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873,分259页显示 上一页 105 106 107 108 109 111 112 113 114 下一页
释蕴常(字 不轻 )
释蕴聪(别称 谷隐聪 蕴聪 )
释择崇(号 常庵 )
释长吉(号 梵才大师 )
释真慈(号 元庵 李 )
释真一子(别称 南岳布衣 )
释志宣(字 海印 )
释志璿( 陈 祖灯禅师 )
释智彬(号 神照大师 )
释智灯(号 祖印 )
释智通(号 法海 )
释智仙( 李 )
释智孜( 萧 )
释仲皎(字 如晦 号 闲闲庵 )
其它辞典(续上)
释允韶(号 铁鞭 )释蕴常(字 不轻 )
释蕴聪(别称 谷隐聪 蕴聪 )
释择崇(号 常庵 )
释长吉(号 梵才大师 )
释真慈(号 元庵 李 )
释真一子(别称 南岳布衣 )
释志宣(字 海印 )
释志璿( 陈 祖灯禅师 )
释智彬(号 神照大师 )
释智灯(号 祖印 )
释智通(号 法海 )
释智仙( 李 )
释智孜( 萧 )
释仲皎(字 如晦 号 闲闲庵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禅师。讳蕴聪。广州张氏子。初参百丈恒。不契。乃见首山。问劳人亲到宝山空手回时如何。山曰。家家门前火把子。言下大悟。呈偈曰。我今二十七。访道曾寻觅。今朝喜得逢。要且不相识。后住襄州谷隐山。诸方称谷隐聪云。达观颖者。其克家子也。别具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长吉,号梵才大师,住净名庵。事见《嘉定赤城志》卷二七、三五。今录诗五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真慈,号元庵,俗姓李,潼川(今四川三台)人。初依成都正法出家,后南游,依道颜禅师。住婺州智者寺。为南岳下十七世,东林道颜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二○、《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有传。今录诗三首。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真慈号元庵。潼川李氏子也。总角即慕空寂好游伽蓝。恳父母依成都之正法院圆顶受具足大小乘戒。洁肃冰雪解慧日隆。耽嗜贝文遍游讲肆。听圆觉修多罗。至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毕竟无体实同幻化。因而有省颂曰。一颗明珠。在我这里。拨著动著。放光动地。呈似诸座讲师。无能识者。归举受业师。师以狗子无佛性话诘之。慈曰。百千公案无出此颂也。师乃叱出。因而南游庐阜挂锡圆通。时卐庵为西堂为众入室。举僧问云门。拨尘见佛时如何。门曰。佛亦是尘。慈闻豁然。随声便喝。以手指胸曰。佛亦是尘。复呈颂曰。拨尘见佛佛亦是尘。问了答了直下翻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又颂尘尘三昧曰。钵里饭桶里水。别宝昆崙坐潭底。一尘尘上走须弥。明眼波斯笑弹指。笑弹指珊瑚枝上清风起。卐庵颔之。于是声扬四表道洽殊途。出主智者诲诱学者。大屠龙之手焉。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元庵。真慈者。潼州李氏子。初依成都正法出家。具戒。嗣游讲肆听圆觉。至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毕竟无体。实同幻化。因而有省。作颂曰。一颗明珠。在我这里。拨著动著。放光动地。归以呈其师。其师诘之。师曰。虽百千万亿公案。不出此颂也。其师以为不逊。乃叱去。因南游。至庐山圆通。时卐庵为西堂。为众入室。举僧问云门。拨尘见佛时如何。门云。佛亦是尘。师随声便喝。以手指胸曰。佛亦是尘。复颂曰。拨尘见佛。佛亦是尘。问了答了。直下翻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又颂尘尘三昧曰。钵里饭。桶里水。别宝昆崙坐潭底。一尘尘上走须弥。明眼波斯笑弹指。笑弹指。珊瑚枝上清风起。卐庵深肯之。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真慈,字元庵,潼州李氏子也。总角即慕空寂,好游伽蓝。恳父母,依成都之正法院圆顶,受具足,大小乘戒,洁肃冰雪,解慧日隆。耽嗜贝文,遍游讲肆,听《圆觉修多罗》,至“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毕竟无体,实同幻化。”因而有省,颂曰:“一颗明珠,在我这里。拨著动著,放光动地。”呈似诸座讲师,无能识者。归举受业师,师以狗子无佛性话诘之。慈曰:“百千公案,无出此颂也。”师乃叱出。因而南游庐阜,挂锡圆通。时卐庵为西堂,为众入室,举“僧问云门,拨尘见佛时如何?门曰:佛亦是尘。”慈闻豁然,随声便喝,以手指胸曰:“佛亦是尘。”复呈颂曰:“拨尘见佛,佛亦是尘。问了答了,直下翻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又颂尘尘三昧曰:“钵里饭,桶里水,别宝昆崙坐潭底。一尘尘上走须弥,明眼波斯笑弹指。笑弥指,珊瑚枝上清风起。”卐庵颔之。于是声扬四表,道洽殊途,出主智者,诲诱学者,大屠龙之手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志宣,字海印,真宗朝人(《剡川诗钞》卷一一)。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一一
智彬,乾道间住世,号神照大师。曾为平江府松江华严教院住持。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智灯。婺州金华人。号祖印。得法于道吾法真。为人精敏有德量。道俗拥之。出世年始立也。而匡宗植道之志。隐然尊宿自居。说法三十年。从者如云。退老等觉寺坐逝。有语录一卷。邹正言浩。序之曰。余项在中陶。尝与李涛师渊。论天下之名僧。师渊语余曰。吾所见祖师者。有道者也。蚤以机缘。为世导师。晚乃退居都城之等觉。望其容貌。如秋际木。听其解说。如夜半潮。始窃以为未始出吾宗。而终也如一苇大海。惕惕环视。莫见畔岸。后数年。复见师渊于都城。问其所谓祖印者而将访焉。则曰寂灭久矣。出其所集语录二卷。示余。余然后知师渊异时之言。尚其可以言者。祖印名字。不列传灯。始末不载传记。幸有正言数行在耳。然则正言知言。盖繇师渊知己。与祖印生气千古。噫。古德埋没者。多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其弟子智通,号法海,继主虎邱法席,既状其师行事,请铭于何安中,安中称其扶教弘道,名并其师。东坡有《遗虎邱通长老书》,知其声望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与师(了然)同参安国。有曰。智仙者。亦精心静业。临终众闻佛声沸天。天乐盈耳。可谓难兄弟也。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又智仙,姓李氏,仙居人。不乐世俗,出家游学,至天竺得三观之旨。于明义还乡,依白莲惠听讲止观,大有发明,竟嗣其席,常时系念,唯在净土,讲道十三年。西向念佛,未常少废。示微疾,易床西向,乞人诵《弥陀经》,卷未终而化。比邻能仁寺僧,闻佛声沸天,仙乐盈耳,心甚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