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763,分251页显示  上一页  117  118  119  120  121  123  124  125  126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坦( 牛 )
释天游( 典牛 )
释如本(归云 )
释如琳( 如璧 )
释如胜(佛灯 )
释子温(别称 温日观、玛瑙颠 仲言 日观、知非子、温葡萄、知归子 )
释子琦( 觉照大师 )
释子言(别称 子言庵主 智陀 )
释守仁(且庵 )
释守恩( 丘 )
释守缘(随庵 史 )
释安分(别称 安分庵主 )
释宗赜( 孙 )
释宝觉( 时 )
释居昱( 昱法华 )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坦,住福州清凉寺。为南岳下十六世,育王端裕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坦禅师。温州牛氏子。业打银。因淬砺瓶器有省。即出家参琅琊觉公。机语顿契。天衣怀住兴教。师为第一座。及天衣受他请。欲闻州乞师继住。时刁景纯学士。守宛陵。恐刁涉外议。乃于观音前。祝曰。若坦首座。道眼明白。堪任住持。愿示梦于刁学士。刁是夜梦牛在兴教法座上。衣凌晨辞州。刁举所梦。衣大笑。刁问其故。衣曰。坦首座姓牛。又属牛刁就座。出帖请之。师受请升座。有雪窦化主省宗。出问。诸佛未出世。人人鼻孔辽天。出世后为何。杳无消息。师曰。鸡足峰前风悄然。宗曰。未在更道。师曰。大雪满长安。宗曰。谁人知此意。令我忆南泉。拂袖归众。师曰。新兴教今日失利。便归方丈。令人请宗至。谓曰。适来错。祗对一转语。人天众前。何不礼拜。盖覆却。宗曰。大丈夫膝下有黄金。争肯礼拜。无眼长老。师曰。我别有语在。宗乃理前语。至未在更道处。师曰。我有三十棒。寄你打。雪窦宗。乃礼拜。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天游,俗姓郑,成都(今属四川)人。出世云盖寺,次迁隆兴府云岩寺。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文准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五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成都人,俗姓郑,号典牛。幼习儒业。试郡庠,复试梓州,皆予贡籍。寻于庐山出家。参湛堂于泐潭,脱然得悟。居隆兴府云岩寺,说法有湛堂之风。后庵于武宁,终身不出。年近百岁示寂。
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天游自号典牛。成都郑氏子也。幼业儒。颖俊逸伦侪辈推重。初试郡庠复试梓州。二处皆与贡籍。惧不敢承。遂窜名出关。适会王山谷西还。见其风骨不凡谈论超卓。邀其同舟。策往庐山削发。不易旧名。首参死心不契。依湛堂准于泐潭。一日湛堂普说曰。诸人苦苦就准上座觅佛法。遂拊膝曰。会么雪上加霜。又拊膝曰。若也不会岂不见乾峰示众曰。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著落在第二。师闻脱然悟入。出世于云盖。迁灵岩说法大有湛堂之风。尝和忠道者牧牛颂曰。两角指天。四脚著地。拽断鼻绳。牧甚屎屁。张无尽见之甚为击节。因退云岩过庐山。而栖贤主者意不欲纳。乃故曰。老老大大正是质库中典牛耶。师闻述偈曰。质库何曾解典牛。秖缘价重实难酬。想君本领无多子。毕竟难禁这一头。竟去庵于武宁。匾曰典牛。则终其身不出。年近百岁而告寂焉。径山涂毒见时九十三矣。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天游,字典牛,成都郑氏子也。幼习儒业,颖俊逸伦,侪辈推重。初试郡庠,复试梓州二处,皆与贡籍,惧不敢承。遂窜名出关,适王山谷西还,见其风骨不凡,谈论超卓,邀与同舟,策往庐山削发,不易旧名。首参死心不契,依湛堂准于泐潭。一日,湛堂普说曰:“诸人苦苦,就准上座觅佛法?”遂拊膝曰:“会么?雪上加霜。”又拊膝曰:“若也不会,岂不见乾峰示众曰: ‘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著落在第二’。”天游闻之,脱然悟入。出世于云盖,迁云岩,说法有湛堂之风。尝和忠道者牧牛颂曰:“两角指天,四脚著地,拽断鼻绳,牧甚屎屁。”张无尽见之,甚为击节。因退云岩,过庐山,而栖贤主者意不欲纳,乃故曰:“老老大大,正是质库中典牛耶?”天游遂述偈曰:“质库何曾解典牛,秪缘价重实难酬。想君本领无多子,毕竟难禁这一头。”竟去,庵于武宁,匾曰“典牛”。则终其身不出,年近百岁而告寂焉。径山涂毒,见时九十三矣。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如本,号归云,台城(今河北邯郸西南)人。住抚州疏山寺。为南岳下十六世,灵隐佛海慧远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三十三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德操名如璧,仆名如琳,遍参诸方。陈了翁兄弟,皆以诗称美之。至江浙,乐灵隐山川,因止息焉。琳病,璧躬进药饵,及其殁也,尽送终之义。后主襄阳天宁,夏均父为请疏,其略云:“无复挟书,更逐康成之后。何忧成佛,不居灵运之先。”又云:“岂惟江左公卿尽倾支遁,独有襄阳耆旧未识道安。”时称其精当。寻移馀杭净慈,上堂云:“变化密移何太急,刹那念念一呼吸。八万四千方便门,且道何门不可入。入不入,晓来雨打芭蕉湿,殷勤更问个中人,门外堂堂相对立。”又闻啄木鸟声,说偈曰:“剥剥剥,里面有虫外面啄。多少茫茫瞌睡人,顶后一锥犹未觉。若不觉,更听山僧剥剥剥。”晚岁称“倚松道人”,所为诗文皆高迈,曰《倚松集》。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如胜,号佛灯。住台州瑞岩寺。为南岳下十五世,净因继成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七、《五灯会元》卷一二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子温,字仲言,号日观,又号知非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宋季元初,萍海四方,止杭之玛瑙寺。善草书,喜画葡萄,世号温葡萄。事见《珊瑚网》卷三一引龙惕子题识。今录诗三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嘉兴华亭人,字仲言,号日观,又号知非子。善草书。作水墨葡萄自成一家,其枝叶皆草书法,世号“温葡萄”,时贵贽金求之不可得。性嗜酒,好短衣,佯狂于市。宋末住杭州玛瑙寺。
元诗纪事
子温字仲言,号日观,华亭人。宋亡,出家住杭之玛瑙寺。
槜李诗系·卷三十
子温,字仲言,号日观,又号知归子,桐乡屠甸村寂照寺僧也。又常居杭州玛瑙寺,善画葡萄,枝蔓皆合草书法。时写诗文于上。性嗜酒,豪饮不羁。然杨总统饮以酒,则不一沾唇。见辄骂曰:“掘坟贼。”时鲜于伯机得怪松一株,移值斋前,呼为支离叟。日观时过之,醉即抱支离叟,或歌或泣,每索汤浴。伯机必躬进澡豆云。尝在朱宣慰家作画题一诗。朱虽武夫,雅敬日观,轩然笑曰:“我果会卖芦柴和尚知我厚酬之见。”《尧山堂外纪》广平宋无赠日观诗云:“玉山道人苍壁立,胸潴万斛松煤汁。吐作千年古怪藤,犹带西湖烟雨湿。元气淋漓草木活,太阴菌蠢虫蛇蛰。须萦翠雾瘦蛟走,睛抉玄珠黑龙泣。神剜鬼刻字崛奇,水精火齐光陆离。天魔擎来青帝宝,鲸波涌出珊瑚枝。墨花酣春马乳涨,醉梦渴想西凉婆。风窗秋疑蠹叶语,露架夜忆虬柯垂。须臾掩卷何所见,月落庭空无影时。”句曲张雨诗云:“日观一饮西凉酒,解写葡萄绝代无。请师截断葛藤路,还我黑月摩尼珠。”钱唐马臻诗云:“老衲抟空无,混沌为之辟。拔得天地根,不假雨露力。寒藤挂鬼眼,累累冷光碧。骊龙亦惊猜,夜半风霆急。”浦城杨载诗云:“日观作葡萄,电扫无踪迹。谁于故纸上,点缀辨墨笔。西天十万里,来往仅瞬息。败阙固不小,遗下履一只。”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宋亡。又有玛瑙寺颠僧。豪饮不羁。往往出愤世语。善𦘕葡萄枝蔓虬。结写诗文于上。寓意深远。杨总统。以名酒啖之。终不濡唇。见辄骂曰。掘坟贼。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子琦,泉州(今属福建)人。俗姓许。依开元智衲,试经得度,精《楞严》、《圆觉》。住蕲州开元,为南岳下十二世,黄龙南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七。今录诗二首。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子琦。泉州许氏子。试经得度。精楞严圆觉。弃之游江淮。谒翠岩真禅师。问佛法大意。真唾地曰。这一滴落在何处。师扪膺曰。学人今日脾病。真为解颐。辞参积翠南公。尽得其道。相与商搉古今。适大雪。南公。指谓师曰。斯可以一致帚否。师曰。不能。然则天霁日出。云物解驳。岂复有哉。知有之人。于一切言句。如破竹。虽百节当迎刃而解。讵容声于儗议乎。一日南公。遣僧逆问三关语。师厉声曰。你理会久远。时事作么。南公益奇之。于是名著丛席。南公殁。四祖演禅师。命分座。室中垂语曰。一人有口道不得姓字为谁。后传至东林总禅师。叹曰。琦首座如铁山万仞。卒难逗他语脉。未几。以开元为禅林。请师为第一世。赐号觉照大师。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子言庵主,号智陀,绵州彰明(今四川江油县南太平镇)人。初到大随,闻举石头和尚示众偈,倏然领旨。归隐彭州土溪,凿石崖为室,居三十年,化风盛播。为南岳下十五世,大随元静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七、《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守仁,号且庵,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住真州长芦寺。为南岳下十六世,乌巨雪堂道行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九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守恩,俗姓丘,住福州地藏寺。为青原下十二世,慧林本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今录偈五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守缘,号随庵,俗姓史,汉州(今四川广汉)人。年十三病目,去家依栖禅慧目能禅师圆具。出峡依宝峰,领悟。留五年,西归寓中岩。郡守邵溥挽师开法栖禅,迁无为、中岩。为南岳下十六世,宝峰择明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安分庵主,初学于安国,后依鼎需禅师,得传衣钵。晚年庵居剑门(《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为南岳下十七世,西禅鼎需禅师法嗣。今录诗二首。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五
时有安分庵主,少与永共肄业于安国,后永偕依懒庵不契,辞谒大慧于径山,行次钱塘江干,仰瞻宫阙,忽闻街司喝侍郎来,分忽大悟,偈曰:“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裂破,一声江上侍郎来。”竟回西禅,懒庵迎之,付以伽黎衣。自尔不规所寓,后庵居剑门,化被岭表,学者从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宗赜,俗姓孙,洺州(今河北永年东南)人。称慈觉宗赜禅师,住真定洪济寺。为青原下十二世,长芦应夫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今录偈五首。
全宋文·卷三○三五
宗赜,俗姓孙,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少习儒业,年二十九出家,住真州长芦寺。久之,遂嗣长芦之席,大振云门之风。宗赜虽承传南宗顿旨,而实以净土自归,为净土教历代祖师之一。著有《禅苑清规》十卷。见《补续高僧传》卷一八,参吕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补续高僧传·护法篇
宗赜。襄阳孙氏子。父早亡。母携还舅氏家鞠养。长成习儒业。志节高迈。学问宏博。年二十九。幡然曰。吾出家矣。遂往真州长芦。从秀圆通落䰂。学最上乘。未几。秀去而夫继。师得旨于夫。遂为夫嗣。而绍长芦之席。一法窟父子。接踵弘阐者三世。云门之道大震。江淮之间。几无别响。师上堂曰。金屑虽贵。落眼成瞖。金屑既除。眼在甚处。拈拄杖曰。还见么。击香卓曰。还闻么。靠却拄杖曰。眼耳若通随处足。水声山色自悠悠。启示明切如此。师性孝。于方丈侧。别为小室。安其母于中。劝母剪发。持念阿弥陀佛号。自制劝孝文。曲尽哀恳。师虽承传南宗顿旨。而实以净土自归。至感普贤普慧二大士。梦求入社。其精诚可知矣。其母临终。果念佛吉祥而逝。始卒数十年间。以安养一门摄化。缁白从化。临终正念。如其母者。盖不知几何人。师持勤匡道一念。得自天性。以言难及远。往往托笔墨。以致心焉。其劝供养则曰。若无有限之心。则受无穷之福。其劝坐禅则曰。一切善恶。都莫思量。念起即觉。觉之即失。久久忘缘。自成一片。又曰。道高魔盛。逆顺万端。但能正念现前。一切不能留碍。其警游谈则曰。既乖福业。无益道心。如此游言。并伤实德。其警拨无则曰。粗解法师。不通教眼。虚头禅客。不贵行门。此偏枯之罪也。又曰。宗说兼通。若杲日丽虚空之界。心身俱静。如琉璃含宝月之光。可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众流入海。总号天池。其言意至。味一脔可以知全鼎矣。未详所终。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宝觉,俗姓时,安州(今河北安新)人。住婺州宝林寺,称果昌宝觉禅师。为青原下十三世,法云善本禅师法嗣。与杨杰有交。《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居昱,俗姓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学诗于林逋。童稚时即礼僧愿舍,诵《法华经》,七日而周,号昱法华。夏竦表为沙弥(《嘉定赤城志》卷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