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873,分259页显示 上一页 162 163 164 165 166 168 169 170 171 下一页
释绍宗(号 遂初 字 一原 陈 )
释仲羲(字 物先 )
福报(字 复原 方 )
僧行丕(字 大基 )
释如玘(字 具庵 号 太璞 )
释文琇(字 南石 李 )
释宗繁(字 独芳 陈 )
僧克新(字 仲铭 号 雪庐 余 别称 江左外史 )
僧智宽(字 裕之 号 云海 )
释夷简(字 同庵 )
释守仁(字 一初、止庵 号 梦观 )
僧净慧(字 古明 )
僧净明(字 德岩 )
僧如阜(字 物元 )
其它辞典(续上)
释妙智(号 白猷、感溪 杨 )释绍宗(号 遂初 字 一原 陈 )
释仲羲(字 物先 )
福报(字 复原 方 )
僧行丕(字 大基 )
释如玘(字 具庵 号 太璞 )
释文琇(字 南石 李 )
释宗繁(字 独芳 陈 )
僧克新(字 仲铭 号 雪庐 余 别称 江左外史 )
僧智宽(字 裕之 号 云海 )
释夷简(字 同庵 )
释守仁(字 一初、止庵 号 梦观 )
僧净慧(字 古明 )
僧净明(字 德岩 )
僧如阜(字 物元 )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妙智。号白猷。浙东杨氏子。孺时。哺以荤腥辄吐。自是素食。杨氏固世信佛乘。一日随父诵法华经。至火宅求解。父异之。十四出家。依灵鹫寺东林长老。林目其颖秀欲试之。适月出。林出对曰。日瞑来看天际月。何患无明。师指佛龛灯。应声云。烛残剔起佛前灯。管教续𦦨。林喜曰。此子再来人也。吾所有不足以待之。因勉令遍参。由是南造雪峰。西抵峨嵋。蹑天台雁宕。叩参诸识。深得言外之旨。尝叹曰。佛法无深浅。但在力行。苟无得掠虚。虽望隆佛祖。于己何益。后入庐山。于天池旧址。葺茅居焉。母陈氏。年七十馀。一日暴卒而苏。语家人曰。昨至一处。见宫室严邃。叩其门。门者不许入。指我归路。仍与偈云。八十四年狮子母。偶因风烛悟无常。好个愚溪勤念佛。天风吹送藕花香。时师在庐山。自号感溪云。后母果八十四岁卒。永乐戊子秋夜。师与静主数辈向月。忽吟汪鼎新诗。庵无人守。庚申夜。池有荷开子午花。众问何意。笑而不答。浃旬晨起。沐浴端坐。谓众曰。今日庚午矣。偈曰。内无内外无外。七十二年。随方不碍。撇下臭皮袋。良久曰。自在。遂寂。
人物简介
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解义篇第二之三
释绍宗别号遂初。上海陈氏子。年十三父母舍入里之安国寺。得法于静庵镇法师。天资颖悟戒行精严。初出说法于杭之长庆寺。大展玄风缁素向化。次迁吴兴慈感寺。时金陵长干守仁法师延居第一座。一众倾伏。洪武癸酉应召有事庐山。奏对称旨赐金缕僧伽黎。擢右讲经。无何升右善世。丁丑正月五日示微疾端坐而化。上闻敕遣中使致祭。荼毗日送者数千人徒众奉收舍利遗骨塔于安国寺。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绍宗,字遂初,上海陈氏子。年十三,父母舍入里中安国寺,得法于静庵镇。天资颖悟,戒行精严,初说法于杭之长庆寺,大展玄风,锱素向化。次迁吴兴慈感寺,时金陵长干守仁法师延居首座,一众倾伏。洪武癸酉,应召有事庐山,奏对称旨,赐金缕僧伽黎,擢右讲经,寻迁右善世。丁丑正月五日示微疾,端坐而化。太祖遣中使致祭,荼毗日,送者数千人,徒众奉舍利遗骨塔于安国寺。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二
绍宗,字一原,号遂初,姓陈氏,亦上海人也。年十三依里中安国寺受具戒,行精严明。洪武中应召有事庐山,奏对称旨,赐金缕僧伽黎,擢右讲经,迁右善世。后端坐而化,敕遣中使致祭,会者数千人,其徒奉舍利遗骨,塔于安国旧院。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仲羲,字物先,浙东僧也,为仲芳伦禅师弟子。洪武九年,被召住蒋山梁志公塔寺。以寺近宫阙,王气攸聚,紫云黄雾,昕夕拥护。非惟僧徒,食息靡安,圣迹神灵,均未妥善,且佛法以方便为先,如得近地改建,诚至幸也。明祖许之,始择地于朱湖洞南,功将就绪,有言其地湫隘,非京刹所宜。羲复以闻,有旨令舍旧图新,大其规制,可容千僧。太师李善长相度地形,择于独龙冈东麓,西踞朱湖洞五里而近,回峦复阜,左右相向,方山在其南,俨然祇树之境。羲以图进,太祖答曰:“以此奉志公为宜。”遂以十四年九月中作大殿,其前东曰“大悲”,西曰“经藏”。食堂在东,库院附焉。禅堂在西,方丈近焉,后为演法之堂,志公塔则树于堂之阴。其崇五级,附以殿宇,以备礼诵,左右为屋以栖僧。翼以两庑,其壁则绘诸佛梵像,神 师之迹。屏以重门,缭以周垣,其他规制,无有不具。踰年告成,赐额曰“灵谷禅寺”。羲实为开基之祖。是年授右阐教,敕曰:“入定于大千界里,谈经于不二门中。解脱为空,清虚成性。久留心于佛教,独潜迹于禅林。去就维时,是非不染尔。仲羲,居山禅伯,对月诗宗。抱不堕之慈悲,乐无穷之清净。乃命阐教之职,用副僧录之司。尚宜深究佛书,详穷禅教。条分本末,缕析始终。俾诸僧皆悟静中之禅,而无教外之失。今特授尔僧录司右阐教,往钦于训,宜懋尔功。”复赐紫,开堂。风徽远畅,宗法攸寄。其寺碑则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奉敕撰,具见《文集》。
人物简介
元诗纪事
福报,字复原(按:《西湖竹枝集》福报小传云:其字福元,未知孰是。),临海人。洪武初被召,赐还。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复原,临海人。住四明智门寺,洪武初被召,寻,赐还。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福报。字复原。台之临海人。姓方氏。禀父母命。往杭之梁渚崇福院出家。时石湖美公。主净慈。一见器之。为祝发。径山元叟端禅师。门庭严峻。师以己事未明。往咨决之。叟问。近离何处。曰净慈。叟云。来何为。曰久慕和尚道风。特来礼拜。叟云。赵州见南泉作么生。曰头顶天。脚踏地。叟云。见后如何。曰饥来吃饭睡来眠。叟云。何处学得这虚头来。曰今日亲见和尚。叟颔之。命居侍司。升掌藏钥。久之。出世慈溪之庐山。越州之东山。四明之智门。洪武初。被有道徵。与径坞以中及上竺日章称赴京。馆天界。屡入内庭。应对称旨。留三年。赐还智门。庵于寺东。扁曰海印。为终焉之计。俄径山虚席。强师补其处。说法云。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着。落在第二。古人恁么说话。正是抱赃叫屈。东山即不然。举二不得举一。放过一著。落在第七。到这里须知有向上一路始得。如何是向上一路。良久云。莫种寒岩异草青。坐却白云总不妙。前住山象原。经始佛殿。未就而终。师力完之。其费。则出于姑苏葛德润氏。忽一日得疾。甚革。侍者请偈。师叱曰。吾世寿尚有三年。已而果然。及化之日。拍手曰。阿呵呵。大众是甚么看取。竟寂。年八十四。窆全身于寂炤之右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僧。浙江鄞县人,字大基。宗说兼通,为当时名僧。初由天台佛陇升主宝陀。洪武中于寺南岭建清净境亭,学士宋濂为之记。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解义篇第二之三
释行丕字大基。宁波鄞县人也。宗说兼通行解相应。蔚为时之名僧。初由天台佛陇。升主宝陀。匡众说法恢复产业而振兴丛席。洪武庚戌春正明部使者赣州刘君承直与师抱杖西东游。使者曰。此清净境也。盖为亭。师乃建清净境亭于寺之南岭上。从三十尺衡如之。左倚山右入潮。音洞学士宋景濂为记。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行丕,字大基,鄞人也。宗说兼通,行解相应,蔚为时望。初由天台佛陇升主宝陀,匡众说法,恢复故业,振兴丛席。洪武庚戌春正,明部使者赣州刘君承直,与丕抱杖西东游,使者曰:“此清净境也,盍为亭。”丕乃建清净境亭于寺之南岭上,从三十尺,衡如之。左倚山,右入潮音洞,学士宋景濂为记。
人物简介
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解义篇第二之三
释如玘。字具庵。别号太璞。得法于文明海慧继绝宗公。师学冠群英才逸三教。非但十乘三观九经七史。凡世间所有名言秘典无不博综。我太祖高皇帝赐旨命住天界。日与诸耆德阐扬教乘以备召问。命同宗泐订释心经楞伽金刚。奉旨颁行天下。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如玘,字具庵,别号太璞,得法于“文明海慧”继绝宗公,学冠群英,才逸三教,非但十乘三观九经七史,凡世间所有名言秘典无不博综。明太祖时,命住天界,日与诸耆德阐扬教乘,以备召问,尝同宗泐订释《心经》、《棱伽》、《金刚》诸经,诏颁行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南石文琇禅师。儒释兼修。宗说俱妙。负超卓之才。怀奇伟之气。行中仁公。住灵岩。得和尚。犹慈明之得黄龙也。后和尚出世。瓣香嗣公。不忘所自。初住苏之普门。次灵岩。三迁主万寿。未几。退隐吴淞之上日。与山翁野老。说无义语为乐。而大忘人世也。逮我明圣天子即位。诏天下儒释道流深通文义者。纂脩大典。和尚应诏而起。留京三年。书完。值国家建报恩大斋会。和尚预焉。居无何。杭之住持缺席。僧录日公。举非南石和尚不可。于是。欣然遂行。南州溥洽赠以诗云。缁袍如水赴瑶京。爱子相过双眼明。岂有文章追李杜。敢言传习到台衡。青灯夜雨寒窗约。黄叶秋风故国情。见说生公还聚石。扁舟早系阖闾城。洪武十一年。皇上以万机之暇。悯念吾徒为佛弟子者。鲜能精通教典。深究禅学。得颁睿旨。俾习般若心经。金刚楞伽。昼则讲演。夜则坐禅。务期晓达。师因说七偈以赞。初首云。圣皇亲受灵山记。手执金轮御万方。诏谕僧徒令讲习。丛林顿觉有辉光。末首云。穷通教典与参禅。是大因缘非小缘。幸遇圣君能注意。吾徒何事不加鞭。有普门灵岩径山语录。及佛祖赞一卷。行世。后未考所终。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文琇,字南石,姓李氏,昆山人。出家邑之绍隆庵,参法要于行中仁,居虎邱,得言外旨。有《续传灯录》、《四会语》行世。慧无尽者,不知何许人。洪武间为虎邱藏主,文琇称其戒简冰清,禅诵勤勇,刺血书大乘经,攻苦行澹,备行三宝中事,孜孜弗懈。学教观于古庭,听《楞严》于融室。又从行中究别传之旨,及示身火聚,灰烬出舍利如粟。其行德之显验如此。又僧起,字灭宗,初住天台华顶山,来主虎邱,专力宗门,不省俗事,临终尽出平生文字火之。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释宗繁,字独芳。姓陈氏,闽人也。年十六,从鼓山光严得度,出岭参天界寺芳林。明洪武壬戌,举住舒州浮山。已已,闽郡僧纲举送教府,考选中程,主席当山,繁富于文学,尤擅诗名,与郡人唐震、王褒、周元、王称为友,多所唱和,有诗集行世。寂于壬午,葬祖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僧。江西鄱阳人,字仲铭,号雪庐,俗姓余。初业儒,后为佛学。洪武初,奉诏招谕吐蕃。为文自称“江左外史”。有《南询稿》、《雪庐稿》。槜李诗系·卷三十
克新,字仲铭,号雪庐,自称江左外史,鄱阳人。宋尚书左丞余襄公九世孙。始业科举,朝廷罢进士,乃更为佛学,益博通外典,务为古文。元末住秀州资圣寺(后析秀水),即水西寺也。与杨廉夫、顾仲瑛游。明初,召至京,命克新等三僧往西域招谕吐番,图其山川地形以归。陈基赠诗云:“我爱水西新仲铭,道空诸友说无生。出城看客意最古,把笔赋诗才更清。杜若洲边春欲莫,鸳鸯湖上雨初晴。十载间关重相见,深杯宁惜为君倾。”又陈翥荅诗云:“吴枫初冷雁连天,梦在江南野水边。词客欲归嗟老大,美人不嫁惜婵娟。豺狼正尔当官道,龙象于今护法筵。我识新公老禅衲,一灯蒲室是真传。”初著《南询稿》,燬于兵。今惟《雪庐集》行世。如送总管侧失总管还朝序,则徵粮于张氏,由海道还朝者也。苏院判招降诗序,则张氏之苏同佥攻江阴而旋师也。大率望庚申之中兴,美张氏之内附,而于明多指斥之词焉。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
智宽,字裕之,号云海,吴郡人。元末住秀州三塔寺(后析秀水),筑爱松轩,日哦诗其中。张蜕庵翥题诗云:“何年禅师咒降龙,遣作亭前数十松。根来厚地石穿裂,声落太湖风唱喁。时到游僧常挂笠,惯栖野鹤不惊钟。知师见月多诗思,吟绕疏阴独倚筇。”又云:“醉李湾头窄堵波,种成松树绕亭多。碧粘老甲浑苔藓,黑入秋阴半薜萝。古寺每闻龙舍宅,神僧常以鸟为窠。无人仿得韦侯笔,为作山堂障子歌。”洪武初,被召至京。斯道有京都送云海还山云:“朝辞魏阙返家林,秋半江南尚绿阴。钟阜云归山寺近,石城潮落海门深。僧中不有兴亡事,世上宁存去住心。此别似难期后会,且留茶坐抚孤琴。”其诗散轶,景德倡和一首已载前,编兹不录。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裕之,号云海,吴人。住吴江圣寿。至元五年,以行宣政院檄,主嘉禾三塔景德寺。所著有《云海唱和诗》。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杭州人,与止庵德祥禅师俱为平山嗣,主南屏净慈。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弟子夷简,字同庵,能荷大法,誉彻九重。明洪武十二年主净慈,重建钟楼,复聚铜三十馀万两,铸巨钟悬于上,声彻江湖。二十五年,徵为僧录左善世教授。为状林行谊,乞徐一夔为之铭焉,详具寺志。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四
释夷简,字同庵。初出家时,杭之南北两山,禅黉教苑,金碧争辉,鱼音相应。元之季世,天下乱荒,馀杭亦罹兵燹,寺宇荡矣。惟净慈岿然独存,而钟且就毁。明洪武十一年,海内粗定,佛法方兴,简以宿德雅望来主净慈,缁素咸归,施者川委。简乃修葺寺院,重建钟楼,复聚铜三十二万两,铸巨钟县于上,声彻江湖两山。阒寂之秋,独南屏成此宏伟,且栽松竹于四山,郁以成林。二十五年壬申,迁主大天界寺,朝廷徵为僧录左善世。教授徐一夔称为誉彻九重,望膺圣眷。海内方袍之士,倚以为重者,殆无愧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僧。浙江富阳人,字一初,号梦观。发迹于四川延宁寺。后住持灵隐寺。洪武十五年被征,授僧录司右讲经,升任右普世。能诗。有《梦观集》。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一初,富阳人。四明延庆寺僧住持灵隐洪武中徵授僧录司右讲经升右善世主天禧寺有梦观集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守仁。字一初。富春妙智寺阇黎也。诗文友德祥。字止庵。仁和人。二公当元末。有志于行道。因时危乱。郁郁不自得。遂肆力于诗。并有声于时。一初尝云。我辈从事文墨。非以废道沽名。盖有不得已也。止庵云。诗岂吾事耶。资黼黻焉耳。观此。可知二公之心矣。一初诗。清简有远致。杨廉夫。极称赏之。又善书。笔法遒劲。入我朝被徵。为僧录右善世。时南粤贡翡翠。一初题诗云。见说炎州进翠衣。网罗一日遍东西。羽毛亦足为身累。那得秋林静处飞。太祖见之怒曰。汝不欲仕我。谓我法网密耶。止庵。住径山唱道。为禅者所宗。风化翕然。亦以西园诗忤上。二公皆以诗贾祸。几于不免。然止庵。律己甚严。临众有法。气象巍然。一初日暮无聊。颇涉不羁。不得蒙法门矣。从是见二公之优劣。故止庵得稍酬初志。而一初则终于不振。至止庵就化。倚座示众。若无经意于死生。脱然无系。景光尤可想而见也。 明河曰。非庄老不行六朝教也。非诗文不大宋元禅也。去古渐远。馀波末流。自应至是。然道之真伪。与夫说之是非。吾犹得即其言而观之。至于今则大不然。椎鲁不文之人。冒棒喝为禅。以指经问字为讳。何暇于诗文。轻浮躁进之士。执门户为教。方入室操戈。是图何有于庄老。愈趣而愈下。觉六朝宋元间。法道虽变古。犹为可观。因记二师数语。感时之叹。莫如今也。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古明,松江人。人物简介
字古明,松江人。洪武中诗僧。书习虞永兴。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一
净明,字德岩,姑苏人。洪武初,住嘉兴招提华严教寺,嗣法独芳兰法师。宋文宪称其树教基续慧命有功法门云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物元,馀姚明真院僧,洪武初被徵至南京,寂于天界寺。元诗纪事
如阜字物元,馀姚僧。洪武初徵至南京,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