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873,分259页显示  上一页  128  129  130  131  132  134  135  136  137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守璋( 文慧 文慧禅师 )
丘砺(师说 )
释法恭(石窗叟 往从 )
释慧远(别称 瞎堂远 慧远 瞎堂 佛海大师、佛海禅师 信斋 )
释昙华(别称 应庵华 昙华 应庵 )
释与咸(虚中 泽山叟、明祖 张 )
释智连(文秀 )
释法具(圆复 )
释开性( 侯 )
释智鉴( 足庵 足庵云 )
闾丘昕(逢辰 清简 )
丘祈
释本才(佛心 姚 )
释法珊(佛灯大师 )
释法永( 传灯正祖大师 )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守璋,俗姓王,盐官(今浙江海宁西南)人。七岁试经得度。高宗绍兴初住临安天申万寿圆觉寺,赐号文慧。有《柿园集》,已佚。《咸淳临安志》卷七○、《补续高僧传》卷九有传。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璋。姓王氏。天资介特。七岁试经得度。戒行精洁。工于诗。号文慧禅师。有柿园集。尝作晚春句曰。草深烟景重。林茂夕阳微。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绍兴二年。高宗幸圆觉寺。亲洒宸翰。书此一绝云。
丘砺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海州朐山人,字师说。徽宗政和八年进士。历潍、蔡二州教官,知吴江县,入为国子监丞,御史台检法,大理寺丞权户部郎官,知筠、泰、建州,除福建提举兼提刑,改转运判官。在建州十年,多惠政。秦桧欲与联姻,以兄姊未葬,力请祠归。屏居常熟,杜门以诗酒自适。卒年七十六。有《易说》、《超然类稿》。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法恭(一一○二~一一八一),号石窗叟,俗姓林,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幼于栖真禅院祝发,师事则韶,徽宗宣和七年(一一二五)受具戒。历住光孝、能仁、报恩、雪窦、瑞岩诸寺。孝宗淳熙八年卒,年八十。为青原下十四世,天童宏智正觉禅师法嗣。事见《攻愧集》卷一一○《瑞岩石窗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四、《补续高僧传》卷九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四二九八
法恭(一一○二——一一八一),号石窗叟,明州奉化(今浙江奉化)人,俗姓林氏。年十五出家,后从天童正觉禅师问道,既而遍参诸识。历主光孝、能仁、报恩、瑞岩诸寺。淳熙八年八月卒,年八十。见《攻愧集》卷一一○,《补续高僧传》卷九。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法恭。自号石窗叟。奉化林氏子。其母感胡僧入梦而生。落发受具戒。习南山律于湖心寺。闻天童宏智名往从。问道。兄事晖自得。昼夕危坐。一日坐殿庑间。偶闻僧语。入耳清彻。豁然开悟。流汗浃体。宏智。诘以所得非谬。命居侍职。既而遍参诸识。见闲万年。万年试为问。师掩耳出。草堂清公不许。暂到入室。师直造前。夺拂子掷地上而出。一众骇异。黄龙忠。置界方槌拂于香案上。勘验学者。师谓其侍者曰。和尚此一络索作何用。少顷一一拈起。问。过一机不来。莫言不道。侍者白忠。乃撤去。三年复归天童。主藏钥。为第一座。分座说法。宏智所举宗要。师不为苟合。智爱而畏之。绍兴二十三年。光孝虚席。越帅移书宏智。求一本色人补处。智以师应命。会应天塔坏。或请舍去。师曰。非我尚谁为耶。塔成。始行迁能仁。隆兴改元。侍郎赵公守四明。迎主报恩。虏烬之馀。前人兴造。所未备者。皆成之。轩敞宏大。遂为一城兰若之冠。乾道六年。退居小溪之彰圣。明年荣阳郡王。起住瑞岩。辟舍宇以安众。开山田以足食。建杰阁。奉圆通大士。轮奂甚美大。参范公请移雪窦。自得晖。归自净慈。遂以雪窦还之。复居瑞岩。淳熙八年八月。示微疾。戒弟子。毋以药石累我。我将行矣。以书招自得。来相见如平时。付以后事。作书遗别诸士大夫。并常往来者。迟明升座。说偈而逝。寿八十。腊五十九。师天姿挺特。持律甚严。累主大刹。起居寝食。率与众共。不务缘饰。无他嗜好。峭直骨鲠。不借人以辞色。有道者。力加提引。慧而狂者。必叱之。临安净慈空席。力请。乃航海以避命。皇子魏王作牧。每加礼敬。欲访师山间。辞曰。路远而险徒劳耳。盖其严冷类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3—1176 【介绍】: 宋僧。眉州眉山人,俗姓彭,字瞎堂。年十三因其兄而出家,先至成都习经论学于大慈寺,留四年乃出游。云游各地近四十年,问答无滞,机锋峻发。孝宗乾道中,居临安灵隐寺。帝屡召入内殿,咨论法要,赐号佛海大师。淳熙中,说偈预示终期,安坐而逝。
全宋诗
释慧远(一一○三~一一七六),号瞎堂,俗姓彭,眉山(今属四川)人。年十三隶药师院为僧,后依灵岩徽禅师。会圆悟领昭觉,往见之,得悟,机锋峻发,众目为铁舌远。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由虎丘奉诏住皋亭崇光。六年,被旨补灵隐。曾召入禁中,赐号佛海禅师。淳熙三年卒,年七十四。为南岳下十五世,天宁佛果圆悟克勤禅师法嗣。有齐已等编《瞎堂慧远禅师广录》,收入《续藏经》。事见《周文忠集》卷四○《灵隐佛海禅师远公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补续高僧传》卷一○有传。 慧远诗,以辑自《佛海慧远禅师广录》卷一至卷三者编为卷一,以见于《广录》卷四者编为卷二,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慧远眉山彭氏子。年十三从药师院宗辩和尚薙染。首诣大慈讲肆。次参灵岩徽禅师。微有所入。会圆悟复领旨住昭觉远投之。值悟普说举庞居士问马祖不与万法为侣因缘。远忽顿悟仆于众。众掖之。起远乃曰。吾梦觉矣。至夜小参远出问曰。净裸裸空无一物。赤骨力贫无一钱。户破家亡。乞师赈济。悟曰。七珍八宝一时拿。远曰。祸不入谨家之门。悟曰。机不离位堕在毒海。远便喝。悟以拄杖击禅床云。吃得捧也未。远又喝。悟连喝两喝。远便礼拜。自此机锋峻发无所抵捂。出世初住皋亭山显孝。宋乾道六年十月十五日诏迁灵隐。上堂僧问。即心即佛时如何。曰顶分了角。僧曰。非心非佛时如何。曰耳坠金环。僧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又作么生。曰颓顶脩罗舞柘枝。七年二月十五日召入选德殿赐坐。孝宗问。如何免得生死远对曰。不悟大道终不能免。帝曰。如何得悟。远曰。本有之性究之无不悟者。帝曰。悟后如何。远曰。悟后始知脱体现前了无毫发可见之相。帝首肯之。帝又曰。即心即佛如何。远曰。目前无法。陛下唤甚么作心。帝曰。如何是心。远正身叉手立曰。只这是。帝大悦。八年秋八月七日召远入东阁赐坐。帝曰。前日梦中忽闻钟声。遂觉不知梦与觉。是如何。远曰。陛下问梦耶问觉耶。若问觉而今正是寐语。若问梦而梦觉无殊。教谁分别。梦即是幻。知幻即离。觉心不动。故曰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帝曰。梦幻既非。钟声从甚处起。远曰。从问处起。帝又问曰。前日在此阁坐。忽思得不与万法为侣有个见处。远曰。愿闻。帝曰。四海不为多。远曰。一口吸尽。西江水又如何。帝曰。亦未曾欠阙。远曰。才涉思惟便成剩法。正使如断轮如闪电了无干涉。何以故。法无二故。见无二见。心无别心。如天无二日。帝悦赐佛海大师之号。淳熙二年乙未秋示众说偈曰。淳熙二年闰季秋九月旦。闹处莫出头。冷地著眼看。明暗不相干。彼此分一半。一种作贵人。教谁卖柴炭。向尔道不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没涯岸相唤。相呼归去来。上元定是正月半。明年正月忽感微疾。果于上元说偈曰。拗折秤锤。掀翻露布。突出机先。鸦飞不度。安坐而逝。留七日颜色不异。全身塔焉。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眉山彭氏子。年十三。从药师院宗辩薙染。首诣大慈讲肆。次参灵岩徽禅师。微有所入。会圆悟领旨住昭觉。远投之。值悟普说。举庞居士问马祖。不与万法为侣因缘。远忽顿悟。仆于众。众掖之起。远乃曰。吾梦觉矣。至夜小参。远出问曰。净裸裸空无一物。赤骨力贫无一钱。户破家亡。乞师赈济。悟曰。七珍八宝一时拿。远曰。祸不入谨家之门。悟曰。机不离位。堕在毒海。远便喝。悟以拄杖击禅床云。吃得棒也未。远又喝。悟连喝两喝。远便礼拜。自此机锋峻发。无所抵捂。出世。初住皋亭山显孝。宋乾道六年十月十五日。诏迁灵隐。上堂。僧问即心即佛时如何。曰顶分了角。僧曰。非心非佛时如何。曰耳坠金环。僧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又作么生。曰秃顶修罗舞柘枝。七年二月十五日。召入选德殿赐坐。孝宗问如何免得生死。远对曰。不悟大道。终不能免。帝曰。如何得悟。远曰。本有之性。究之无不悟者。帝曰。悟后如何。远曰。悟后始知。脱体现前。了无毫发可见之相。帝首肯之。帝又曰。即心即佛如何。远曰。目前无法。陛下唤甚么作心。帝曰。如何是心。远正身又手立曰。只这是。帝大悦。八年秋八月七日。召远入东阁赐坐。帝曰。前日梦中。忽闻钟声遂觉。不知梦与觉是如何。远曰。陛下问梦耶。问觉耶。若问觉而今正是寐语。若问梦而梦觉无殊。教谁分别。梦即是幻。知幻即离。觉心不动。故曰。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帝曰。梦幻既非。钟声从甚处起。远曰。从问处起。帝又问曰。前日在此阁坐。忽思得不与万法为侣。有个见处。远曰愿闻。帝曰。四海不为多。远曰。一口吸尽西江水又如何。帝曰。亦未曾欠阙。远曰。才涉思惟。便成剩法。正使如断轮。如闪电。了无干涉。何以故。法无二故。见无二见。心无别心。如天无二日。帝悦。赐佛海大师之号。淳熙三年正月。忽感微疾。于上元说偈曰。拗折秤锤。掀翻露布。突出机先。雅飞不度。安坐而逝。留七日。颜色不异。全身塔焉。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慧远。号瞎堂。眉山金流镇彭氏子。年十三。𨽻药师院为僧。听习经论。弃而依灵岩。徽公。微有省发。会圆悟领昭觉。师即之闻。举庞居士问马祖。不与万法为侣因缘。师大悟。仆于众。众掖之。师乃曰。吾梦觉矣。自是机锋峻发。众目为铁舌远。圆悟顺寂。师东下。屡迁名刹。繇虎丘。奉诏住皋亭崇光。时孝宗留心空宗。召师入对选德殿。或入内观堂见。必延坐进茶。称师而不名。礼数视诸师有加。上曰。前日睡中。忽闻钟声遂觉。未知梦与觉如何。师曰。梦觉无殊。觉心不动。上曰。梦幻既非。且钟声从何处起。师曰。从陛下问处起。上曰。然则毕竟如何。免得生死。师曰。不悟大乘。终不能免。曰。如何得悟。师曰。本有之性磨之。岁月自然得悟。曰。悟后如何。师曰。悟后。始知今日问答皆非。曰。一切处不是后如何。师曰。脱体现前。更无可见之相。上首肯之。赐号佛海禅师。一日车驾幸其室。室挂行道影。上指问师曰。此是水墨空尘。而真者安在。师叉手近前曰。春气和暖。恭惟圣躬万福。上大笑。因书赞焉。师一身系法门之望。奇言妙句。传播诸方。学者云奔川委。视师所在为归正。如一佛出世。乙未秋。示众曰。淳熙二年闰季秋九月旦。闹处莫出头。冷地着眼看。明暗不相干。彼此分一半。一种作贵人教。谁卖柴炭向汝。道不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没涯岸。相唤相呼归去来。上元定是正月半。都下喧传而疑之。至期诸王卿相皆至。师升座说法。遂入方丈扄闭。师旧蓄一猿。颇驯狎因衣之。命曰猿行者。久之。众窥窗隙声息并无。惟见猿持卷侍侧。亟入师已逝矣。猿书。乃辞世偈也。偈曰。拗折秤锤。掀翻露布。突出机光。鸦飞不度。留七日颜色不变。塔全身于寺之乌峰。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四
瞎堂禅师者。名慧远。生眉山之彭氏。为圆悟禅师之晚子也。圆悟复领昭觉时。年老。乃以化柄属之门贤。其门贤已播海内矣。以故摩竭之令。复行于昭觉。而远新从灵崖来。灵崖为徽禅师所居。得起铁拂为首座。敲唱黄龙宗旨。远事之二载。于徽言下。得其概焉然起首座。屡诱掖之。远无留意。乃抵昭觉。侯十日。始得通谒于悟公。公与语大奇之。叹曰。吾道未衰也。许远得非时入室。远每大跪请益。公但笑曰。将谓吾老矣。故如此著急耶。远屏气自失。不敢进言。一日闻举庞居士不与万法为侣因缘。大彻其旨越众进问曰。净裸裸空无一物。赤骨立贫无一钱。户破家残。乞师赈济。公曰。七珍八宝一时拿。曰贼不入谨家之门。公曰。机不离位。堕在毒海。远便喝。公以拄杖击禅床曰。吃得棒也未。远又喝。公连喝两喝。远作礼趋而去。自此机发莫禦。丛林共加其号。为铁舌远。遂与元布袋辈齐名。绍兴间。嵋守请居象耳山。不赴。未几圆悟顺世。远勃然起曰。芳躅云亡。继之者谁。高卧北窗。顾可得耶。扁舟出峡。抵淮南开化龙蟠。迁琅琊。繇琅琊迁普济。繇普济迁定业。繇定业迁光孝。历十八载。名辈归之。僧问。即心即佛时如何。远曰。顶分丫角。非心非佛时如何。曰。耳堕金环。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又作么生。曰。秃顶修罗舞柘枝。又问。浩浩尘中如何辨主。远曰。木杓头边镰切菜。莫便是和尚为人处也无。曰。研槌撩馎饦。又问。不与万法为侣。是甚么人。远曰。脚踏辘轳。曰。庵里人为甚不知庵外事。远曰。拄杖横挑铁蒺藜。又问。昔有一秀才。作无鬼论。论成。鬼叱曰。争柰我何。意作么生。远以手斫额曰。何似生。曰。祇如五祖以手作鹁鸠嘴曰。谷孤孤。又且如何。远曰。自领出去。曰。东山水上行。明甚意旨远曰。初三十一不用择日。曰。十二时中如何用心。远曰。蘸雪吃冬瓜。其机海无涯。约多类此。又过南岳寓南台。是时琏禅师住龙王。与方广行公。皆月庵高弟。道著湖湘。私相语曰。此间壁立万仞。远来何所措足乎。故请升座。设三十馀问。皆从上誵讹。险节关棙。远毕酬之。辞旨超伦。琏等屈服。欲以名刹居远。远不顾。东隐天台。来往国清护国鸿福三寺。乾道丁亥。平江守以虎丘迎远。又奉旨历崇光灵隐二处。孝庙常召见。咨询法要。加号佛海禅师。名儒日绕座下。以居士身而嗣法者。则有内翰曾开知府葛郯。郯号信斋。闻远发挥即心即佛之案。有省。而呈颂曰。非心非佛亦非物。五凤楼前山突兀。艳阳影里倒翻身。野狐跳入金毛窟。远曰。公见处只可入佛。难入魔在。郯愕曰。何也。远曰。何不道金毛跳入野狐窟。郯乃领旨。曾开字天游。久升圆悟大慧之堂。闻风来访。故问曰。如何是善知识。远曰。露柱灯笼。猫儿狗子。曰。为甚赞即欢喜。毁即烦恼。远曰。侍郎曾见善知识否。开变色曰。三十年参方。何言不见。曰。向烦恼处见。向欢喜处见。开拟议。远喝之。开复拟进语。远摇手曰。开口底不是。开愧汗透重襟。远召曰。侍郎向甚处去也。开猛省踊跃。说偈曰。咄哉瞎驴。丛林妖孽。震地一声。天机漏泄。有人更问意如何。拈起拂子劈口截。远笑曰。也秖得一橛。妙喜在岭南。因阅远语录。大骇曰。老师暮年有子如是耶。遂以圆悟所付法衣。寄赠之。于是江湖以为。远公见超妙喜云。一日忽示众曰。淳熙二年。闰季秋九月旦。闹处莫出头。冷处著眼看。明暗不相干。彼此分一半。一总作贵人。教谁卖柴炭。向你道。不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没涯岸。相唤相呼归去来。上元定是正月半。时都下喧传。颇疑之。遂达上听。至期无疾。升座如常。然士庶竞集。上亦密遣中使。伺起居。远命侍者。并赴堂。及斋毕。寝室窅然。白气氤氲。侍者入帷。见猿行者手捧卷庄立榻前。远已化矣。急取行者手卷视之。乃辞世偈也。偈曰。拗折秤锤。掀翻露布。突出机先。鸦飞不度。四众殷留十日。受朝廷最后之供。其颜不少异也。年七十四。坐五十九夏。远公素蓄一黑猿。驯知人意。名曰猿行者。亦悠然脱去。其小师道济及缁素。奉远公塔于寺之乌峰。亦葬猿行者于其侧焉。 赞曰。姬氏曰贞胜者也。余考佛海提唱。如赤帝子断蛇。而神姥夜号。其出没纵横。与五祖演公类也。此妙喜宁不望风而骇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慧远,眉山彭氏子。年十三,从药师院宗辩薙染。首诣大慈讲肆,次参灵岩徽禅师,微有所入。会圆悟复住昭觉,遂投之。值悟普说,举庞居士问马祖不与万法为侣因缘,远顿悟,仆于众中,众掖之起,远乃曰:“吾梦觉矣。”至夜小参,远出问曰:“净裸裸空无一物赤骨力,贫无一钱,户破家亡,乞师赈济。”悟曰:“七珍八宝一时拿。”远曰:“祸不入谨家之门。”悟曰:“机不离位,堕在毒海。”远便喝,悟以拄杖击禅床云:“吃得棒也未?”远又喝,悟连喝,远便礼拜。自此,机锋俊发,无所抵午。初住皋亭山显孝,宋乾道六年十月十五日诏迁灵隐,上堂,僧问:“即心即佛时如何?”曰:“顶分了角。”僧曰:“非心非佛时如何?”“耳坠金环。”僧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又作么生?”曰:“颓顶修罗舞柘枝。”七年七月十五日,召入选德殿,赐坐,孝宗问:“如何免得生死?”远对曰:“不悟大道,终不能免。”帝曰:“如何得悟?”远曰:“本有之性,究之无不悟者。”帝曰:“悟后如何?”远曰:“悟后始知脱体现前,了无毫发可见之相。”帝首肯之。帝又曰:“即心即佛如何?”远曰:“目前无法,陛下以甚么作心?”帝曰:“如何是心?”远正身叉手立,曰:“只这是。”帝大悦。八年秋八月七日,召远入东阁,赐坐,帝曰:“前日梦中忽闻钟声,遂觉,不知梦与觉是如何?”远曰:“陛下问梦耶?问觉耶?若问觉而今正是寐语,若问梦而梦觉无殊,教谁分别?梦即是幻,知幻即离,觉心不动。故曰: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帝曰:“梦幻既非,钟声从甚处起?”远曰:“从问处起。”帝又问曰:“前日在此阁坐,忽思得不与万法为侣,有个见处。”远曰:“愿闻。”帝曰:“四海不为多。”远曰:“一口吸尽西江水又如何?”帝曰:“亦未曾欠阙。”远曰:“才涉思维,便成剩法,正使如断轮如闪电,了无干涉。何以故?法无二故,见无二见,心无别心,如天无二日。”帝悦,赐“佛海大师”之号。淳熙二年乙未秋,示众说偈曰:“淳熙二年闰,季秋九月旦。闹处莫出头,冷地著眼看。明暗不相干,彼此分一半。一种作贵人,教谁卖柴炭。向你道,不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没涯岸。相唤相呼归去来,上元定是正月半。”明年正月,忽感微疾,果于上元说偈曰:“拗折秤锤,掀翻露布,突出机先,鸦飞不度。”安坐而逝,留七日,颜色不异,全身塔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3—1163 【介绍】: 宋僧。蕲州人,俗姓江,号应庵。年十七出家,侍虎丘隆禅师,通彻大法。晚居明州天童寺,机辩明妙。世称昙华与宗呆为二甘露门。
全宋诗
释昙华(一一○三~一一六三),号应庵,俗姓江,蕲州黄梅(今属湖北)人。年十七于东禅寺去发。首依随州水南遂禅师。历谒湖南北、江东西诸老宿。至云居,礼圆悟禅师。入蜀,往见彰教绍隆,侍隆移虎丘。辞游诸方,初分座于处州连云寺,继住处州妙严寺。历住衢州桐山明果寺,蕲州德章安国寺,饶州报恩光孝寺、荐福寺、宝应寺,婺州宝林寺、报恩光孝寺,江州东林太平兴隆寺,建康府蒋山太平兴国寺,平江府报恩光孝寺,两住南康归宗寺,末住明州天童山景德寺。孝宗隆兴改元卒,年六十一。为南岳下十六世,虎丘绍隆禅师法嗣。有宋守铨等编《应庵昙华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宋李浩撰《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昙华诗,以辑自《语录》卷一至卷六之诗编为卷一,以见于《语录》卷一○之诗为卷二。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三四七
昙华(?——一一六三),号应庵,黄梅(今湖北黄梅)人,江(一作汪)氏子。年十七出家,住明州天童寺,绍兴末住平江府光孝寺。隆兴元年卒。见《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五。
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昙华字应庵。蕲州汪氏子也。生而奇杰不类凡儿。年十七依于东禅薙发。首谒遂和尚略得染指法味。于是遍参知识。靡所契證。闻圆悟住云居煅炼学者。华往礼依侍。悟乃痛与锥剳。值悟返蜀指见虎丘隆禅师。侍一载顿明大事。已而访此庵元命分座。于是开堂妙严。迁归宗。时大慧在梅阳。有僧传华示众语。大慧见之极口称叹。复寄偈曰。坐断金轮第一峰。千妖百怪尽潜踪。年来又得真消息。报道杨岐正脉通。虎丘忌日拈香曰。生平没兴撞著这无意智老汉。做尽伎俩凑泊不得。从此卸却干戈。随分著衣吃饮。二十年来坐曲录床。悬羊头卖狗肉。知他有甚凭据。虽然一年一度烧香日。千古令人恨转深。世称华与杲二甘露门。尝戒徒众曰。衲僧著草鞋。住院何事口如鼋蛇恶窟乎。宋隆兴元年六月十三日奄然而化塔全身于东山。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三
应庵禅师。讳昙华。北宋徽宗崇宁癸未。生于楚黄江氏。神彩炳异。识度持重。年十七。具决定志。津济群品。弃家得道于虎丘隆公。隆先妙喜。受印于佛果。佛果嗣法东山演禅师。而应庵为东山之四世也。当时推二甘露门。谓楚西有应庵。浙东有妙喜。妙喜谪梅杨。有传应庵法语至者。妙喜誉不容口。以偈柬曰。坐断金轮第一峰。千妖百怪尽潜踪。年来又得真消息。报道杨岐一脉通。应庵之语曰。九年面壁。坏却东土儿孙。只履西归。钝置黄面老子。以拄杖画一画云。石牛横古路。一马生三寅。又曰。十五日以前水长船高。十五日以后泥多佛大。东海鲤鱼打一棒。雨似盆倾。直得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悉皆欢喜。谓言打者一棒。不妨应时应节。山僧不觉通身踊跃。遂作诗一首。举似大众。蜻蜓许是好蜻蜓。飞来飞去不曾停。被我捉来。摘却两边翼。恰是一枚大铁钉。又曰。饭箩边漆桶里。相唾饶你泼水。相骂饶你接嘴。黄河三十年一度清。蟠桃五百岁一次开花。鹤勒那咬定牙关。朱顶王呵呵大笑。归宗五十年前有一则公案。今日举似诸人。且道是甚么公案。王节级失却帖。又曰。参禅人切忌错用心。悟明见性是错用心。成佛作祖是错用心。看经看教是错用心。行住坐卧是错用心。吃粥吃饭是错用心。屙屎送尿是错用心一动一静一往一来是错用心。更有一种错用心。归宗不堪与诸人说破。何故。一字入公门九牛车不出。其前后语要。约类如此。僧问。秖者是埋没自己。秖者不是孤负先圣。去此二途。和泥合水处。请师速道。曰。玉箸撑虎口。僧曰。一言金石谈来易。万事鸿毛脱去轻。曰。莫谩老僧好。侍郎季浩拟达所畜。应庵骤起。揕其胸曰。死后向甚处去。浩噤不能发。应庵叱退之。浩不旬日。彻见临济宗旨。其妙密钳锤。又类如此。故一时无表里贵贱。耆艾饱参。经其炉韛。无不汗下心死。隆兴改元五月。虎丘忌晨。应庵拈香曰。平生没兴。撞著无意智老和尚。做尽伎俩。凑泊不得。从此卸却干戈。随分著衣吃饭。二十年来坐曲录床。县羊头卖狗肉。知它有甚凭据。一年一度烧香日。千古令人恨转深。已而以丛林。嘱累教授严康朝。以滹沱正宗。分付密庵咸杰。次月将告寂。犹挂牌入室。或以偈请。应庵呵曰。吾长笑诸方所为。而自蹈之耶。区分院事。洪纤不遗。趺坐迁化。世龄六十一。僧夏四十三。塔于玲珑岩之外冈。未踰月。妙喜亦迁化。初应庵道既通闻。此庵元布袋住连云。深山广泽。衲子难近。徒步访之。故为分座。而连云之风立震。已而主明果。则雪堂每过。盘桓永夜。间有窃议者。雪堂叱之。应庵凡八历名刹。两住归宗。始明果。终天童。其居天童时。妙喜亦生。还住育王焉。 赞曰。临济宗枝。若无首山。几到大风吹止。虎丘命脉。一有应庵。家声始不寂寥。如珠中如意。花里优昙。色色改观。但圆悟为一睡虎。发其千片之弩。岂有鼷鼠。怏怏负其所望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昙华,字应庵,蕲州汪氏子也。生而奇杰,不类凡儿。年十七,依于东禅薙发,首谒遂师,略得染指法味。于是,遍参知识,靡所契證。闻圆悟住云居,煆炼学者,华往礼焉,因依之。悟乃痛与锥剳,值悟返蜀,指见虎丘隆。趋侍一载,顿明大事。已而访此庵元命分座,于是开堂妙严,迁归宗,时大慧在梅阳,有僧传华示众语,大慧见之极口称欢,复寄偈曰:“坐断金轮第一峰,千妖百怪尽潜踪。年来又得真消息,报道杨岐正脉通。”虎邱忌日,拈香曰:“生平没兴,撞著这无意智老汉,做尽伎俩,凑泊不得,从此卸郤干戈,随分著衣吃饭,二十年来坐曲录床,悬羊头、卖狗肉,知他有甚凭据,虽然一年一度烧香日,千古令人恨转深。”世称华与杲二甘露门。尝戒徒众曰:“衲僧著草鞋住院,何事口如鼋蛇恶窟乎!”宋隆兴元年六月十三日奄然而化,塔于东山。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与咸(?~一一六三),字虚中,别号泽山叟,俗姓张,黄岩(今属浙江)人。住上天竺,持戒修身,时称第一。然以净土为归,后迁赤城。孝宗隆兴元年圆寂。著有《菩萨戒疏》。《补续高僧传》卷三有传。
全宋文·卷四二二九
与咸(?——一一六三),字虚中,号明祖,晚号泽山叟,俗姓张(张一作章),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七岁入道,九岁进具。住上竺,持戒修身,时称第一。后迁赤城,尝于法轮寺施戒。隆兴元年圆寂。著有《菩萨戒疏》。见《补续高僧传》卷三,《释氏疑年录》卷八。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与咸。字虚中。黄岩张氏子。住上竺。持戒修身。时称第一。然以净土为归。常曰。佛国。在十万亿刹外。而提封不越方寸。若克循观道则往。彼非遥也。后迁赤城。尝于法轮寺施戒。当请圣师。众睹宝光下烛。有梵僧立空表。禅宴之馀。常讽空品。至本性空寂。则入定数日。至死生无际。则大恸不已。其体法真切若此。一日万年。一禅师来访。见床上小册。记回买。尝住物一钱不遗。叹曰。我于道无愧。行不及师。郡太守入山。见池中红莲。问曰。既是白莲因。甚却开红华。师曰。山中并喜君侯至任。是无情亦改容。又指看经罗汉曰。既是无学。如何看经。师抚罗汉背。云何不祇对。其慧才辩妙。又如此。隆兴元年。圆寂。茶毗获五色舍利无算。所著有菩萨戒疏。师精于易。因名以卦。别号泽山叟。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智连。字文秀。四明人。年十八受具戒。古貌修干。有长松野鹤之态。后智涌顿悟圆旨。出世历住五刹。皆兵燬之馀。化瓦砾为金碧。出于顾指。时圆辩。重兴延庆。未就而逝。师适访宏智。同登千佛阁。智曰。闻四明谈空中有相。是否。师曰。然。智以手指云。太虚本无一物。师指山川楼阁曰。此诸物象。复是何物。智大服其言。即荐于郡。领事十年。讲无虚日。而众宇毕成。太师史真隐。佚老于乡。每过从问法要。真隐曰。师于禅律。亦贯通耶。师曰。冰泮雪消。固一水耳。又问。华严般若。似太支离。师曰。支离。所以为简易也。真隐肃然服。郡帅丞相沈公。屈居僧职。以老病辞。公手札劝之曰。师行业清修。力荷宗教。自宜表正。一方纪纲诸刹。幸勿固辞。自洁其志。师即领命。诸方服其清整。一日感疾。谓侍人曰。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复抚掌大笑曰。我自幸生此。钟鸣吾逝矣。时隆兴元年十一月十八日。火浴得舍利葬焉。论者谓师亡日。如知所归。遂儗史弥远。为师后身云。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法具,字圆复,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徽宗、高宗时以诗游士大夫间,有《化庵湖海集》二卷,已佚。事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今录诗十七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一
释开性,姓侯氏,怀柔人也。九岁依都城嘉福寺戒振为沙弥,年十五受具戒。天眷初,参佛日于汴梁,未几,豁悟心法,作颂呈日,日首肯之,付以法。乃潜南行,历齐鲁。时昭禅师居越峰,将造之。是夕有神人冠服甚伟,语昭曰:“广慧大士,明日来,当扫馆宇以待。”诘旦,开性至,众咸异之。后主大刹。金大定间,僧善诲十馀辈请主潭柘,开念古祖道场,禅学扫地二百馀年,吾将起废,遂往经画。众以规模弘大,惧难遽集,开曰:“患诚不至耳,诚至奚患无成。”方凿石间,忽有大石崩坠,众悉骇避。开恬不顾石飞落,去开才咫尺,众皆异之,以为志愿精悫,致神祐也。十有一年,工始告止。大定十五年六月晦日,沐浴易衣,说偈而化。寿七十二,腊五十七,荼毗后建塔于潭柘虎首之阳,著有《语录》三编,手订寺中规则,至今遵守无敢遗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5—1192 【介绍】: 宋僧。滁州全椒人,俗姓吴。法号足庵。儿时即喜佛书。嗣长芦青了禅师,后参宗珏法绪,继其任住明州雪窦寺。
全宋诗
释智鉴(一一○五~一一九二),号足庵,俗姓吴。滁州全椒(今属安徽)人。初依长芦真歇了禅师,后为大休宗珏禅师器重,住明州雪窦寺。光宗绍熙三年卒,年八十八。为青原下十五世,天童大休宗珏禅师法嗣。事见《攻愧集》卷一一○《雪窦足庵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七、《五灯会元》卷一四、《补续高僧传》卷一○有传。今录诗十二首。
槜李诗系·卷三十
智鉴,滁州人。元祐时僧长。依真歇于长芦。大休首众即器之。后遁象山,百怪不能惑。复住雪窦,尝居嘉兴梅溪,有诗。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智鉴。滁之全椒人。生吴氏。自儿时。已喜佛书。每以白纸为经。跏趺端坐诵之。声琅琅动人。母尝与洗手疡。戏问。是甚么手。对曰。佛手。视母大笑。俄二亲俱丧。依长芦真歇。了出家厉精。胁不至席者数年。时大休珏公。为首座。指为法器。从道法师领戒。入象山之郑行山。缚茆而居。山当海岸孤绝处多妖怪。师吊影其间百怪不能惑。地高无水。祷曰。吾办道来此。神其惠我泉。因锄小坎。移时而水溢。食不继啖。松柏以疗饥。尝深夜打坐。闻庵后岩石震响。如斗击。旦起视之。有巨石飞坠。越庵而立于门并庵。大木无不摧拉。而庵独无恙。一日有巨蟒入庵。矫首怒视。越数日。复旋绕于床。师不顾而去。变怪百出。师举不为动徐亦帖然。一夕深定中。豁然开悟。身心世界。洞如琉璃。自念云。威音王已前。无师自證。威音王已后。无师自證者。皆天魔外道。遂下山。见延寿然曰。日来肚大无物可餐。庵小无床可卧。若能与食展庵则住。不然则去。然与师反覆问答。不能屈。因叩其所得。呈一颂。然喜曰。鉴公彻也。复航海。见大休于岳林。试其机辩无碍。叹曰。佛祖不奈尔何。因为行乞。担二布囊。随得即受。备历艰勤。人所不堪。翠山宗白头。谓师曰。为众竭力。不无其劳。师云。须知有不劳者。宗曰。尊贵位中收不得时如何。师云。触处相逢不相识。宗曰。犹是途中宾主。如何是主中主。师云。丙丁吹灭火。宗以手掩师口。师拂其袖。宗迁雪窦。挽师偕行。荷负众事。时法堂新饰。命师普说。宗窃听。叹曰。吾生有耳。未尝闻也。出世为大休烧香。前后六坐道场。皆王公大人推引。绍熙二年。谢事止于雪窦之东庵。明年七月。示恙。戒弟子曰。吾行矣。送终须务简约。勿素服哀恸。言讫而逝。阅世八十八。坐夏五十三。塔全身于山之左。师天资朴厚。见地稳密。操履苦硬。至死不少变。具大辩才。浩瀚无际。叩之滚滚无倦。受施山积。悉为公费。故六主废刹。积逋动数千缗。不过期月。而百务一新。目其所榻。则丈室萧然悬磬也。加以精诚所感。祷雨晹。救疾苦。其应如响。神祠烹宰。辄为易以素馔。有藏其须发而得舍利者。此皆世俗所创见。师不欲人言之。以为非此道之极致。使其有之。皆亦师之馀也。师道声震海内。而迹曾不越四明之境。故自号足庵云。
闾丘昕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处州丽水人,字逢辰。举进士。为义乌令,有政绩。除监察御史,累迁吏部侍郎。曾知温州,以不奉承秦桧而遭罢黜。又愤权臣专政,作《周易二五君臣论》以排用事者。生平不殖产,至无宅可居。卒谥清简。
全宋文·卷四○七四
闾丘昕(?——一一五六),字逢辰,处州丽水(今浙江丽水)人。绍兴三年知义乌县。以张致远荐入充御史台主簿,历监察御史,守左司员外郎,权吏部侍郎。十年,以集英殿修撰知建州。后知温州,以敷文阁待制知洪州。二十六年卒,谥清简。受业胡安国门,尝著《周易二五君臣论》一卷,六十四卦各为之说。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四、八四、一二八、一三四、一五二、一七四,《宋元学案》卷三四,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九一。
丘祈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仙游人。高宗绍兴间江、广乱起,蔓及闽境,祈与族人结忠义社以自固,后因恃勇深追而遇害。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本才,号佛心,长溪(今福建霞浦)人。俗姓姚。住潭州上封寺。高宗绍兴间卒。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惟清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二十首。
释法珊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八六二
法珊,号佛灯大师,绍兴中住福州寿山广应禅寺。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一九六
法永,赐号传灯正祖大师,绍兴中住京口甘露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