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873,分259页显示 上一页 182 183 184 185 186 188 189 190 191 下一页
僧昌海( 许 )
僧如兰(字 古春 号 支离 )
僧义金( 张 )
释道源(字 福裕 )
释空源(字 不二 )
释了悟(号 无际、蚕骨 莫 大善知识 )
释净戒(字 幻居 惠济禅师 )
释居敬(号 兰雪 字 心渊 )
谢缙(别称 谢晋 晋 字 孔昭 号 葵丘、深翠道人、兰庭生 )
释慧进(字 栖岩 号 止翁 宋 )
丘锡(字 永锡 )
朱允炆(别称 明建文帝、明惠帝、释应能、明惠宗 恭闵惠皇帝 世称 建文帝 允炆 老佛 杨 )
释善缘(字 了心 )
朱权(号 臒仙、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 别称 大明奇土 宁王、南昌 献 )
其它辞典(续上)
释师颐(字 希古 号 简庵、佛鉴 朱 )僧昌海( 许 )
僧如兰(字 古春 号 支离 )
僧义金( 张 )
释道源(字 福裕 )
释空源(字 不二 )
释了悟(号 无际、蚕骨 莫 大善知识 )
释净戒(字 幻居 惠济禅师 )
释居敬(号 兰雪 字 心渊 )
谢缙(别称 谢晋 晋 字 孔昭 号 葵丘、深翠道人、兰庭生 )
释慧进(字 栖岩 号 止翁 宋 )
丘锡(字 永锡 )
朱允炆(别称 明建文帝、明惠帝、释应能、明惠宗 恭闵惠皇帝 世称 建文帝 允炆 老佛 杨 )
释善缘(字 了心 )
朱权(号 臒仙、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 别称 大明奇土 宁王、南昌 献 )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四
释师颐,字希古,号简庵,别号佛鉴。姓朱氏,澉川人也。世居槜李,积善累功。明洪武丙辰重九,其母王氏,夜梦梵僧,钵擎一栗,大升许,授之,把玩间,忽爆声若雷,白气腾空,惊寤而生。髫龀读书,聪颖异凡。年十七,从万寿天宇净祝发,净后主临江西华,颐随侍焉。然每参不契,乃走灵隐,扣时庵敷,诘曰:“江西见马祖顶相否?”应声曰:“千年桃核里,觅甚旧时仁。”敷颔之,令居择木寮,屡有启迪,而大疑未彻。尝举赵州狗子语咨其究竟,敷曰:“待冷泉逆流,即向汝道。”自后若穷子求奇珍,不释怀者逾月。一日偶步冷泉亭,睹奔流翻激,豁然自得,即趋白敷曰:“冷泉逆流也。”敷曰: “汝见何来?”颐曰:“千峰势到岳边止,万壑声归海上消。”敷曰:“脱空汉,三十年后落节去也。”颐拂袖飘飘,翛然自远。寻上金陵,礼雪轩成。见其丰裁挺秀,吐气不凡,竟畀以藏钥,义学复深。𠪾岁,庚辰出世杭之崇福,既而退处万寿,卒继敷席。永乐丙戌,以高僧徵修大典,总持释宗,蜚声黼座。书成,碧峰无作行,歆其道,辟居首席。平昔研求古学,精于鉴别,为太宗所知。命乘驿遄征,索古彝器归进所得,赐赉甚厚。丁酉僧录司挹其清誉,檄住中天竺,其寺久废,立视荒烟碎甓间,每欲及时兴复,后以校雠藏典,徵诣北原。历岁,庚子始竣事。辞归,赐佛像、经、玦、衣、币,宠渥有加。适净慈主席虚旷,佥举颐。辛丑冬,寺众迎入,荐绅饯送,若慈云来覆,灵鹫再会。居数载,创建殿宇,高广可该,中塑罗汉神相五百十六。金彩炫然。如来正殿,大栋蠹腐,易以良材,宛若初成。更筑圆通殿,设三大士像,饰三十二应相,列无尽宝镫,皆妙智所发,真诚感格,前后费数千金。施者云集,多乐助之,靡不即相融性,沾教开昏,所谓不动舌根,尽回向菩提者非耶?戊申秋,颇倦送迎,萧然引退,休于寺北万工池右。啜粥默坐,五易星霜。宣德壬子冬十月四日,语众曰:“吾行矣。”沐浴更衣,结趺危坐,书偈云:“须弥一拳,大海一口。海渴山崩,鸟飞兔走。”已而徐励其徒曰:“世相无常,各宜勤修,勿令退失。”众方念佛,寂然而逝。阇维,白烟四布,笼寺林宇,移时始散,所获舍利罗,五色晶明,顶骨、齿牙、数珠不坏,塔于雷峰之阳。年五十有七,腊四十一,杨复为之铭,具见《寺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僧。山西太原人,俗姓许。博涉群经。隐居崛围山。尝刺血书五大部经百三十卷。永乐中应诏赴京,与修《大藏经》。授太原僧纲司都纲。一日更衣趺坐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僧,杭州府富阳人,字古春,号支离。住持天竺寺。永乐初召校经律论三藏。有《支离集》。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古春,富阳人。住持天竺寺。永乐中,召挍镌经律论三藏。有《支离集》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又如兰,字古春,富春人。淹通经论,馀及诗文,所著曰《支离叟集》,忠肃于公弥月时,召戚友为汤饼,会兰至,摩其顶曰:“此儿他日救时宰相也。”后果如其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僧。山西太原人。俗姓张。事了空为师。永乐中应诏入京,校雠佛典及三藏法。授官弗就,归故山。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二
释道源,字福裕,毗明人。明永乐初,居大德寺,研穷全藏,间习文蓻,尤工书法。尝以金银泥粉写《华严经》一部,贮以铜匣,供之五华寺。明末兵燹,寺僧惧其残毁,以铜匣沈之昆明湖中。每于夕月宵露,数见异光,浮生水面。清总督范承勋闻之,疑有宝物,令人汨取,乃得铜匣,而失其盖。口有蜗螺,数万盘绕,护持经卷,故有浸润而无漂没。至嘉庆辛酉,渔人网得其盖,献之巡抚,其上镌有道源篆文。乃叹其精愫弥纶,感通灵妙,书经功德之不可思议,如此复藏大德寺。清之末叶,新说盛行,大德寺改为学校。铜匣入图书馆,其经犹存二卷,馀则不知遗自何时,可叹也。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四
释空源,字不二,广安人。明永乐中游蜀,至安居乡,闻铁炉山为陈希夷修炼之所,赏其幽秀,遂结草庵。寒暑一衲,静居数十年,足不出户。圆聪闵其独处无伴,遣弟子明愈侍之,因得不二之传,始改庵为龙兴寺,聚徒说法,缁锡渐盛。嘉靖时,县令胡国源,经其地,建坊表之,遗迹犹存。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了悟。号无际。一号蚕骨。安岳人。生莫氏。幼佣于大竹雁平里黄友谅家。能办异他佣。尝有人代为耕牧者。黄异之。妻以义女。相对叠膝。坐如宾客。未尝小涉温煖。与同作语皆佛法。黄益奇之。因结庵使居。以成其志。如时送饮食衣服无阙。一日义女。私送一緉鞋。师讶曰。此何来也。遂引刀碎之。说偈谢主人而去。削发于定远之罗围寺。师事本真长老。本真。为言。幽谷和尚。为当今善知识。即蹑蹻往参。获證心要。因而发通。大著灵异。四方无贤愚。咸归向之。登座说法。天花如雨。尝经巴之刘何乡。乡人礼之。师说偈曰。天下大旱。此处半收。天下大乱。此处无忧。所言罔弗获验。自是从者日众。所至腾沸。或以妖妄惑众。拘于按察狱中。昼则端坐。夜则出募钱。修狱坏屋。至今狱无鼠虱蚊蚋。师居安岳四十馀年。永乐中。召诣京师。命为宗主登坛说戒。赐号大善知识。后居南京牛首寺。一日集众说偈。我我元无我。光明圆陀陀。荡荡任纵横。处处无拘锁。端坐而化。赐祭给传。还葬木门。所著语录一卷。行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九
又净戒定岩者,亦字幻居,吴兴人。年十一出家,后至金陵,值觉源昙住天界,命居维那,胁不暖席。一日昙举桶箍语问之,拟议未即荅,昙厉声曰: “早迟八刻了也。”言下大悟。复游东南,名流加敬。洪武丙子,授左觉义,兼住鸡呜。永乐初,敕居灵谷,迁右阐教。永乐戊戌六月二日亭午,起坐索笔,书偈而逝。火后有顶骨牙齿数珠不坏,事闻,遣官致祭,宣德四年追谥“惠济禅师”。
人物简介
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解义篇第二之三
释居敬字心渊别号兰雪。学通内外善属文精严律部。礼金陵大报恩寺一雨和尚职知客。后参杭州集庆寺东源法师。于忏摩堂居第一座。从而讲周易。永乐初奉诏校大藏经预修会典。已而住持上海广福讲寺。迁松江普照大开法席一十三载。建大雄殿海月堂三解脱门。廊庑重轩精舍香积焕然新之。七众瞻仰道风大扇。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居敬,字心渊,别号兰雪,学通内外,善属文,精严律部,礼金陵大报恩寺一雨。后参杭州集庆寺东源于忏摩堂,居第一座,从而讲《周易》。永乐初,奉诏校《大藏经》,预修会典。已而住持上海广福讲寺,迁松江普照,大开法席垂十馀载,建大雄殿、海月堂、三解脱门,廊庑重轩,精舍香积,焕然新之。七众瞻仰,道风大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一作晋。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孔昭,号葵丘,又自号深翠道人。工画山水,尝自戏为谢叠山6性耿介,里人疾之。以绘工起贡京师,侨居金陵二十余年,以目眚放归。有《兰亭集》。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一名晋,字孔昭,号葵丘,吴人,有《兰庭集》。兰庭集
晋,字孔昭,吴县人。工山水,尝自戏称为谢叠山,其名明诗综作晋,而集末赠盛启东一首乃自题葵丘谢缙,又附见沈大本诗一首题作寄谢一缙,殆一人而两名者耶。明诗纪事·乙签·卷六
缙一作晋,字孔昭,吴人。自号兰庭生,亦号深翠道人。有《兰庭集》。 (《姑苏志》:谢晋号葵丘,工画山水,重叠烂熳,千幅不同。寻丈之间,不日而就。亦能诗。 《无声诗史》:孔昭善山水,得其窅渺深意,而构体落势,态各不同,又善诗。 田按:孔昭画流传甚少,诗特蕴藉,在宋人中似陆游一派。)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解义篇
慧进。字栖岩。号止翁。山西霍州灵石人。姓宋氏。生于元至正乙未年。幼稚谙习佛语。甫九岁。遭兵失恃怙。编荆孝养祖父母。祖父母复没于草莽。志慕出家。礼邑元大云寺渐公。落发执经。繇洪武新恩得度。入汴依古峰。究通华严宗旨。傍达唯识百法诸论。意解心融。众所钦服。遂得法主之称。太宗皇帝知之。遣中官驰驿。召至南京。备问楞严大义。应对称旨。赐紫衣。命住天界寺。选俊秀僧徒从学。更命于灵谷率高僧。篹修三藏法数。及随驾之北京。居海印寺。被诏。领袖天下僧众。于大明门外。修普度大斋。越月。演说三聚净戒。利益幽显。其斛顶幡竿。并放异光。赐玺书金襕衣。升左觉义。总督海内文学儒士高僧。于海印经馆。较大藏经。因奏。刊行藏教。以辅治化。当述诸序。昭示遐远。上从之。亲制经序十三篇。佛菩萨赞跋十二篇。召至香殿赐坐。赐梵相释迦。刻丝观音。水晶数珠。七佛之偈。谕曰。依是修行。升左阐教。而先后遭遇。凡十七载。洪熙改元仁宗皇帝淘汰教职。唯师独膺嘉奖。敕曰。佛氏以能仁为教。化导愚类。以阴翊皇度。利安庶品。总教事者。必在得人。不以轻授。尔左阐教慧进。究明宗旨。严洁戒行。简授兹任。修习弥勤。朕用尔嘉锡之敕命。尔其益懋精进。振乃宗风。以称朕命。钦哉。宣德纪元宣宗皇帝。待以国老。赐毗卢冠织金磨衲。诏于内翰。因多官并僧众。对写金字华严般若宝积涅槃四大部经。尚膳供馔饮竣事。灌顶净觉大国。师奏请隆善开。讲楞严会解。听受缁素万馀指。年弥高德弥邵。耳。目清明。颜貌奇古。性直而俭。道旧荣国恭靖姚公国师。译主光公。讲经隐峰琮公。独芳莲公。月庭朗公。手度高弟。左阐教兼大兴隆住山广通。万佛住山广辩。鸡鸣住山广载。戒坛宗师广严。学徒。左善世广议。右觉义广铭。承旨讲经道深。馀不尽举。而其世寿八十有二。僧腊七十有三。于正统元年闰六月。示寂于庆寿丈室。讣闻。上遣礼部谕祭。茶毗于阜城。舍利灵骨。立塔于浑河之西。敕赐万佛山之原。以褒异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崇安人,字永锡。建文元年举人。历官工科给事中。自陈愿为学职,除衡州教授,永乐间预修《永乐大典》,改衢州教授。宣德中预修《太宗实录》,改建昌教授。在任五典文衡,以公明为人所服。性嗜学,垂老手不释卷。卒年八十。纂辑《崇安县志》,有《永锡文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7—1402 【介绍】: 明朝皇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子。洪武二十五年,以父标死,被立为皇太孙。三十一年,太祖死后即位。次年,改元建文。用齐泰、黄子澄计削藩。建文元年,叔燕王朱棣起兵,以“靖难”为名。四年,燕兵渡江破京师。帝在宫中自焚死,传说谓从地道出走为僧,流浪各地,其说难信。原无谥,清乾隆时追谥“恭闵惠皇帝”。黄鹤楼志·人物篇
朱允炆(1377~?) 即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至1402年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称明惠宗。在位期间颇有作为,史称“建文新政”。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永乐皇帝)攻破南京,朱允炆失去皇位,失踪后下落成谜。据清初傅维麟所撰《明书· 忠节传》之《程济、叶希贤、杨应能传》记载,宣德七年(1432)“五月,师(即朱允炆)至武昌,登黄鹤楼、仙枣亭,有‘何年化鹤归’之句”。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解义篇第二之三
释应能伪姓杨氏。实建文君也太祖之嫡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封皇太孙。讳允炆。生时顶颅颇偏太祖抚之曰半边月儿。及读书甚聪颖。一夕懿文太子与侍太祖命咏新月诗。太子吟云昨日严陵失钓钩。谁人移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洲。太孙吟云。谁将玉指甲。掐作天上痕。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太祖览之不悦。盖未得团圆影落江湖皆非吉兆。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大渐。乃授以一小箧。封钥甚密。戒于急难方开。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年二十有三。明年改元建文。召方孝孺为翰林侍讲。直文渊阁日讲周官礼。变更太祖旧制。于是诸王多不逊服。乃曲加恩礼。侍读太常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议削诸王之权谋者先燕。命侍郎张炳都指挥使谢贵察燕动静。遂逼燕起靖难师。南讨黄齐。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破金川门。帝纵火焚宫。启太祖遗箧视之。得杨应能度牒剃刀袈裟缁服。遂削发自御沟出遁云游四方。自湖湘入蜀。云南复闽入广西横州南门寿佛寺。居十五年。升座演法归者甚众。所至成大法席。人不知是帝也。复往南宁居一萧寺。衲子云集师为随缘开示。一众欢然。久之至思恩州。立于当道值知州出。从者呵之。师言。我是建文皇帝也。自滇历闽至此。今老矣。欲送骸骨归帝乡。巡按御史闻于朝赐号老佛。命驿送至京师。乃赋诗云。流落江湖四十秋。归来不觉雪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长乐宫中云影暗。昭阳殿里雨声愁。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及至京。朝廷未审虚实。以太监吴亮曾经侍膳。使审之。师见亮即呼曰。汝非吴亮耶。曰不是。师曰。我昔御便殿。曾弃片肉于地。汝伏地餂食之。何得忘也。亮稽首大恸。已而取入西内供养。竟卒于宫中。 系曰。建文君既继大统之二。应与贤佐之臣兢兢格守太祖之成法而补其未逮。则文皇帝亦安于藩邸矣。乌有靖难兵破金川门哉。为其一旦误用方黄辈。讲周官行井田。变更旧制威逼亲王文皇乌能坐视大宝隳于侏儒而束手待缚耶。今数百年国家之鼎盛天下之治平者诚赖靖难之一旅耳。建文事弇山集深言其既罹难必无出家之理。既出家必无还宫之事。杨应能牒是冒之也。斯据国朝典故皇明通载及宪章录思恩志等说录之。固于僧传是不可缺。君子详焉。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伪姓杨。实建文君也。太祖之嫡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封皇太孙。讳允炆。生时顶颅颇偏。太祖抚之曰。半边月儿。及读书甚聪颖。一夕懿文太子与侍。太祖命新月诗。太子吟云。昨日严陵失钓钩。谁人移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洲太孙吟云。谁将玉指甲。掐破上天痕。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太祖览之不悦。盖未得团圆。影落江湖。皆非吉兆。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大渐。乃授以小箧。封钥甚密。戒于急难方开。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年二十有三。明年改元建文。召方孝孺。为翰林侍讲。直文渊阁。日讲周官礼。变更太祖旧制。于是诸王多不逊服。乃曲加恩礼。侍读太常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议削诸王之权。谋者先燕。命侍郎张炳。都指挥使谢贵。察燕动静。遂逼燕起靖难师。南讨黄齐。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破金川门。帝纵火焚宫。启太祖遗箧视之。得杨应能度牒。剃刀。袈裟缁服。遂削发。自御沟出遁。云游四方。自湖湘入蜀云南。复闽。入广西。横州南门寿佛寺。居十五年。升座演法。归者甚众。所至成大法席。人不知是帝也。复往南宁。居一萧寺。衲子云集。师为随缘开示。一众欢然。久之至思恩州。立于当道。值知州出。从者呵之。师言我是建文皇帝也。自滇历闽至此。今老矣。欲送骸骨归帝乡巡按御史闻于朝。赐号老佛。命驿。送至京师。乃赋诗云。流落江湖四十秋。归来不觉雪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长乐宫中云影暗。昭阳殿里雨声愁。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及至京。朝廷未审虚实。以太监吴亮曾经侍膳。使审之。师见亮即呼曰。汝非吴亮耶。曰不是。师曰我昔御便殿曾弃片肉于地。汝伏地餂食之。何得忘也。亮稽首大恸。已而取入西内供养。卒于宫中。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应能,姓杨氏,或曰即建文君也,太祖之嫡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封皇太孙,名允炆,生时顶颅颇偏,太祖抚之曰:“半边月儿。”及读书甚聪颖,一夕懿文太子与侍太祖,命咏新月诗,太子吟云:“昨日严陵失钓钩,谁人移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洲。”太孙吟云:“谁将玉指甲,掐作天上痕。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太祖览之不悦,盖未得团圆,影落江湖皆非吉兆。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大渐,乃授以一小箧对钥甚密,戒于急难方开。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年二十有三,明年改元建文,召方孝孺为翰林侍讲,直文渊阁,日讲周官礼,变更太祖旧制,于是诸王多不逊服,乃曲加恩礼。侍读太常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议削诸王之权,谋者先燕,命侍郎张炳、都指挥使谢贵察燕动静,遂逼燕起靖难师,南讨黄、齐。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破金川门,帝纵火焚宫,启太祖遗箧视之,得杨应能度牒、剃刀、袈裟、缁服,遂削发自御沟出遁,云游四方。自湖湘入蜀,历滇闽,复入广西横州南门寿佛寺,居十五年,升座演法,归者甚众,所至成大法席。复往南宁居一萧寺,衲子云集,能为随缘开示,一众欢然。久之,至思恩州,立于当道,值知州出,从者呵之,能言:“我是建文皇帝也,自滇历闽至此,今老矣,欲送骸骨归帝乡。”巡按御史闻于朝,赐号“老佛”,命驿送至京师。乃赋诗云:“流落江湖四十秋,归来不觉雪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长乐宫中云影暗,昭阳殿里雨声愁。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及至京,朝廷未审虚实,以太监吴亮曾经侍膳,使审之。能见亮即呼曰:“汝非吴亮耶?”曰:“不是。”能曰:“我昔御便殿,曾弃片肉于地,汝伏地餂食之,何得忘也。”亮稽首大恸,已而取入西内供养,竟卒于宫中。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善缘,字了心,侯官姚氏子。七岁依城东宝峰庵无尘出家,参鼓山蓝田,后住南京灵谷寺,礼僧录阐教幻居大师。永乐三年,鼓山虚席,领檄主之,建千佛阁。五年春,诏设广荐大会于蒋山,徵天下名僧,善缘应诏入京,说法称旨,恩赉甚渥,赐号“成就”。秋归,举任都纲,后寺燬于火。善缘重兴殿阁及诸寮舍。宣德庚戌,还珠阁坏,更为募建,明年落成,十月示微疾,十九日沐浴更衣,口述生平行业,命侍僧书之,所积金谷,悉委其徒,命创大殿、三门,语终而寂,塔于狮峰。著有《灵源集》,盖取鼓山前代老宿事实,编为叙传及名人文艺,为《山志》之权与。后黄用中、徐兴公相继纂辑,即本于善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8—1448 【介绍】: 明太祖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宁王,国大宁。永乐元年改封南昌。晚年深自韬晦,自号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好学博古,诸书无所不窥,旁通释老,尤深于史。著《汉唐秘史》、《通鉴博论》、《神奇秘谱》及戏曲《私奔相如》等。又传奇《荆钗记》,《曲品》谓作者系元柯丹丘,王国维考为权作。卒谥献。明诗纪事·甲签·卷二(上)
王太祖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七年就藩大宁。永乐二年移南昌,正统十三年薨。有采芝吟四卷。 (《名山藏》:王白皙美髯,负气好奇,嗜学博古。自其髫龁时,自称大明奇土,老号臒仙。所论著及于卜筮、修炼、琴弈诸书,手制博山炉及古瓦砚,皆极精致。 《列朝诗集》:王恃靖难功,颇骄恣,多怨望不逊。作日蚀诗云:「光浴咸池正皎然。忽如投暮落虞洲。青天俄有星千意点,白昼争看月一弦。蜀鸟乱啼疑入夜,杞人狂走怨无天。举头不见长安日,世事分明在眼前。」以此诗征之,王之怨望信矣。又作嚷云诗云:「蒸入琴书润,粘来几榻寒。小斋非岭上,弘景坐相看。」王每月令人往庐山之巅,囊云以归,结小屋曰云斋,障以帘莫日放云一囊,四壁氤氲,如在岩洞。余观周宪王有送雪诗。臞仙囊云,宪王送雪,此宗藩中佳话可属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