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763,分251页显示  上一页  176  177  178  179  180  182  183  184  185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广真(吹万 龛佛事 )
释广育(扈芷 )
释广衍(别称 病痴道人 雪音 )
释德一(达方 )
释德山(翠峰 )
释德彦(徽可 )
释德昂(伏庵 )
释德潮(普光 陈 )
释德琮( 杜 )
释德璩(宝雨 陈 )
释德胜(梵华 律山 祁堂庵 )
释德蕴(五雪 )
释德薪(起南 )
释德言(心学 )
释心寂(含虚 )
释广真 朝代:

人物简介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五
大师广真者。字吹万。西蜀僰道宜宾人。姓李氏。父祖世籍婆罗门。师生惟慕事佛。得法于月明和尚。万历戊午年。说法于潇湘之湖东禅院。次迁忠州聚云。夔州宝峰。及云来兴龙。巴台诸刹。阐扬大慧宗风。崇祯己卯七月三十日。唱灭于本山。嗣法门人曰。慧机。慧芝。慧丽等。依法阇维。阇维时。遍地荷香袭人。烟至松羃。结为五彩。火后收舍利三百馀颗。复得黄金锁子骨三茎。当门二齿。变为紫色。建塔于三目山之阳。属四川观察使田华国。为塔上之铭。署师为大慧十四世之孙。懒庵鼎需禅师之裔。盖。大慧初开法于洋屿庵。时需得法为第十三位。今灯谱。载大慧下法嗣。共九十四人。讹列需为第三十五位。需既得旨。韬光于福唐山水之间。及大慧从梅阳生还时。始开法于西禅。入室之子。仅得安永。南雅。志清。安分四人。分于元至正间。庵居剑门。志清。住天王。南雅。住龙翔。安永说法于鼓山。是为鼓山永。永付悟明法坚二人。坚。住承天。明。住净慈。纂修联灯会要。座下衲子虽众。独以大法嘱太原苦口益。益付筏渡慈。当益慈之时。约在明之中。叶丛林先德物故。禅门死于绳规。凡我行道之士。无不藉赖。中贵给劄住持慈公辈。或不忍视。而恬退于山边水边。保任乃事随方接纳一个。半个尚以笃实。承继祖宗命脉。慈。得一言显。显。付小庵密。密。出二仰钦。钦。出无念有。已上俱有语录机缘。有。付荆山宝。宝。付铁牛远。远。付月明池。此三代。惟述相见之语。并付嘱之偈。月明池公。以源流大法。付与真公大师。至师崛起中兴。光显大慧之宗。师初出世楚之湖南潇湘小院。衲子。相传上堂示众入室机缘。丛林识者。惊为大慧再来。崇祯辛未腊八日。布金檀越内卿田素庵。诸师居忠州聚云禅院。拈香毕。竖拂云。从上古人。只为者个东西。颟顸了许多英雄豪杰。赚陷了许多高人达士。抛撒了许多油盐酱醋。今日老僧。不徇人情。向汝诸人道破。只要汝等于日用二六时中。行住坐卧处。穿衣吃饭处。运水搬柴处承当。若承当得来。英雄豪杰。也颟顸他不得。高人达士。也赚陷他不得。油盐酱醋。也抛撒他不得。且问。大众如何是者个东西参。东吴有居士刘墨仙。久游玄墓之门。持圣恩问道录访师。论及杨岐九峰之语。师徵云。正恁么时。杨岐在。前九峰在前。仙良久云。和尚又作么生。师便喝。仙云。者一喝。是前是后。师翘一足。仙礼拜。玄墓汉月藏禅师书至。师以为千里同风。即挝鼓升堂。说妙法语。语见聚云全录。命维那。对众宣读其书。曰。大慧禅师。说尽人间禅病。四百年内。望之如渴人求井。不料一枝埋没。向三峡锦江之上。前得来书。语录已见作略过人。第未得从容谈三月于水流石上。为恨不浅。兹闻已返峡中。略伸四问。万乞答。我更欲禅师起已坠之禅于今日。令后辈。重见天日于座下。断不令山野遗恨耳。书尾复致四问。曰。正睡著时与死了烧了。心之与性。牙齿打不著。须向者里希取大用始得。如何是此处底大用。师答云。宁向太阳妆罗刹。不来黑暗扮睹音。二问。沿流不止。绝却真照。照不到处。如河是吹毛用了急须磨。且道。磨个甚么。师答折脚铛里淡黄齑。三问。明处既已脱却心性。切莫在离心性处躲跟。除此二途。如何相见。师答。才过驴胎。又闯马腹。四问。近世野狐。都说心性禅。不知姓张姓李。请禅师代答一转语。贵图天下衲僧脱却腥臭。师答夺者老贼头。拄杖拗折。莫言不道。已而师于回书之尾。亦致四问。以问汉师。作相问。用水一碗贮米七粒。架茅草十字在上。请道是甚么义。二问□□沩仰九十六种圆相。收尽六义问。有个收在那一义。三问。古人道。八角磨盘空里走。不知是空走磨。磨走空。四问。老鼠吞大象。虾蟆口咬著。吞不入。拖不出。苍头老儿跳一步。请下一转语。汉师或有答斯未载焉。师之说法。垂机勘辨。约类如此。有正录十卷。广录三十种。共六十六卷。属水部尚书郎熊汝学。捐俸刊行。板存忠州治平禅院。系法孙灯来编次。来住高峰。铁壁慧机之子也。 赞曰。真师既出世于万历之间。我禅门正当肇兴之时。至天崇间诸方有大名称者。俱有书问交通往来。未见一言表出大慧宗系之名。何也。无乃各阐己宗为急务。未暇轻重之耶。然亦是吴越燕赵众生鲜福。未获沾师法雨耳。康熙丙寅冬。余为天童封龛佛事。经四明。过寿昌禅林访旧。遇师之玄孙统公别庵禅师。始悉真师三代全录。不得不为之传。补入僧宝。否则阙典之责。其在余乎。 (有正录三卷。并师下三世语录若干卷。属四川向化侯谭养元捐俸梓板。附嘉兴楞严藏流通。)。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广育,字扈芷,四川人,住嘉善大胜寺,有《东塔诗》。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广衍,字雪音,秀水普庵僧。聪慧爽拔,诗格清瘦。早撄疠症而夭。徐明樗梓其《病痴稿》,黄叶老人为立传。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又德一,字达方,仁和郎氏子。禅学之馀,兼精诗赋,一时名流,乐与往还,年登大耋,趺坐而化,有诗集一卷。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德山。号翠峰。关陕西夏人。幼质朴。深慕禅悦。年三十始出俗。从灵南牛首寺海公为弟子。束戒缚禅。日积月磨。渐有契会。海公就化。师得以自便。因遍参丛席。足迹殆半天下。虽历诸禅老钳椎。而碍膺之物终未脱。然偶遇古峰上人。悯师为道之勤。劝见宝月潭公。潭公。为时大禅伯。声光显著。一见相契。遂示以法要。且曰。子期心固远。然终欠一番彻骨在。必过此一番。死中发活。始可面目向人。出言吐气。皆有著落。不然徒使伎俩。了没交涉也。师闻忽醒。即日辞去。入伏牛山。傍崖结茆。日食麸糠草根。不知身为何物。如是六年。而豁然融贯。瓣香为潭公嗣。不忘所本也。自是远近奔赴。法席大张。相从者动以千计。以众盛故。魔起浮言。上闻。天威震怒。众皆为师危之。或劝师暂避。不从。安坐丈室。略无惧色。而卒亦无他。此在都门吉祥寺时事也。既而舍众归伏牛。而众终不舍师。故伏牛之众。视吉祥为尤盛。说法三十馀年。度人不可称记。一旦谓众曰。归欤。归欤。吾北人。归化首丘。吾之愿也。遂还京。居延寿。延寿在吉祥东。师所创也。未几而寂。年八十有一。弟子奉全身。瘗于寺普同塔之后。师梵貌颀伟。观视凝定。喜怒不形于色。有容人之德。学子不谕其意。师谆谆为教。必使达之而后已。持身甚约。所蓄无长物。得檀施辄缘手尽。以广二田。若于己无与焉者。有为师赞者曰。有风斯清。有月斯明。猗欤翠峰。玉振金声。师实录。当之无愧。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德彦,字徽可,郡之东塔寺僧,律山门人,晚居双径。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德昂。别号伏庵。会稽吴守正子也。元季兵起。守正避地石门。镇苗兵乱。母禹氏。投水死。昂年十二。从守正归越。未几。守正亦死于兵。昂无所依。去金华山中。削染为僧。修摄精厉。居然耆宿。人望而敬之。及干戈甫定。渡钱塘省亲墓。宋学士濂。序以送之。称其至孝有儒行。会修元史。昂入京。以母死事。告于史氏。遂得列传。归治母墓。榜其居曰白云。先陇镇人。表为真母轩。昂。后不知所终。 形非亲不生。性非形莫寄。凡见性明心之士。笃报本反始之诚。外此而求离。道逾远。昂之见性明心。吾不知何如也。只哀哀一念。至勤至恳。亦足为吾道解嘲。虽大慧禅师。为父母立后。亦不过推广此心。岂有一毫加于昂哉。
释德潮 朝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德潮。号普光。姓陈。其先浙人。国初。从父廉宦游。遂家于蜀。师生多异徵。出俗。从珠玉山无际禅师游。三年。得际首一肯。乃入永兴山。卓庵居静。草衣木食。造诣难量。山高峻苦无水。师入定。觉石中泠泠声。随以杖点之。泉涌出。今耳泉是也。且预知未来事。奇迹颇多。师固自秘之。人不得而传。八十九而寂。
释德琮 朝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德琮。姓杜氏。唐拾遗子美之后也。出家崇山。自食其力。水耕火种。两股皆有日炙痕。博通内外典。素不出山教化。人罕知之。成祖使中官至汴。廉得其名。还奏于朝。适西番进一僧至。言三教九流。无不通彻。堪为中国王者师。上不悦曰。堂堂天朝。岂无一人可当之。诏徵德琮至。赐金襕袈裟银钵盂。明旦普召众僧。各坐高几。辩对其僧。谈吐出入九经。滔滔如注水。琮讷于应对。众初疑之。有顷。忽问西僧。谛字何义。西信应稍迟。琮乃大声训解。鸠大藏。探儒书。历示以字学之义曰。此而不知。焉用称学。西僧羞恚。顶礼叹服辞去。上喜。召入赐坐。即日授左善世。为作室鸡鸣山。以为修藏之所。年五十七。说偈示寂。诏起塔于山之阴。赐御祭者三。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释德璩,字宝雨。姓陈氏,嘉禾人。璩他本或作𰢉,而字、姓、籍地、事迹,皆同知一人也。璩方七岁,随父入杭,至云居圣水禅寺,见绀宇宏丽,宝龛严饰,道心激发,如逢夙游,舍之出家,欣焉乐从。初礼慕云,后参觉明,十年之间,两师继寂。璩未披缁,遽膺寺务,勤瘁敏达,咸嗟异之。年二十三,受戒于闻谷大师,持之崭崭惟谨。及赴新伊古德讲席,数年得提示之要,于是携屐挈钵,西走豫章,访匡氏之遗庐,踞紫霄之绝巘,空濛寂历,如遇真如。久之,乘风放武昌,摩赤壁长江,荡胸大崖,耸目廓然,有洗空—切之意。回棹白门花岩,彷佛南宗点滴在师单持,一挥手间即得,所至境与年忘,寻以岁歉,还栖寺中,盖冥心参访。又几许年,复杯浮闽渤,延睇武夷,揽九华三溪之胜。三年而遇汉冲林君,鼓琴而乐之,尽得其传,遂称绝调。愿受教者无虚时,过万玉山房,有声从岩谷冷冷而出,不知其在十指间也。璩为人伉爽,能任事,与人交历久无倦容,更好为之下,遇横逆,则坦然受之,不与校,世人以是益重之。性诚悫,每登坛作法,必有奇应,常为延平令陆君道胤追荐亡母,夜风雨灭烛,有光自天,照壁如日,见者惊叹。冯之焕父,参军楚南,槥返自燕,未抵家门,夜半于逆旅,蹴同行者梦中使起曰:“吾家有使,召我及归。”询之方百日,仗璩设荐故也。仪真守将杨新亡母,迎璩资往见母,冉冉驾空蹑梁而来。新投地哀号,望璩顶礼,“微师,吾谁与见母生天上也?”著有《如云集》。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德胜,字梵华,号律山,嘉善人,世姓蒋,居嘉兴福源庵,又名祁堂庵,有《藕花社集》。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德蕴,字五雪,嘉兴兴善寺僧。从萍庵游,问为诗律,新藻有致。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八○一
德薪,字起南。海阳人。得法崆峒,晚归潮,建华严庵于西郊。著有《劫灰诗文集》。事见民国温廷敬《潮州诗萃》闰编卷一。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德言,字心学,精岐黄,工诗,能文。总河陈鹏年,少宰汤右曾,仇兆鳌,往复唱和,有《趺翠楼诗集》一卷。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心寂,字含虚,嘉兴兴善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