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873,分259页显示 上一页 103 104 105 106 107 109 110 111 112 下一页
释惟善( 惟善 号 映达磨、映达摩 )
释惟晤(字 冲晦 )
释文或(号 文宝大师 )
释文英( 苏 )
释希广(别称 广道者 )
释睎颜(字 圣徒 )
释先(号 退庵 )
释贤(号 在庵 )
释咸静( 高 号 戏鱼 )
释显彬(字 守中 周 )
释显万(字 致一 )
释行瑛( 广鉴 毛 )
释兴道(号 默庵 )
释休(号 退庵 )
其它辞典(续上)
释惟净( 光梵大师 李 )释惟善( 惟善 号 映达磨、映达摩 )
释惟晤(字 冲晦 )
释文或(号 文宝大师 )
释文英( 苏 )
释希广(别称 广道者 )
释睎颜(字 圣徒 )
释先(号 退庵 )
释贤(号 在庵 )
释咸静( 高 号 戏鱼 )
释显彬(字 守中 周 )
释显万(字 致一 )
释行瑛( 广鉴 毛 )
释兴道(号 默庵 )
释休(号 退庵 )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三
惟净,南唐吉王李从谦之子,李煜从子。幼时入经院习梵字,解五竺国梵语。太宗时度为僧,与法护同译新来诸经,任译经鸿胪少卿,赐号光梵大师。庆历中朝廷百度例务减省,知言者必乞罢译经,遂预奏乞罢。见《湘山野录》卷上,《补续高僧传》卷一。补续高僧传·译经篇
法护。中天竺国人。景德改元。赍梵筴入京。赐紫衣束帛。馆于传法院。时天息灾法贤。相继迁逝。虽译事不𥨊。而司南乏人。佥议非法护不可。遂被诏补其处。仍敕光梵大师惟净试光禄卿。同预译经。参政赵安仁等润文。礼数有加。译佛吉祥等经二百馀卷。并自太平兴国以来所翻。合经律论。共成四百十三卷。净与秘书监扬亿编次。又与安仁等。编修大藏经录。凡二十一卷。赐名大中祥符法宝录。宸裁序文。置于录首。仁宗即位。净与翰林学士夏竦。进新译经音义七十卷。净又进大藏经目录二帙。赐名天圣释教录。凡六千一百九十七卷。南海驻辇国遣使。进金叶梵经。诏法护译之。御制译经颂为赐。至和元年。敕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三藏法护。戒德高胜。可特赐六字师号。曰普明慈觉传梵大师。是时。译场久开。润文官。非位德并隆者。不得参预。如吕夷简宋绶。如富弼文彦博韩琦。皆以宰臣入选。弘阐之盛。古所未有。况梵本甚富。不容尽翻。夷简绶奉诏。续修法宝录。自祥符至景祐。已编成一百六十卷矣。至是。净上言。西土进经。新旧万轴。鸿胪之设。有费廪禄。欲乞停罢。中丞孔辅道。亦以为言。上出净疏示之。谕以先朝盛典。不可辄废。译虽不停。自是势亦少缓。不似如前之锐也。至徽宗大观中。犹有译经三藏金总持。即击磬以觉嘉州定僧者。与译语。仁义笔受。宗正南游江浙。则其译场冷淡可知矣。护终于嘉祐三年。净未详所终。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一
又同时与法护共译事者,有惟净绍德。惟净姓李氏,江南李煜之从子,太平兴国八年,奏选童子五十人学梵字,诏高品、王文寿典选政,以净等充选引见,令入经院受学。净天资颖妙,冠绝流辈,口授梵章,便解文义,岁馀度为僧,与护同译新来诸经。所译《佛说身毛喜竖经》三卷,《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即《大宝积第三金刚力士会》同本异译,分作二十五品,《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十八卷,即《大集经海慧菩萨品第五》也。又译《大乘中观释论》九卷。赐以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号为光梵大师。仁宗庆历三年,净见执政裁省译经之务,因自奏疏,乞罢,敕曰:“三圣崇奉,朕何敢罢?且琛贡所入皆异域文字,非鸿胪谁识不凡?”未几,御史中丞孔道辅等果乞罢译馆,仁宗以净疏示之,其议遂止。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三
禅师名惟善。不知何许人。住荆南福昌寺。嗣明教宽禅师。为人敬严。秘重法道。初住持时。屋庐十馀间。残僧数辈。善晨香夕灯。升座说法。如临千众。禅林受用。所宜有者。咸修备之。客至肃然加敬。十馀年而衲子方集。至百许人。善见来者。必勘验之。有僧才入方丈。画有圆相呈善。善喝曰。遮野狐精。其僧便作掷势。以脚拶之三。善曰蒿箭子。其僧礼拜。善便打。又问僧。近离甚么处。对曰。大别。曰。在大别。多少时。对曰。三年。曰。水牯使什么人作对。曰。不曾触他一粒米。曰。二时吃个什么。僧无语。善便打。又问僧。近离甚么处。对曰。安州。曰。什么物与么来也。对曰。请师辩著。曰。驴前马后汉。僧喝之。曰。驴前马后汉。又恶发作么。僧又喝。善便打。僧无语。善喝云。遮瞎驴。打杀一万个。有甚罪过。参堂去。有僧自号映达磨。才入方丈。提起坐具曰。展即遍周法界。不展即宾主不分。展即是。不展即是。善曰。汝平地吃交了也。映曰。明眼尊宿。果然有在。善便打。映曰。夺拄杖打倒和尚。莫言不道。善曰。棺木里瞠眼汉。且坐吃茶。茶罢映前白曰。适来容易触忤和尚。善曰。两重公案。罪不重科。便喝去之。又问僧。近离什么处。对曰承天。曰不涉途程。道将一句来。僧喝之。善便打。僧以坐具作摵势。善笑曰。丧车后掉药囊。又问俗士年多少。曰四十四。善曰。添一减一是多少。其人无对。善便打。乃自代云适来犹记得。问超山主。名什么。对曰。与和尚同名。善曰。回互不回互。对曰。不回互。善便打。又问僧。什么处来。对曰。远离两浙。近离鼎州。曰夏在什么处。曰德山。曰武陵溪畔。道将一句来。僧无语。乃自代曰。水到渠成。又问僧。什么处来。对曰。复州。曰什么物与么来。对曰。请和尚试辩看。曰礼拜著。僧曰喏。善曰自领出去。三门外与汝二十棒。善机锋峻。不可婴。诸方畏服法席。追还云门之风。南禅师尝曰。我与翠岩悦。在福昌时。适病寒。服药出汗。悦从禅侣遍借被。咸无焉。有纸衾者。皆以衰老。亦可数。悦太息曰。善公本色作家也。 赞曰。明教在云门。一日闻白槌曰。请师宽充典座。明教翻筋斗出众。曰。云门禅属我矣。及住持。尝自外归。首座问曰。游山不易。明教举拄杖曰。全得渠力。首座夺之。即随倒卧。首座掖起度与拄杖。明教便打曰。向道全得渠力。余尝想见其人。今观善公施为。真克家子也。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惟善。不知何许人。住荆南福昌寺。嗣明教宽禅师。为人敬严。秘重法道。初住持时。屋庐十馀间。残僧数辈。师晨香夕灯。升座说法。如临千众。禅林受用。所宜有者。咸修备之。客至肃然加敬。十馀年而衲子方集。至百许人。师见来者。必勘验之。有僧自号映达摩。才入方丈。提起坐具曰。展即遍周法界。不展即宾主不分。展即是。不展即是。师曰。汝平地吃交了也。映曰。明眼尊宿。果然有在。师便打。映曰。夺柱杖打倒和尚莫言不道。师曰。棺木里瞠眼汉。且坐吃茶。茶罢。映前白曰。适来容易触忤和尚。师曰。两重公案喝出。又问僧近离何处。曰承天。曰不涉途程道将一句来。僧喝之。师便打。僧以坐具作摵势。师笑曰。丧车后掉药囊。又问。俗士年多少。曰四十四。师曰。添一减一是多少。其人无对。师自代云。适来犹记得。又问。僧何处来。曰德山。曰武陵溪畔。道将一句来。僧无语。乃自代曰。水到渠成。师机锋峻不可婴。诸方畏服。法席追还云门之风南禅。师尝曰。我与翠岩悦。在福昌时。适病寒。服药出汗。悦从禅侣遍借被。咸无焉。有纸衾者。皆以衰老亦可数。悦太息曰。善公本色作家也。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文或,号文宝大师。事见《吟窗杂录》卷三二。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文英者。姓苏氏。泉州人。往来商成都。富钜万。留意禅悦。忽若有悟。尽捐赀。移书别妻子。祝发于嘉祐院。妻子万里。入蜀访之。师绝不复见。坚坐一室历三日。寂无人声。妻子知师志不可夺弃去。以故声望愈高。凡四坐道场。住超悟最久。超悟者。大慈三大院之一也。实承灰烬之馀。师鸠工庀徒。创建禅宇。凡为屋千楹。阐龙宫。藏贝叶。规模恢敞。气象雄特。始成而旁院复火。势且延及。师亟白府。毁正寺之三门。以绝之。请后自建。火乃止而三门复新。院始无田。师合施者金钱。且请废寺之产于官。成三百亩。以备香积。故超悟耽耽为大丛林。皆师力也。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希广。天资纯至。脱略世故。游方日。谒云盖智和尚。问兴化打克宾意旨如何。智下禅床。展两手吐舌示之。师打一坐具。智曰。此是风力所转。又问石霜琳。琳曰。汝意如何。师亦打一坐具。琳曰。好一坐具。祗是不知落处。又问真净。亦如前。净曰。他打你也打。师于言下大悟。开法瑞州九峰。衲子宗仰。有戒上座者。善医术。分卫而归。请师说法。戒出致问曰。如何是九峰境。答曰。滔滔双涧水。落落九重山。进曰。如何是境中人。答曰。长者自长。短者自短。进曰。人境已蒙师指示。向上宗乘事如何。答曰。吃得棒也未。戒作礼而退。师顾问侍者曰。适来升座。为何事。对曰。戒药王启请。师曰。金毛狮子子。出窟便咆哮。且道。金毛师子子。是阿谁。良久云。即是今晨戒药王。即下座。晚依同门友深公于宝峰。雪夜深与师拥炉谈久。潜使人撤其卧具。及就寝置而不问。须臾熟睡。鼻息如雷。其忘物忘我如此。逸人李商老。寄以诗曰。已透云庵向上关。熏炉茗碗且开颜。头颅无意扫残雪。毳衲从来著坏山。瘦节直疑青嶂立。道心长色白鸥闲。归来天末一回首。疑在孤峰烟霭间。师高风逸韵。可想而见矣。妙喜亦尝与游。从言其大槩。是智丛林。以道者目之。真名称厥实也。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睎颜。字圣徒。奉化人。教黉禅府。无不咨询。三教百家。无不综练。无畏亡。自撰塔铭。文以寄得法之意。师志气刚正。广众畏服。且文藻高妙。后进爱慕。自是名播天下。不惑之前。所寓必居记室。知命之后。所至必踞座端。诸方屡举出世。皆固辞不就。尝步菜畦。见垦掘杀伤之多。遂不复茹蔬。惟买海苔三百六十觔。日取一觔供粥饭。晚岁。自省文字馀习。无补于道。乃住桃源厉氏庵。专志念佛。一坐十年。精进不懈。谓友人张汉卿曰。净土之道。岂有一法可得。珍台宝网。迦陵频伽。此吾佛方便诱掖之法耳。但于修中。不见一法。则寂光上品。无證而證。师隐居之日。有司以免丁追。识者诮之曰。天下岂有读万卷书。为高士行。犹欲以丁钱责之耶。主司闻之。事遂已。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睎颜,字圣徒,奉化人。幼龄出家,试经得度。从久法受观法,文藻高妙,后进爱慕。晚岁自省,馀习未净,乃住桃源厉氏,专心念佛十馀年。谓人曰:“净土之道,岂有一法可得?但于修中不见一法,则寂光上品,无證而證。”题所居小轩曰“忆佛”。平生于戒律尤兢兢自持,尝步菜畦见诸虫甚微,齧蚀痕迹隐隐可辨,恐择之不精,惧伤物命,逐不茹蔬,但啖海苔以供朝夕。寂时预别道俗,沐浴焚香,西向作观,忽称佛来,合掌而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先,号退庵,历住福州大乘寺、常州华藏寺。为南岳下十六世,育王无示介谌禅师法嗣。有《华藏退庵先和尚语》一卷,收入《续古尊宿语录》卷五。事见《续藏经》总目录及《语录》。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显彬,字守中,俗姓周,安吉(今属浙江)人。住宝梵寺。清同治《湖州府志》卷九一有传。
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