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763,分251页显示 上一页 198 199 200 201 202 204 205 206 207 下一页
僧净挺( 徐 继恩 字 世臣、逸亭 号 俍亭 )
袁彭年(字 介眉 号 特邱 )
郝肖仁(字 缵之 号 虎丘 )
释道霈(字 为霖 )
夏淑吉(世称 神一 名 淑吉 字 美南、荆隐、龙隐 )
邱恭娘
释大香(号 唵囕 )
释性澄(字 湛一 胡 )
僧通微(字 万如 )
谢为霖(字 孝辅、念蓼 )
释古电(字 非影 李 )
释行悦(号 呆翁 曹 )
僧通容(字 费隐 何 )
释今严(字 足两、君奭 罗 殿式 )
其它辞典(续上)
僧通琇( 杨 号 玉林 )僧净挺( 徐 继恩 字 世臣、逸亭 号 俍亭 )
袁彭年(字 介眉 号 特邱 )
郝肖仁(字 缵之 号 虎丘 )
释道霈(字 为霖 )
夏淑吉(世称 神一 名 淑吉 字 美南、荆隐、龙隐 )
邱恭娘
释大香(号 唵囕 )
释性澄(字 湛一 胡 )
僧通微(字 万如 )
谢为霖(字 孝辅、念蓼 )
释古电(字 非影 李 )
释行悦(号 呆翁 曹 )
僧通容(字 费隐 何 )
释今严(字 足两、君奭 罗 殿式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4—1675 【介绍】: 清临济宗禅僧。江南江阴人,俗姓杨,号玉林。十九岁出家于常州磬山寺。曾为湖州报恩寺住持。顺治间三辞清世祖之召,后应允赴京为帝说法,封为“大觉普济禅师”。后又加封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世祖去世,得旨南归,晚年开法西天目山狮子正宗禅寺。然仗势欺人,至激起民变,只身北遁,改号无住,至淮安清江浦慈云寺,危坐以终。有《大觉普济玉林国师语录》等。晚晴簃诗汇·卷一九六
通琇,字玉林,江阴人,本姓杨。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号玉林。蓉城杨氏子。澄江请磬山不赴。师破关来见。叉手曰。狂儿国土。父不容过。者个峰头。还是老汉住处么。山曰。你且站下脚。我与汝道。师掀倒香案便出。山高声曰。将拄杖来。师遥应曰。剑去久矣。住后上堂。有一句子。河沙刹土。三世诸佛不能说。西乾东震。历代祖师不能说。天下善知识不能说。先师亦未曾说。琇上座今日既居此位。为众分明举似去也。良久曰。元正启祚。万象咸亨。僧问。如何是定。师曰。颠颠倒倒。曰如何是慧。师曰。愚愚痴痴。曰如何是定慧总持。师曰。又颠倒又愚痴。上堂。众竞出问话毕。师曰。欲钓鲸鲵澄巨浸。却嗟蛙步滞泥沙。掷拄杖下座。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5—1684 【介绍】: 清僧。明末清初浙江仁和人,俗姓徐,名继恩,字世臣,别字逸亭,又号俍亭。崇祯十五年副贡。曾以抨击马士英获罪。明亡后隐居,四十七岁出家为僧,居云溪寺。有《逸亭易论》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湖广公安人。明崇祯七年进士。以给事中降清,累官布政使。顺治间,劝李成栋起兵反清。明桂王朱由榔入广东,以彭年为左都御史。时号彭年等为“五虎”。维基
袁彭年,字介眉,号特邱,湖广公安(今湖北)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袁彭年与堂兄弟袁祈年同时中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举人。崇祯七年(1635年)成进士,历仕崇祯、隆武、永历三朝。永历时官左都御史,与礼部侍郎刘湘客、吏科给事中丁时魁、工科左给事中金堡、户科右给事中蒙正发称“五虎”。袁彭年为“虎头”,“言非虎党不发,事非虎党不成,星岩道上,遂成虎市”。降清后,随佟养甲、李成栋至广东。任广东学政署布政使。曾起草告示称「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随李成栋反清,因功升任左都御史。一次袁彭年同永历帝起争执,出言不逊,帝以“君臣之义”责之,袁顶撞说:“使去年此日惠国(李成栋)以五千铁骑鼓行而西,此日君臣之义安在?”朱由榔气得变了脸色,群臣也为之咋舌,足见其气焰嚣张。顺治七年(南明永历五年,1651年)清军再次攻占广州,袁彭年在广东向尚可喜等人投降,献上赃银八百两,得保残生。清廷厌其反覆不定,不予录用。不久病死。
人物简介
维基
郝肖仁(1615年—?),字缵之,号虎丘,山西忻州人。崇祯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山西乡试举人。清顺治三年(1646年),登进士,授浏阳县知县。另有称顺治十八年进士,历任直隶曲阳县、湖广浏阳县知县。有书称,任州同知时在地方叛乱中被擒。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四
道霈,字为霖,建安丁氏子。出家白云寺,参闻谷密云,𠪾诸讲肆。后得法于贤,撰述甚富,有《语录》行世。寂于康熙壬午,寿八十有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女尼。松江府华亭人。夏允彝女,初名淑吉,字美南。嫁侯洵。二十而寡,乃削发为尼,更名神一,字荆隐。有《龙隐遗稿》。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九
神一,字荆隐,一字龙隐,华亭人。原名淑吉,字美南,明吏部考功司郎中夏允彝长女,嘉定侯洵室。有《龙隐遗草》。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四六
邱恭娘,潮州人。明末罹乱被俘,作题壁诗。事见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九六。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大香,号唵囕 ,明末塘栖大善寺主持。与塘栖文人卓人月、卓回诸人相交颇多。大香主持大善寺,静虑之暇,作《无心柏赋》,又作《大善八咏》,曰:《棠溪》《黄鹤山》《碧天桥》《永明井》《独树斋》《净业楼》《放生河》《无心柏》。著有《云外录》十八卷。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性澄,字湛一,姓胡氏,裳邑人也。幼事章句,颇厌繁文,抗志高迈,愿从净息。年近弱冠,就本邑普照寺了尘落发。挟锡南游,参学淮安,受具戒于嵩乳。复从正观法主习贤首教,栖止袁浦慈云庵中,澹茹数年,剌血书《华严》、《报恩经》,嗣参玉林诸耆宿。最后登千华觐见月,精习戒律,忽焉三载,止作二持,服膺罔懈。甲午受宿迁智恒请,主极乐院事,以法度人。历岁传牃,远侣云集,道流景附,檀施日富。鸠工庀材,从事修建,大淮以北千里之内,极乐遂为一大丛林。辛丑岁,淮阴绅耆敦求宏法,澄至,重兴圆明古寺,胜会无遮。复徇邳徐两淮名刹请修大悲忏法,每感瑞异。深息恬退,还山后,虽年衰,犹精进不辍,行般舟三昧,不坐不卧,三月而息。又念四方行脚去极乐北,无息肩处,乃于㟃峿五花顶建全潮庵,山下道旁并设茶座,以利来者。康熙甲子,得腹疾,至十一月朔日,呼汤沐浴更衣,命侍者集众曰:“吾今日当与众别。”端坐号佛,悠然而逝。春秋六十九,坐夏三十二,塔于全潮庵院。所著《大悲净土忏法》、《瑜伽燄口作观节次仪文》若干卷。先后演戒三十馀坛,感应奇异,恐涉惊疑,不复笔之简册云。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通微,字万如,嘉兴张氏子。年十九,出家受具。历参名宿。路傍闻叱小厮云:“看汝藏在那里去?”不觉跃然大悟。得法于密云老人。主曹山。复住龙池。顺治丁酉冬示寂。
人物简介
简介
字孝辅,一字念蓼,行人于宣长子也。大父太仆,当赧王时为行人,请恩恤,并荫一子。念蓼已承任太仆,入本朝而讳之。时念蓼年少,颇以大父所为非是。谢氏自丁亥、戊子而后,贻祸乡里,几不得预衣冠之列矣。念蓼刻意求雪之。于故国诸遗民,虚己师友之。于是高丈隐学、李丈杲堂、钱丈退山,皆稍稍叹曰:“山公所谓天地间尚有消息者也。”引而进之。谢氏之得免排斥,自念蓼始。念蓼少从应仲鹄受诗,其古文亦有声,惜不永其年云。(全祖望《续甬上耆旧诗》)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八三
古电,字非影。新会人。俗姓李。幼随母出世,依天然老人,明桂王永历十五年(一六六一)登具,清圣祖康熙十年(一六七一)住归宗,复行募吴越。比还雷峰,属典库藏。居栖贤,独肩常住之务。老人入涅,未蒙记莂,乐说劝梓其《石窗草》行世。示寂栖贤,世寿五十五。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四
释行悦,字梅谷,亦号呆翁,晚称蒲衣尊者。姓曹氏,娄东人。年十八,披剃于普陀海岸禅林,受具后,担簦诣硿峒,参瑞白,知向上事。复参天童密,问:“掣电之机还许凑泊也无?”密方诘难,即拂袖云:“鹞子过新罗。”密连棒趁出,悦当时会得宾主句。年二十二,再参报恩,已而入夹山,参南涧箬庵,问:“隔江招手,便乃横趋,上座还具者个眼否?”悦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南涧卓杖,云:“能有几人知?”悦云:“果然作家。”南涧便喝,悦即礼拜。明年,随侍金山,即承付属。后居庐岳,忽焉数载,时在茂年,居多暇日,乃简古公案数十百则,皆为颂之。丁酉,继席南涧。乙巳,主粤东龙树院。丁未,主蒋山天华。辛亥秋,复入粤住大隐禅院。癸丑,至南安,居西华山龙光寺。己未,赴江宁蒋山金陵寺请。壬戌拟之台山,先入京师憩锡城西。甲子秋,客城东弥勒庵,腊月朔夜,索水沐浴,焚香礼佛,辞众端坐,垂诫恳至,众皆感泣,请末后句,乃说偈曰:“使符多谢远相迎,撩起袈裟请共行。一曲浩歌归去乐,从来老将不谈兵。”三日荼毗,舍利莹莹,灵骨片片作金玉声,塔于南涧北莲花峰。寿六十六,腊四十八。悦凡七坐道场,五会说法,一语一机有照有用,学者宗之。弟子数十人,所著《正宗语录》、《列祖提纲增集》、《禅宗杂毒海》、《历代帝王宏教录》各若干卷,又《三会语录》《梦冰》《东皋》《拈庄》《放钵》《北游》诸集,皆梓行于世。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五
通容,字费隐,福清人,本姓何。杭州径山寺僧。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号费隐。姓何。福清人。年十四。依镇东慧山祝发。初参寿昌。博山。及云门后闻密云。寓吼山。遂往谒。被打从前伎俩知见一切冰释。云始问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汝作么生会。师云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云便休去。既而云主金粟。命职西堂。明年随赴黄檗。以源流衣拂付焉。大明崇祯丙子岁。师自黄檗迁金粟。丙戌迁天童。又迁超果。又迁福严。大清顺治庚寅。师受镇将。邑侯。诸乡绅。请上径山。钳锤衲子。寒暑弗懈。赐昌治杖偈云。觌体现前描画不得。妙运超方。了无群惑。指点人间。疏通正脉。如天童示云。且道历代祖师。安身立命。在甚么处。莫是在天上人间么且喜没交涉莫是在魔宫佛界么。且喜没交涉。莫是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么。且喜没交涉。若向者里分晓得谛当。分明铁馒头。一任横咬竖嚼。不妨大家有分。又超果示云。穷究参看。是什么意旨。看到无。可看。参到。无可参。逼拶到结角罗文处。忽然突出眼睛来。㘞。元来教外别传直指之道。得恁么近。本分事得恁么现成。妙明心得恁么灵通。真如性得恁么不变。如来藏得恁么含藏。公案得恁么无私。大道得恁么广大。十方无畔岸。八面绝其遮拦。纵目所观。纵手所指。高低普应。左右逢原。取之无尽。用之不竭。事事归宗。头头合辄。大用现前。不存轨则。岂不为最圆顿之法门。又径山偶题云。五峰开似五莲花。梵宇幽居胜足誇。龙象继踪那有亿。祖灯续焰自无涯。苍松夹道飞空入。翠竹藏天压日斜。法座我登将甚说。万山围绕笑趺跏。一片婆心。孳孳矻矻。不知老之将至云。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二
释通容,字费隐,姓何氏,福清人。幼孤,叔父送之镇东卫依慧山出家。年已十四矣,初参学寿昌经有省,后参博山来、显圣澄,俱以法器目之。依澄最久,常命代座说法。自谓吾斯未信,痛念大事因缘,不觉流涕,阅《密云禅师语录》,倾心向慕,往谒于越之吼山寓次,横机不让,密唯痛棒,头脑几裂,一时知见,猛然顿释。自是,随侍通玄黄檗,益入阃奥。受属后随住黄檗,旋之金粟。未几,又迁天童,清理南山塔院,恢复东谷,赎还侵田三百馀亩。方容之初入院也,遍谒祖塔,扶杖过东谷,见塔宇刋落,影堂沦墟,荒碑残碣偃卧阶戺间,皆先师铭词,香积田数,纪载详尽,文旨斐然。尝有居民拟操巨斧,击仆宋周益公碑铭不中,反中其首,因病创死,容衋然伤之。未几,得孙观察子秀、张大将军杰、吴参戎岱为之计匡复,辟荆榛,摧井灶,草薙而禽猕之,并按碑问诸侵蚀法产者。于是,太白之阴、宝藏之林、兴璿之英、七十二祖之灵,无复卷娄之垢藏,瓯寠之曼声。至今论继述功,于容称最。后主径山,投老石门之福严。清顺治辛丑二月十九日示寂,逾数载始化,获舍利无算,分供诸方。著有语录二十卷,弟子彻纲从石剑常分得舍利子一,大如菽,归蜀昭觉起窣堵波于圆悟之左,破山之右,今犹鼎峙云。
人物简介
全粤诗
今严(? — 一六五八?),字足两。顺德人。俗姓罗,原名殿式,字君奭。诸生。弱冠从天然禅师求生死大事,明桂王永历三年(一六四九)脱白受具。十二年(一六五八)奉命往嘉兴请藏,还至归宗,阅大藏一周,遭岁俭,日止一糜,研览不辍。病还雷峰,爱栖贤山水之胜,扶病强行。居无何,竟以宿疾蜕于五乳峰静室。著有《西窗遗稿》一卷,《秋怀》、《百合》诸诗。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