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763,分251页显示  上一页  207  208  209  210  211  213  214  215  216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铭起(墨庵 仲方 )
僧弘伦(叔彝 荆溪僧 孝均 )
释今身(非身 彦梅 )
释性香(飘然 )
释本莹(大云 王 )
释福溶(澄如 )
僧达真( 简庵、雪斋 竹屿 )
释今壁(仞千 温 )
释元琳(氐庵 )
释德仪(鸿衢 王 )
释性證(无新 邓 )
释戒显(愿云 晦山 王 )
释行泰(杏堂 )
释行洸(济水 )
释今足(一麟 陆 )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铭起,号墨庵,文学沈中畏孙。原名起,字仲方。于东禅寺出家,好游览,著书甚富。尝曰:“明之亡,不亡于流寇,而亡于厂卫。”因撰明书,绝笔于成化十二年秋,始设西厂,又《学园集》八卷,续集一卷,《宗门近钞》二卷。康熙壬戌病殁,越明年,曾学使王孙葬于东禅寺之东南隅。
僧弘伦 朝代:清初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弘伦,字叔彝,号荆溪僧,俗姓徐,名孝均。无锡人,流寓宜兴。清初著名词僧,所为词无蔬笋气、禅悦语,浏亮清刚,哀乐动人,体现出阳羡词派的特色。词集名《泥絮词》,不传。其词见《荆溪词初集》等词总集。

人物简介

全粤诗
今身(?--一六九四),字非身。新会人。俗姓刘,原名彦梅。清圣祖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弃诸生,登具丹霞,侍天然老人于归宗。晚隐苍梧龙化七寺。三十三年(一六九四)示寂。事见《海云禅藻集》卷三。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五
释性香,字飘然,寻甸人。薙发于鹿溪净乐庵。后从五云法师听讲,专习唯识相宗,著有《图相》,兼究梵网心地法。晚岁精修,笃尚净业。清康熙辛酉避兵西去,为贼所伤,趺坐俨然,人至抚之,方知化去。丁卯冬庵灾,洪钟巨栋镕毁灰烬,础石亦裂,而香所存一钵一炉及石章三事,竟于赤砾中掘出,铿铿有声,宛然无恙,以为异感。今宜兴盔,广宣炉,田石章,犹为僧徒宝重云。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二
释本莹,字大云,姓王氏,重庆人。幼清警绝俗,年十九,依莲城镇国师剃度,已受具戒于德山嵩,踰年往参破山,随命给侍。值山迁化,门徒散处,莹慕江南之胜,乃出三峡,度潇湘,历金陵,溯钱塘,所至丛林耆宿靡不参请。康熙初,海宇载宁,佛法复兴,宏觉国师提唱平阳。庚戌春,莹走谒之,一见契合,执役五载,遂授衣拂。已而闻雁山奇秀,欲住诛茅,偶因失道回憩江心,顾瞻释迦古像,恍若再来,私谓“此地为真歇了祖道场,荒芜五百馀载,傥再立刹竿,吾愿毕矣。”寺有住持,曰元奇,一见契若水乳,走恳当道,请主院事。时变乱初平,物力维艰,堂庑倾圯,从事修饰,所费实繁,但把茅覆顶,道以人传,徒事铺张,亦为物碍,乃涂泥编竹,斗室萧然,败衲破罂,吟咏自得。客至,清谈竟日,夜则焚香跌坐而已。癸巳冬,返杭之东园。东园者,莹旧隐处也,居园三年,忽告众曰:“我西归矣。”众惊问故,莹莞尔曰:“缘尽则行,何常之有?”说偈而逝,偈曰:五十一年,惺惺寂寂。日面月面,山青水碧。乙丑正月二十六日也。年五十有一,腊三十有二,荼毗收舍利无算。弟子元日迎灵骨,塔于永嘉莲花峰下,周天锡为之铭,文具《山志》。
释福溶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五
福溶,字澄如,仁和薛氏子。投西湖瑞云庵镜传受度,亦从昭庆宜洁受戒。执侍巾瓶有年,常为传戒网维,遂受付属。雍正三年,继主寺席。当兴复未备之处,力为补益。崇坛高阁,巍然巨观,无少间缺者,溶之功也。以乾隆丁巳年十月十九日示寂,寿八十有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5—1728 【介绍】: 清僧。江苏松江人,俗姓杨,字简庵。出家于超果寺,居西来堂,寻居广富林之福城庵。善书画,尤工翎毛花卉,王鸿绪曾以其画扇进呈康熙帝,受到赞赏。自此画名大著。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达真,字雪斋,号竹屿,泰州人。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八一
今壁(?—一六九五),字仞千。东莞人。俗姓温。弱冠出世,习毗尼于鼎湖。闻天然禅师倡道雷峰,徒步归之。禅师一见知为法器,许以入室。清圣祖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元旦,与澹归禅师同日付嘱。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冬,分座海云。未几示寂。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元琳,字氐庵,乙丑至平湖,止于德藏寺。自言温州人,从兵閒居数年,复自海外来。紫髯绿眼,伟岸人也。其全稿未可得,姑录其瓢藁数篇。
释德仪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七
又德仪,字鸿衢,姓王氏,家世儒素。康熙乙丑,忽弃诸生,遁迹禅林。参药山长老,有所悟入,年已四十馀矣,其子已附于庠。德仪晚岁,爱绿萝溪山水幽秀,访古刹旧址,结庐以居。注《金刚》、《观音》、《明捷解》若干卷,所著语录多为世传诵。
释性證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九
释性證,字无新。姓邓氏,钱江人。早岁从灵隐易庵薙发,相依日久,重其朴诚,以法器待之,密传衣钵。證复韬采匿光,遍叩老宿,具闻法要。值灵隐重筑废宇,缔构烦艰,工徒千指,仰食瓶钵。丹雘既毕,首复宋直指堂,于是飞来峰坊、回龙桥、密因阁、冷泉石门诸胜,皆一时焕新,而栖云、介如、古心、憨山,率乐就寺,弘法讲席之盛,甲于东南。晚岁,灵鹫隙起,潜叩檀护,尽力保持,幸免摧剥,改易轮殿。重新韩蕲王翠亭,岁补九里松。晚犹不惓,更护飞来竹树于斫伐之际,存古禅堂于崩败之馀,改回龙桥于山洪未发之日,五易大殿柱,所费不赀。致峨眉老僧万里寄语。凡所建树,出自实行。尝对人言:“我来时赤条条,去时岂容一丝自挂?”故破衲而外,无长物也。生平于持名反念,默自体会,不复以机锋自显。化去之日,徐叠双趺,有“六十四年,打搅常住”之偈,可谓践履纯笃矣。以康熙乙亥五月五日示寂,塔于北峰之麓,陈继儒为作行业记。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戒显,字愿云,号晦山,太仓人,本姓王。诸生。有《匡庐集》。
清诗别裁集
字晦山,太仓人。以下僧诗。○玩《登黄鹤楼》诗,应是遗民而为僧者,无诗稿,于卷轴中得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九
弟子晦山戒显,太仓王氏子。弱龄游泮,有声庠序。甲申之难,作文告庙。入金陵礼三昧祝法,受具,参天童雪桥,遇灵隐弘礼于皋亭,大悟云门拄杖䛡,遂得法。初隐庐山,开法云居,历主东湖荐福,黄梅四祖,临皋安国,武昌寒溪,荆州护国,抚州疏山。化行江楚,道望大著,所至兴建,不后其师。康熙丁未继席灵隐,著有《禅门锻鍊说》十三篇、《现果录》、《佛法本草》,及《语录》、《诗文集》若干卷。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四
释行泰,字杏堂,初出家依止南岳优昙林,得法于衡阳万寿寺若剑司,亦传曹洞三十二世者也。康熙己未春,万寿老人命居潭州谷山宝林禅寺,且应长沙诸孝廉之请,二月八日入院上堂,示众以三玄三要,复指西来意云:“但道涧上樱桃少妇面,径边棕树夜叉头,与先谷山是同是别?”众惮其锋,莫敢究诘。泰禅机超妙,而文义斐然,有《破院歌》,初住谷山作也。其词曰:“破落僧、破落院,破破落落真风见。生涯只在岭头云,活计从来山一片。听猿啼,闻虎啸,正是山家真个妙。半边砂罐煮清泉,野客同餐欢共笑。松逸清,范湖渺,人清淡若秋云皎。舜蹠鸡鸣总一心,英雄几识春光老。杨岐屋,懒残岩,今古无人德共排。惟有杏堂风味别,松根盘石独安怀。也无烦,也无恼,万事拈来都靠倒。狼烟消尽任遨游,子房韵入青霄嶂。丹已成,火已到,跨鹤凌云无影向。我自生来性逸舒,一间破屋幽情放。”因此复得檀助,重葺宝宁。后圭峰以木铎,于岳麓说戒,请泰羯磨,主僧阿诺延之上堂,谓:“以水合水,以镜照镜,犹是儿孙边事,更有向上一着,且道如何是向上?”以杖一卓曰:“一堂风冷澹,千古意分明。”壬申冬,开法长沙兴化,上续弁山雪为五世,次绍云岩莹为四传,著有《语录》、《偈颂》八卷。
释行洸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四
行洸,字济水,上虞顾氏子,亦嗣箬庵法,宗教兼通,在僧中最为杰出,主理安三年,寂于康熙乙亥,著有《正法录》诸书。

人物简介

全粤诗
今足(?--一六九七),字一麟。高要人。俗姓陆。诸生。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受具,走吴越秦晋,所过大刹无不遍参诸方大老。三十六年募缘返粤,归省墓田,偶病而终。事见《海云禅藻集》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