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873,分259页显示 上一页 147 148 149 150 151 153 154 155 156 下一页
释善来(号 石门 )
释觉达(字 彦通 )
释妙恩( 倪 )
释达益巴( 祐圣国师 )
僧希陵( 佛鉴、大圜、慧照、佛鉴禅师 字 西白 何 大辨 )
僧一宁( 胡 号 一山 )
释英辩(号 普觉 赵 )
释广铸(字 钟山 )
释万恒( 慧鉴国师 朴 号 古潭 )
释希坦(号 率庵 )
汤道亨( 杨道亨 世称 清音子 号 赤脚道人 太古 )
释混丘( 宝鉴国师 金 字 丘乙 塔曰妙应 号 无极老人 )
释裕(别称 雪庭裕、雪庭 字 好问 光宗正法 晋国公 )
释了万(号 一山 )
其它辞典(续上)
丘葵(字 吉甫 号 钓矶翁、钓矶 )释善来(号 石门 )
释觉达(字 彦通 )
释妙恩( 倪 )
释达益巴( 祐圣国师 )
僧希陵( 佛鉴、大圜、慧照、佛鉴禅师 字 西白 何 大辨 )
僧一宁( 胡 号 一山 )
释英辩(号 普觉 赵 )
释广铸(字 钟山 )
释万恒( 慧鉴国师 朴 号 古潭 )
释希坦(号 率庵 )
汤道亨( 杨道亨 世称 清音子 号 赤脚道人 太古 )
释混丘( 宝鉴国师 金 字 丘乙 塔曰妙应 号 无极老人 )
释裕(别称 雪庭裕、雪庭 字 好问 光宗正法 晋国公 )
释了万(号 一山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同安人,字吉甫。早年有志朱子之学,亲炙于吕大圭、洪天锡之门。杜门励学,不求人知。宋亡,居海屿中,因自号钓矶翁。元世祖闻其名,遣御史奉币征聘,不出,赋诗见志。年八十余卒。有《易解义》、《书解义》、《诗解义》、《春秋解义》、《周礼补亡》及诗集。全宋诗
丘葵(一二四四~一三三三)(生年据本集《周礼补亡序》泰定甲子〔元年〕年八十一推定),字吉甫,自号钓矶,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早崇朱熹之学,亲炙吕大圭、洪天锡之门最久。宋亡,杜门不出,与谢翱、郑思肖有“闽中三君子”之称。元泰定间御史马祖常荐,徵聘不出。卒年九十。有《钓矶诗集》、《周礼补亡》等。清乾隆《泉州府志》卷四一、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七有传。 丘葵诗,以清抄《丘钓矶集》(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清道光二十六年汲古书屋刻《钓矶诗集》(简称汲本,藏南京图书馆,诗较底本有缺有多)。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二
善来,号石门,象山樊氏子。亦得法大川济,常作《剪刀颂》曰:“浑钢打就冷光浮,两刃交锋未肯休。直截当机为人处,何曾动著一丝头。”至元十七年主雪窦,二十五年四月大火,惟涅槃堂存,善来复之,三年而成。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二
觉达,字彦通,桂庵其别号也,尉氏李氏子。幼颍悟,年十三礼龙门宝应嵩岩为师,披剃之后,登坛受具,施以钳锤,便有入路。尝造燕京之万寿,复庵一见,待若故人,授以衣钵。复参林泉,心清目冷,室奥门深,屏退红尘,消残白日,百煆千炼,刮垢磨光,林泉付以衣颂。至元二十二年,出世椵谷山龙岩禅寺。人怀优足,物庆丰荣,四载而退,居燕山药师小刹,粥鱼有序,斋鼓依时,寒谷生春,烬灰发焰。及宝峰退院,灵岩虚席,遽疏礼请,辞让再三,殷勤六祀,百废具兴,渡河而南,至于法王,暂为小隐。又为法侣延居香山普门,阐化无穷,浮生有数。达既能文,颇复擅书,所传塔碑多出达手,笔力质劲,今有存者。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妙恩。生倪氏。泉人也。持律精苦。胁不沾席者四十馀年。遍参名宿。旋入雪峰。谒湘和尚蒙印可。声价日腾起。至元中。僧录鉴义。白行省。请合开元百二十院。为一大刹。请师为第一世。师慧解圆融。不以禅废教。尝注释弥勒上生经。以见意焉。武林南山罗汉殿灾。师梦五百僧求依止。未几。传闻至。乃即梦夜也。因建罗汉殿于寺东厢。如数像之恢焕。一仿武林旧时。是以虚空心。为福德相。益见其慧门无量也。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妙恩者,全州倪氏子。去家入桑门,清苦自励,始终无斁,胁不沾席者四十二年。恩初事游参,历谒宗匠,旋入雪峰湘室,湘器之。至使分坐,退归善见居,深自晦匿。元至元二十二年,泉州僧录刘鉴义建言行省合开元百二十院为一禅刹。明年秋,以恩为第一世,上堂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三家村裹,十字街头,秽语諠嚣,恶言漫骂,总是面门放光,助佛扬化。其奈学此道者,如人画龙,真龙见时,郤又惊怕,何以如此?识真者寡。”恩履行纯实,语言无华,而人服之,丛林法敝以之具兴。有作,人必式之曰:“是开山创也。”尝梦五百僧求依止,黎明,传武林南山罗汉以灾燬,乃构殿于寺,其雕塑瑰伟,闽中无出其右者。二十九年春,应诏入京,锡紫伽黎,进号帝师。三十年春三月望日,辞众,以弟子契祖补其处。越三日而寂,偈曰:不须剪剃,不用澡浴。一堆红燄,千足万足。既火,而雨设利,歛其骨藏西山,谥广明通慧普济禅师。著有《上生经解》,及语录行世。
人物简介
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解义篇第二之二
释达益巴未知何国人。少为苾刍事帝师。十有三年侍听言论。陶熏滋久郁成美器。凡大小乘律论及秘密部皆得乎理之所归。帝师西还。送至临洮命依绰思吉大士。十有九年闻所未闻。道益精萃。秦人请居古佛寺。其六波罗蜜靡所不修。兼通贤首之教。于是名誉四表道重三朝。元武宗践祚召问法要称旨所赐虽厚辞不受。未久乞归许之。将谋以终自许。俄而复召还京。大宣法化。帝亲临听特赐弘法普济三藏之号。命铸金印及紫方袍以旌异之。敕王公大臣皆咨决心要。延祐五年八月十有六日无疾端坐而化。寿七十有三。帝命两宫赐币助葬。皇太子宰辅致奠敕有司卫送全身建塔。谥曰祐圣国师。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达益巴,未知何国人。少为苾刍,事帝师十有三年,侍听言论,陶熏滋久,郁成美器。凡大小乘律论及秘密部,皆得乎理之所归。帝师西还,送至临洮,命依绰思吉大士十有九年,闻所未闻,道益精萃。秦人请居古佛寺,其六波罗蜜靡所不脩,兼通贤首之教,于是名誉四表,道重三朝。元武宗践祚,召问法要称旨,所赐虽厚,辞不受。未久乞归,许之。将谋以终自许,俄而,复召还京,大宣法化,帝亲临听,特赐“宏法普济三藏”之号,命铸金印及紫方袍以旌异之,敕王公大臣皆咨决心要。延祐五年八月十有六日,无疾端坐而化,寿七十有三,帝命两宫赐币助葬,皇太子宰辅致奠,敕有司卫送,全身建塔,谥曰“祐圣国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7—1322 【介绍】: 元僧。婺州义乌人,字西白,俗姓何。家贫而苦学,十九岁在东阳资寿院出家。世祖召见,说法称旨,赐号佛鉴禅师。成宗加号大圜,诏住径山。仁宗又加号慧照。卒谥大辨。有《瀑岩集》。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西白,义乌何氏子,出家东阳。世祖召见,赐号佛鉴。成宗加号大圜。仁宗加号慧照。至正壬戌,说偈而逝,谥大辨。有《瀑岩集》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二
释希陵,字西白。姓何氏,义乌人也。年十九落发东阳资寿,依东叟隐于净慈,掌内记,后侍石林巩兼外记。径山云峰高尤敬之,分座设法,凛凛诸老之遗风。元世祖召见,作法施仪,适合上旨,赐号“佛鉴”,成宗加号“大圜”,仁宗更加号“慧照”,三朝圣眷,恩宠无比。至正壬辛四月十二日,手书付属,说偈而逝,谥“大辨”,塔曰“宝华”。著有《瀑布集》及《语录》行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7—1317 【介绍】: 宋元间僧。台州人。俗姓胡,号一山。幼为僧,居普陀山。道行素高,为众尊仰。入元,充江浙释教总统,号妙慈弘济大师。奉使至日本劝降,为北条贞时所执,囚于伊豆修普寺,寻被释,尊为西京南禅寺主。仁宗延祐间寂于居所,赠国师。
人物简介
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解义篇第二之二
释英辩号普觉。俗姓赵。垂髫为驱乌沙弥。弱冠受具戒。年二十有五得传于柏林潭法师之学。未三䆊出世于秦州景福寺。其道大震声驰四表。摧伏异见树正法幢。辩之资性真纯如玉含璞。不加雕绘人爱重之。至于悍卒武夫亦能敬其为无佛世之佛也。每得衬币悉以创梵刹食僧伽施贫乏。元世祖闻其高风降旨旌异。至延祐元年六月庚戌无疾辞众坐寂。焕异景于易箦之夕。标于迹于火葬之馀。塔于普觉寺之后。阅世六十有八。腊六十有一。补续高僧传·解义篇
英辩。姓赵氏。七岁从师具戒。二十五。依柏林潭公习教。为慈恩宗主。所至以传持为务。师为性。真纯如美玉含璞。虽不加雕绘。而人自爱重之。至于悍卒。武夫亦能敬。其人谓。无佛之世。足为佛也。每得钱弊。悉以创佛祠。食守道之侣。故君子高其风。而从化者众。年六十有八。以延祐元年六月。终于景福寺焕异景。于易箦之夕。标奇迹。于火葬之馀。塔于普觉寺之后。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英辩,号普觉,俗姓赵。垂髫为驱乌沙弥,弱冠受具戒,年二十有五,得学于柏林潭,才三䆊,出世于秦州景福寺,其道大震,声驰四表,推伏异见,树正法幢。英辩资性真纯,如玉含璞,不加雕绘,人爱重之。至于悍卒武夫,亦能展敬,以为无佛世之佛也。每得衬币,悉刱梵刹,食僧伽,施贫乏。元世祖闻其高风,降旨旌异。至延祐元年六月庚戌,无疾辞众坐寂,塔于普觉寺后,年六十有八,腊六十有一。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一
释广铸,字钟山,未详所出族里。元至大中,敕主玉泉。禅藻蕴藉,翔声士林。会好事者,欲毁唐贤题碣。铸请于有司,移之寺𠊓,自撰跋语。其略云:“玉泉覆船,盖神龙宅也。自智者大师开山,二神护法。高僧硕德,继续提倡,遂为楚汉丛林之首。殿堂楼阁,岁时增修。方丈而上,悬崖峭然。亭观相望,曰楞伽峰,曰慈云,曰山月,曰松风,曰惺惺,曰彼岸,曰翠寒。亭危径曲,折迥隔尘。凡巨栋飞甍,修篁古木,参差于烟云杳蔼间,得唐代名公曲江诸贤题咏,而覆船之名,增重于昔。逮宋真宗景德初元,颁赐田庄二所。越四十馀载,至庆历八年,荆门太守谢侯,与悟空禅师撰录唐贤题咏八篇。大理评事张公为之序,镵石于郡亭。至大辛亥,又历二百六十馀年矣。近岁泉上碑刻,率皆散失,而此碣亦为好事者取去。深虑玑珠锦绣,久即漫灭,负前人之盛心。因请于郡侯杜公,迎载而归。荡拭尘垢,表而出之,以补山中之缺文云尔。”皇庆元年,入都朝觐。亲聆天语,锡号“佛光慧日普照永福大师”,并赐紫衣、金杯、甘露。有敕护归,都城法侣,思议功德,止严首倡,赋诗祖饯。硕德名儒,依韵赓和,累轴盈篇。荆门太守杜公,州判李公,邑令达鲁花赤那怀,劝之立石,以彰宠惠。首座宝渊,字古源,道行高卓,词翰清超。为之作记,详具别集。是秋,复命惠溥取寺中田土四至遗迹碑文汇奏呈览,特蒙俞允,照勘明白,给付搭牒,勒碣于寺。溥好清修,而勇于护法,极其苦心。与渊同志,宣之出世,皆屡诏不行。渊后坐化于寺,溥则隐于翠寒绝顶以终。(释广铸)铸住山五十馀年,事理双融,性修一贯。尝与自智、福明、白善、明见辈举扬向上,不落言诠。而维持像教,则使至悟、宗元、至福、至荣诸子,各阐厥力,一时宗门鼎盛,海内贤宿,闻风戾止。有若能仁寺宝渊,由建康而至。南源寺绍中,由江西而至。径山寺虚谷,由浙江而至。而僧录司福资又来自徽州。相与讲肄经论,研晰秋豪。居常千僧环绕,四众倾心。法会之盛,远追梁隋,近接唐宋。故能作卫道之干城,泯无形之外侮。以至正元年八月望日中夜而寂,寿九十四,腊七十二,塔于罗汉山麓。铸示疾时,奏请广铭继领院事。先是延祐间,黄门伏氏妙善舍宅为寺,赐额“永福”,命铭主之。及至玉泉学徒日众,铭造大镬三,以营日膳。会元季荒乱,寺众散逸。铭携幼弟广鏔,匿于深山。草衣木食,卒老于是。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万恒 古潭 慧鉴国师 俗姓朴氏。进士景升之子。熊津郡人。己酉生。师赴九山选中魁科。忠烈王命住三藏社。弟子至七百。延祐己未遘疾。前一夕。南峰大木自仆。赤祲亘山谷。年七十一。腊五十八。王赐谥。塔曰广照。 师以儒家子为僧。幼颖悟。能自强于学。长益不怠。赴九山选中魁科。拂衣往枫岳。夏满。移栖智理山。饥不重味。寒不袭裘。胁不至席者累稔。迹晦而名彰。忠烈王。命住三藏社。其师曹溪圆悟和尚亦谕之。乃往。后历主朗月云兴禅源等社。凡经指授。若聩而聆。若𨠯而醒。弟子至七百。士大夫抠衣入社者。不可胜计。中吴异蒙山。见其文偈。叹赏不已。赓和十数。仍贻书致古潭之号。皇庆癸丑。大尉王宴。居永安宫。安车卑辞。邀至京城。时方聚禅教名流。日以次讲论。师主棒喝风生。辩若悬河。王喜甚。行同舆。手捧馔。加法号别传宗主重续祖灯妙明尊者。袈裟衣裙帽袜先银币五十镒以赆。师还山。悉以付常住。不归于私。 浴更衣。修遗书。自占葬地。夜艾唤侍者檛鼓。披袈裟。据禅床声喝告别。其略曰。廓清五蕴。真照无穷。死生出没。月转空中。吾今下脚。谁辨玄踪。告尔弟子。莫谩扪空。禅者景瑚。问以告住之意。则有何处不相逢。渡河不用筏等语。拍膝久手。含笑而化。 初母郑氏梦。天降翠幕。有童子。肌肉如冰玉。就视之。遂合掌跃入郑氏怀。反寤。如纳斗大石胞中。砭药之不效。以己酉八月六日诞师。因名幕儿。淮示寂带方郡民名白太者。梦师登翠幕天去。怪而明日奔至寺。师已逝(并李齐贤撰碑序)。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汤道亨,人称清音子,自号赤脚道人。宋末构庵延游方道士。终年八十一。事见明正德《松江府志》卷三一。槜李诗系·卷三十
道亨,号清音子,自称赤脚道人。宋季,引一猱云自金陵来,处茅椒于秀州城北。猱大如人,能主给使。亨夜坐,时顶中出光照耀一室。邦人推异,争饭之。丰薄不谢,第言分定。人益异之。施与日多,因搆庵以居,名太古。延伫四方云水之客。久之,有军士戏烹其猴食之。亨即嗟叹。与所亲诀,作偈而逝。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清音子。不知何许人。自言。姓杨名道亨。宋末。引一猱自金陵来淞。处茅椒于府城北。猱大如人。能主给使。清音子夜坐有光。淞人争饭之。丰薄不谢。第言分定云。由是人益异之。施与日多。因搆庵以居。名曰大古。以延伫四方云水之客。尝赤脚行市中。乞斋粮供众。复自号赤脚道人。久之。有军士戏烹其猱食之。清音子嗟叹。即与众诀别。手书一偈云。八十一年饶舌。终日化缘不歇。重阳时节归家。一路清风明月。遂趺叠而化。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混丘 无极老人 宝鉴国师 字丘乙。旧名清玢。俗姓金氏。赠佥议评理弘富之子。清风郡人。忠宪王辛亥生。以九山选。首登上七科。弃去徒普觉学。忠烈王下批至大禅师。德陵即政。特授两街都僧统。加大师。子册命师为鉴智王师。两王同枢衣请益。因命住莹源寺。至理二年。移锡于松林寺。年七十三。僧夏六十三。赠谥塔曰妙应。有语录两卷。歌颂杂著二卷。新编水陆仪文二卷。重编指颂事苑三十卷。 近世有大比丘。推明佛祖之道。以开学曰普觉国尊。其徒盖数百千人。而能钻坚挹深。妙契啐啄者。惟宝鉴国师为然。 幼与群儿戏。聚瓦石为塔庙。休则面壁。若有思念。形貌端严。性又慈祥。故亲戚目为小弥陀。十岁投无为寺禅师天镜祝发。以九山选。首登上七科。弃去。从普觉学。自诡非睹阃奥不止。始普觉梦一僧来。自谓五祖演。诘朝师往谒。心独怪之。及是叹其敏而勤。语众曰。吾梦有徵矣。洎嗣席开堂。其师众规绳。讲若画一。而雍容闲雅过之。 德陵谢位。处永安宫。屡遣中使。舆而致之。从容谈道。或至日暮。于是谂国王。以祖宗旧例。册命师为悟佛心宗解行圆满鉴智王师。两王抠衣。前古未有。数年乞退。许之。命住莹源寺。寺本禅院。元贞中为智者宗所有。以师故始复其旧焉。 盥浴说法别众。其略曰。荆棘林中下脚。干戈丛里藏身。今日路头果在何处。白云断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既乃还方丈。据床而逝。师况厚寡言。学无不窥。为诗文富赡。行丛林门中。吴蒙山异禅师。尝作无极说。附海舶以寄之。师默领其意。自号无极老人。 臣闻。佛氏喜言福智修己。而物应者也。缺一于二。不足以自立。宁能信于人乎。师凡七增秩。六锡号。九历名蓝。再住内院。为一国释林之首。受两王函丈之礼。人无异论。咸谓之宜。非所谓福智二严者。畴克如是哉。其撰词刻石。传示后世。臣可以无愧矣(并李齐贤撰碑文)。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兴福篇
裕和尚。字好问。人以雪庭称之。生大原文水张氏。九岁日诵千言。渐长遭世变。茕绝无依。道逢老比丘。劝以学佛。曰能诵法华经足矣。师曰。佛法止是乎。老比丘异之。与偕谒仙岩古佛曰。此龙象种。当为大器。即为祝染受具。与双溪广公同执事。观方至燕。依万松老人最久。声光郁然起。学者归之。世祖居潜邸。命师入少林作资戒会。寻又被太宗诏住和林。兴国辛亥。宪宗徵至北庭行在所。累月问道。言简帝心。洎世祖践祚。命总教门事。赐号光宗正法。为师建精舍于故里。曰报恩。给田产。命僧守之。至元八年春。诏。天下释子大集于京师。师之众居三之一。济济可观。上喜甚。时少林虚席。万松海云为之请。上目师曰。师昔主资戒会。于是有缘。烦领众一行。属少林猥烬之馀。师俨临之。闻而来者如归。乐而施者如涌。嵩阳诸刹。金碧一新。洛阳白马。经筵不辍。皆师力也。师瞑目燕坐。若无与焉。师襟度夷坦。风神閒散。说法三十馀年。如鼓雷霆。揭日月。继踵前贤。标准后学。绰有古知识之遗风。涸池出泉。古殿生光。屡致祥瑞。师戒人勿言。以某时入灭。仁宗履位之初。赠师司空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晋国公。仍命词臣。撰文表其塔。下诏曰。皇帝恭惟。世祖神武不杀。本仁祖义。以一天下。朕欲昭我祖德。持盈守成。唯尔克绍。乃初祖永孚于仁。以弘济我兆民。顾先哲其逝。朕弗克见于兹邈焉。虽去来梦幻无得而名。而封赠哀荣岂不在我。其尊尔官隆尔爵。以寄予思。以迪后人。以永誉于万世。其为时君追慕永叹之。如此。
人物简介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八
禅师了万者。号一山。临川人也。其先金氏。为江右显族。万生貌瘠。而秀气格精厉。八岁指挥群小。肃若朝堂。又八岁好学。以淹博著声。每叹孟轲氏未达性理。同辈惊其狂。万曰。圣贤亦犹人也。何无是非眼目乎。乃毅然求佛为师竟。于金溪常乐院弃发。是夕芝产户枢。院主卜之。得乾之九五。占者曰。刚健中正圣徵也。当为法王。万遂游方。遍见名宿。得旨于东叟颖。住后尝谓及门者曰。我当时初参偃。溪闻尊宿。闻以为我齿牙超迈。每同商略古今间。谓我曰。子姿质铦利。山僧实不及子。但有一著。若识得。山僧在子脚底。我虽不测弃去。未尝不珍味其语。又见灵隐荆叟珏禅师。亦蒙隆遇。珏曰。近日法社凄凉。鲜合中道。太过者生易。不及者生疲。疲病庶几可振。易病难医。何也。佛祖境界非世聪之可测度。彼时虽铭。其说不能当下庆快。如是展转。所历非一。大抵遮前护后。遂乃拨妄求真。及到南屏。惟吾师东叟颖和尚。能捋下铁面。当众以如意指我曰。万书记文彩灿烂。应酬时机。则不无管取涅槃堂里一字也用。不著彼时。我心识俱丧。乃强曰。何也。吾师曰。别人根钝。不得利子。则根利不能钝。我对曰。岂无方便。师曰。又恁么去也。自此启口说不出。举笔写不出。一日偶经神祠。见纸钱灰旋风飞起。尽亡所执。吾师遂以妙峰师翁禅板如意。交付于我。我今日举著大似。一回吃水。一回咽矣。妙峰名之善妙喜之嗣也。万为人鲠直。少含蓄好。樊励后学。见有小善可录。必展转发明。人亦不敢伪。或有过。则曰。人非圣贤。孰能免焉。改之为贵人。亦不敢饰。至若事关法化。知见差讹。则切直千馀言犹不已。当时以此惮而怀之。初住天台之寒岩寺。三年移仙居之紫箨山。大阐法化。有僧问曰。紫箨山庭如锦绣。是谁按拍画图中。万曰。深沙休努眼。僧顾左右曰。道甚么。曰。碧水浪吞钩。僧曰。将谓歌谣风日煖。元来鼓角阵云深。曰。八千子弟归何处。消瘦秋空一笛霜。僧曰。恁么则山河无意属英雄也。曰。摘杨花。僧次日复进曰。昨日公案未圆。乞师再垂方便。万曰。分付直岁不得。普请曰。古老头巾真难共语。万掷下拄杖。僧出大叫曰。紫箨老汉今日方始瞥地。万便休。十载迁疏山。疏山旧例。住持须通刺当道。万辄不可曰。孔席不煖。墨突不黔。诚各行其志也。况我圆顶之夫。何天不可翱翔。乃为三间古院。委曲权门。是则法化未弘。僧风先扫地矣。当道议不合。万留偈法堂。飘然而去。偈曰。叠叠韶华一杖藜。白云到处有山栖。等閒爱种蟠桃核。不把春红赚马蹄。江淮总统闻万高标。会诸山于灵隐。直指堂议。以开先迎万。或度其厌丛林不肯来。有耆宿曰。万公必来也。彼虽起居萧洒。然瞿瞿以法门纲目为任。若致之以诚。即十字街头肩栲栳养閒汉。彼亦欣乐。况开先为山林之胜。且便于衲子。公岂木强人乎。公必来也。万果携数禅衲。惠然而来。有偈曰。刹竿扶起本无心。教外金襕影自深。肯著三三前后力。波涛陆地起龙吟。于是开先鼎新。英俊大聚。扣问之外。从未只字。干及豪贵。其时道俗蒙万示语。如获珙璧。笑隐来参。万审其机缘。指往百丈。为晦机嗣。无我之风。海内仰之。又十载住东瓯江心寺。少不适意。又弃去。寺众数百泣挽随。至冯公岭不从。万尝曰。古人因学道。以立丛林。事事随缘。法法周备。为住持者。观会中或有一个半个。实心务本。则当不顾安危。竭力支撑。虽社庙神坛。亦可居而不愧。今人计丛林以学道。或三百五百。不顾日逐。何所用心。但云。头头合辙。物物圆融。乃崇尚土木。鹭伺豪家。然后窃虚器传子孙。与蚖蛇恋窟。明无少异。毫厘既差。千里悬隔。良可悲夫。晚年匡庐月涧明公。迎万归东溪。万翩然命棹曰。满望春江兴不违。一波才动万波随。烟岚调拍如相委。何待芳心托子规。月涧殁。开先之众复请万。万力却之曰。我住持三十载。而法化寥寥。更何所望。而不休乎。且精神非壮盛之时也。诸公不复言。皇庆壬子。十一月二十六日。示疾。越七日。命浴更衣。据室危坐。书诀众语。俨然而化。阇维。收五色舍利。大如菽。不可计。目睛齿牙顶骨不坏。时改建豫章乌遮塔。江西行省丞相干赤命以旧藏释尊舍利奉于中。遣使分一山万禅师目睛舍利。以宝匣秘之。陪葬焉。馀舍利塔东溪。 赞曰。名位虚器也。道德实迹也。据虚器而核实迹。则失矣。余观万公平生。住持独持大体。熙于实迹不以名位自累。少不合辄。弃去。此其节概。大过于人。应庵曰。衲僧当著草鞋住院。良有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