觉。所以永明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此真实语也,学者幸勿忽诸。”嘉庆十五年二月,预知时至,辞诸檀护,曰:“幻缘不久,虚生可惜,各宜努力念佛,他年净土相见也。”临寂前旬日示微疾,命众相助号佛,见空中幢幡无数,自西而来告众曰:“净土示相,吾将西归。”至期面西端坐合掌,凝睇曰:”称一声洪名,见一分好相。”手结弥陀,安详而逝。众闻异香,浮空供奉七日,面貌如生。茶毗获舍利甚多,以嘉庆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示寂,世寿七十。拈花寺沙门体宽为之传,所著有《念佛伽陀》一卷,《语录》二卷,中多开示念佛法门。武林钱伊庵居士得之,于其友陈复斋重刻于浙中,其道遂南,读其书而起发其行愿者不少,盖莲池、思齐后,一人而已。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六
释达澈,字礼汀,出潘氏,丹徒人也。幼孱弱善病惊风,父母忧之,寄投小九华山海师为徒。每岁随亲至庙,见山水幽胜,流连不舍,因系念空门,顾以养亲责在,不得遂志。乾隆丁亥,父母相继谢世,欲见超升比方古德。己丑,溯舟入蜀,蹑峨湄,达嘉阳,登凌云,逾东山,凭临丘壑,远眺岷源,顿忘身世。辛卯夏,乃礼东山净碧薙发,接入凌云。丁酉,受具于新都宝光月容,初事参求,开示谆切,令看未生前本来面目。经冬历夏,疑情勃发,誓究高深。乃回凌云,独栖静室,杜门三载,足不履阃,历尽魔苦,始放光明。尝自念云:“假使爇铁项上旋,终不退此菩提心。从前心识痛自剿绝,放身舍命,不起豪末觉察。如是坐才一时,万籁俱清,槁木死灰,了无知触,爇香寸馀,窗外风动树摇,瓦落有声,锵然一惊而苏,浑身洒说,恍如五里雾中,镫光灿灿,一切景物从新发生,迥非旧况,前日疑障如推门落臼,不待拟议,略无隔阂,庆幸无已。始信佛祖言教,真心决志,久苦不退,以悟为期者,为不虚也。”秋初,晋省谒月容于什邡罗汉寺,便訉所得。因云:“何不将汝平素行持,道将一句。”然言外契合,已超然尘表。三日,月容付以衣钵,邑令任侯宝光善度及荐绅衲子,敦劝不已。容复集众,词旨悲切,怆然有感,敬谨承命,黾勉经纪,十有馀载。督课功程,应持苦心,足为后规,别详碑记。嘉庆七年壬戌七月朔日,自言将入涅槃。弟子闻之有悲哀者,澈曰:“止止,曷听吾偈。”因唱偈曰:“大道无去来,皆因妄分别。因此分别心,与道相悬隔。万法由一心,一心是一切。一动一切动,一静一切灭。诸学二乘者,执定生灭说。如然镫谓生,如吹镫谓灭。镫自本非动,由汝心妄决。若人欲了此,唯一是妙诀。了郤生灭心,自然生死绝。欲识佛性义,熟诵吾斯偈。”又谓:“一念悟即佛,一念迷即众生,即今急切不能开悟者,皆因无明结习,烦恼暗蔽,以致触事窒塞,须当扫除是非人我一切不善之心,奋发猛勇,精进不怠,久之又久,自能断郤,切莫因循自误,未得谓得,未證谓證,后顾茫然,悔之晚矣,好自修持,慎勿放逸。明日为我六泉母难之日,有一段特地公案难得饶舌。”众莫之测。次日,众方相邀齐诣丈室,为澈祝寿,则已跏跗化矣。澈以己巳七月三日生,以壬戌七月三日灭,生灭一日,殆所谓无去来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