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763,分251页显示 上一页 114 115 116 117 118 120 121 122 123 下一页
僧觉心(字 虚静 世称 心草虫 )
僧诸仙( 裴 诸仙 )
僧道元(号 彻庵 邓 )
僧道宏( 杨 号 龙岩隐者 世称 猫和尚 )
僧道茂( 纪 号 觉庵 别称 雪山子 )
孚禅师(号 草堂 )
宋无志(号 商丘老人 )
尼妙云(字 慈室 )
尼文照(号 慈鉴 董 )
尼法灯(号 无相 )
德山木( 郡公 )
水丘览云
程贲(字 季长 号 丘园子 )
邱一中(字 履常 )
其它辞典(续上)
僧行本( 行本 )僧觉心(字 虚静 世称 心草虫 )
僧诸仙( 裴 诸仙 )
僧道元(号 彻庵 邓 )
僧道宏( 杨 号 龙岩隐者 世称 猫和尚 )
僧道茂( 纪 号 觉庵 别称 雪山子 )
孚禅师(号 草堂 )
宋无志(号 商丘老人 )
尼妙云(字 慈室 )
尼文照(号 慈鉴 董 )
尼法灯(号 无相 )
德山木( 郡公 )
水丘览云
程贲(字 季长 号 丘园子 )
邱一中(字 履常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赣州人,农家姜氏子。寄僧舍为徒,七岁不能言,召至京师,入宫忽能语。仁宗令削发,赐名行本,赐值千万贯。还乡创建大寺,累年寺成,对佛合掌端坐而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嘉州人,字虚静。善画山水,尤工草虫,南僧称为心草虫。作诗自然超脱。历住临汝叶县东禅及州之天宁、香山三大刹,还蜀住毗庐以终。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觉心。字虚静。嘉州夹江农家子。甚富。少好游猎。一旦纵鹰犬弃妻子。出家学道。周历云水。似有得者。性喜画。善作草虫。人称为心草虫。游中原。作从犊图诗。名动一时。诸学士大夫。翕然宗之。孔南明崔德符。招致临汝。住叶县东禅。及州之天宁香山三大刹。后因兵乱还蜀。邵泽民刘中远两侍郎。善之。请住毗卢。陈涧上称之曰。虚静师所造者道也。放乎诗。游戏乎画。如烟云水月。出没太虚。所谓风行水上。自成文理者耶。后终于所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太原祁县人,俗姓裴。居仙幽寺。尝游汴,徽宗召入朝,赐号诸仙。设宴不食,问之,云闻本寺钟声方食,少顷果闻钟声。帝遣兵卫取其钟,钟飞西崖,后因名“坠钟崖”。年逾百岁,发尚黑,不食百日而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吴人。辑佛祖及近世名人禅语为《传灯录》三十卷。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道元号彻庵。绵州邓氏子也。幼于降寂寺出家受具。谒大别道公。令看廓然无圣之语。忽尔失笑曰。达磨元来在这里。道公命参佛鉴佛眼皆蒙赏识。又投金山见圆悟呈所见处。悟弗许。值悟被诏居云居。元从之。虽有所入。终以鲠胸之物未散。因悟问僧。生死到来时如何。僧曰。香台子笑和尚。次问及元。汝作么生。元曰。草贼大败。悟曰。有人问汝时如何。元拟答。悟凭陵曰。草贼大败。元大彻。悟以拳击之。元拊掌大笑。悟曰。汝见甚么便如此。曰毒拳未报永劫不忘。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道元,字彻庵,姓邓氏,绵人也。幼于降寂寺出家,受具。谒大别道,令看“廓然无圣”之语,忽尔失笑曰:“达摩祇如斯。”道命参佛鉴、佛眼,皆有启沃。又投金山见圆悟,呈所见处,悟弗许。值悟被诏居云居,元从之,虽有所入,终以鲠胸之物未散。因悟问僧:“生死到来时如何?”僧曰:“香台子笑尔。”次问及元,元曰:“草贼大败。”悟曰:“有人问汝时如何?”元拟答,悟凭陵曰:“草贼大败。”元大彻,悟以拳击之。元拊掌而芺,悟曰:“汝见甚么便如此?”曰:“毒拳未报,永劫不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峨嵋人,俗姓杨,号龙岩隐者。受业于云顶山,通解禅法,复明外典。能诗文,善画山水佛僧,尤工画猫,人称猫和尚。晚多神异,往往言人心事辄符。年八十余坐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徽州歙县人,俗姓纪,号觉庵。少时每遇盛夏,辄于昏暮伏草莽中,求以身施蚊蚋者二十年。初居休宁普满寺,后住通州白狼山,时称雪山子。有《池阳百问》。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八一六六
宋无志,号商丘老人。与俞琰友善。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尼妙云,字慈室,明州(今浙江宁波)人。依清修久法师,高宗绍兴十九年(一一四九)继主清修。历慈溪南湖,退居溪口吴氏庵而卒。事见《新续高僧传四集》卷四二。
人物简介
僧宝正续传·卷第七
师出于木氏。因以名之。其远祖曰重。是为少昊之叔也(重见左传)。绝有德于民。帝嘉之。以为勾芒。使居于穷桑。爵青阳侯。自是子孙蕃衍。凡日月霜露。所至必与焉。唯穷发之北。与大瀛之间。无有也。自重生椿。椿以积庆。致长寿。或云。椿以八千岁为一春。椿生甘棠。甘棠美姿。容有干扃。召康公倚之听政。士民便之。戒以勿剪勿伐。甘棠之子曰。嘉嘉迁于鲁。主于季氏。晋韩宣子见而誉之。嘉生樗。摴生栎。二子复以朴厚致寿。栎生楠。楠生杞。楠杞俱以美材。称杷生豫章。豫章天下奇材也。登于庙堂。任重不阿。上喜之。进爵郡公。师即豫章公之子也。少而乔楚。平居正容。不与凡品争高。雅有四方之志。铜郡戚侯见而奇之曰。是子挺秀如此。其可蒙杂于众。而不自竞乎。师曰。吾祖才德之劭。称于天下。子虽荏苒。实惧厥世。弗敢失坠。其无辱子忧。戚侯喜曰。豫章公于是乎有子矣。郢人玉斧遇而叹曰。美哉请早为之所。不然难且及矣。师从而问。故玉斧曰。而君虽任栋梁之寄。然于身何益哉。易大过曰。栋桡凶。象曰。栋桡凶。不足以有辅也。而君殆桡矣。曷若避世之士哉。今子春和尚富。若遇楚灵王。剥圭宠之。不过以为戚秘而已。子盛德之后。其肯入之人之手乎。不然。虽与鲁仲尼同载以游。脱逢原壤夷俟。必命子辱之。子其甘为人使乎。师遽改容曰。若是吾将安归。玉斧曰。子闻桑门氏有德山者。天下之大有道者也。姑弃而族直。而躬黔乃服。尽锄其痈腯疣赘。予为子先。子从而见。师禀其教。就见德山。德山大悦。使立于前。为说最上乘。未几忽悟向上一句。隐密全该。虽七纵八横。了无滞碍。即以告德山。山曰。嘻子正堕吾掌握中矣。自是命师。出则偕行。坐则并榻。凡天下参徒。来见德山。必先见师。师可之。然后入德山室。山一日晚参示众云。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时有僧出礼拜。山使师验之。僧云。某甲话也未问在。山云。汝甚处人。曰。新罗。山云。未踏船舷时。木上座与你相见了也。岩头初见德山。入方丈。侧身问。是凡是圣。山以师击之。岩头便礼拜。繇是全提大用莫敢当锋。所谓把断要津不通凡圣者也。时雪峰亦在德山。因与岩头叹曰。此子不遇德山。不能荷担大事。德山不得此子。不能锻炼学者。是子与德山。其一体乎。既而雪峰宏道于闽。师往见之。复于雪峰言下。发明自己。化为龙。吞却乾坤山河大地。豁然不现。雪峰上堂曰。南山有条鳖鼻蛇。汝等诸人切须好看。云门举师掷在众前作怕势。保福出云。今日堂中大有人。丧身失命。洎佛日师往见夹山。拉师偕行。比至未升阶。便问。甚处来。曰。云居。山云。即今在什么处。曰。夹山顶上。山云。老僧行年在坎。五鬼临身。佛日遂上阶作礼。山问。阇黎与甚人同行。曰。木上座。山云。他何不来相看。曰。和尚看他有分。山云。在什么处。曰。在堂中。山即同下堂中。佛日引师于夹山面前。山云。莫从天台得来否。曰。非五岳之所生。山云。莫从须弥山得来否。曰。月宫亦不逢。山云。与么则从人得也。曰。自己尚是怨家。从人得堪作什么。山云。冷灰里忽有粒豆爆。唤维那来安排。向明窗下著。其后云门阐化于韶阳。而蹩其足。倚师尤恭。方是时。云门眼空寰海。每举宗乘定誵讹。必以师为准的。尝一日上堂曰。我共你平展。遇人识人。与么老婆说话。尚自不会。每日饱吃饭了。上来下去。觅什么碗。遮野狐队。仗向遮里。作什么。命师一时趁下。又尝示众曰。大用现前。不存轨则。有僧便问。如何是大用现前。云门举师当面曰。释迦老子你来也。其为当时诸老奉重如此。及云门去世。师知天下学者不能尽其大用。遂潜光匿曜。与世推移。莫有识师者。流及末代。释德下衰。学者以声利为怀。蔽于浮境。至有陷于非道。主者必命师以辱之。先是师在德山时。与临济金刚王齐名。厥后复有杨岐栗棘蒲。白云铁酸饀。说者以谓即师之异名。及比年海上二三道师。亦有彷佛。见师为拳头。为竹篦。为木剑者。惜其介特寡徒云。 赞曰。古德有言。出家盖大丈夫事。非公侯将相所能为。诚哉斯言也。予观豫章公之世。固荣达矣。然侧身从事。朽蠹以之及其子。裂去巾冠。跃出牢俗。致身青云。荷担列祖之道。万世仰其风规。可不谓之大丈夫也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安人。善画,效米友仁作山水,逼真,又擅写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江阳人,字季长,号丘园子。少孤,力学。喜藏书,自经史子集之外,凡奇诀要录未尝闻于人者,皆珍而收之。五十年间简册铅椠未尝离手。尝撰《太玄经义训》,未成而卒,年七十四。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邱一中,字履常,兰溪(今属浙江)人。仕至武学博士,尝添差通判江州。事见明万历《兰溪县志》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