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763,分251页显示  上一页  175  176  177  178  179  181  182  183  184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如念(别称 幻斋 如念 )
释如意(宝峰 )
释如慧(别称 兀斋 如慧 )
释如本(南询、妙圆 )
释如观(蕴虚 )
释如通(易庵 杭 )
释定林( 定林 )
释寂澜(法孺 )
释寂观(内惺、法界 陈 )
释寂章(密印 )
释密行(寂忍 谷 )
释尽玄(如如 张 )
释居溟(去息 )
释广原(月庵 )
释广慧(野愚 )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幻斋。名如念。为人温厚老成。嗜学经论如渴。二人同心执侍。如阿难难陀。以故栖霞法席。为江南最。二公俱善达观老人。观方佩南宗心印。勘辩诸方。而二公与之出入议论。时蒙许可。其人可知矣。丙戌十一月初七日。慧忻然谓弟子曰。我愿毕将去矣。遂七日不食。而精神挺然。至十三日。端坐将逝。弟子请曰。着甚么衣好。曰。不干他。遂逝。其夕。观师在京之潭柘。梦慧掉臂西行而无侣。呼之不答。讣至。方验其异。又三年戊子十一月十三日。慧方大祥。而念忽叹曰。我更十日逝矣。至期果逝。与慧同塔龙化庵后。慧。世寿四十四。僧腊三十二。念。世寿三十八。僧腊二十五。方今丛林衰替。二公俱精进光明幢。使不夺其年。庶几为大法栋梁。而竟为报缘所局。未终下寿。遂弃人天。伤哉。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四
释如意,字宝峰,蜀人也。入滇以五利起家,已而改服为僧,依止会城大德寺,礼佛三十馀年,足所跪处,石为之穿。时直指李柄慕其精勤,亲叩法要,遐迩谒者,几无虚日。如意勌于津梁,携徒无候,退隐伏牛。年八十馀,说偈谢去。
释如慧 朝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兀斋。幻斋二比丘。俱出襄阴钟氏。为同祖兄弟。同师素庵法师。称高足。兀斋。名如慧。法师与慧。在俗父子也。母汪腹之时。师已入留山矣。慧生三历不语。一日父归省其祖。一见喜曰。我父子同出家去。家人异之。五岁失母。养于伯母江。即幻斋之母也。慧。幼习世典通大意。会法师集讲京师。因来省。遂祝发座下。时十三岁。初听楞严。至徵心辩见会五阴三科处。愕然自失。乃登坛受具。昼夜六时。除听讲外。即跏趺习定。兀然如槁木者三年。同学呼为兀斋。一日定中。见大光明身等虚空。自是掩关不语。妙悟益发。内外典籍。寓目即了。无滞义矣。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如本,字南询,嘉兴白莲寺僧。善书。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六
释如本,字妙圆。万历时与妙光慧禅师同游黄山,止于佛岭,把茅葺亭,设姜施茗,弘其愿力,相与胼胝,百具更新,遂成胜地。慧为歙岩王氏子,本则遗其氏里。尝自述《佛岭纪事》一篇,略云:“万历甲辰,自浙之虎跑来游黄山,至歙西潜口之上五里曰‘佛岭’。前后十里间,悄无人烟,岭头有亭,额曰‘佛岭云亭’。时当炎夏,行人苦渴,因与道侣雪樵,行头蛇(陀)行,煮水以赡行旅,就亭右诛茅,为蔽风雨计。忽于荒草中见一断碣,苔藓㳽漫,大半剥蚀,然隐隐可辨,于唐有志满,于宋有云林,具见林传,而亭亦于淳祐甲辰为汪桢珉所建,工费壮固。自宋至元,废兴不常。明洪武甲子,亭将圯,众为修治,有僧栎庵居之。正德丙寅,里人汪以辅氏,又为更新,盖佛岭之名,由来旧矣。本既爱其叠峰排空,中通一线,松声涧响,云影山光,鸟鸣喈喈,掩映其间,诚佳境也。爰与道友定居焉,此可见本之志愿矣。又亭之北麓有水,一泓乳汁,涔涔出石骨中,白拟流酥,清同法鉴者,雪照泉也。泉以石为腹,泉心清彻,可鉴毛发,偶立久之,凉气沁人,不待洗涤,尘垢自消。慧初辟地时,疏凿成池,用以济行旅饥渴。因给庵僧食饮,至今赖之。”本尝参憨山清,清有《示妙圆禅者》,偈曰:“湛湛青莲花,居泥而不染。明明出世心,雪在玻瓈盏。”足状其禅心澈悟,功候圆成。故寂时,辞众偈云:“打破虚空,如风扫叶。天外山青,岭头日白。”正岩豁堂《雪霁寄妙圆老宿》有“寄言久卧寒岩柏,共拂高枝仰太阳”之句。岩康熙中始寂,本盖有高年者。又谢彦章《赠妙光上人》诗,叙曰:“十年前为作《募修石路疏》,今路已成,经楼佛阁,亦复焕然。观其愿力,可谓无负厥功。”其诗云:“四十年如一日过,入泥入水意如何。从他觉路光明殿,不比山僧愿力多。”可见本与慧开拓之勤。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如观,字蕴虚,海盐云岫庵讲僧。有《梦花幻住》二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蕴虚,海盐人。居云岫寺,有《梦华幻住》、《禅馀》诸集。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六
释如通,字易庵,姓杭氏。母氏潘,梦梵僧借宿而觉,是日生。通年十五出家,礼大海为师。未几,往双径万松,抉择心要。松问:“如何是白云不倚青山住?”通曰:“明月常悬古涧心。”松为首肯,乃付以法。嘉靖癸亥,司寇五台陆公延主南山慧因,前后改观。万历壬午,蒙宰元洲张公礼致北山灵隐,重建大觉殿。十五年瓦砾,一旦更新,其功不可泯也。先是宣德九年,寺燬于火,有伐石良玠者,方建姑苏虎邱寺大殿。郡人慕之,礼主灵隐。前后建置,多其力也。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定林者。当时所谓周安者。是也。自幼不茹荤血。又不娶。日随周生。赴讲学会场。执巾履之任。供茶设馔。时时窃听。或独立檐端。或拱身柱侧。不欹不倚。不退不倦。周生病。故杨道南。东南名士。终岁读书破寺中。周安复以事。周生者。事道南。行止一如周生。时李翰峰。李如真。焦弱侯诸公。无不叹羡信爱。李卓吾入京。二李谓之曰。周安知学。子欲学。幸无下视周安也。未几道南又死。周安因白弱侯。吾欲为僧。夫吾迄岁山寺。只多此数茎发耳。不剃何为。弱侯无以应。遂约卓吾。管东溟诸公。送周安于云松禅师处。披剃为弟子。改法名曰定林。弱侯又于馆侧。别为庵院。命卓吾书定林庵三字。为匾以奉之定林庵。居未久。即舍去牛首。创大华严阁。阁成。又舍去之楚天中山。遂化。塔骨于山中焉。伯时隐此山。时特置山居一所。度一僧使专守其塔。弱侯思定林不已。命卓吾作定林庵记。立石以志不忘云。 明河曰。五日头陀。与定林。皆以卑贱出家。其一段卓然自立之风。自不落皮相。故致司空膜拜。群公倾倒。道之所在。贵贱可忘耳。今有出家。反恃族姓。且昂然视同辈。头陀定林见之。不呼奴子幸矣。尚敢望人尊敬哉。罪云拜优波。地为之震动者。我山摧慢山倒耳。法门下衰。人不尊道。至此。不无三叹。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寂澜,字法孺,秀水天宁寺沙弥。吕文懿公之裔。作诗秀雅,善行草、丹青。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寂观,字内惺,嘉兴大云庵僧。精古籀,工诗。有《跛鼎斋稿》、《云厂集》。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七
释寂观,字法界。姓陈氏,叶榆人。生性纯笃,丱角丧母,哀泣几灭。见俗演目连,乃愀然曰:“欲报劬劳之恩,非此莫能尽心。”因思出家,往白于父,父有难色,固请许之,往荡山礼印光得度。光学富理超,贯激宗教。既得寂观,知为后劲,命名锡字,开示殊深,久之乃辞光,曰:“南历百城,差别之竟 已见;东迈万里,难获之法可求。讵敢坐迷所宝,辜负此生?”光改颜而遣之曰:“吾道行矣。”遂遍游名山,乃至燕都叩遍融,入室请益,至再至三,俱承印可。时叶榆荐绅,钦其名德,累致书祈请,郤之不赴,后闻光寂乃回淔。过响山遇虎,眓目视之,虎頫首而去。后居鸡足传衣寺,时寺燬于火,乃危坐松下。檀越感应,不日兴复,规制弘备,更胜于昔。当众务繁殷之日,手不释卷,而事无堕废,风徽远矣。
释寂章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又寂章,字密印,桐乡毛氏子。自幼披剃,受具足于灵隐具德禅师,以医能救济众生,遂绍宏泉之业,且谓人曰:“不能作人天师,何弗精岐黄术?”可想见其为人。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一
释密行,字寂忍,姓谷氏,宜良人也。父思节,母时氏,均有善念。寂行年十四,即舍入竹子山竹林寺,从顺语剃度,随侍三年,渐通经谕。乃辞,往云台拜读《楞严》。年十九,忽感念无常,欲离生死,有僧自鸡足来,为道最上乘禅,聆之心喜,恳乞开示,因导以赵州狗子语,历究五载,了无着处。后遇济凡,谓之曰:“参禅到无可奈何处方是得力处,如战士失郤宝刀赤手徒搏奋斗,直前夺取敌人手中器械方能杀出去也。”即于言下有省。往参破山,一日砌下偶见蜈蚣,以石击断,破山见截齐动,因问曰:“他性命在那头?”密行曰:“一举两得。”破山曰:“否否。”即呈偈曰:“者个蜈蚣大煞奇,战场不帕断头皮。拦腰一击重开眼,正是当场施毒时。”山肯之,乃付以源流嗣曹溪正派。且书偈曰: “蚊子喁喁上铁牛,无容下嘴处难酬。纷纷一夏归山后,遇虎逢龙且出头。”后驻锡衡州南云寺,更弘法于云南会城妙音慈云诸刹。寂年五十八,有语录数卷。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尽玄,字如如,姓张氏,澄江人也。幼从塾师,颇通文义,因读《楞严》、《维摩》诸经,即作超尘之想,后从鸡足礼幻空祝发。矢志参究,了明宗旨,有问法者,随机而道,应荅如响。所著《三教直指》、《金刚定衡》、《性学正宗》诸书行世,创建拈花寺云。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四
居溟,字去息,姑苏徐氏子。披缁邓尉修灵岩储禅师受莂记,机悟敏捷,后继其席。二年,退居锡山,读《宗镜录》,谓:“宗门净土本无异旨,吾亦当西游耳。”庚戌三月示疾,有请说偈者,不应而寂。

人物简介

列朝诗集
号月庵,钱塘人,住长干报恩寺。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释广慧,字野愚,嵩明人。幼习诗书,才情开敏,既通文理,尤契玄机。后得法于水月禅师,便事游参,行脚江南数十载,始归滇。胸怀廓落,居无定所,而学艺日进,雅望益崇。著有《颂古百则》、《沤花集》诸编,其他题咏颇富。有《鸡足山观风》一绝,云:“游遍苍崖尽法身,谁云门内更藏真。相逢欲问拈花事,千古空传献笑人。”聚洲王太史以师礼事之,后于昆明示寂,阇维获舍利,手骨赤如珊瑚。辞世偈云:“一句原无,踏倒太初。非凡非圣,万象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