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4571,分305页显示 上一页 132 133 134 135 136 138 139 140 141 下一页
僧师静(别称 大静上座 )
僧师鼐(号 鉴真禅师 )
僧献蕴(别称 大哥和尚 )
僧小静(别称 小静上座 )
僧晓荣( 邓 )
僧缘密( 圆明大师 号 圆明 )
僧远公(别称 远国 )
僧重机( 明真大师 世称 天龙和尚 )
释存寿( 真寂大师 )
释善道(世称 木平和尚 真寂禅师 名 木瓶 )
释师彦( 许 号 小彦长老 )
萧公祖师(世称 三教主 )
僧志逢( 志逢 世称 伏虎和尚、伏虎禅师 普觉 号 大扇和尚 )
释从彦( 米 )
其它辞典(续上)
僧省僜(别称 文僜、省澄 阮 世称 福先招庆和尚 净修禅师 )僧师静(别称 大静上座 )
僧师鼐(号 鉴真禅师 )
僧献蕴(别称 大哥和尚 )
僧小静(别称 小静上座 )
僧晓荣( 邓 )
僧缘密( 圆明大师 号 圆明 )
僧远公(别称 远国 )
僧重机( 明真大师 世称 天龙和尚 )
释存寿( 真寂大师 )
释善道(世称 木平和尚 真寂禅师 名 木瓶 )
释师彦( 许 号 小彦长老 )
萧公祖师(世称 三教主 )
僧志逢( 志逢 世称 伏虎和尚、伏虎禅师 普觉 号 大扇和尚 )
释从彦( 米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五代吴越时禅僧。嗣玄沙师备。后住天台山国清寺,历30余年不下山,博综三学,时谓大静上座。卒于寺。《景德传灯录》卷二一有传,并录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国清寺师静上座。始遇玄沙和尚。示众云。汝诸人。但能一生如丧考妣。吾保汝。究得彻去。师乃蹑前语问曰。只如教中。不得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知见。又作么生。玄沙曰。汝道究得彻底所知心。还测度得及否。师从此信入。后居天台。三十馀载不下山。博综三学。操行孤立。禅寂之馀。常阅龙藏。遐迩钦重。时谓大静上座。尝有人问曰。弟子每当夜坐。心念纷飞。未明摄伏之方。愿垂明诲。师答曰。汝将纷飞心。以究纷飞处。究之无处。则纷飞之念何存。返究究心。则能究之心安在。又能照之智本空。所缘之境亦寂。寂非寂者。无能寂之人。照非照者。无所照之境。境智俱寂。心虑安然。外不寻枝。内不住定。二途俱泯。一性怡然。此乃还源要道也。师因睹教中幻义。乃述一偈。问诸学流。偈曰。若道法皆如幻有。造诸过恶应无咎。云何所作业不忘。而藉佛慈兴接诱。时有小静上座。答曰。幻人兴幻幻轮围。幻业能招幻所治。不了幻生诸幻苦。觉知如幻幻无为。二静上座。并终本山。今国清寺遗踪在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京兆人。嗣青林师虔。初住南岳,后迁夹山。道出潭州时,楚王延入天册府,供养数日。于夹山开堂授徒。后以土人乱起,迁襄州,创石门寺,再振玄风。应机对答,多云“好大哥”,时称大哥和尚。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平不详。五代吴越时禅僧。住天台山国清寺,为上座僧。与师静并称二静。后卒于寺。《景德传灯录》卷二一载其事迹,存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国清寺师静上座。始遇玄沙和尚。示众云。汝诸人。但能一生如丧考妣。吾保汝。究得彻去。师乃蹑前语问曰。只如教中。不得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知见。又作么生。玄沙曰。汝道究得彻底所知心。还测度得及否。师从此信入。后居天台。三十馀载不下山。博综三学。操行孤立。禅寂之馀。常阅龙藏。遐迩钦重。时谓大静上座。尝有人问曰。弟子每当夜坐。心念纷飞。未明摄伏之方。愿垂明诲。师答曰。汝将纷飞心。以究纷飞处。究之无处。则纷飞之念何存。返究究心。则能究之心安在。又能照之智本空。所缘之境亦寂。寂非寂者。无能寂之人。照非照者。无所照之境。境智俱寂。心虑安然。外不寻枝。内不住定。二途俱泯。一性怡然。此乃还源要道也。师因睹教中幻义。乃述一偈。问诸学流。偈曰。若道法皆如幻有。造诸过恶应无咎。云何所作业不忘。而藉佛慈兴接诱。时有小静上座。答曰。幻人兴幻幻轮围。幻业能招幻所治。不了幻生诸幻苦。觉知如幻幻无为。二静上座。并终本山。今国清寺遗踪在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石霜弟子也。住蒲坂。方冀王友谦作镇此邦尤礼下之。数迎入府论道。每为之前席。供施便蕃。且请为菩萨戒师。所居栖岩山。玄侣骈拥。诚无愧于枯木众也。卒年九十三。停龛一月。髭发再生。因复剃除然后入塔。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存寿。不知何许人也。清标胜范造次奚及。罢寻经论勇冠辈流。往问律于石霜禅师。决了前疑。虚舟不系。乃为枯木众之椔杌矣。后还蒲坂。缁素归心。时冀王友谦受封屏翰。好奇侚异。闻人一善厚礼下之。王召入府斋。论道谈玄不觉膝之前席。颇增奉仰续为菩萨戒师。供施更蕃。度门人四百许员尼众百数。寿平日罕言。言必利物。喜愠之色人未尝见。望之若孤松凌雪焉。终时春秋九十三。加趺而坐。一月后髭发再生。重剃入塔。塔之亭每有虎旋绕。𠫗迹时繁。敕谥为真寂大师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初谒乐普元安,后嗣盘龙可文。住袁州木平山,世称木平和尚。南唐中主待以师礼,迎至金陵供养。法眼文益有诗相赠。卒谥真寂禅师。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南唐时禅僧。初谒乐普元安,后嗣盘龙可文。住袁州木平山,世称木平和尚。南唐国主待以师礼,迎请供养。法眼文益有诗相赠。卒谥真寂禅师。《景德传灯录》卷二〇有传,并录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木平和尚。不知何许人。游戏江浒。语言无度。踪迹诡异。人不能测识。李后主。尊为圣师。尝挂木瓶杖头。一日赴内斋坐。顷忽不见。后主问曰。和尚何在。因引瓶自蔽。应曰。某在此澡浴。后主拜之。木平曰。陛下见群臣。勿言臣在瓶中浴。后主笑曰。和尚见人。亦勿道吾拜汝。尝出入禁中。他日从登百尺楼。后主问其制度佳否。对曰。尤宜望火。初不谕其意。后数年。木平卒。淮甸大扰。烽火交驰。后主尝于是登望。以占动静。后主素爱庆王。问木平寿命。曰年七十。是岁病亡。年十七。盖反语耳。为建寺宫侧居之。奉事隆笃焉。本名木瓶。后讹为木平。或云。木平山名。师居处也。法眼禅师赠诗云。木平山里人。貌古言复少。相看陌路同。论心秋月皎。坏衲线非蚕。助歌声有鸟。城阙今日来。一沤曾已晓。为大宗匠所与。木平故个中人。盖混迹以警世者也。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闽越许氏子。既受岩头奯禅师心印。初若杜默。后为所知。勉之利物。乃允众请。居台之瑞岩院。其治人治己。严整有法度。故江表之言丛席者推焉。且机辨峻捷。镜清道怤。尝致问辄挫。 一日有三梵僧至。彦问曰。何时离天竺。曰朝时。曰得无劳乎。曰为法忘劳。彦召维那。俾入堂。上座安置。明日求之。不复见。 吴越钱氏屡聘。仅一至。即苦辞去。或谓有自满仓盖不待耕获。而众常给也。忽遇一村媪。语之曰。汝疾归。救取千百物命。媪即到家。其儿妇。方挈竹器。拾田螺。媪遽放之水云。 又檀越数家。同日请斋。而彦一时应赴。则其分化可知。及卒。方阇维。巨蛇缘木杪。投身火聚与俱化。噫异矣。薪尽舍利飞。散草木上。精莹绝世。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师彦。姓许氏。闽越人也。早悟羁縻忽求拔俗。循乎戒检俄欲观方。见岩头禅师领会无疑。初乐杜默似不能言者。后为所知敦喻允请住台州瑞岩山院。时道怤往参问。答对响捷。怤公神伏。后二众同居。彦之威德凛若严霜。紏正僧尼无容舛悟。故江表言御众剪齐者。瑞岩为最。尝有三僧。胡形清峭目睛转若流电焉。差肩并足致体。彦问曰。子从何来。曰天竺来何时发。曰朝行适至。彦曰。得无劳乎。曰为法忘劳。乃谛视之足皆不蹈地。彦令入堂上位安置。明旦忽焉不见云是辟支迦果人。然莫知阶级。时有不测人入法会非止一过。彦参学时号为小彦长老。两浙武肃王钱氏累召方肯来仪。终苦辞去。寺仓常满。尝有村媪来参礼。彦曰。汝休拜跪。不如疾归家救取数十百物命大有利益。媪匆忙到舍。儿妇提竹器拾田螺正归。媪接取放诸水濆。又数家召斋。一一同日见彦来食。至终阇维。有巨蛇缘树杪。投身火聚。当乎薪尽舍利散飞。或风动草木上纷纷而坠神异绝繁。具如别录。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萧公祖师。蜀人。生于残唐。师雪峰存和尚。行头陀行。久之。得悟而发通。于闽服。大著神异。闽人莫知其名。因称萧公祖师。古田有白蛇肆害。师驱之。溪源有毒龙为雉。师降之。至于封山打洞。无妖不剪。无怪不除。合四境之内。地方千馀里。魔氛不作。月皎清光。人无恶梦。有偈曰。剃发还留发。居尘不染尘。人称三教主。了义一归真。又曰。一相元无相。如来如不来。道全归四果。显法救三灾。观师偈意。是盖大菩萨。示迹度生。非专羊鹿位中人也。师至宋嘉熙间。始入灭。住世三百馀岁。火化于凤冠岩。祥光烛天。异香普闻。火尽。乡民刻木肖师形。盛骨于内。请有司立庵奉之。锡胤弭灾。随祷而应。尤效于雨。虔礼则霈焉随踵而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9—985 【介绍】: 五代至宋初僧。杭州馀杭人。幼出家于馀杭东山朗瞻院,通贯三学,了达性相。天福中游方抵天台山,参德韶国师,遂承法印。后周世宗显德间居杭州五云山。钱俶召赐紫,署普觉大师,命住临安功臣院。宋太祖乾德初,为筑云栖寺。其地多虎,志逢能驯之,世称伏虎和尚。开宝初,住持普门精舍。四年,固辞归山,住五云山华严道场。卒谥普觉。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志逢。馀杭人氏。生而恶荤。肤体香洁。出家于临安之东山。通贯三学。晋天福中。参天台韶国师契悟。一日入普贤殿宴坐。倏有神人跪膝于前。师问为谁。曰。护戒神也。师曰。吾虑宿愆未殄。汝知之乎。曰。师有何罪。唯小过耳。师曰。何也。曰。凡折钵水亦施主物。师常辄弃之。非所宜也。言讫而隐。师自此悉饮之。吴越王闻其名。赐召紫衣。署普觉号。命住功臣山。开宝初。忠懿王建普门精舍。请扬宗要。为开山始祖。四年。以老固辞。时大将凌超以五云山新创华严道场奉施为终老之所。出入𢹂大扇。乞钱买肉饲虎。虎每迎之。载以还山。雍熙二年示寂。 赞曰。 荤血之味 生所弗知 虎不得肉 犹己饥之 妥尾出林 迎载而归 孰云异类 感化一机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志逢。馀杭人也。生而恶荤。肤体香洁。出家于临安之东山朗瞻院。通贯三学。尝梦升须弥山。睹三佛列坐。初释迦次弥勒。皆礼其足。惟不识第三佛。但仰视而已。时释迦示之曰。此是补处弥勒师子月佛。师方作礼。觉后因阅大藏经。乃符所梦。游方见韶国师于天台。契悟。一日入普贤殿中宴坐。倏有一神人。跪膝于前。师问。汝其谁乎。曰。护戒神也。师曰。吾患有夙愆未珍。汝知之乎。曰。师有何愆。唯一小过耳。凡折钵水亦施主物。师尝倾弃之。非所宜也。言讫而隐。师自此洗钵水尽饮之。积久因致脾疾。十年始愈。吴越国王。向师道风。召赐紫衣师号。命住功臣院。开宝初。忠懿王建普门精舍。请师为开山。举扬宗要。开宝四年。师固辞解院。愿栖老林泉。时大将凌超。于五云山创院。奉师为终老之所。五云多虎。师每𢹂大扇乞钱。买肉饲虎。虎辄驯伏。日暮还山。虎迎之。骑以归。故世称伏虎禅师。一号大扇和尚。雍熙二年示寂。寿七十七。塔曰宝峰常照。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姓米氏。蓟门人。年十五辞父母。出家于并州之慧觉寺。既受具历游教苑。乃叹曰。文字之学。徒足劳神。又岂可以解粘去缚哉。遂杖策南询。见遁公于龙牙山中。为决所疑。唐清泰间。中州宁谧。彦北还。驻锡嵩少。顷之檀信响趋。明徒影附。堂殿坛场。由以落成。历晋汉周三朝。宠令备至。开宝二年八月三日示疾而终。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从彦。姓米氏。燕人也。始自识环寻知跪橘。颙昂挺质豁达为襟。年距十五。父母听许出家于并部慧觉禅院也。受戒后经江鼓枻论海化鲲。流辈畏之咸知宗奉。乃怀心于祖教。望攻玉于他山。由是北别冰天南观桂海。不虞恶瘴唯慕丛林。欣遇龙牙山禅师。为决所疑蔚成达者。后唐清泰丙申岁。还游嵩少。洛中始安人情辑睦。彦营构禅坊。延聚缁侣而供养之。历晋汉周三朝。皆加恩命。乃曰。宠辱若惊吾无惊久矣。然俗谛门中感世主以绨绣缘饰朽木者哉。以开宝二年八月三日示疾而终。四年辛未。改权从久瘗于层塔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