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873,分259页显示 上一页 180 181 182 183 184 186 187 188 189 下一页
释圆月(字 印空 熊 )
释源昆(字 澹邃 )
释照梵(字 全初 )
释照楞(字 镜玄 )
释照御(字 参哲 )
释真参(号 无为 刘 )
释真澄(字 所庵 )
释真怀(字 冲虚 )
释真利(字 和雅 石 )
释真谧(号 定湖老人 )
释真融(别称 大智禅师 )
释真圆(号 遍融 字 大方 鲜 )
释正派(字 觉非 蔡 )
释正顺(别称 华严菩萨 )
其它辞典(续上)
释圆珑(字 大觉 郑 )释圆月(字 印空 熊 )
释源昆(字 澹邃 )
释照梵(字 全初 )
释照楞(字 镜玄 )
释照御(字 参哲 )
释真参(号 无为 刘 )
释真澄(字 所庵 )
释真怀(字 冲虚 )
释真利(字 和雅 石 )
释真谧(号 定湖老人 )
释真融(别称 大智禅师 )
释真圆(号 遍融 字 大方 鲜 )
释正派(字 觉非 蔡 )
释正顺(别称 华严菩萨 )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圆珑,字大觉,姓郑氏,武林人也。往来无极讲席间,与雪浪度门相友善,而绍觉承执弟子礼唯谨,各侍一母,称两睦州。时寄寓土桥民庐,因奉母也。有古松英者,兄弟同出家净慈,珑日与英语,夜宿英寮如家,唱和挥洒,墙壁几遍,自谓寒山拾得,人莫之许。所寄庐地仅方丈,而集海内名士,座为之满。梵筴止一度一架,取读之,恍入龙藏,入无量法门矣。自题栗主于案,欲以谢客,客至且疑且悲,低回久之,渐入其寝,突遇珑乃相视莞然。尝读《宗镜》有省,与其徒承手录百卷,示邻居士虞长孺曰:“吾得扫除宗镜堂,为寿师役,足可无憾,来时虚空包法界,去时法界包虚空耳。”逝时喃喃二语不绝,时《宗镜》唯梵本,妙峰福灯阅之而悟,因劝藩王刻其书于秦,而珑始传写于吴,吴中士人多喜读之。妙峰亦驻锡南屏,与筠泉莲为友,皆远嗣永明寿云。 有真界,字幻居者,槜李人,亦来吴中,栖止南屏松寿堂,注解《金刚经》,视古今百家注无当旨者,独会祖意而为之注,直指人心而不袭旧语。盖六祖、中峰于此顿悟,非直注则经属于论矣。注成,六梦居士序之,去隐西溪,无何端坐而化。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圆月。字印空。姓熊。京师人。入翠峰之室。栖伏牛山。久之有得。性光显露。辟道场开法。学子麇至。声闻九重。被命于庆善戒坛。为受戒者宗师。
人物简介
全粤诗
源昆,字澹邃。海阳人。住海丰万寿寺。事见民国温廷敬《潮州诗萃》闰编卷一。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照梵,字全初,乌程人。桐乡密印寺僧。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照楞,字镜玄,秀水宁庆庵僧。游黄叶之门。有《松月轩稿》。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四
照御,字参哲。小容范氏子,幼具佛性,中夜拜大士像,额坟起不休。年十八,归依松石,后受具于巨德禅诵。而后腰镰负薪,与众作苦。经楼茶舍,位置楚楚,于深松文柀中,户牖澄碧。六时梵课,猿啼岛语,静中响答,极岩栖之致。坐腊四十二,寿六十四,预知归期,晏坐而逝。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真参。号无为。楚之江陵人。姓刘氏。幼聪慧。乐善好施。与物无忤。攻举子业。蜚声文林。经史之暇。喜谈佛书。后遇老衲。奇之曰。子。真大乘法器。世途轩冕。一梦幻耳。于是幡然改悟。甫弱冠辞亲出家。父母欲夺其志。弗得。乃诣玉泉山。师事无边长老。祝发受具。矢心究道。前后凡三然指。誓信不退。久而有入。所至道俗归之。后游京师。四众斯观音寺。奉师居之。道声翕然内庭闻之。颁赐斋供无虚日。后以厌烦。归隐伏牛。将化谓弟子。尘世真梦境。吾将行矣。汝曹勉力。无于袈裟下堕落也。言讫而逝。陕西观察使王元春。为撰其行立石焉。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五
真澄,字所庵,寻甸张氏子。年十五,慕玉龙法光道范,常思见之。见园中柿熟,欲将为贽,攀树摘取,缘枝堕地,神魂惊越,昏昏如梦,竟赴光所,与光问答,历历在目。及苏,乃知身卧堕处,遂悟生死不在色身,即往礼光受五戒。年十八,复投曲江见古梅,始从薙染。已而遍参名山,乃至北都,居千佛寺,依遍融,多所发明,遂嗣其法。后住五台山,弘敷教席,为近代法师之冠,及回鸡足,建那兰陀寺于金龙潭。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三
真怀,字冲虚,昆明黄氏子。初投盘龙寺,后游峨眉、五台,栖台九载,学诸经论,参蕴璞憨山,翻然省悟,知所从入。及还鸡足,建不二轩以居,晚住传衣。十五年专修净业,将寂七日,预邀山中耆宿告别,忽焉迁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真利,字和雅,姓石氏,昆明人。幼弃锦襦,改从僧服。始侍彻明,渐通经论。及长,有志参方,遂底金陵得戒于古心,研穷仪范,便识津梁。复受教于三槐、蕴璞诸师,神智焕发,辩如泉涌。所至名山,屡主讲席,聿开法会,得律徒数千人。楚岷王奉以为师。及还滇,驻锡鸡足,更创律堂,滇之法戒,弘于真利。寿八十馀,无疾坐化。有《陶公寄怀诗》云:“吴楚烟波几万重,金鳞掉尾许谁同?归来罢钧鸡山窟,高唱渔歌捲碧筒。”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真谧,自号定湖老人,隆万间秀水真如寺僧,冬溪之门人也。有学行,参方归后,搆室三楹于长水法师墓侧。绕屋四五亩,细竹翠烟,碧雾笼密,深通蛇径,风过之萧然。非禅流韵士,即藏躲不出。王百谷至,每信宿不去。栖静三十年,有《谷声集》、《诗语淡隽》。与项少岳同调。项子京为作定湖图。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兴福篇
真融。楚之麻城人也。幼有慧性。十五为沙弥。潜心教乘数年。托钵行游。涉历名山。所至随处结缘。嘉靖丁未。抵建康。入牛首山。修苦行。明年入燕京。挂搭崇国寺。讽法华经。越数月至万寿山。登坛受戒已。入五台山。禁步五年。愈益精进。甲寅。往伏牛山龟背石。炼磨三年。持行益苦。丁巳。自伏牛还楚。寓会城龙华寺转经。明年入蜀。住峨眉山顶。禁步一十二年。集众修安养行。立丛林。建藏阁。名净土庵。接纳云水。孳孳如不及。万历二年。出山。随喜止𨧿华山。𨧿华与峨眉。相拱向。每见朝山人众。山路八十里。崎岖崄峻。风雨不时。措足无地。欲为憩息之所。而难其基。闻山有池。曰金莲池。上平衍可建道场。师大喜。往视果然。遂夷石为址。伐木为材。工勤于趋。人乐于助。不一二年成一大刹。名金莲庵。寔峨山之化城。云水赖之。复修千佛阁。为金莲之镇。既而复念。天下三大道场。五台峨眉。已获朝参。独普陀山。乃观世音示化之地。可弗至乎。以万历庚辰。渡海抵小白华。感大士示相。大慰夙愿。自谓。与此山有缘。餔糜吃菜。了馀生足矣。乃于宝陀寺之左。曰千步沙。迤逦而东。沙尽处有山。曰光熙峰。师结庵其麓。前为楼俨然。观沧海日出。后为大士精舍。其馀方丈香积。靡不翼翼然饰矣。庵成。命之曰海潮。盖视峨眉𨧿华之胜。不相远也。师为人。一味真实。捍忍勤苦。刬灭情识。人无贤愚少长。一以慈眼视之。游泳教海。深入三昧。终不以二门。自居净业堂。一单终身。不与众异也。尝谓人曰。某甲苦行六十年。岂敢妄有希图。但愿与三宝结缘。成人天小果。毕吾志耳。师住山。多神异之迹。痛秘之人。有见者戒勿泄。静极光通。理固然耳。吾自不惑。焉敢惑人。师之道岸。无涯涘矣。故朝海者见大智禅师。以为现在肉身大士。丛林相传。以为口实云。岁□□□月。坐化于海潮院。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真圆。字大方。遍融其别号也。蜀之营山人。姓鲜氏。幼业儒。身长七尺馀。音吐洪亮。年将立。感生死无常。遂舍家入云华山。礼可和尚为师。落发受具。一钵东下。至洪州。葺马祖庵居之。复舍庵入京师。遍游讲席。深入华严法界。心念口演。不离此经。复束钵入匡山。值岁凶。鬻薪度日。采薪遇有材坚寔可为器杖者。辄削成。杂薪中。卖之不论价。随得钱米无多少。一以供众。为之不避风雨寒暑。如是二十馀年。庵居狮子岩。地幽僻多魈伥。常横一棒坐岩口。行脚僧来。辄棒之出。竟无契其机者。前后四入京师。初住龙华寺。听通公讲法。次住柏林阅藏。又移世刹海。接待云水。最后慈圣太后。建千佛丛林。请师居之。陈文端赵文肃二公。为护持。道望赫然。尝在杲日寺。讲华严经。有狂僧。触太宰下狱。词连师。因并逮师下狱。两狱卒甚苦患师。置师于匣。师不胜苦。口称大方广佛华严经。铁栓檀匣。轰然尽裂。狱卒骇异感化。因不复为狱卒。师在狱时。送供入狱者甚众。然必狱众均沾。精好一如始受。否即力却。终不独入口。狱众以此感动。相率皈依。圜扉之中。佛声浩浩矣。师在狱凡三阅月。文肃公疏请。得免。师念苦缘当百日。今未满。且不能舍狱众。坚不肯出。比出。隐谷积山。块然独坐。见人不起。亦不举手。会中贵杨某。奉慈圣命。请居世刹海。赐内帑紫衣宝幡龙藏。时江陵方柄国。尝诣师。侍者屡促师迎。不应。江陵至榻前。始徐起。执其手曰。公来何为。曰来问佛法。师曰。尽心佐理朝廷。此真佛法。舍此俱为戏论耳。张默然。张。又尝偕文肃谒师。问如何是文殊智。曰。不随心外境。如何是普贤行。曰。调理一切心。师性耿直。高声硬语。闻者凛然。不能为豪贵人温愞。此亦其槩也。初师法躯修伟。而不甚肥大。自住刹海。日渐丰硕。至须人扶掖始得行。隆冬冱寒。日必数浴。居恒危坐。默持法界观。或诵华严无停𠷳。甲申九月。师命梓人造龛。促其期曰。宜速成。缓无及也。前三日。孤雁集方丈。师抚之点头曰。尔来乎。盖雁去而师灭。师原无疾。独觉气力渐微弱。至重九日。尚坐绳床。听诵晚课。闻愿生西方句。泊然而化。世寿七十九。僧腊五十。全身瘗德胜门外。普同塔。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释正派,字觉非。姓蔡氏,晋江人也。生有夙慧,苦志勤学,出家后居东塔院,博洽诸经,兼以文蓻,助我禅悦。时有无断老宿栖止寺中,淹通内外典籍,素见重于王遵严诸文学。正派承其启迪,别有会心,无断深契之,一时名籍甚郡。司寇詹咫亭以直言归结室北山,巢云延正派居之,礼意殷殷。山中唱和,有竹下烹茶,云入袖松间,倚杖鹤窥人之句。后游吴越名蓝胜境,咸有题咏,人多传诵。咫亭复邀朋辈,及诸名德,结《楞严社》,每会人立一义,多方参辨,唯正每夺其标,有云:“惭愧未能成底事,逡巡难得似前人。”可见派之素履不以文害志也。临终示偈曰:“勿毁勿赞,本无涯岸,云度长空,月浮碧汉。”世寿七十九。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解义篇
正顺。蔚州高氏子。初为台山寿宁用公行童。圆具后。结庐深树间。屏绝诸缘。唯读华严经。数满千部。常入华严观。一夕入观。闻空中声曰。和吞山水少会风云。从是有契入觉。行住坐卧。了无一物为障碍。无一念为起灭。身心荡然。与法界合。为人演说。言如涌泉。皆契法界深义。因于岭头。建大阁。阁下为海水。出大莲华。华上坐毗卢遮那佛满月像。每对佛入观。五七日方起。故人以华严菩萨称之。而不敢名。成宗闻师名。三召不起。就授五路总摄之职。固辞不受。临终谓众曰。无尽刹海。不离当处。妄情未瞥。悟入无时。门人法忍曰。未审。师今向甚么处去。师唤忍阇黎。忍喏。师云。虚空剖出一茎骨。言讫恬然而化。是日。灵几上有龙瑞。五彩飞光烛庭宇。移时乃歇。停三日化火自焚。门人拾舍利。建塔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