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873,分259页显示  上一页  145  146  147  148  149  151  152  153  154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僧法常( 牧溪 )
释净日(东岩 寥 )
释如珙(子璞 横川 正则 )
释炳同(野翁 张 )
释行海(雪岑 )
丘烈(希文 )
释契祖( 佛心正悟禅师 )
释惟符(石帆叟 )
释雄辩( 洪镜 世称 法师 )
释胆巴(别称 金刚上师、功嘉葛剌思 大觉普惠广照无上胆巴帝师 )
释自闲(云屋 叶 )
僧志德(云岩 佛光大师 )
释印原(古先 藤 )
文天祥(世称 文信公、文文山 履善、宋瑞、天祥 文山、浮丘道人 忠烈 云孙 )
僧园琛(仲宝 莲庵 )
僧法常 朝代:宋末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281 【介绍】: 宋僧。蜀人,俗姓李,号牧溪。曾因抨击贾似道被捕。善画山水人物鸟兽,俱随笔点墨而成,形神兼备。存世作品有《观音图》、《罗汉图》、《猿图》及《写生卷》等。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净日。号东岩。俗居南康之都昌。姓寥氏。幼绝荤。蔬果自持。十五祈亲。祝发庐山之香林。鲐背长身。圆相杰耀。访道仰山石霜。遂入浙。叩痴绝。越二夏不契。登径山。见无准。准大许之。后谒西岩惠于天童。惠。无准大弟子也。其提示。一秉于准。危机敏锋。迎拒莫睹。风止水息。涣然帖顺。遂密契其旨。卒服从之。俾守藏室。后开先无文璨。屈为第一座。璨。亦禅俊出者。繇是誉闻益彰。宋景定中。江东帅汪立信慎许可。推以主圆通。继领东林。至元壬辰。迁育王。未几。归隐雪窦。大德庚子。佥议主天童。师之行。峻洁以完。语温气和。众益得以亲。纳其徒。俾明彻复性。不侈于言。解其蔓惑。处于世。若无所施为。遐迩向慕。缘福无踵而至。而于天童。功最著。久居东林。他俗警众民。争绘以祝。故其兴天童。庐山之民。奉赀以助尤夥。生宋嘉定十四年辛巳。终至大元年戊申。年八十有八。腊七十有一。将示寂。戒弟子。书韵语以示。曰。天为盖兮地为函。吾奚为乎塔与庵。灰吾骨兮山河。言已矢兮勿镵。越二日沐浴。端坐而逝。就化。齿根不坏。藏于西岩之清风坞。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如珙(一二二二~一二八九),字子璞,号横川,俗姓林,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年十五从季父释正则祝发。预戒于本州广慈院。出学于外,初从石田薰于灵隐,继留从痴绝冲。又往太白投天目礼。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为临安府净慈寺首座,继领瑞安府雁荡山灵岩寺。八年,移住雁荡山能仁寺。元世祖至元二十年(一二八三),移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寺。二十六年卒。有本光编《横川如珙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名误为行珙)。事见《语录》及《牧潜集》卷三《横川和尚塔记》,《续灯存稿》卷四、《增集续传灯录》卷四有传。 释如珙诗,以辑自《语录》卷上的偈颂编为第一卷,以《语录》卷下的诗编为第二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如珙。字子璞。永嘉林处士。娶宗正寺丞康公丕祖之女举三子。师其季也。生于宋嘉定壬午。处士。以师孩孤。狷洁不肉食。难养于俗。其季父。有为禅沙门者。名正则。年十五从其祝发。预戒后即行参访。初从石田于灵隐。及痴绝至。犹留从之。然终疑碍无入。闻天目礼禅师太白众盛。往投以疑。目察其可受。为举南山筀笋东海乌贼。师儗对。目随掌之。因忽有省。遂留给侍。国清断桥。明眼谨肯可求藏主得师。桥迁净慈。为第一座。桥尝言。第一座有行解。可师表宰相。乃以师领雁山灵岩禅寺。说法嗣天目。师疾宗唱之滥古响。瘖郁于可不可。白黑无所讳。为提拈赞示。必崖耸标立。务特起以映于古。不少牵避于俗好恶。其辩强自胜若此。然与人语嗫吻。促刺不敢出。视之巽愿人也。其蓄众慈以诚。不为衔勒威控之术。或面诤抗倔不逊旁听皆愤。师终无所罚。更收拭进。使之不以忤己为衔。人始嫌其不威。久而怀之。举迁能仁。丙子之乱。乃归放牧寮。辞病闭卧。不应外。至元二十年。忽有旨。授师育王广利禅寺。师愕眙。谓非己。疑拒累月乃受。盖有奏于上者。而不以告。其迁能仁亦然。自公选道废。位以求得。惟师皆自至。时论荣之。师既引宗据祖。屏遏今学。年渐岁炙。以取慕信。当教法衰残。诸老师物故。学者无所往。皆聚于师。故季年声实喧震。倾撼天下。然师未尝以望誉怙挟。慢略细故。虽瓦埏木植。羹𦵔辛咸。碎屑之间。即众所资仰。必尽其虑力。咸有迹可观述。凡六年乃退。前退之岁。为藏穴寺侧。曰此庵。将没造曰。吾旦日行矣。归坐。书所以诀众者而化。年六十八。至元二十六年三月也。师朴。外少饰中凝不杂。能持坦坦。不变于怒喜怨爱。晚居能仁育王。道益光。师亦惧于无传。讲诱孜孜。未有厌位。却众嗜闲意。或迫而欲之则忻然。避脱弃比毛秕。不以进退顺通怀虿芥。弟子禀遗诫。窆全身于塔。师自预为塔铭及诀众语。与所说法。有录。高安释圆至。序而行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如珙,字横川,姓林氏,永嘉人也。生有特性,不尝肉食,叔父正则乃为之落发。初见石田于灵隐,时国清断桥延典藏錀。及迁净慈,命为首座。元至元十年,有旨授珙育王,懋畅宗风,行修精实,指示法门,深入玄妙。敩人行履,自明去来。一日忽自谓曰:“今年六十六,死日将至,火之乎,土之乎?”西堂唯庵贯云:“古鄮山中有一片地,荒草凄然,足安舍利。”因叠石为塔,而自铭焉,词曰:“天生一穴,藏我枯骨,骨朽成土,土能生物,结个葫芦挂赵州壁,永脱轮回起三世佛。”将殁,书诀而化。时至元二十六年三月十八日也。

人物简介

元诗纪事
炳同,字野翁,新昌张氏子,居明州仗锡寺。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二
释炳同,字野翁。姓张氏,新昌人。得法于大川济。宋亡之日,避迹仗锡十二年,出主华藏三载,复还仗锡,榜其室曰“晚泊”。闭户书《法华经》。有“老来非厌客,静里欲书经”之句。一时遗老,黄则堂、文本心、黄东发、舒阆风、周伯弼咸与之游。晚主雪窦,以“寄幻”颜所居。元大德六年示寂,寿八十,腊六十八,提刑牟献铭其塔。有《送僧之华顶见溪西》诗:“高高峰顶屹云中,八十溪翁也眼空。相见莫言行脚事,累他双耳又添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行海(一二二四~?)(生年据本集卷上《癸酉春侨居无为寺归云阁以十五游方今五十为题信笔十首》推算),号雪岑,剡(今浙江嵊县)人(同上书《归剡》)。早年出家,十五岁游方,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住嘉兴先福寺(同上书《丁卯秋八月奉檄住嘉兴先福寺》)。有诗三千馀首,林希逸选取其中近体二百馀首为《雪岑和尚续集》二卷。事见本集林希逸跋。 释行海诗,以《雪岑和尚续集》抄本(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日本宽文五年(一六六五)刻本(简称日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
丘烈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海州朐山人,徙居平江常熟,字希文。丘砺子。以父泽授芜湖簿,通州司理,知丹徒县。理宗景定中任真州通判。度宗咸淳十年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元兵来攻,使者委印而去,城失守,护印匿民间。将赴行在,至吴地遇疾,平江知府陈谦亨为上印于朝,方拟进秩而卒。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契祖。同安张氏生。亦师付法子。使嗣位行湘师事者。善说法要。浑然天成。赐号佛心正悟禅师。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契祖者,出泉之同安嘉禾张氏。宋宝祐中,侍元智法师,智奇其材,以龙象期之。元至元二十九年,恩始以西禅净淑致之上坐。尝寝疾,恩馈药资,郤之以偈曰:“正坐虚消人信舍,生身受此铁园殃。冶金热炭都呑尽,那更教人入镬汤。”恩由是益爱其为人,及授以席,凛凛自持。盖开元以六百载,同门异爨之宅,集百有二十院之众,一旦合之,恩既褒然首举,造大僧堂,阐此愿力,聿弘制作,极盛之后,殊难为继,乃祖受兹重托,矢以肫诚,将以敬恪,朝夕勤恳。二十有八年。达官贵人莅斯寺者,瞻其仪范,尊礼有加,谓为福慧人也。汇其事迹以闻,诏赐“佛心正悟”之号。祖善说法语,浑然天成。
释惟符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八二四一
惟符,号石帆叟,咸淳间住南山净慈寺。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雄辩,赐号洪镜,姓李氏,善阐人也。才思俊倜,聪颖绝伦,语音轻利,善通方言。少年出家,事子云国师,为上足弟子。元世祖既破大理,段氏遗孽,转徒朝元,南诏僧侣随入华夏。逾岁,雄辩亦复北来居中国。二十五年,更事四师,皆当世大德,最后登班集之堂,嗣坛主之法,研穷方等,妙解玄理,其学大备,乃喟然叹曰:佛法种子不绝于世,矫矫龙象岂择地而行?吾其南归将以方言译其经论,饟我荒服。因诣坛主乞白其语于帝师,遂为玺书以赐之,号曰洪镜。既归,取《圆觉》诸经及《摩诃衍四绝纶(论)》,翻以僰语,反复论辩,曲尽幽微,而词旨浅近,通于俗说,故其书盛传,习者益众。六诏玄风,普及妇孺,实自兹始。当其摄斋升讲,口如泉泻,滔滔不竭,人称雄辩法师,足副其名云。时梁王为云南王,以天属之尊,事之甚严。雄辩晚岁精进行道,化人及物,本诸慈惠,于是德声遐布,法隆荒徼,四众归之,达数万指,而自视欿然。盖其猛志迈修,闳愿慈忱,有不可思议者。以大德五年十一月九日坦化,寿七十有三,腊四十有七,荼毗时见有五色舍利,其他异徵甚多。弟子玄坚建塔于玉案山阳,所译经论多僰人语言,华俗不晓,故不流入中土,今虽有传书,罕见善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0—1303 【介绍】: 名一作功嘉葛剌思。元吐蕃朵甘斯旦麻人。幼从西天竺古达麻失利传习梵文经典,得其法要。世祖中统间,以帝师八思巴荐,见世祖。至元末,以不容于时相桑哥,谪潮州。桑哥败,还大都。后为成宗祷疾,赐与甚厚,诏分御前校尉十人为之导从。
神僧传·卷第九
国师胆巴者。一名功嘉葛剌思。西番突甘斯旦麻人。幼从西天竺古达麻失利。传习梵秘得其法要。世祖中统间帝师八思巴荐之。时怀孟大旱。世祖命祷之立雨。又尝咒食投龙湫。顷之奇花异果涌出波面。取以上进。世祖大悦。枢密副使月的迷失镇潮。而妻得奇疾。胆巴以所持数珠加其身即愈。又尝为月的迷失言异梦。及已还朝期后皆验。元贞间海都犯西番界。成宗命祷于摩诃葛剌神。已而捷书果至。又为成宗祷疾遄愈。赐予甚厚。且诏分御前校尉十人为之导从。成宗北巡。命胆巴以象舆前导。过云川语诸弟子曰。此地有灵怪恐惊乘舆当密持神咒以厌之。未几风雨大至。众咸惊惧惟幄殿无虞。复赐碧钿杯一。大德七年夏卒。皇庆间追号大觉普惠广照无上胆巴帝师。
补续高僧传·译经篇
胆巴。此云微妙。西番突甘斯旦麻人。幼孤。依季父。闻经声止啼。年十五六。精通显密诸部。世祖居潜邸。闻西国有绰理哲瓦道德。遣使迎之。时绰瓦已殁。廓丹大王。以师应命。既至。上问曰。师之佛法。比叔何如。对曰。吾叔佛法如大海水。吾所得舌点而已。上笑顾左右曰。种性不凡。遂礼以为师。王公以下。皆秉戒师。宿具灵心。咒语精密。凡有祷祈。感应之疾。如风驰电卷。不可思议。时怀孟大旱。咒之立雨。尝咒食投龙湫。顷之。奇华异果。涌出波面。取以上进。枢密副使月的迷失镇潮。其妻得奇疾。百方无效。师但咒数珠以加其身。不知病之去也。元贞间。海都犯西番界。成宗谋于师。咒之而捷。又以咒水。起上于垂死。上北狩。师象舆在前。过云州。语弟子曰。此地有灵怪。上至必有薄警。当以咒胜之。后果风雨暴至。众咸震惧伏草中。独行幄无少挫挠。初相哥。受师戒。继为帝师门人。为人豪横自肆。师责而不悛。繇是衔之。逮登相位。惧师谠直。因谮之于上。师遂有潮阳之行。相哥既以罪诛。上患股。召师还京。建师子吼道场。七日于内殿。而上愈。言及相哥。师以宿业为对。上以国用不足。欲徵税于僧。师奏曰。昔成吉思皇帝。有国之日。疆土未广。尚免僧徵。今四海混同。万邦入贡。岂因微利而弃成规。倘蠲其赋。则身安志专。庶可勤修报国。上悦而止其事。乙未。被诏住大护国仁王寺。癸卯夏示疾。上遣医候视。师笑曰。色身有限。药岂能留。但问左右。今何时。曰。日午矣。即敛容端坐而逝。上闻悲悼。赐沉檀众香。结塔茶毗。火后开视。顶骨不坏。舍利不知其数。建塔仁王寺。西域秘密之教。以大持金刚为始祖。累传至师。益显著。故有金刚上师之称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自闲(一二三一~一三一二),号云屋,松阳(今属浙江)人。俗姓叶。年十三于福安院剃度,后居婺之仰庵。元成宗大德间住持金华智者寺。皇庆元年卒,年八十二。事见《蒲室集》卷一二《金华智者寺云屋閒禅师塔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5—1322 【介绍】: 元僧。山东东昌人,号云岩,俗姓刘。年十二受经于顺德开元寺。至元末,世祖召见,命主建康天禧、旌忠二寺,日讲《法华》、《楞严》、《金刚》、《华严》等经,赐号佛光大师。
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解义篇第二之二
释志德号云岩。山东东昌镏氏子也。十二受经于顺德开元寺海闻和尚。闻真定法照禧法师大弘慈恩宗旨于龙兴寺。径从之学而尽得其蕴。至元二十五年诏江淮诸路立御讲三十六所。务求其宗正行修者分主之。德被选世祖召见赐宴并紫方袍。命主天禧旌忠二刹。日讲法华华严金刚唯识等疏三十一年。特赐佛光大师之号。每与七众授戒。必令其父母兄弟相教无犯。至于然香然顶指为终身誓。居久尽出衣钵新其殿庑楼阁。或岁俭乃煮糜食饿殍数万人。建康流俗尚醪醴好结官吏。德独以律绳自。徒众谨饰出止。若互用常住物者误一罚百。故犯者摈之。居天禧三十馀年。一衲一履终身不易。午过不食夜则危坐达旦。以苦诵丧明。忽梦梵僧迎居内院高座。空中散花如雨。因示微疾。至治二年二月七日犹诵经不辍。顷之辞众安坐而化。世寿八十八。龛留二十一日。颜貌红润如生。阇维舍利无算。会者数万人。塔江宁张家山。学士赵孟頫为铭。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志德,号云岩,东昌镏氏子也。年十二,受经于顺德开元寺海闻。后闻真定法照禧,大宏慈恩宗旨于龙兴寺,径从之学,而尽得其蕴。至元二十五年,诏江淮诸路立御讲三十六所,务求其宗正行修者分主之。德被选,世祖召见,赐宴并紫方袍,命主天禧、旌忠二刹,日讲《法华》、《华严》、《金刚》、《唯识》等疏。三十一年,特赐“佛光大师”之号。每与七众授戒,必令其父母兄弟相教无犯,至于热香顶指为终身誓。居久之,尽出衣钵,新其殿庑楼阁。或岁俭,乃煮糜食饿殍数万人。建康流俗,尚醪醴,好结官吏。德独以律,自绳徒众,谨饰出止,若互用常住物者,误一罚百,故犯者摈之。居天禧三十馀年,一衲一履终身不易,午过不食,夜则危坐达旦。以苦诵丧明,忽梦梵僧,迎居内院,高坐空中,散花如雨,因示微疾。至治二年二月七日,犹诵经不辍,顷之,辞众安坐而化。世寿八十八,龛留二十一日,颜貌红润如生,阇维舍利无算,会者数万人,塔江宁张家山。学士赵孟頫为铭。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印原。字古先。相州藤氏子。藤为国中贵族。师生有异徵。垂髫时。辄刻木为佛陀像。持以印空。人异之。十三剃发受具戒。遍历诸师户庭。咸无所證入。乃嘅然叹曰。中夏乃佛法渊薮。盍往求之乎。于是。绝鲸波之险。奋然南游。初参无见顶公于天台华顶。公语之曰。汝缘不在此。中峰本公。现说法杭之天目山。炉韛正赤。此真汝导师。宜急行。师即蓬累而出。往见中峰。中峰一见。遽命给侍左右。屡呈见解。辄遭呵斥。退而涕泣。至于饮食皆废。中峰怜其诚恳。乃谓之曰。此心包罗万象。迷则生死。悟则涅槃。生死之迷。固是未易驱斥。涅槃之悟。犹是入眼金尘。当知般若如大火聚。近之则焦头烂额。唯存不退转一念。生与同生。死与同死。自然与道相符脱。使未悟之际。千释迦。万慈氏。倾出四大海水。入汝耳根。总是虚妄尘劳。皆非究竟之事也。师闻遍身汗下。益厉精猛积之之久。忽有所省。现前境界。一白无际。中峰印之。复见诸大老。皆无异词。会清拙澄公。将入日本建立法幢。师送至四明。澄公曰。子能同归。以辅成我乎。师曰。云水之踪。无住无心。何不可之有。即摄衣升舟。其后澄公能化行于遐迩者。皆师之力也。然瓣香酬法乳。的归之中峰。师化大行。专以流通大法。建立梵宫为事。若丹州之愿胜。津州之保寿。江州之普门。信州之盛典。房州之天宁。皆郁然成大兰若。而建长之西。复创广德庵。命其徒守之。如慧林。等持。真如。万寿。净智。皆师受请弘化之刹。劳绩之见不与焉。年度比丘千馀人。非所度而受法称弟子者。不与焉。师临众端严。见者若未易亲。及闻其诲者。温若春阳。莫不悦服而去。人有来求法语偈颂者。濡毫之顷。翩翩数百言。曾不经意。皆契合真如。师不自以为是也。取语录并外集。投火中曰。吾祖不立文字。留此糟粕何为。门人欲画师像。预索赞语。师作一圆相。题其上曰。妙相圆明。如如不动。触处相逢。是何面孔。其方便为人皆类此。甲寅春正月。坐化于长寿院。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印原,字古先,姓藤氏,日本国人也。世居相州,为国贵族。生有异徵,垂髫时,辄刻木为佛陀像,持以印空。父奇之曰:“是儿于菩提有缘,宜使之离俗,学究竟法。”甫八岁,归桃溪悟公,执童子役。年十三,即剃发,受具足戒。自时厥后,遍历诸师户庭,无所證入。乃慨然曰:“中夏为佛法渊薮,盍往求之。”于是浮海南游,飘然西渡,初至天台参无见睹于华顶峰,睹语之曰:“尔缘不在斯。中峰本以高峰上足,说法杭之天目山,炉火正赤,往来学徒无不受其锻鍊,此真汝导师也。”原遂往谒中峰,一见遽命给侍左右。屡呈见解,中峰呵之曰:“根尘不断,如缠缚何?”原退而悲泣,饮食皆废。中峰怜其诚恳,乃谓之曰:“人惟此身,包罗万象,迷则生死,悟则涅槃,生死之迷,固是未易驱斥。涅槃之悟,犹是入眼金尘。当知般若如大火聚,近之则焦首烂额,唯存不退转一念,生与同生,死与同死,自然与道相符。若当未悟之际,千释迦,万慈氏,倾四海大水入汝耳根,总是虚妄尘劳,皆非究竟。”原闻之,不觉通身汗下,无昼无夜,未尝暂舍,积之又久。一夕忽有所省,见前境界一白无际。急趋丈室告中峰曰:“原已撞入银山铁壁去也。”中峰曰:“既入银山铁壁,来此何为?”由是瞩机生悟,超然领解。十二时中触物圆融,无纤豪滞碍。未几辞去,往谒虚谷灵、古林茂、东屿海、月江印,此四公者,道誉隆隆,各据高座,展化一方。见其證悟亲切,机锋颖利,莫不以“丛林师子儿”称之。会清拙澄将入日本建立法幢。原送至四明,澄曰:“子能同归以辅我乎?”原曰:“云水之踪,无住无心,何不可之有?”即摄衣升舟。其后澄之行化遐迩,皆原之力也。已而出世甲州慧林,瓣香酬恩,卒归之中峰,黑白来依,犹万水赴壑。古山源议革城州等持教寺为禅,物论非原无以厌伏众心,竟迎原主之。俄住州之真如,又迁万寿,又迁相之净智。及谢去,更行化于奥州。原之族兄藤君新建普应寺,延原为开辟住持,方起而应之,关东连帅源公建长寿院于相州,复请开山兼主圆觉,原又赴之。未几,迁建长。其说法度人,孜孜弗懈,无异慧林时。后退归长寿,有终焉之志。岁在甲寅正月,忽示疾。至二十三日夜参半,召门人曰:“吾今日逝矣,尔等恪守常训,使法轮弗替可也”。黎朋宾明,候问起居应接如平昔,及午,呼侍者曰:“时至矣,可持觚翰来。”及至,复曰:“吾塔已成,唯未书额尔。”乃手书“心印”二字,入室端坐,泊然入灭。世寿八十,僧腊六十又八。弟子奉全身瘗焉。初原以流通大法,建立梵宫为事。若丹州之胜愿,津州之保寿,江州之普门,信州之盛兴,房州之天宁,皆蔚然成大兰若。而建长之西,复创广德庵,命其徒守之。故先后所度比丘一千馀人。平生端严若神,虽燕坐之时,俨若临众,目光炯炯射人。见者若未易亲炙,及聆其诲语,温若阳春,莫不心悦诚服。有求法语偈颂者,濡毫之间,洋洋数百言,曾不经意,皆契合真如,犹不自以为是,取语录并外集投于火中曰:“吾祖不立文字,但传心印,留此糟粕何为。”门人欲为画像且索赞语,原乃自作一圆相,题其上曰:“妙相圆明,如如不动。触处相逢,是何面孔。”其方便为人皆类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6—1283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理宗宝祐四年进士第一。开庆初元兵攻宋,宦官董宋臣主迁都,天祥上书请斩宋臣,进御敌之计,未被采纳。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草制语讥贾似道,遭劾罢。度宗咸淳九年起任湖南提刑,改知赣州。恭帝德祐初元军东下,破家财为军费,率义兵万人入卫临安。次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军议和,被拘至镇江,后脱逃回朝。端宗即位,复拜右相兼枢密使,因与左相陈宜中议论不合,率兵在福建、广东坚持抗元,收复州县多处。祥兴元年被俘于五坡岭,次年拒元将张弘范诱降,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心志。后被囚于元大都三年,屡拒威逼利诱,视死如归。临刑作《正气歌》。谥忠烈。有《文山集》。
全宋诗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初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为名,改字履善,中举后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开庆元年(一二五九)为宁海军节度判官。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除秘书正字,累迁著作佐郎兼刑部郎官。以上疏劾董宋臣,出知瑞州。五年,迁江西提刑。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召除尚右郎官。五年,知宁国府。六年,召除军器监兼学士院权直,以忤贾似道,罢。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十年,改知赣州。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渡江,应诏勤王,除枢密副都承旨,浙西江东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抚大使。二年,除右丞相、枢密使,诣元军议和,被拘。押至镇江,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同年五月,端宗继位,改元景炎,召赴福州,拜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兵周旋于汀州、漳州一带。景炎二年,败于空坑,出南岭。三年,授少保、信国公,移屯海丰,军溃被执北行,在道绝食八日不死。拘燕三年,终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遇害。著作遭难后散佚,元元贞、大德间其乡人辑编为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明初重加编次为诗文十七卷,另有《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传世。事见本集卷一七《文山纪年录》,《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文天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张元喻刻《文山先生全集》为底本,校以明景泰六年韩雍刻《文山先生文集》(简称韩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文山集》(简称四库本)。《集杜诗》各本诗句诗题都有舛误夺漏,酌据《杜少陵集》(简称杜集)订补。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文天祥(1236-1283) 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人。有《文山集》、《文山乐府》。
黄鹤楼志·人物篇
文天祥(1236—1283) 南宋政治家、抗元名臣、文学家。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宝祐四年(1256)状元,授承事郎,升任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再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时被拘,逃归后聚兵抗元。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俘,拒绝元朝诱惑,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元至元十九年(1283),于大都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正气歌》等。所作《齐天乐·庆湖北漕知鄂州李楼峰》一词,状写南楼景色,被视为佳作。
全宋文·卷八二九八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二),初名云孙,字天祥,以字贡于乡,改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又号浮丘道人,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宝祐四年进士第一,寻丁父忧。历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乞斩董宋臣,迁刑部郎中。历知瑞州、江西提刑、尚左郎官,权直学士院。忤贾似道,遂乞致仕。起为湖南提刑、知赣州。德祐初元兵入侵,募兵勤王,除知平江府、临安府。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元军请和,被拘,夜亡入真州,辗转至温州。闻益王未立,上表劝进,拜右丞相,同都督诸路军马,举兵抗元,兵败空坑。卫王立,加少保、信国公,进屯潮阳。元军掩至,被俘。囚燕三年,从容就义,时至元十九年腊月,年四十七,后谥忠烈。著有《文山集》、《文山诗史》。见《文山先生纪年录》(《文山全集》卷一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僧园琛 朝代: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7 【介绍】: 元僧,山西人,字仲宝,号莲庵。善为诗,兼习书法。有以笺素请者,随手应之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