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871,分259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释昙副( 邹 )
释昙鉴( 赵 )
释昙宗( 虢 )
释悟诠(号 觉海 )
僧净曜( 杨 )
释净晖( 杨 )
僧昙晖( 白玉 青阳白玉 )
僧法缘( 法缘 俞 大名法缘 )
丘景先
释慧静( 邵 )
释慧胜( 唐 )
释法悟( 康 别称 吕姥 )
释智胜( 徐 )
僧镜( 焦 )
其它辞典(续上)
释静称( 刘胜 )释昙副( 邹 )
释昙鉴( 赵 )
释昙宗( 虢 )
释悟诠(号 觉海 )
僧净曜( 杨 )
释净晖( 杨 )
僧昙晖( 白玉 青阳白玉 )
僧法缘( 法缘 俞 大名法缘 )
丘景先
释慧静( 邵 )
释慧胜( 唐 )
释法悟( 康 别称 吕姥 )
释智胜( 徐 )
僧镜( 焦 )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二
静称。本姓刘。名胜。谯郡人也。戒业精苦。诵经四十五万言。寺傍山林无诸嚣杂。游心禅默永绝尘劳。曾有人失牛推寻不已。夜至山中望寺林火光炽盛。及至都无。常有一虎随称去来。称若坐禅蹲踞左右。寺内诸尼若犯罪失不时忏悔。虎即大怒。悔罪便悦。称后暂出山道遇一北地女人。造次问访欣然若旧。女姓仇名文姜。本博平人也。性好佛法闻南国富道关开托避得至此土。因遂出家。既同苦节。二人不资粮米。饵麻朮而已。声达虏都。虏谓圣人。远遣迎接二人不乐边境。故秽声迹危行言逊。虏主为设肴馔皆悉进啖。因此轻之不复拘留。称与文姜复还本寺。称年九十三。无疾而卒也。
人物简介
名僧传抄
本姓邹。邺阳人也。清贞有风望。十馀入道。憩安乐寺。宿植其因。产业丰积。虽蕴金盈遗。不以累心。行慈悲。知止足。常内怀矜伤。以济物为务。为沙门宝志所敬。常言此人五法城之侣也。每记之云。君当生兜率勤慈氏。符其本愿。会其夙心。乃舍赀财。造法花无量寿弥勒四天王遗教。乃贤劫千佛名。僧尼戒本。各一千部。作布萨筹十万枚。传布遐方。流化殊域。开畅微远。竭财弘教。尽思幽深。应门到广。戒行精峻。唯至唯勤。乃通梦想。有人语之曰。若兜率之业已辨。无所复虑也。又梦弥勒佛手摩其顶。天香幡气神龙现体。一二年中灵应想袭。春秋六十馀。齐建四年卒。武陵都尉舟扬仁益弟之立碑(云云)。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出赵氏。冀州人也。师事竺道祖。以解律称。诣关中。从罗什受学。什曰。子真一闻持者也。住江陵新寺。厉志求生安养。临终果见奇祥。方敛目有异香。寿七十。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昙鉴。姓赵。冀州人。少出家事竺道祖为师。蔬食布衣律行精苦。学究群经兼善数论闻什公在关。杖策从学。什常谓鉴为一闻持人。后游方宣化。达自荆州止江陵辛寺。年登耳顺励行弥洁。常愿生安养瞻觐弥陀。后弟子僧济辞往上明。鉴云。汝去乃佳恐不复相见。因委曲疏受付嘱。至夜与诸耆老共叙无常。言甚切至。既夜各各还房。鉴独留步廊下至三更。沙弥僧愿请还房。鉴曰。汝但眠不须复来。至明旦弟子慧严依常问讯。见合掌平坐而口不言。迫就察之实乃已卒。身体柔软香洁倍常。因申而殓焉。春秋七十。吴郡张辩作传并赞。赞曰。披荔逞芬。握瑾表洁。浑浑法师。弗淄弗涅。炜晔初辰。条蔚暮节。神游智往。岂伊实诀。时江陵又有释道海北州释慧龛东州释慧恭淮南释昙泓东辕山释道广弘农释道光等。并愿生安养临终祥瑞焉。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三 唱导
释昙宗。姓虢。秣陵人。出家止灵味寺。少而好学博通众典。唱说之功独步当世。辩口适时应变无尽。尝为孝武唱导行菩萨五法礼竟。帝乃笑谓宗曰。朕有何罪而为忏悔。宗曰。昔虞舜至圣犹云予违尔弼。汤武亦云万姓有罪在予一人。圣王引咎。盖以轨世。陛下德迈往代。齐圣虞殷。履道思冲。宁得独异。帝大悦。后殷淑仪薨。三七设会悉请宗。宗始叹世道浮伪恩爱必离。嗟殷氏淑德荣幸未畅。而灭实当年收芳今日。发言悽至。帝泫怆良久。赏异弥深。后终于所住。著京师塔寺记二卷。时灵味寺复有释僧意者。亦善唱说。制睒经新声。哀亮有序。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二
蜀僧悟诠。号觉海。有慧性。峡州富人程夷伯年二十九。一夕梦其父曰。汝今年当死可问觉海。其人茫然不晓。一日有僧说相。负觉海字。程请一相。问云。我寿几何。觉海曰。老僧皆无求。但觅水一杯。呵气入水中。令程饮之曰。今夜有吉梦可相报。即夜梦至一官府左廊下。男子妇人衣冠严整。皆相忻悦。右廊尽枷锁缧绁之人。哀号涕泗。傍有人云。左廊是修舍桥路人。右廊是毁坏桥路人。若尔要福寿可自择取。程即梦觉发心。凡百里之内桥梁路道一一修整。工毕觉海复来云。汝作此事何延十年。程自是于道路上用工不倦。寿九十二。五世昌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1—492 【介绍】: 南朝齐女僧,建康人。本姓杨。初出家从济瑗,志诚习经,专究大乘奥秘,十年后便为宗匠。齐竟陵王尝请讲《维摩经》于第。住普贤寺,为寺主二十余年。弟子四百余人。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南齐
净晖本姓杨。建康人也。志道专诚乐法翘恳。具戒之初从济瑗禀学。精思研求究大乘之奥。十腊之后便为宗匠。齐文惠帝竟陵文宣王莫不服膺。永明八年竟陵王请于第讲维摩经。后为寺主。二十馀年。长幼崇奉如事父母。从为弟子者四百馀人。年七十二。永明十年卒也。时寺又有僧要光净。并学行有闻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2—504 【介绍】: 南朝梁女尼。成都人。本青阳氏女,俗名白玉。幼乐修道,父母弗许。至十三岁,始从比丘尼法育出家,住长乐寺。明经论,时诸名师极力问难,无能屈者。门徒至千数百人。比丘尼传·卷第四
昙晖。本姓青阳。名白玉。成都人也。幼乐修道父母不许。元嘉九年有外国禅师畺良耶舍。入蜀大弘禅观。晖年十一。启母求请禅师欲咨禅法。母从之。耶舍一见。叹此人有分令其修习。嘱法育尼使相左右。母已许嫁于晖之姑子。出门有曰。不展馀计。育尼密迎还寺。晖深立誓愿。若我道心不遂。遂致逼迫者。当以火自焚耳。刺史甄法崇闻之。遣使迎晖。集诸纲佐及有望之民。请诸僧尼穷相难尽。法崇问曰。汝审能出家不。答曰。微愿久发特乞救济。法崇曰善。遣使语姑。姑即奉教。从法育尼出家。年始十三矣。从昱学修观行。裁得禀受。即于座末便得入定。见东方有二光明。其一如日而白。其一如月而青。即于定中立念云。白者必是菩萨道。青者声闻法。若审然者当令青者销而白光炽。即应此念。青光遂灭。白光炽满。及至起定为昱尼说。昱尼善观道闻而欢喜赞善。时同坐四十馀人莫不见叹其希有也。后婿心疑以为奸诈。相率抄取将归其家。昙晖时年十六矣。以婢使营卫不受侵逼。婿无如之何。复以诉州。刺史赏异。问畺良耶舍曰。此人根利慎勿违之。若婿家须相分解费用不足者。贫道有一苍头即为随喜。于是解释。后于禅中自解佛性。常住大乘等义并非师受。时诸名师极力问难无能屈者。于是声驰远近莫不归服。宋元嘉十九年。临川王临南兖延之至镇。时年二十一。骠骑牧陕复携住南楚。男女道俗北面拥帚者千二百人。岁月稍淹思母转至。固请还乡。德行既高门徒日众。于市桥西北自营塔庙。殿堂厢廊倏忽而成。复营三寺皆悉神速。莫不叹服。称有神力焉。年八十三。天监三年而卒。初张峻随父母益州。尝忽然直往不令预知。同行宾客三十许人坐始定。便下果粽并悉时珍。刺史刘悛后尝率往亦复如之。梁宣武王尝送物使晖设百人会。本言不出临中自往。及至乃有三百僧。并王佐吏近四百人。将欲行道。遣婢来倩人下食。即遣人。唯见二弟子及二婢奠食都无杂手力。王弥复叹之。不可量也。或有问晖者。见师生徒不过中家之产。而造作云为有若神化。何以至此耶。答云。贫道常自无居贮。若须费用役五三金而已。随复有之不知所以而然。故谈者以为有无尽藏焉。时又有花光尼。本姓鲜于。深禅妙观洞其幽微。遍览三藏傍兼百氏。尤能属文。述晖赞颂。词旨有则。不乖风雅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3—约479 【介绍】: 南朝齐女僧。东莞曾成人,俗姓俞。传说宋文帝元嘉九年,年十岁,与妹忽失所在,三日而归。后又去,一旬而还,便能作外国书语,且能讲经。遂出家。于家作精舍,昼夜讲经。比丘尼传·南齐
法缘。本姓俞。东官曾成人也。宋元嘉九年。年十岁。妹法䌽年九岁。未识经法。忽以其年二月八日俱失所在。经三日而归。说至净土天宫见佛。佛为开化。至九月十五日又去一旬乃还。便能作外国书语及诵经。见西域人言谑善相了解。十年正月十五日又复失去。田中作人见其随风飘飏上天。父母忧之祀神求福。既而经月乃返。返已出家披著法服持发而归。自说见佛及比丘尼。语云。汝前世因缘应为我弟子。举手摩头发自堕落。为立法名大名法缘。小曰法䌽。临遣还曰。可作精舍。当与汝经。法也缘等还家即毁神座缮立精庐。昼夜讲诵。夕中每有五色光明。流泛峰岭有若灯烛。自此以后容止华雅音制诠正。上京讽诵不能过也。刺史韦朗孔默并屈供养。闻其谈说甚敬异焉。因是土人皆事正法。年五十六。建元中卒也。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十
景先,珍孙子,大明中为殿中郎,前废帝时出为鄱阳内史,泰始初,晋安王子勋建号,以为庐陵内史,转竟陵太守。子勋败,变形为沙门逃走,吴喜擒杀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生邵氏。吴兴馀杭人。有成仪。文学。志节高峻。善泥洹经。居冶城寺。太始中殁。寿五十。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慧静。姓邵。吴兴馀杭人。居贫履操厉行精苦。风姿秀整容止可观。始游学庐山。晚还上都进业。解兼内外偏善涅槃。初止治城寺。颜延之何尚之并钦慕风德。颜延之每叹曰。荆山之玉唯静是焉。及子竣出镇东州。携与同行。因栖于天柱山寺。及大明之中。又迁居剡之法华台。后憩东仰山。处处般游。并以弘法为务。年过知命志节弥坚。宋太始中卒。春秋五十有八。所著文翰集为十卷。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四
慧胜。本姓唐。彭城人也。父僧智寓建康。胜幼愿出家。以方正自立希于语言。言必能行身无轻躁。旬日不出户牖。见之者莫不敬异。以宋元嘉二十一年出家。时年十八。为净秀尼弟子。住禅林寺。具戒以后讲法华经。随集善寺绪尼学五行禅。后从草堂寺思隐灵根寺法颖。备修观行。奇相妙證独得怀抱。人见而问之。皆答云。罪无轻重一时发露。忏悔恳恻以昼系夜。贵贱崇敬供施不断。年八十一。梁天监四年卒。葬于白板山也。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齐州人。史不书氏。世力田。有六子皆出家。悟年五十。丧妻为沙门。诵大小品法华。每有虎踞前。若听者。性不食粳米。日唯麦饭一杯而已。武昌太守阮晦为开樊山之阳。隐士郭长翔所居之地。为堂宇。以处之。脩头陀行。尤谨禅坐。或定屡日。齐永明七年。殁寿九十七 又有慧明者。生康氏。康居人。止东安寺。登赤城。慕道猷昙兰之风。结茅而居焉。梦妇人自称吕姥。曰我当卫护。文宣尽礼致之。一至京师即去。建武中殁。寿七十一。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
释法悟。齐人。家以田桑为业。有男六人普皆成长。晤年五十丧妻。举家郁然慕道。父子七人悉共出家。南至武昌履行山水。见樊山之阳可为幽迁之处。本隐士郭长翔所止。于是有意终焉。时武昌太守陈留阮晦。闻而奇之。因为剪径开山造立房室晤不食粳米常资麦饭。日一食而已。诵大小品法华。常六时行道。头陀山泽不避虎兕。有时在树下坐禅。或经日不起。以齐永明七年卒于山中。春秋七十有九。后有沙门道济。踵其高业。今武昌谓其所住为头陀寺焉。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南齐
智胜。本姓徐。长安人也。寓居会稽于其三世。六岁而随王母出都游瓦官寺。见招提整峻宝饰严华。潸然泣涕。仍祈剪落。王母问之具述此意。谓其幼稚而未许之也。宋季多难四民失业。时事纷纭奄冉积载。年将二十方得出家住建福寺。独行无伦绝尘难范。听受大涅槃经一闻能持。后研律藏功不再受。总持之誉佥然改目。自制数十卷义疏。辞约而旨远。义隐而理妙。逢涅不淄遇磨不磷。大明中有一男子。诡期抱梁欲规不逊。胜剋意渊深雅操壁立。正色告众。众录付官。守戒清净如护明珠。时庄严寺昙斌法师弟子僧宗玄趣。共直佛殿慢藏致盗。乃失菩萨璎珞及七宝澡罐斌衣钵之外室如悬磬。无以为备。忧慨辍讲。闭房三日。胜宣告四部旬月备办。德感化行皆类此也。齐文惠帝闻风雅相接召。每延入宫讲说众经。司徒竟陵文宣王倍崇敬焉。胜志贞南金心皎比雪。裁箴尼众实允物望。令旨仍使为寺主阖众爱敬如奉严尊。从定林寺僧远法师受菩萨戒。座侧常置香炉。胜乃捻香。远止之曰。不取火已信宿矣。所置之香遂氛氲流烟。咸叹其肃恭表应若斯也。永明中作圣僧斋摄心祈想。忽闻空中弹指合掌侧听。胜居寺三十年。未尝赴斋会游践贵。胜每重闲静处系念思惟。故流芳不远。文惠帝特加供俸。日月充盈。缔搆房宇。阖寺崇华。胜舍衣钵为宋齐七帝造摄山寺石像。永明十年寝疾。忽见金车玉宇悉来迎接。到四月五日告诸弟子曰。吾今逝矣。弟子皆泣。乃披衣出胸。胸有草书佛字。字体鲜白色相明润。八日正中而卒也。年六十六。葬于钟山。文帝给其汤药。凶事所须并宜官备也。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生焦氏。陇西人。客吴中。有孝行。轻财好施。母亡。太守赙赠。不受。负土为坟。庐于傍。莳松柏。三年乃为沙门。住吴县华山寺。入关寻师授法。东海徐湛之。请为一门之师。后返姑苏。适上虞谢灵运。尤致款素。与游嶀嵊。元徽中。诏至都。止定林下寺。频建法会。注法华维摩义疏毗昙玄论。殁寿六十七。同时有释昙隆。亦以高行名世。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僧镜。姓焦。本陇西人。迁居吴地。至孝过人。轻财好施。家贫母亡。太守赐钱五千。苦辞不受。乃身自负土种植松柏。庐于墓所。泣血三年。服毕出家。住吴县华山。后入关陇寻师受法。累载方还。停止京师。大阐经论。司空东海徐湛之重其风素。请为一门之师。后东反姑苏。复专当法匠。台寺沙门道流请停岁许。又东适上虞徐山。学徒随往百有馀人。化洽三吴声驰上国。陈郡谢灵运以德音致款。宋世祖藉其风素。敕出京师止定林下寺。频建法聚德众云集。著法华维摩泥洹义疏并毗昙玄论。区别义类有条贯焉。宋元徽中卒。春秋六十有七。上虞徐山先有昙隆道人。少善席上。晚忽苦节过人。亦为谢灵运所重。常共游嶀嵊。亡后运乃诔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