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4571,分305页显示  上一页  137  138  139  140  141  143  144  145  146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僧法天( 法贤 玄觉法师、慧辩、玄觉 )
释警玄( 警玄、警延 张 )
释德聪( 爷、仰 )
释洪寿( 曹 )
释善昭( 善昭 上首 )
释洪真( 淳于 )
释本先( 本先 郑 )
释有基(及贤 汪 )
释师简( 赵 )
邱崇元
释遇臻( 杨 )
释清远( 曹 )
僧省常(造微 颜 )
阿标头陀(世称 水目四祖 )
陈慥(别称 龙丘先生、方山子 季常 龙丘居士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1 【介绍】: 宋僧。天竺摩伽陀国人。宋初至鄜州,与河中梵学僧法进共译经义,始出《无量寿经》、《尊胜经》、《七佛赞》。太祖建隆六年召见,赐紫衣师号,入译经传法院。太宗雍熙二年改名法贤。真宗咸平元年复进所译新经,真宗为之制序。卒谥玄觉法师。
补续高僧传·译经篇
天息灾。北天竺迦湿弥罗国人也。太平兴国中。与乌填曩国三藏施护。至京师。时梵德前后叠来。各献梵筴。集置甚富。上。方锐意翻传。思欲得西来华梵淹贯器业隆善者。为译主。诏于太平兴国寺西。建译经传法院。以须之。先是。有梵德法天者。中天竺国人。妙解五明。深入三藏。初至蒲津。与通梵学沙门法进。译无量经七佛赞。守臣表上之。上览之大悦曰。胜事成矣。与天息灾施护同召见。问佛法大意。对扬称旨。赐紫方袍。并居传法院。赐师号天息灾明教大师。法天传教大师。施护显教大师。令先以所将梵本。各译一经。诏梵学僧法进常谨清沼。笔受缀文。光禄卿杨说。兵部员外郎张洎润文。殿直刘素监护。所须受用。悉从官给。三师述译经仪式上之。且请。译文有与御名庙讳同者。前代不避。若变文回护。恐妨经旨。诏答。佛经用字。宜从正文。庙讳御名。不须回避。未一月新译经成。天息灾上圣佛母经。法天上吉祥持世经。施护上如来庄严经各一卷。诏两街。选义学沙门百人。详定经义。时左街僧录神曜等言。译场久废。传译至艰。三师。即持梵文先翻梵义。以华文證之。曜众乃服。上览新经。示宰臣曰。佛氏之教。有裨政理。普利群生。达者自悟渊源。愚者妄生诬谤。朕于此道。微识其宗。凡为君正心无私。即自利行。行一善以安天下。即利他行。如梁武舍身为奴。此小乘偏见。非后代所宜法也。车驾幸译经院。赐坐慰劳。增什物给童子。悉出禁中所藏梵本。令其翻译。复选梵学沙门。为笔受。义学沙门十人。为證义。自是每岁诞节。必献新经。皆召坐赐斋。以经付藏颁行。适西国有进大乘祝藏经。诏法天详定。天奏。此经是于阗书体。非是梵文。况其中无请问人。及听法众。前后六十五处。文义不正。帝召天谕曰。使邪伪得行。非所以崇佛教也。宜焚弃此本。以绝后惑。下诏曰。朕方隆教法。用福邦家。其内外诸郡童行并与剃度。时新经陆续以进上如次披览。谓宰臣曰。天息灾等。妙得翻译之体。诏除天息灾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法天施护朝奉大夫试鸿胪卿。法天改名法贤。并月给酥酪钱有差。上亲制三藏圣教序以赐之。用冠新译之首。中云。法师天息灾等。常持四忍。早悟三空。翻贝叶之真诠。续人天之圣教。芳猷重启。偶运当时。润五声于文章。畅四始于风律。堂堂容止。穆穆辉华。旷劫而昏蛰重明。玄门昭显。轨范而宏光妙法。净界腾音。及真宗即位。礼部侍郎陈恕。以译院久费供亿为言。上不听。且制序文。命置先帝序后。从法贤请也。咸平三年八月。天息灾示寂。谥慧辩。敕有司具礼祭葬。次年法贤亡。谥玄觉。礼视慧辩。施护先逝。三师遭逢圣世。首隆译场。续狮弦之响。发空谷之音。阐宣之功。无忝前哲矣。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一
释法天,一曰法贤,中天竺摩伽陀国人。宋初,至鄜州,与河中梵学僧法进共译经义,始出《无量寿经》、《尊胜经》、《七佛赞》。州牧王龟从润色之,献阙下。太祖建隆六年八月,召见赐紫。初兴译事,诏童子五十人习梵书。法天所译,《大方等总持宝光明经》五卷,《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六卷、《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二纸馀,《佛说一切如来乌瑟腻沙最胜总持经》七纸馀,《佛说圣曜母陀罗经》三纸半,《圣无能胜金刚大陀罗尼经》三纸半,《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五纸,《毗俱胝菩萨一百八名经》三纸馀,《诸佛心印陀罗尼经》一纸半,《圣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六纸馀,《佛说慈氏菩萨誓愿陀罗尼经》一纸弱,《佛说大护明大陀罗尼经》五纸,《佛说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七纸,《佛说普贤菩萨陀罗尼经》二纸强,《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二卷,《妙臂菩萨所问经》四卷,《佛说金刚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经》三卷,《圣多罗菩萨一百八名陀罗尼经》六纸馀,《佛说宝藏神大明曼拿罗仪轨经》二卷,《大寒林圣拿罗陀罗尼经》四纸馀,《最胜佛顶陀罗尼经》二纸强,《无能胜大明陀罗尼经》七纸半,《无能胜大明心陀罗尼经》一纸半,《佛说圣宝藏神仪轨经》二卷,《七佛赞呗伽陀》二纸强,《佛说文殊师利一百八名梵赞》三纸半,《佛说圣观自在菩萨梵赞》二纸弱,《犍椎梵赞》七纸半,《佛说长者施报经》六纸馀,《佛说七佛经》一卷,《毗婆尼佛经》二卷,《佛说大三摩惹经》四纸半,《妙法圣念处经》八卷,《佛说分别缘生经》一纸馀,《嗟袜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三纸馀,《佛说诸形有为经》一纸强,《佛说目莲所问经》二纸弱,《佛说苾刍五法经》四纸馀,《佛说苾刍迦尸迦十法经》二纸半,《菩提心观释》二纸馀,《佛一百八名赞》二纸馀,《胜军化世百喻伽陀经》七纸弱,《六道伽陀经》五纸。综上所译,都四十四种,大小百一十九纸,成帙者三十五卷,其所敷者博,而功亦勤矣。自太祖以来,迄于真宗,四十馀年中,累承恩锡,赐天竺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号曰“传教大师”。太宗雍熙二年,帝览新译经已,改其名曰法贤。盖天、贤皆译音,本叠韵也。咸平元年,复进所译新经,真宗为之制序。今大藏载法贤所译经共六十馀部,中有《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七卷,共二十五品,首列圣教序。以咸平四年五月示寂。谥玄觉法师,敕送终,如慧辨礼。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警玄(九四三~一○二七),真宗大中祥符中避国讳改为警延,江夏(今湖北武汉)人,俗姓张。依智通禅师出家,年十九为大僧。后谒鼎州梁山观禅师,观殁,辞塔至大阳,谒坚禅师,坚欣然让法席,使主之。仁宗天圣五年卒,年八十五。《五灯会元》卷一四、《禅林僧宝传》卷一三人传。今录诗五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3—1027 【介绍】: 宋僧。江夏人,俗姓张。真宗大中祥符中避讳易名警延。少出家,年十九为大僧。嗣梁山观禅师。后住大阳山明安寺。临终前书偈寄侍郎王曙,投笔而化。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三
禅师名警玄。祥符中。避国讳易为警延。江夏张氏子也。其先盖金陵人。仲父为沙门。号智通。住持金陵崇孝寺。延往依以为师。年十九。为大僧。听圆觉了义经。问讲者。何名圆觉。讲者曰。圆以圆融有漏为义。觉以觉尽无馀为义。延笑曰。空诸有无。何名圆觉。讲者叹曰。是儿齿少而识卓如此。我所有何足以益之。政如以秽食置宝器。其可哉。通知之。使令游方。初谒鼎州梁山观禅师。问如何是无相道场。观指壁间观音像。曰此是吴处士𦘕。延拟进语。观急索曰。遮个是有相。如何是无相底。于是延悟旨于言下。拜起而侍。观曰何不道取一句子。延曰道即不辞。恐上纸墨。观笑曰。他日此语上碑去在。延献偈曰。我昔初机学道迷。万水千山觅见知。明今辩古终难会。直说无心转更疑。蒙师点出秦时镜。照见父母未生时。如今觉了何所得。夜放乌鸡带雪飞。观称以为洞上之宗可倚。延亦自负。侪辈莫敢攀奉。一时声价藉甚。观殁。辞塔出山。至大阳。谒坚禅师。坚欣然让法席使主之。退处偏室。延乃受之。咸平庚子岁也。谓众曰。廓然去。肯重去。无所得心去。平常心去。离彼我心去。然后方可。所以古德道。牵牛向溪东放。不免纳官家徭税。牵牛向溪西放。不免纳官家徭税。不如随分纳些些。渠总不妨。免致捞扰。作么生是随分。纳些些底道理。但截断两头。有无诸法。凡圣情尽。体露真常。事理不二。即如如佛。若能如此者。法法无依。平等大道。万有不系。随处转辘辘地。更有何事。僧问。亡僧迁化。向什么处去。延曰。亡僧几时迁化。僧曰。争奈相送何。延曰。红炉𦦨上绦丝缕。叆叇云中不点头。见僧种瓜。问曰。甜瓜何时可熟。对曰。即今熟烂也。曰拣甜底摘来。对曰。什么人吃。曰不入园者。对曰。未审不入园者。还吃也无。曰汝还识他么。对曰。虽然不识。不得不与。延笑曰。去。其僧后病。延入延寿堂看之。问曰。是身如泡幻。泡幻中成办。若无个泡幻。大事无因办。若要大事办。识取个泡幻。作么生。对曰。遮个犹是遮边事。延曰。那边事作么生。对曰。匝地红轮秀。海底不栽花。延笑曰。乃尔惺惺耶。僧喝曰。这老汉。将谓我志却(即兴阳剖禅师)。延神观奇伟。有威重。从儿稚中。即日一食。自以先德付受之重。足不越限。胁不至席者。五十年。年八十。坐六十一夏。叹无可以继其法者。以洞上旨诀。寄叶县省公之子法远。使为求法器。传续之。延尝注释曹山三种语。须明得转位始得。一曰。作水牯牛是随类堕。注曰。是沙门转身语。是异类中事。若不晓此意。即有所滞。直是要伊一念无私。即有出身之路。二曰。不受食是尊贵堕。注曰。须知那边了。却来遮边行李。若不虚此位。即坐在尊贵。三曰。不断声色是随处堕。注曰。以不明声色。故随处堕。须向声色里。有出身之路。作么生是声色外一句。答曰。声不自声。色不自色。故云不断。指掌当指何掌也。予尝作随类堕偈曰。纷然作息同。银碗里盛雪。若欲异牯牛。与牯牛何别。作尊贵堕偈曰。生在帝王家。那复有尊贵。自应著珍御。顾见何惊异。作随处堕偈曰。有闻皆无闻。有见元无物。若断声色求。木偶当成佛。今并系于此。延以天圣五年七月十六日。升座辞众。又三日以偈寄王曙侍郎。其略曰。吾年八十五。修因至于此。问我归何处。顶相终难睹。停笔而化。 赞曰。延嗣梁山观。观嗣同安志。志嗣先同安丕。丕嗣云居膺。膺于洞山之门。为高弟也。余观大阳盛时。有承剖两衲子。号称奇杰。卒至于不振。惜哉。微远录公。则洞上正脉。几于不续矣。呜呼延之知人。可以无愧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大阳禅师警玄。江夏张氏子也。其先盖金陵人。仲父为沙门。号智通。住金陵崇孝寺。师往依之。年十九为大僧。听圆觉。即能辩屈讲者。讲者叹曰。是齿少而识卓如此。我所有何足益之。通知之。使令游方。初谒梁山观禅师。问如何是无相道场。山指壁间观音像曰。此是吴处士画。师拟进语。山急索曰。此是有相。如何是无相者。于是悟旨于言下。拜起而侍。山曰。何不道取一句子。师曰。道即不辞。恐上纸墨。山笑曰。他日此语上碑去在。师献偈呈解。山称以为洞上之宗可倚。师亦自负。侪辈莫敢攀。一时声名藉甚。山殁。出山至大阳。谒坚禅师。坚欣然。让法席使主之。退处偏室。咸平庚子岁也。师神观奇伟有威重。从儿稚中。即日一食。自以先德付受之重。足不逾限。胁不至席者。五十年。浮山远公居众时。尝参师于大阳。师以腊高无可继法之人。一日喟然谓远曰。洞上一宗。如悬丝欲断。惟汝兴之。远曰。有平侍者在。师以手指𮌎云。平此处不佳。又捏拇指叉中。示之云。伊向去当死于此。于是以皮履布裰付远。嘱令求人。以天圣五年七月十六日。升座辞众。又三日作偈。寄王曙侍郎。偈曰。吾年八十五。修因至于此。问我归何处。顶相终难睹。掷笔而化。遗嘱云。瘗全身十年无难。当为大阳山打供入塔。后果为平侍所戕。平亦坐是返俗。流浪无依。为虎所食。师言验矣。远受大命。得青华严。转付履裰。嗣师法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德聪(?~一○一七),姑苏(今江苏苏州)人,俗姓爷。初受戒于梵天寺,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结庐于佘山之东峰。真宗天禧元年,趺坐而逝(《云间志》卷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4—1017 【介绍】: 宋僧。苏州人,俗姓仰。七岁出家杭州慈光院,后受戒于梵天寺。游参诸方,密契心印。太宗太平兴国中,结庐松江佘山东峰,有二虎名大青、小青为之卫。挂佛经于梁间,认为既知其义,何再读为。趺坐而逝。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德聪。姑苏张潭人。生仰氏。初入杭净光院。领具戒于梵天寺。参游诸方。得心印太平。兴国中。结庐华亭余山之东峰。有二虎为之卫。名大青小青。行则随侍前。后有禅者。造焉。见挂一帙梁间。问之。曰。此佛经也。问尝读否。师曰。如人看家书。既知之矣。何再读为。尝曰古人贵行。吾何言哉。其他问皆默不对。嗣住超果。庆依尊者自杭奉观音像来。师预知之曰。三日内。当有主公至。及期果然。天禧元年七月。趺坐而逝。阅月貌如生。葬佘山峰。后迁于南岭。
释洪寿 朝代:吴越至宋初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44—1022 俗姓曹。吴越至宋初时禅僧。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及冠出家,从天龙朗智落发。后嗣天台国师德韶。归住大慈山。宋真宗大中祥符间,出住杭州兴教寺。《天圣广灯录》卷二七有传,并录其在吴越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宋诗
释洪寿(九四四~一○二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曹。住杭州兴教寺,为青原下十世,天台韶国师法嗣。真宗乾兴元年卒,年七十九(《天圣广灯录》卷二七)。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善昭,太原(今属山西)人,俗姓俞。为首山念禅师法嗣,南岳下九世,住汾州太子院。仁宗天圣初卒,年七十八(《禅林僧宝传》卷三,《佛祖通载》作天圣二年甲子卒,《五灯全书》作真宗乾兴元年壬戌卒)。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一、《补续高僧传》卷六。今录颂、偈、诀六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5—1022 【介绍】: 宋僧。太原人,俗姓俞。师事首山,悟性极高。云游襄、沔间,名刹力致,八请坚卧不起。太宗淳化四年首山殁,始出住汾州太平寺,三十年说法不倦,为天下道俗仰慕。
禅林僧宝传·卷第三
禅师讳善昭。生俞氏。太原人也。器识沉邃。少缘饰。有大智。于一切文字。不由师训。自然通晓。年十四。父母相继而亡。孤苦厌世相。剃发受具。杖策游方。所至少留。不喜观览。或讥其不韵。昭叹之曰。是何言之陋哉。从上先德行脚。正以圣心未通。驱驰决择耳。不缘山水也。昭历诸方。见老宿者。七十有一人。皆妙得其家风。尤喜论曹洞。石门彻禅师者。盖其派之魁奇者。昭作五位偈。示之曰。五位参寻切要知。纤毫才动即差违。金刚透匣谁能晓。唯有那吒第一机。举目便令三界静。振铃还使九天归。正中妙挟通回互。拟议锋铓失却威。彻拊手称善。然昭终疑。临济儿孙。别有奇处。最后至首山问。百丈卷簟意旨如何。曰。龙袖拂开全体现。昭曰。师意如何。曰象王行处绝狐踪。于是大悟。言下拜起。而曰。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捞摝始应知。有问者曰。见何道理。便尔自肯。曰。正是我放身命处。服勤甚久。辞去。游湘衡间。长沙太守张公茂宗。以四名刹请昭。择之而居。昭笑。一夕遁去。北抵襄沔。寓止白马。太守刘公昌言。闻之造谒。以见晚为叹。时洞山公隐皆虚席。众议归昭。太守请择之。昭以手耶揄曰。我长行粥饭僧。传佛心宗。非细职也。前后八请。坚卧不答。淳化四年。首山殁。西河道俗千馀人。恊心削牍。遣沙门契聪。迎请住持汾州太平寺太子院。昭闭关高枕。聪排闼而入。让之曰。佛法大事。静退小节。风穴惧应谶。忧宗旨坠灭。幸而有先师。先师已弃世。汝有力荷担。如来大法者。今何时而欲安眠哉。昭矍起握聪手曰。非公不闻此语。趋办严吾行矣。既至。宴坐一榻。足不越阃者三十年。天下道俗。慕仰不敢名。同曰汾州。并汾地苦寒。昭罢夜参。有异比丘。振锡而至。谓昭曰。会中有大士六人。奈何不说法。言讫升空而去。昭密记以偈曰。胡僧金锡光。请法到汾阳。六人成大器。劝请为敷扬。时楚圆守芝号上首。丛林知名。龙德府尹李侯。与昭有旧。虚承天寺致之。使三反不赴。使者受罚。复至曰。必欲得师俱往。不然有死而已。昭笑曰。老病业已不出院。借往当先后之。何必俱耶。使者曰。师诺。则先后唯所择。昭令馔设。且俶装曰。吾先行矣。停箸而化。阅世七十有八。坐六十五夏。 赞曰。风穴倦游。见草屋单丁。止住者七年。首山精严。不出山者二十年。汾州俨临人天。不越阃者三十年。是皆哲人。事业之见于微细者也。然犹卓绝如此。况其大者乎。吾何足以知之。然观其死生之际。如贾胡传吏。留即留。去即去。呜呼是其所以起临济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汾州太子院。善昭禅师。生太原俞氏。器识沈邃。少缘饰。具大智。少失恃怙。既孤苦。雅不喜世俗。遂祝发受具。杖策飘然。所至不稍停览。乃曰。从上先德行脚。正以圣心未通。驱驰决择耳。不缘山水也。历参七十一员知识。最后至首山。问百丈卷席意旨如何。山曰。龙袖拂开全体现。进曰。师意如何。曰。象王行处绝狐踪。于是大悟。拜起曰。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捞摝始应知。有问者曰。见何道理。便尔自肯。曰。正是我放身命处。自是陆沈襄沔间。每为郡守。以名刹力致。前后八请。坚卧不起。及首山殁。西河道俗。协心削牍。遣沙门契聪。请师住汾州太子院。师时方闭关。聪排闼入。让以大义曰。佛法大事。靖退小节。风穴惧应谶。忧宗旨坠灭。幸有先师。先师弃世。汝有力荷担如来大法者。今何时。欲安眠哉。师起握聪手曰。非公不闻此语。趋办严吾行矣。既至。燕坐一榻。足不越阃者三十年。天下仰曰汾阳。而不敢名。一日上堂谓众曰。汾阳门下有西河。师子当门踞坐。但有来者即便咬杀。有何方便。入得此门。见得此人。若见此人者。堪与祖佛为师。不见此人。尽是立地死汉。如今还有人入得么。快须入取免负平生。不是龙门客。切忌遭点额。那个是龙门客。一齐点下。举起拄杖曰。速退速退。珍重。并汾地苦寒。师罢夜参。有异僧振锡至。谒师曰。会中有大士六人。奈何不说法。言讫升空而去。师密记以偈曰。胡僧金锡光。请法到汾阳。六人成大器。劝请为敷扬。时楚圆守芝。号上首。丛林知名。龙德府尹李侯。与师有旧。虚承天致之。使三反不赴。使者受罚。复至曰。必欲得师俱往。不然有死而已。师笑曰。老病业已不出院。借往当先后之。何必俱耶。使者曰。师诺则先后唯所择。昭令设馔。且俶装曰。吾先行矣。停箸而化。有侍者出众曰。和尚到处。某甲即到。亦立化归。
释洪真 朝代:后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生滑州酸枣洪氏。既出家。即诵法华。通大义。且日课。积数至万部。既而诣朝堂上疏。愿焚全身。供养佛塔。或𧮂以为惑众。又于国家非吉兆。诏切责禁止之。真叹曰。是固善根浅。而魔障强也。柰何哉。乃退居广爱寺。尽出衣钵施四众。寻无疾而终。其尸趺坐。更数日。颜貌不萎变。阇毗。舌根益鲜洁。名重伊雒间。春秋才五十二。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遗身篇第七
释洪真。姓淳于氏。滑州酸枣人也。幼悟尘劳决求出离。介然之性云鹤相高。师授法华经随文生解。铠甲精进伏其恚忿。或沾檀施回面舍旃。诵法华经约一万部诣朝门表乞焚全躯供养佛塔。帝命弗俞时。政出多门。或谮云惑众。或言不利国家。下敕严阻。真叹曰。善根殖浅魔障尤强。莫余敢止。遂退广爱寺罄舍衣盂作非时施。愿毕当年无疾坐灭。经数日颜貌如生。迁就茶毗。唯舌根不坏益更鲜红。时众观之叹希有事。春秋五十二伊洛之问重之如在。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1008 俗姓郑,温州(今属浙江)人。五代吴越至宋初时禅僧。嗣天台德韶。后住温州瑞鹿寺。《五灯会元》卷一〇有传,并录存本先入宋前诗偈3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宋诗
释本先(?~一○○八),俗姓郑,永嘉(今属浙江)人。为青原下十世。幼出家集庆院,年二十五,师事天台国清寺韶国师凡十年。后居永嘉瑞鹿寺逾三十年。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卒。有《竹林集》十卷,已佚。《五灯会元》卷一○、《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有传。今录颂三首。
禅林僧宝传·卷第七
祖师名本先。生郑氏。温州永嘉人也。儿稚不甘处俗。去依集庆院沙门某。年二十五。为沙弥。诣天台国清寺。受满分戒。即造韶国师。服勤十年。住瑞鹿寺。足不历城邑。手不度财帛。不设卧具。不衣茧丝。卯斋终日。宴坐申旦。诲诱门弟子。踰三十年。其志弥厉。谓众曰。吾初见天台。言下便荐。然千日之内。四威仪之中。似物碍膺。如雠同处。一日忽然猛省。譬如洗面摸著鼻孔。作偈三首曰。非风幡动仁心动。自古相传直至今。今后水云人欲晓。祖师真是好知音。又曰。若是见色便见心。人来问著方难答。若求道理说多般。辜负平生三事衲。又曰。旷大劫来只如是。如是同天亦同地。同地同天作么形。作么形兮无不是。乃又曰。华严称。佛身充满于法界。是真个也无。且如佛身。既已充满法界。菩萨界。缘觉声闻界。人天修罗界。饿鬼畜生地狱界。应无处蹲。如是理论。太煞聱讹。寻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且道即今五根。所对六境。与汝是同耶是别耶。同则何不作一块。别则如何说唯是一心。大须著精彩。佛法不是等闲。大中祥符元年二月。谓门弟子如昼曰。为我造个卵塔。塔成我行矣。八月望日毕工。远近道俗造山。唯恐其后。是日如平居。至午时。安坐方丈。手结宝印。谓如昼曰。古人曰。骑虎头撩虎尾。中央事作么生。如昼曰。也祇是如昼。先曰。汝问我。如昼乃问。骑虎头撩虎尾。中央事作么生。先曰我也弄不出。于是奄然开一目。微视而寂。阅世六十有七。坐四十有二夏。长吏以其事闻。有诏本州常加检视。如昼乃奉其平生所著。竹林集十卷。诗辞千馀首。诣阙上进。诏藏秘阁。如昼特赐紫衣。 赞曰。读先传。校传灯语句。详略少异耳。夫自心非外有。妄尽而自返。则于生死之际。超然自得如此。然余每怪。前圣平日机辩。皆不可犯。至临终之日。皆弭光泯气。洞山曰。吾闲名已谢。临济曰。谁知吾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今先又曰。我也弄不出。呜呼其有旨要乎。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本先,姓郑氏,温州永嘉人也。幼从州之集庆院出家,年二十五为沙弥,始诣天台国清寺,受满分戒,因侍韶国师,服勤十年,韶初导以“非风幡动,仁者心动”语,即时悟解,乃述颂三首,见色见心,自己了明,身心安乐,物不碍膺。及居瑞鹿,足不历城邑,手不度财货,不设卧具,不衣茧丝,卯时一食,宴坐申旦,诲教徒子,昕夕恳至,踰三十载,其志弥厉。宋大中祥符元年二月,谓弟子如书曰:为我造塔,塔成我行矣。中秋塔成,翌日参问如常,至午坐方丈,手结宝印,开一目微视,奄然而寂。如书奏其所著《竹林集》十卷诣阙上进,诏藏袐阁,如书赐紫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释有基,字及贤。姓汪氏,钱塘人。五岁出家,从天台寿昌法超,授诸经论。稍长,闻四明宝云传智者教,往事之,受《法华》、《止观》,随言解义,曲尽其妙。端拱元年,郡人请演教于太平兴国寺,学者数百人。每白黑月,必集众诵菩萨戒法,劝人念佛。如是四十年,数达万众。遇岁歉,则持钵乞请,分食徒侣。祥符八年六月示疾,弟子令祥请留训,基乃广演圆音,逾时光见西方,音发空中,如聆鼓吹。基曰:“西方三圣人来也。”即右胁向西而化。法智闻而叹曰:“扶病谭禅,临灭见佛,信希有事哉。”荼毗出舍利无算。尔后,僧众具有定力、深心信仰者,每于定光中见基具威仪西迈,或坐青莲华,对佛说法,又若阿弥陀佛为基授记者。种种异徵,皆不可思议云。
释师简 朝代:后周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二 感通篇第六之五
释师简。姓赵氏。丹丘人也。弗循戒范放肆恬然。拥破纳衣多诵词偈。好悬记杭越间灾福。初无信者验犹合符。于一行景淳山经地理别得径门。常言。昔泰山道辩相塳得术。馀无取焉。喜为人迁山相冢。吉凶如其言。居无定所。多游族姓家。言腹饥。便求鸡肉餐。此外得美酒啜数杯而去。初无言谢。然长于勒书大字题牌。寺观门额书成相之。吉凶随言。久近验之。始居杭西湖旁院。无疾而终。后有行客自长沙市中。见携手话旧。寄言与崇寿院主。汝先负钱若干。今放汝。我眠床刍荐下层有纸裹肉脯屑。必应腐败。为弃之。院僧依言果然见之。因写貌供养。简曾言。尖头屋已后火化去。及州南塔戊午岁被天火爇之。应言无爽矣。
邱崇元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淳化元年(990)任明州知州。至道三年(997)任连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至宋初僧。越州人,俗姓杨。幼于本州大善寺出家。后嗣天台德韶。住婺州齐云山。宋太宗至道中,卒于大善寺。曾作歌偈三百余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杨,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吴越时禅僧。幼于本州大善寺出家。后嗣天台德韶。住婺州齐云山。宋太宗至道中卒于大善寺。曾作歌偈300余首。《景德传灯录》卷二六有传,并录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宋诗
释遇臻,俗姓杨,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居婺州齐云山。太宗至道中卒。事见《景德传灯录》卷二六。
释清远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六四
清远(九五七——?),俗姓曹氏,本籍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迁于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后出家为僧,真宗时为本县莲花院主僧。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9—1020 【介绍】: 宋僧。杭州钱塘人,字造微,俗姓颜。七岁出家,年十七受具足戒。太宗淳化中住南昭寺。慕庐山之风,专修净业,刻无量寿佛像,刺血书华严净行品,结净行社。一时士大夫预者百余人,四众千余人,以王旦为社首。后世尊为净土宗第七祖。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又省常,字造微。姓颜氏,钱塘人。七岁出家,宋淳化中住南昭。庆慕庐山之风,谋结莲社,刻无量寿佛像,刺血书《华严净行品》,于是易莲社为净行社。士夫与会者,一百二十人,皆称净行弟子。王文正公旦为之首,七众且千人焉。天禧正月十二日,端坐念佛,有顷,大𧦝曰:“佛来也。”泊然而化。众见地皆金色,移时方隐。年六十二。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一
阿标头陀者,洱海人,未知姓氏。尝以《心经》“无智亦无得”义,问皎渊。渊为开示法要,昕夕勤究,罔敢懈息。时段氏王为水目建寺,阿标为工匠都养,日则奔走勤劳,夜则系绳寺梁,逐获灵通。常挈筐入市,日行二三百里,食顷便至。人窃窥之,但见闭户默坐,置筐于前,诸物自盈,见者喧传。阿标立化,世称水目四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眉州青神人,字季常,号龙丘居士。陈希亮子。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使酒好剑,尝与苏轼论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年遁于光、黄间,不与世相闻。因所戴帽方耸而高,人称“方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