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762,分251页显示  上一页  231  232  233  234  235  237  238  239  240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无垢( 石香 )
释无疑( 林 )
释昌立(小支 )
释明印(九方、雪瞳 紫藤主人 )
释明萱(悟真 宜 )
释明际(沧洲 )
释显朗(秉先 晦堂 徐 )
释显珠(庆然 竹心 朱 )
释显谟(言成 )
释晓青(确庵 )
释晓青(碓庵 )
释普信(师古 梅屿 郑 )
释普灼(中也 )
释普联(断若 )
释普见(一微 李 )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九
无垢,江苏通州人,陈氏女,原名洁,号石香,同州孙安石室。有《茹蕙集》。
释无疑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九
释无疑,姓林氏,浯海人。中岁厌俗,礼印指披剃于金门宝月。性姿纯实,笃杜多行。雪峰亘开法罗山,无疑知院事,拮据劬苦,以身率众。时承激发,知有向上事。逮亘移住芙蓉,乃结茅于三秀中峰,耕种自足,不染外缘。俄遭寇乱,同安、石尾相继沦陷,僵尸填城野,偕其徒行勉、达已,拾厥遗骸,聚而瘗之于同安城北,立兆域以识曰同归所。壬辰,漳城被围几七月,城中人相食,及清兵南下,转战百里,积骸如山。无疑复领徒众行勉、观素辈,收胔录髑于烈日苦雨中,备尝辛艰,亦立同归所于南山寺。更建万善庵,香镫钟梵以利幽冥。远近闻之,皆感泣涕涟,以为真大士行愿也。及乙未岁,仙游陷,被屠,无疑力起奔赴,掩霾如前。计十年中,所瘗尸骸何止万众。斯生民之惨变,而苦行悲愿,其功德诚不可思议。同安有甘露遗址,檀越陈公慕其道谊,延之鼎新。又尝住轮山圆通寺,重修大殿,足壮观瞻,一时云水,至者如归。俄而示疾,数日淹化。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昌立,字小支,江苏甘泉人。主建隆寺。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明印,字九方,一字雪瞳,晚号紫藤主人,常熟人。吴中怡贤寺住持。
清诗别裁集
字九方,江南常熟人。吴中怡贤寺住持。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九
明萱,字悟真,仁和人,蒋氏女,原名宜。有《蕊阁偶咏》。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明际,字沧洲,无锡人。住吉云庵。有《吉云诗稿》。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显朗,字秉先,号晦堂,高淳人,本姓徐。有《古柏堂集》。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释显珠,字庆然,别号竹心。姓朱氏,昌平人。父德库,母牛氏。家本寒素,幼依州城东岳庙永亮薙发,受具于潭柘岫云栋昌。既精律仪,泛及经论,止持兼至,性相双融。尝言“一夕入定,心契法微,髣髴有象,若黄衲瞿昙趺坐,相对演述上乘,由是诸妄祛释,五蕴俱空。”又尝还顾本形,蜕化枯骨,因念众生种种苦厄,作如是观。偶往菜畦,询于老圃菜有心否,答以菜本无心。言下有悟,得大解脱。燕都阜成闉外有圆广寺,明隆庆万历间,曾事修葺,阅岁三百,栋宇倾废。珠来其会,慨然有志,誓复招提,广祈法喜,得粟万斛、金银五百,凡诸布施,靡不具足,已涉愿海,终见伽蓝。僧夏方盛,遽尔就寂,光绪三十四年八月六日也。户部侍郎铁岭杨儒为撰碑铭,刻之石以贻来者。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六
显谟,字言成,吴县人。
清诗别裁集
字言成,江南吴县人。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六
晓青,字确庵。主苏州华山方丈。有《高云堂集》。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四十一
字碓庵,吴江人。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四
释普信,字师古,号梅屿。姓郑氏,歙人也。母梦道人,手《法华经》一卷来,遂诞信。幼而善病,礼云岭参照哲御为师。年才十龄,受以经论,俱能了解,哲喜其灵慧。未几,进具于华山见月。既研律议,更究文艺,好学深思。每见骚客词人,虚怀请益,人以是称之。著有《听松阁诗》四卷,郡司马安丘曹贞吉为之序,称为“草际幽兰,鸡群野鹤”。今观其《除夜诗》云:“寂寞山居岁月迁,闲敲清磬出孤烟。懒倾竹叶歌除夜,喜见梅花放隔年。”又《草堂吟》:“草堂在深谷,久与人世疏。好鸟松间鸣,间云与之俱。心安无所营,庋阁留践书。荜门有时启,以待故人车。”尝植山花数百株,每当春晚如丹霞。赤城庵前,木莲一株,花时香闻数里,欲从山径遍种梅花,坐卧寒香以娱。晚岁胸怀洒落,诗思高超,殆罕其俦。
释普灼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九
普灼,字中也,太和人。祝发于鸡足传依,悟性敏达,继谒无住,受具于大理崇圣寺,掩关十年,德感郡人。重兴其寺,一览焕然,归者日众,不可胜计。寂年六十六,僧行四十。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八
普联,字断若,剑川向湖村赵氏子。幼从楚石披剃,尝称其慧心苦行,必光佛土,使至鸡山受戒于非相。寂定之主宝岩,亦深器之。寂定没,其徒颇惎之,普联不与校,从楚石讲授如故。楚石创海云居,躬庀材木,普联芒屦草笠,朝出暮入。檀施麇至,相与有成。寂定寂后,函骨二十馀年未葬,普联于海云居左卜地,立普同塔院,始瘗焉,并以宝岩同学诸释子骨祔之。晚岁退院,别于庵后构精舍曰“梅溪室”。每于春秋佳日,与文土胜流,挥麈谭道,以终其身。生平勤于学,严于戒,果于任事,而存心至厚,人以为有古德遗风。寂后,其弟子归骨普同,更立浮图于上,以表异焉。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五
释普见,字一微。姓李氏,黑井人也。年十四,依彻庸祝发,习诵毗尼,殷勤十载。会师请藏江南,随侍金陵。时大报恩寺方丈缺席,法徒颇众,殊难其继,佥谓:“枚卜之法,始于虞廷,询为至公。”曷昉行之,唯普见三拈三得,众皆叹异,遂继厥席。时年二十四,居院三岁,归妙峰山。笃志精修,及开别峰庵,日诵《金刚经》一十五卷,如是者五十馀年。一日微疾,谓侍僧曰:“可传知内外执事,三日后吾将逝矣。”至期呜鼓集聚,礼佛踞座云:“当日马祖道离四句绝百非,是有是无?诸人速道一语。”众无对。普曰:“老僧自道去也。昔赵州左跏趺而逝,今老右跏趺而逝。”乃左足垂下寂然而终。寿八十一,腊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