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763,分251页显示  上一页  118  119  120  121  122  124  125  126  127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居静(愚丘 杨 )
释崇哲( 刘 )
释师远( 鲁 )
释希广(别称 广道者 )
释庆如(一翁 范 )
释弥坚(石室 )
释彦充(肯堂 盛 )
释彦孜(达宗 陈 )
释德会(蓬庵 何 )
释德富( 谢 )
释德明(别称 圆觉律师 )
释德淳(山堂 )
释志宣(海印 )
释志璿( 祖灯禅师 )
释怀澄(别称 泐潭澄 )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居静,号愚丘,俗姓杨,成都(今属四川)人。少依白马寺出家,复师事南堂禅师。住东岩寺,终潼川护圣寺。为南岳下十五世,大随元静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五四二六
居静,乾道间住嘉州夹江(今四川夹江)毗卢禅院。
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居静号愚丘。成都杨氏子也。年十四依白马寺安慧出家。闻南堂禅师道望往谒。堂举香严枯木里龙吟话诘之。静于言下大悟。一日堂问曰。莫守寒岩异草青。坐却白云宗不妙。汝作么生。静曰。直须挥剑。若不挥剑渔父栖巢。堂矍然曰。这小厮儿静珍重便行。后出世住东岩。尝谓众曰。参学至要不出先南堂道最初句及末后句透得过者一生事毕。傥或未然更与尔分作十门。各各印證自心。还得稳当也未。第一须信有教外别传。第二知有教外别传。第三须会无情说法与有情说法无二。第四须见性如观掌中之物。了了分明一一田地稳密。第五须具择法眼。第六须要行鸟道玄路。第七须文武兼济。第八须摧邪显正。第九须大机大用。第十须向异类中行。凡欲绍隆法种。须尽此纲要方坐得这曲录床子受天下人礼拜敢与佛祖为师。若不到恁么田地秖一向虚头。他时异日阎老子未放尔在。又偈曰。十门纲要掌中施。会得来时自有为。作者不须排位次。大都首尾是根基。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居静,字愚丘,成都杨氏子也。年十四,依白马寺安慧出家。闻南堂禅师道望,往谒。堂举香严“枯木里龙吟”话诘之,静于言下大悟。一日,堂问曰:“莫守寒岩异草青,坐却白云宗不妙。汝作么生?”静曰:“直须挥剑,若不挥剑,渔父栖巢。”堂矍然曰:“这小厮儿。”静珍重便行。后出世住东岩,尝谓众曰:“参学至要,不出先南堂道最初句及末后句,透得过者一生事毕,傥或未然,更与你分作十门,各各印證自心,还得稳当也未。第一,须信有教外别传。第二,知有教外别传。第三,须会无情说法与有情说法无二。第四,须见性如观掌中之物,了了分明,一一田地隐密。第五,须具择法眼。第六,须要行鸟道玄路。第七,须文武兼济。第八,须摧邪显正。第九,须大机大用。第十,须向异类中行。凡欲绍隆法种,须尽此纲要,方坐得这曲录床子,受天下人礼拜,敢与佛祖为师。若不到恁么田地,秪向虚头,他时阎老子未放你在。”又偈曰:“十门纲要掌中施,会得来时自有为。作者不须排位次,大都首尾是根基。”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崇哲,俗姓刘,邵州(今湖南邵阳)人。住衡州开福寺。为南岳下十四世,智海道平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二有传。今录偈二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师远,俗姓鲁,合川(今甘肃庆阳)人。住常德府梁山廓庵。为南岳下十五世,大随元静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七、《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七首。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希广。天资纯至。脱略世故。游方日。谒云盖智和尚。问兴化打克宾意旨如何。智下禅床。展两手吐舌示之。师打一坐具。智曰。此是风力所转。又问石霜琳。琳曰。汝意如何。师亦打一坐具。琳曰。好一坐具。祗是不知落处。又问真净。亦如前。净曰。他打你也打。师于言下大悟。开法瑞州九峰。衲子宗仰。有戒上座者。善医术。分卫而归。请师说法。戒出致问曰。如何是九峰境。答曰。滔滔双涧水。落落九重山。进曰。如何是境中人。答曰。长者自长。短者自短。进曰。人境已蒙师指示。向上宗乘事如何。答曰。吃得棒也未。戒作礼而退。师顾问侍者曰。适来升座。为何事。对曰。戒药王启请。师曰。金毛狮子子。出窟便咆哮。且道。金毛师子子。是阿谁。良久云。即是今晨戒药王。即下座。晚依同门友深公于宝峰。雪夜深与师拥炉谈久。潜使人撤其卧具。及就寝置而不问。须臾熟睡。鼻息如雷。其忘物忘我如此。逸人李商老。寄以诗曰。已透云庵向上关。熏炉茗碗且开颜。头颅无意扫残雪。毳衲从来著坏山。瘦节直疑青嶂立。道心长色白鸥闲。归来天末一回首。疑在孤峰烟霭间。师高风逸韵。可想而见矣。妙喜亦尝与游。从言其大槩。是智丛林。以道者目之。真名称厥实也。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七七二
庆如,字一翁,福州长乐(今福建长乐)人,俗姓范氏。密庵咸杰弟子,松源崇岳法弟。住金陵蒋山,鄂州黄龙山。晚年退居南昌西山,卒,年六十八。见《续指月录》卷三、《五灯全书》卷四八。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弥坚。号石室。闽清陈氏子。根性敏利。历诸丛席。最后见孤峰秀公。函盖相合。遂传东山之衣。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彦充,号肯堂,俗姓盛,于潜(今浙江临安县西)人。幼依明空院义堪为师,首参大愚宏智、正堂大圆,得法于东林道颜禅师,后住临安净慈寺。为南岳下十七世,东林道颜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二○、《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四有传。今录诗二首。
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彦充号肯堂。杭之于潜盛氏子也。幼即慧性朗然善根内著。生而知有愿脱尘羁。遂依明空院释义堪薙发。五夏学律一钵孤征。径造大愚宏智正堂大圆。后闻僧举东林颜示众曰。我此间别无玄妙。秖有木札羹铁钉饭。一任汝等咬嚼。彦窃喜之直谒陈所见解。东林谓曰。据汝所见处正坐在鉴觉中也。彦尽将从前所得底一时飏下。专注一心精勤参究。一日闻傍僧举南泉道时人见此一株花如梦相似。乃默自觉曰。打草秖要蛇惊耳。次日入室东林问。那里是岩头密启其意处。彦曰。今日捉败这老贼。林曰。达磨大师性命在汝手里也。彦拟开口。蓦然被林拦胸一拳。顿即大悟汗流浃背点首言曰。临济道黄檗佛法无多子。岂虚语哉。呈偈曰。为人须为彻。杀人须见血。德山与岩头。万里一条铁。林深然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彦充,字肯堂,于潜盛氏子也。生而慧性朗然,善根内著。爰在髫年,愿脱尘羁,依明空院义堪薙发,五夏学律。一钵孤征,径造大愚宏智、正堂大圆,后闻僧举“东林颜示众曰:我此间别无玄妙,秪有木札羹,铁钉饭,一任汝等咬嚼。”彦窃喜之,直谒陈所见解,东林谓曰:“据汝所见处,正坐在鉴觉中也。”彦尽将从前所得一时飏下,专注一心,精勤参究。一日,闻傍僧举“南泉道时人见此一株花,如梦相似。”乃默自觉曰:“打草秪要蛇惊耳。”次日入室,东林问:“那里是岩头密启其意处?”彦曰:“今日捉败这老贼。”林曰:“达摩大师性命在汝手里也。”彦拟开口,蓦然被林一击,豁尔大悟,汗流浃背,点首言曰::“临济道黄蘖佛法无多子,岂虚语哉!”呈偈曰:“为人须为彻,杀人须见血。德山与岩头,万里一条铁。”林深然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彦孜,号达宗,俗姓陈,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住潭州南岩法轮寺,为南岳下十四世,智海道平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二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德会,号蓬庵,俗姓何,重庆府(今重庆)人。住南康军云居寺。为南岳下十六世,石头自回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人物简介

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德富。保定易县谢氏子也。年七岁力求出家。父母感异梦遂舍入兴圣寺。依真空和尚薙发受具戒。力究大法。一日经行次忽大悟。自是名播丛林。宋皇庆初万山寿和尚奉旨大兴水陆斋会请师开堂说法。七众咸集。师方升座说偈。忽于座上放大光明。遍照空际现诸瑞相。良久方隐闻于朝廷赐通辩大师之号并金僧伽黎衣。及后示灭有白光顶出照耀四达。荼毗得舍利数十颗。建塔。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德富,姓谢氏,易人也。年七岁力求出家,父母感异梦,遂舍入兴圣寺依真空薙发,受具戒,力究大法。一日经行次忽大悟,自是名播丛林。宋皇庆初,万山寿方大兴水陆斋会,请富开堂说法,七众咸集。富方升座说偈,忽于座上放大光明遍照空际,现诸瑞相,良久方隐。事闻于朝,赐“通辩大师”之号,并金僧伽黎衣。及后示灭,有白光从顶出,照耀四达,茶毗得舍利数十颗,建塔焉。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明律篇
圆觉律师。德明者。住金陵能仁寺。际遇太宗召见。赐紫衣并御容。及罗汉像以归。律声振江以南。求法人望之而归。真宗嗣位。复赠以诗章。有精勤演律达真风。释子南禅道少同之句。二师道行。在当时必表表一方。竟尔失传。仅于断镌残刻间得其名。不得言其详也。惜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德淳,号山堂,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人。住隆兴府泐潭寺。为南岳下十六世,大沩月庵善果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志宣,字海印,真宗朝人(《剡川诗钞》卷一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志璿,俗姓陈,南粤人。住潭州云峰寺,称祖灯志璿禅师。为青原下十三世,法云善本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八、《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今录偈五首。
全粤诗·卷二四
释志璿,俗姓陈,南粤人。潭州云峰寺僧。为青原下十三世,法云善本禅师法嗣。谥祖灯禅师。宋释正受《嘉泰普灯录》卷八、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偈五首。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怀澄禅师不知何许人。与宝同出于五祖之门。出世洪州泐潭。诸方呼为泐潭澄。黄龙南公依之最久。然云门法道。至师小变。故云峰悦公。方之药汞银。锻则流去。大觉连和尚其嗣也。所谓青出于蓝者。别具。 系曰。一洞山也。诠去授聪。聪嗣文殊。聪死授宝。宝嗣五祖。要见拄持续佛慧命。非细事故。古人举授唯大。公弗容一毫私念于其间。不然诠聪工老。岂少法嗣哉。中峰国师。与定叟书云。古人于法嗣嫡传。所以深明宗系者。大法源委不可诬也。世漓俗薄。奉金请拂。以院易嗣者有之。某尝痛心于此。宝亦云门子孙之杰出者。惜大德为一眚所掩。灯录谓宝生娼室无姓氏。未之考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