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763,分251页显示  上一页  134  135  136  137  138  140  141  142  143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道虞(镜庵 )
丘寿隽
邱寿俊
释妙印(竹崖 万 )
释元肇(圣徒 淮海 陆 )
释广闻( 佛智 偃溪 林 )
丘鳞(起潜 )
释如净(长翁 俞 )
邱寿迈
严羽(仪卿、丹丘、丹邱 沧浪逋客 )
英上人(木庵 )
邱橚
释圆悟(枯崖 )
释梵琮(率庵 )
释善珍(藏叟 吕 )
释道虞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九一一
道虞,号镜庵,嘉定中比丘。
丘寿隽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嘉定三年(1210)任两浙路转运副使。嘉定六年(1213)任婺州知州。嘉定十二年(1219)任扬州知州兼安抚使。嘉定十六年(1223)任太府卿。
邱寿俊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嘉定八年(1215)任镇江府知府,十一月到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妙印(一一八七~一二五五),号竹崖,俗姓万,豫章进贤(今属江西)人。初学于邑之龙塘绍昙。年十六受僧服,历叩名宿。后师事平江灵谷月林。出住长沙谷山,迁石霜,晚自筑庵曰紫霞。理宗宝祐三年卒,年六十九。事见《柳塘外集》卷四《石霜竹崖印禅师塔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元肇(一一八九~?)(生年据本集卷上《寄赵东阁》“与君生己酉”及卷下《丁巳生朝》年六十九推定),字圣徒(日刻本本集署名),号淮海,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俗姓潘。年十九薙染受具。参浙翁于径山,命为掌记。出世通之光孝,历住吴城双塔、金陵清凉、天台万年、苏之万寿、永嘉江心、杭之净慈、灵隐等寺,圆寂于径山。有《淮海挐音》二卷。事见《武林梵志》卷九。 释元肇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乙亥仿宋刊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九三四
元肇(《续藏经》作原肇,一一八九——?),字圣徒,号淮海,通州(治今江苏南通)人。绍定间历住通州报恩光孝禅寺、平江府寿宁万岁禅寺、建康府清凉广惠禅寺、温州江心龙翔兴庆禅寺、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禅寺、景德灵隐禅寺。后圆寂于径山。著有《淮海拿音》二卷。门弟子编有《淮海原肇禅师语录》一卷。见作者《淮海拿音》卷一《寄赵东阁》,《淮海原肇禅师语录》,《宋诗纪事》卷九三。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元肇,姓陆氏,明州人。蚤岁习律,阅大藏,诵莲经万过,刺血书莲经一部,写律宗诸疏三部。操行谨严,精进无懈。建炎四年,金兵破明州。肇时住湖心寺,金虏强之北行,行至南徐,谓左右曰:“吾将西归矣。”即闻笙歌声,西望念佛而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广闻(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赐名佛智,号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从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受具戒。初谒印铁牛。追随少室睦、无际派甚久。后谒浙翁琰于天童、双径,师之。理宗绍定元年(一二二八),住庆元府显应山净慈禅寺。移住香山智度禅寺、万寿禅寺。淳祐五年(一二四五),移住雪窦资圣禅寺。八年,住育王山广利禅寺。十一年,住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宝祐二年(一二五四),住景德灵隐禅寺。四年,住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偃溪广闻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林希逸撰《塔铭》。 释广闻诗,以辑自《语录》者及其中单编之诗依原卷次编为两卷。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广闻。闽之侯官林氏子。家世业儒。疏眉秀目。哆口丰颐。从季父智隆于宛陵光孝。十八得度受具。初见铁牛印。少室睦。无际派。追随甚久。闻浙翁唱道天童。袖香谒之。初见机道龃龉。翁移径山。师踵至。翁笑迎曰。汝来耶。一夕坐檐间。闻更三转入室。曳履而蹶。如梦忽醒。翌朝造翁室。翁举赵州洗钵盂话。师将启吻。翁遽止之。平生疑情。当下冰释。绍定戊子。四明制阃胡公。以小净慈致之。历住香山万寿雪窦育王净慈灵隐径坞八山。所至革弊支倾。广容徒众。道化大行。有云。十字街头石幢子。无你遮护处。一声江上侍郎来。无你回避处。衲僧家。早出暮入。脚前脚后。也须仔细。忽然筑著磕著。净慈拄杖。别有分付。又云。一升三合。拄杖头边。万水千山。草鞋跟底。未言先领。谁家灶里。无烟撩起。便行是处。井中有水。莫道空来又空去。许多途路不相孤。洗发精醒。可谓善说法要矣。景定四年。寿七十五而化。师法嗣颇众。而独云峰高止泓鉴二公。能振起师道云。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又,偃溪广闻者,侯官林氏子,年十八得度受具。初见铁牛印、少室睦、无际派,追随甚久。参浙翁于天童,针芥虽投,自知未契。及再参于双径,一夕坐檐间,闻更三转入堂,曳履而蹶,如梦初醒。诘朝入室,翁举赵州洗钵盂䛡,将启吻,遽止之,平生疑情忽焉冰释。绍定时,由净慈历香山、万寿、雪窦、育王、灵隐、径坞上。堂云:“赵州吃茶去,金牛吃饭来,龙门多上客,有人续得末后一句,许入阿字法门。”景定四年六月十四日寂。
丘鳞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汀州莲城人,字起潜。宁宗嘉定十三年特奏名进士。调赣县尉,有廉声。绍定寇发,檄摄莲城令,画计御寇,率民登东田岩,全活甚众。招抚使陈韡奏其功,辟知建宁县。仕终承直郎。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语录·辞世颂》)。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语录》及所附《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 如净诗,以辑自《语录》、《续语录》者依原卷次编为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号长翁。历主净慈等名刹,后奉敕住天童。嗣宗珏禅师。卒年六十六。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七
如净禅师。字长翁。奇逸有远大志。受可印于足庵。不屑肥遁。广诸方便经。其笑詈者。皆脱略成器。故尝开会浙江左右。六坐名坊。而净慈天童最久焉。其升座曰。有问有答。矢尿狼藉。于是眉毛庆快。鼻孔轩昂。直得大地平沉。虚空迸裂。正当恁么时。且与宏智古佛相见。竖拂云。相见已了。合谈何事。从前汗马无人识。只要重论。盖代功开炉打圆相。召众曰。个是天童火炉。近前则烧杀。退后则冻杀。忽有汉出来道。作么生。㘞火炉动也。又曰。螟蛉子殪而逢蜾。祝之曰。类我类我。天童门下莫有类我者么。万里不挂片云。天地一团猛火。又曰。陆修静陶渊明文殊普贤。作圆相云。咦一款具呈。且道凭谁批判。若是孔夫子吾无隐乎。尔有觉禅者。亲依年久。夜分请决于净。净曰。我困倦旦去。明日为你说。觉念日月蹉跎。含涕而出。露立待旦。整威仪入室。净怜之。乃上堂曰。一个乌梅似本形。蜘蛛结网打蜻蜓。蜻蜓落了两边翼。堪笑乌梅咬铁钉。觉傍失声曰。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净便喝。识者称净险要。颇类云门。其缜密实如洞山。但未见禀承何人。或间请曰。师唱道多年。名满丛林。高足已阐化。方得法源委。乞明指示。净良久笑曰。涅槃堂里向汝道(有本云。涅槃堂里看)。又示众曰。古人大雪满长安。天童卖却者心肝。无神通菩萨猛劈。一椎千手眼大悲。捏怪多端还会么。狮子教儿迷子诀。老婆心切不相瞒。净年六十六。忽命侍者设香案。声鼓集众。拈香嗣足庵焉。其语曰。如净行脚四十馀年。首到乳峰。失脚堕于陷阱。此香今不免拈出。钝置我足庵大和尚。足庵名智鉴。鉴法嗣天童珏。珏嗣长芦清了。了字真歇。乃丹霞子淳入室之子也。是净为青原下十七世之正裔。初足庵鉴公为儿时。母与洗手痬。执鉴手曰。好似个甚么。鉴曰。似佛手。亲殁。即从长芦真歇禅师得度。珏首座器其进止端庄。以方便示鉴。鉴即隐象山。屏绝诸缘。一钁为伍。廓达玄旨。复就珏。珏可其见处。鉴住后。以枯淡集方来。晚年徙居雪窦座下。明眼衲子皓首相依。如净以柏子话请益鉴。鉴本色策之。净乃领悟曰。西来祖意庭前柏。鼻孔寥寥对眼睛。落地枯枝才𨁝跳。松罗亮格笑掀腾。鉴曰。老成持重为人天眼。声光暴耀非我所望。净既受记莂。乃重其师训。半生开化。不邀虚名。又疾时辈冒称越继。故临末际。方示法源。乃召众曰。六十六年。罪犯弥天。打个𨁝跳。活陷黄泉。咦从来生。死不相干。奄然长往。 赞曰。丹霞大隆洞宗之后。而冒滥之弊。骎骎有矣。长翁举措风规无。乃涂毒鼓不容侧耳。抑识法者惧乎。但其入理深谈。不滞玄微。真洞下狞龙。而云行雨施。讵可量哉。
邱寿迈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嘉定十三年(1220)任高邮军知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邵武人,字仪卿,一字丹丘,号沧浪逋客。与严仁、严参并有才名,时称“三严”。精于论诗,推崇盛唐,反对宋诗散文化、议论化,对苏轼、黄庭坚及江湖派诗风均表不满。创以禅喻诗之说,强调“妙悟”与“兴趣”,对后代诗论颇有影响。有《沧浪集》、《沧浪诗话》。
全宋诗
严羽(一一九二?~一二四五?),字仪卿,一字丹邱,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人。一生隐居不仕,曾浪迹江、楚等地,为戴复古所奖重。以《沧浪诗话》著称于世。诗多散逸,邑人李南叙收录其诗及诗话为《沧浪吟》,度宗咸淳间黄公绍序而传之。另有评点《李太白诗集》二十二卷行世。事见本集,参王士博《严羽的生平》(载《文学遗产》一九八五年第四期),明嘉靖《邵武府志》卷一四有传。 严羽诗,以《适园丛书·沧浪严先生吟卷》为底本。校以明正德丙子林俊序本(简称林序本)、正德庚辰尹嗣忠刻本(简称尹本)、正德胡重器覆刻本(简称胡本)、怡兰堂藏夏大夏重校本(简称夏校本,藏北京图书馆),酌校明嘉靖清省堂本、清鲍廷博据元本手校本(简称鲍校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严羽,字丹邱,一字仪卿,号沧浪逋客。邵武人。与戴复古游,属江湖诗人。崇盛唐,主妙悟,倡兴趣。有《沧浪诗话》,存词二首。
全宋文·卷七六八四
严羽,字仪卿,一字丹丘,号沧浪逋客,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终身不仕,隐居乡里。绍定三年避乱至江楚,五年返乡,与邵武军学教授戴复古多所唱酬。继游吴越,多感时伤乱之作。羽为南宋著名诗论家,著有《沧浪诗话》、《沧浪诗集》。见《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下,朱霞《严羽传》(一九六一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沧浪诗话校笺》附录)。

人物简介

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六十一
元好问《木庵诗集》序:东坡读参寥子诗,爱其无蔬笋气。参寥用是得名。宣政以来,无复异议。予独谓此特坡一时语,非定论也。诗僧之诗,所以自别于诗人者,正以蔬笋气在耳。假使参寥子能作,柳州超师院,晨起读禅经五言,深入理窟,高出言外,坡又当以蔬笋气少之耶?木庵英上人,弱冠作举子,从外家辽东,与高博州仲常游,得其论议为多。且因仲常得僧服。贞祐初,南渡河,居洛西者久之。时人固以诗僧目之矣。三乡有辛敬之、赵宜之、刘景玄,予亦在焉。三君子皆诗人。上人与相往还,故诗道益进。出世住宝应,有山堂夜岑寂及梅花等篇传之。京师閒閒赵公及内相杨公,屏山李公及雷李刘王诸公,相与推激,至以不见颜色为恨。予尝以诗寄之云:“爱君山堂句,深静如幽兰。爱君梅花咏,入手如弹丸。诗僧第一代,无愧百年间。”曾说向閒閒公,公亦不以予言为过也。近年七夕感兴诗,余为之击节称叹,恨杨赵诸公不及见之。乙酉冬十月,将归太原,侍者出《木庵集》求予为序引,试为商略之。上人才品高真,积力久住龙门崧少二十年,仰山又五六年,境用人胜,思与神遇,故能游戏翰墨道场而透脱丛林科臼,于蔬笋中别为无味之味。皎然所谓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者,盖有望焉。正大中,閒閒公侍祠太室,会上人住少林,久倦于应接,思欲退席。閒閒公作疏留之云:“书如东晋名流,诗有晚唐风骨。”予谓閒閒虽不序木庵集,以如上语观之,知閒閒作序已竟。然则向所许百年以来,为诗僧家第一代者,良未尽欤。
邱橚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嘉定十五年(1222)任将作监丞。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圆悟,号枯崖,福清(今属福建)人。能诗画,喜作竹石。理宗淳祐间住泉州光福寺,有《枯崖集》(《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一○《泉州重修兴福寺记》),已佚。《画史会要》卷三有传。今录诗二十九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福州福清人,号枯崖。宁宗庆元间住崇安开善院。性明澈,学贯儒释。能诗,善画竹石。有《枯崖集》。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梵琮,号率庵。宁宗嘉定十二年(一二一九)住庆元府仗锡山延胜禅院。理宗绍定元年(一二二八)住南康军云居山真如禅院。为南岳下十七世,佛照德光禅师法嗣。有了见编《云居率庵和尚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 释梵琮诗,以辑自《语录》者及《语录》中单编的诗合编为一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善珍(一一九四~一二七七《续补高僧传》作生绍兴甲寅,卒嘉定丁丑,误提前了一个甲子),字藏叟,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东)人,俗姓吕。年十三落发,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谒妙峰善公于灵隐,入室悟旨。历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圆觉、福之雪峰等寺。后诏移四明之育王、临安之径山。端宗景炎二年五月示寂,年八十四。有《藏叟摘稿》二卷。事见《补续高僧传》卷一一、《续灯正统》卷一一。 释善珍诗,以日本宽文十二年藤田六兵卫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编为一卷。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善珍。字藏叟。泉之南安吕氏子。年十三落发。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谒妙峰善公于灵隐。入室悟旨。后出住里之光孝。升承天。继迁安吉之思溪圆觉。福之雪峰。复以朝命。移四明之育王。临安之径山。上堂。灵云见桃花悟去。玄沙道。敢保老兄未彻。香严闻击竹悟去仰山道。祖师禅未会。禅和十个五双道。我此一门。全无肯路示。未知灵云香严在。要知二大老磨。醉我落花天。借他弦歌里。又据室云。这里便是问讯烧香。了来老僧身边。玄地底所在么。呆子你自钝置犹可。莫来钝置老僧。师法语无拘滞。大率类此。门人貌师真请题。挥云。参禅无悟。识字有数。眼三角似燕山愁胡。面百摺如赵婆呷醋。一著高出诸方。敢道饭是米做。生于绍兴甲寅。逝于嘉定丁丑。年八十有三。六住大刹。接纳良多。而入室得髓者。唯元叟端公一人而已。端之后法脉绳绳。至我明。尚有振起作师吼者。师之道。源远流长。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