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4571,分305页显示  上一页  101  102  103  104  105  107  108  109  110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金刚智(别称 跋日罗菩提 国师、国师之号 )
释辨正( 秦 )
释清虚( 唐 )
般剌密谛( 极量 别称 般剌蜜帝 )
僧爱同( 赵 )
僧法慎( 郭 )
僧玄觉(明道 真觉大师、无相大师、无相 别称 一宿觉和尚 一宿觉 )
僧智严( 尉迟 乐、乐受 金满郡公 )
本净( 世称 司空山禅师 大晓禅师 )
释正寿(试塔和尚 )
闾丘均
闾邱均
僧道氤( 长孙 )
僧礼宗( 宋 )
僧玄素(道清 世称 马祖 别称 马素 大律禅师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9—741 【介绍】: 唐僧。南天竺摩赖耶国人。属婆罗门种姓。相传本中天竺国王伊舍那靺摩第三子,为南天竺国王所遣,入唐传法。玄宗开元时入长安,译密教经典数种,大智、大慧、不空、一行等皆师事之。后至洛阳,示寂于广福寺。卒谥国师。译有《瑜珈念诵法》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华言金刚智。南印土摩剌耶国人也。摩剌耶。华言光明。其国近观音所居补陀洛伽山。故云尔。父婆罗门善五明论。建支王师事之。智甫数岁。即能日诵万言。不废忘。年十六出家。随师学于中印土那烂陀寺。修多罗阿毗昙。莫不练习。洎登戒法。遍听律部。既而诣西印土究讨小乘诸部。瑜伽三密陀罗尼门。十馀年。于是博通三藏。次东游楞伽山。历佛逝裸人等。二十馀国。开元七年。至广州。诏迎居京师之慈恩寺。徙荐福寺。至必建大曼拿罗灌顶法。度四众。大智大慧不空三师。皆行弟子礼。十九年。从驾幸洛阳。会久不雨。诏结坛祷之。于是依菩萨法在所住处。用不空钩穴地深四肘。起坛其上。绘七俱胝菩萨像。对之祀呗。期以像目开。即雨七日。炎气益炽。天无云翳。午后目开。西北风起雨大霔。飞瓦拔树。远近惊骇。而坛屋穿漏。莫知其故。或传以为龙飞去云。士庶来观。日千万辈。时上以得姓之始。崇老氏。有司希意请。凡蕃客一切并逐。报可。侍者以告。智曰。吾梵僧也。非蕃客。诏旨宁为我哉。卒不去。未几陛辞游雁门。上大惊。下握手上殿。慰问移时。有皇女。疾久不愈。迁卧咸宜外馆。闭目经旬。浃无所语。诏智授诫。因择宫中七岁女子二人。以绯缯蔽面卧地。上使牛仙童。书若敕者。焚之它处。智嘿有所诵。二女子忽能诵所焚敕语。不遗一字。顷之皇女亦起。坐上闻之。不俟仗卫驰而至。而皇女因谓上曰。冥数难移。琰摩王以陛下之德。见二女子持敕至。遂令先保母镏氏护送。随二女子归。犹获半日之活。以慰陛下。自是上加钦仰。武贵妃造金刚寿命菩萨像。河东郡王。绘毗卢遮那塔中像。皆智所戒饬也。曰庶几其延寿。二贵。人果皆不久而终。大慧禅师一行。请译灌顶诸部流通。十一年。诏于资圣寺置馆。出瑜伽念诵法二卷。七俱胝陀罗尼二卷。东印土婆罗门。大首领。直中书。伊舍罗译语。嵩岳沙门温古笔受。十八年于大荐福寺。出㬅殊室利五字心陀罗尼观自在瑜伽法要各一卷。沙门智藏译语。一行笔受。又补足旧译随求章句。二十年。于洛阳广福寺。语门人曰。白月圆时。吾当逝矣。八月既望。礼毗卢遮那佛像。绕旋七匝。还院焚香发愿。顶戴梵夹拜所译。从容付嘱。寂然而化。寿七十一。腊五十一塔于龙门伊川之右。
宋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篇第一之一
释跋日罗菩提。华言金刚智。南印度摩赖耶国人也。华言光明。其国境近观音宫殿补陀落伽山。父婆罗门善五明论。为建支王师。智生数岁日诵万言。目览心传终身无忘。年十六开悟佛理。不乐习尼揵子诸论。乃削染出家。盖宿植之力也。后随师往中印度那烂陀寺。学修多罗阿毗达磨等。洎登戒法遍听十八部律。又诣西印度学小乘诸论及瑜伽三密陀罗尼门。十馀年全通三藏。次复游师子国登楞伽山。东行佛誓裸人等二十馀国。闻脂那佛法崇盛。泛舶而来。以多难故累岁方至。开元己未岁达于广府。敕迎就慈恩寺。寻徙荐福寺。所住之刹必建大曼拿罗灌顶道场度于四众。大智大慧二禅师。不空三藏。皆行弟子之礼焉。后随驾洛阳。其年自正月不雨迨于五月。岳渎灵祠祷之无应。乃诏智结坛祈请。于是用不空钩依菩萨法。在所住处起坛。深四肘。躬绘七俱胝菩萨像。立期以开光明日定随雨焉。帝使一行禅师谨密候之。至第七日炎气爞爞天无浮翳。午后方开眉眼。即时西北风生。飞瓦拔树崩云泄雨。远近惊骇。而结坛之地穿穴其屋。洪注道场。质明京城士庶皆云。智获一龙穿屋飞去。求观其处日千万人。斯乃坛法之神验也。于时帝留心玄牝。未重空门。所司希旨奏。外国蕃僧遣令归国。行有日矣。侍者闻智。智曰。吾是梵僧且非蕃胡。不干明敕吾终不去。数日忽乘传将之雁门奉辞。帝大惊。下手诏留住。初帝之第二十五公主甚钟其爱。久疾不救。移卧于咸宜外馆。闭目不语已经旬朔。有敕令智授之戒法。此乃料其必终。故有是命。智诣彼择取宫中七岁二女子。以绯缯缠其面目卧于地。使牛仙童写敕一纸焚于他所。智以密语咒之。二女冥然诵得不遗一字。智入三摩地以不思议力令二女持敕诣琰摩王。食顷间王令公主亡保母刘氏护送公主魂随二女至。于是公主起坐开目言语如常。帝闻之不俟仗卫。驰骑往于外馆。公主奏曰。冥数难移。今王遣回略觐圣颜而已。可半日间然后长逝。自尔帝方加归仰焉。武贵妃宠异六宫。荐施宝玩。智劝贵妃急造金刚寿命菩萨像。又劝河东郡王于毗卢遮那塔中绘像。谓门人曰。此二人者寿非久矣。经数月皆如其言。凡先觉多此类也。智理无不通事无不验。经论戒律秘咒馀书。随问剖陈如钟虡受。有登其门者。智一觌其面永不忘焉。至于语默兴居凝然不改。喜怒逆顺无有异容。瞻礼者莫知津涯自然率服矣。自开元七年始届番禺。渐来神甸。广敷密藏。建曼拿罗依法制成。皆感灵瑞。沙门一行钦尚斯教。数就咨询。智一一指授曾无遗隐。一行自立坛灌顶。遵受斯法。既知利物请译流通。十一年奉敕于资圣寺翻出瑜伽念诵法二卷七俱胝陀罗尼二卷。东印度婆罗门大首领直中书伊舍罗译语。嵩岳沙门温古笔受。十八年于大荐福寺又出曼殊室利五字心陀罗尼观自在瑜伽法要各一卷。沙门智藏译语。一行笔受删缀成文。复观旧随求本中有阙章句。加之满足。智所译总持印契凡至皆验。秘密流行为其最也。两京禀学济度殊多。在家出家传之相继。二十年壬申八月既望。于洛阳广福寺命门人曰。白月圆时吾当去矣。遂礼毗卢遮那佛。旋绕七匝。退归本院焚香发愿。顶戴梵夹。并新译教法付嘱讫。寂然而化。寿七十一。腊五十一。其年十一月七日。葬于龙门南伊川之右建塔旌表。传教弟子不空奏举。敕谥国师之号。灌顶弟子中书侍郎杜鸿渐。素所归奉。述碑纪德焉。 系曰。五部曼拿罗法。摄取鬼物必附丽童男处女。去疾除祅也绝易。近世之人用是图身口之利。乃寡徵验。率为时所慢。吁正法醨薄一至于此。
神僧传·卷第七
释跋日罗菩提。华言金刚智。南印度摩赖耶国人也。生数岁日诵万言。目览心传终身不忘。年十六开悟佛理。乃削染出家。从师历游诸国。至开元中达于广府。后随驾洛阳。其年自正月不雨迨于五月。岳渎灵祠祷之无应。乃诏智结坛祈请。于是用不空钩依菩萨法。在所住处起坛。深四肘。躬绘七俱胝菩萨像。立期以开光明日定随雨焉 帝使一行禅师谨密候之。至第七日炎气爞爞(徒冬切)天无浮翳。午后方开眉眼即时西北风生。飞瓦拔树崩云泄雨。远近惊骇。而结坛之地。穿穴其屋洪注道场。质明京师一庶皆云。智获一龙穿屋飞去。求观其处日千万人。初帝之第二十五公主甚钟其爱。久疾不救移卧于咸宜外馆。闭目不语已经旬朔。有敕令智授之戒法。此乃料其必终故有是命。智诣彼择取宫中七岁二女子。以绯缯缠其面目卧于地。使牛仙童写敕一纸焚于他所。智以密语咒之。二女冥然诵得不遗一字。智入三摩地。以不思议力令二女持敕诣琰摩王。食顷间王令公主亡保母刘氏护送公主魂。随二女至。于是公主起坐开目言语如常。帝闻之不俟仗卫驰骑往于外馆。公主奏曰。冥数难移。今王遣回略觐圣颜而已。可半日间然后长逝。自尔帝方加归仰焉。武贵妃宠异六宫荐施宝玩。智劝贵妃急造金刚寿命菩萨。又劝河东郡王于毗卢遮那塔中绘像。谓门人曰。此二人者寿命非久矣。经数月皆如其言。至二十年壬申八月既望。于洛阳广福寺命门人曰。白月圆时吾当去矣。遂礼毗卢遮那佛旋绕七匝。退归本院焚香发愿。顶戴梵夹并新译教法。付嘱讫寂然而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秦,日本人。少出家。武后长安间来唐,学三论宗。善弈棋。尝出入于临淄王李隆基(即唐玄宗)藩邸,颇受恩遇。后卒于唐。《日本古典文学大系》本《怀风藻》载其事迹,并收其在唐诗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释清虚 朝代:武周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蜀之梓州慧义僧也。平生素以持诵金刚般若经为专业。常居山中。七鹿驯扰。又邻家失火。连甍接栋皆燬。而虚所在之屋。独无他。长安二年。偶游蓝田悟真寺。上方北院旧无井泉。时华严大师法藏闻虚之德。请祷泉。虚即入弥勒阁诵经。自夜达且者三。似见三玉女以刀子剜阁西北山腹地。明日掘之得泉于其处。四年坐夏少林寺。或以为山顶佛室有妖祟。尝杀人。虚治之遂已。青龙二十。诏入内祈雨。祈二七日乃得雪。上以为未称民望。使就寺佛殿内虔祷。于是虚炼一指雨大霔。指烬而复出如故。寺濒江。每水至屋辄垫溺。独虚院截然无所苦。其他异验率类此。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读诵篇第八之二
释清虚。姓唐氏。梓州人也。立性刚决桀黠难防。忽回心长诵金刚般若。三业偕齐无有懈怠。尝于山林持讽。有七鹿驯扰若倾听焉。声息而去。又邻居失火连甍灰烬。唯虚之屋飙焰飞过。略无焦灼。长安二年独游蓝田悟真寺。上方北院旧无井泉。人力不及。远取于涧。挈瓶荷瓮运致极劳。时华严大师法藏。闻虚持经灵验乃请祈泉。即入弥勒阁内焚香。经声达旦者三。忽心中似见三玉女在阁西北山腹以刀子剜地随便有水。虚熟记其处遂趋起掘之。果获甘泉。用之不竭。四年从少林寺坐夏山顶。有一佛室甚宽敞。人无敢到者。云鬼神居宅焉。尝有律师恃其戒行夜往念律。见一巨人以矛刺之。狼狈下山逡巡气绝。又持火头金刚咒僧。时所宗重。众谓之曰。君咒力无双能宿彼否。曰斯焉足惧。于是赍香火入坐持咒。俄而神出以手揽足。投之涧下。七日不语精神昏倒。虚闻之曰。下趣鬼物敢尔。即往彼如常诵经。夜闻堂东有声甚厉。即念十一面观音咒。又闻堂中似有两牛斗。佛像皆振。咒既亡效。还持本经一契。帖然相次影响皆绝。自此居者无患。神遂移去。神龙二年准诏入内祈雨。绝二七日雪降。中宗以为未济时望。令就寺更祈请。即于佛殿内精祷并炼一指。才及一宵雨周千里。指复如旧。才遇大水寺屋皆垫溺。其院无苦若无涝没。凡诸异验皆如此也。
神僧传·卷第六
释清虚。姓唐氏。梓州人也。立性刚决桀黠难防。忽回心长诵金刚般若。三业偕齐无有懈怠。尝于山林持诵。有七鹿驯扰若倾听焉。声息而去。又邻居失火连薨灰烬。唯虚之屋飙焰飞过略无焦灼。长安二年独游蓝田悟真寺上方北院。旧无井泉人力不及。远取于涧掣瓶荷瓮运致极劳。时华严大师法藏。闻虚持经灵验。乃请祈泉。即入弥勒阁内焚香经声达旦者三。忽心中似见三玉女在阁西北山腹以刀子剜地。随便有水。虚熟记其处遂趋起掘之。果获甘泉用之不竭。四年从少林寺坐夏。山顶有一佛室甚宽敞。人无敢到者。云鬼神居宅焉。尝有律师恃其戒行夜往念律。见一巨人以矛刺之。狼狈下山逡巡气绝。又持火头金刚咒僧。时所宗重。众谓之曰。君咒力无双能宿彼否。曰斯焉足惧。于是赍香火入坐持咒。俄而神出以手揽足。投之间下。七日不语精神昏倒。虚闻之曰。下趣鬼物敢尔。即往彼如常诵经。夜闻堂中似有声甚厉。即念十一面观音咒。又闻堂中似有两牛斗。佛像皆振咒既亡效。还持本经一契。帖然相次。影响皆绝。自此居者无患。神遂移去。神龙二年准诏入内祈雨。二十七日雪降。中宗以为未济时望。令就寺更祈请。即于佛殿内精祷并炼一指。才及一宵雨足千里。指复如旧才遇大水寺屋皆垫溺。其院无苦若无涝没。凡诸异验皆如此也。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极量。中印度人也。神龙元年乙巳。五月二十三日。于广州制止道场。以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循州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證义。出大佛顶如来密因脩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一年十卷。此盖灌顶部中一品也。既传译。未及进上。会其国遣使。以王命追摄。谓其擅出秘密经本故也。遂以梵本。泛舶西归。而此土所留者。独译本云。
宋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极量。中印度人也。梵名般剌蜜帝。此言极量。怀道观方随缘济物。展转游化渐达支那(印度俗呼广府为支那。名帝京为摩诃支那也)乃于广州制止道场驻锡。众知传达祈请颇多。量以利乐为心。因敷秘赜。神龙元年乙巳五月二十三日。于灌顶部中诵出一品。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译成一部十卷。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释迦稍讹。正云铄祛。此曰云峰)译语。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循州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證译。量翻传事毕。会本国王怒其擅出经本遣人追摄。泛舶西归。后因南使入京。经遂流布。有惟悫法师资中沇公。各著疏解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高僧。天水人,俗姓赵。住开业寺。中宗神龙中翻经,推为證义。义净所译诸经,同与有力焉。有《五分律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赵氏。天水人也。家世衣冠。弱龄辞俗。具戒后。以弥沙塞律。训导来学。而从之游者。偃然若风之于草。沛然若水之于壑也。昔在刘宋时。罽宾三藏觉寿。译出此律。而羯磨一卷。亦并流通。久而亡逸。不可考求。使叔季无所依据。由是同于大律之内。抄成一卷。被之行事。似为全美。神龙中。义净三藏领翻译事。诏与文纲充證义。所出诸经。与有力焉著五分律疏十卷。及终。且遗嘱西明寺玄津律师。为加润色。而安史之乱。复致泯绝。悲夫。
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爱同。俗姓赵氏。本天水人也。代袭冠冕弱龄挺拔。惠然肯来为佛家子。具戒后讲弥沙塞律。远近师禀若鳞羽宗乎鲲凤也。昔南宋朝罽宾三藏觉寿。译成此律。因出羯磨一卷。时运迁移其本零落。寻求不获学者无依。同遂于大律之内抄出羯磨一卷。彼宗学者盛传流布。被事方全。孝和之世神龙中。盛重翻宣。同与文纲等参预译场。推为證义。义净所出之经。同有力焉。著五分律疏十卷。复遗嘱西明寺玄通律师重施润色。后安史俶扰焚燎丧寺。今无类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6—748 【介绍】: 唐僧。江都人,俗姓郭。工翰墨。少誓齿空门,志不可夺。依太原寺东塔,体解律文,绝其所疑,时贤推服,有声京师。寻归居扬州龙兴寺,食不求饱,居不易坐。朝士途经者,以不践其门阈为大羞。复召至长安,房琯、崔涣等皆争与之交。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生江都之郭氏。稍具知识。即念出家。父母虽爱。不能夺也。既从瑶台成律师受具戒。旋于太原东塔寺究律藏。言入希微。理参玄要。识者推伏焉。众请任以纲领职。乃默然东归。率诵金刚般若经如意轮心咒。化乡里。诸所设施。莫克尽述。大略皆以隆显教门。敷弘法席而已。且维扬东南之冲要。朝廷土大夫。所从来往。必脩刺门下。然尤以得见为𢠢。以不得见为大辱。故黄门侍郎卢藏用退而叹曰。宇宙之内。信有高人。若太子少保陆象先。兵部尚书毕构。少府监陆馀庆。吏部郎中严挺之。河南尹崔希逸。太尉房琯中书侍郎平章事崔涣。礼部侍郎李憕。著作郎綦母潜。名士王昌龄。佥所赡奉。愿同洒扫。 天宝七载。十月十四日。晨兴盥漱。就胡床跏趺。默睹西方。既曛而灭于龙兴寺之别院。春秋八十三。夏六十二。缁素弟子北距泗沂。南踰领徼。望哭者千族。送葬者万人其得法上首。曰会稽昙一福建怀一等。树塔于城西蜀冈之原。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华。撰文勒碑。大理司直张从申书。赵郡李阳冰篆额。
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法慎。姓郭氏。江都人也。孩抱之岁誓齿空门。亲爱所钟志不可夺。从遥台成律师受具戒。依太原寺东塔体解律文绝其所疑。时贤推服。或一言曲分于象表。精理自得于环中。声振京师如晞爱日。诸寺众请纲领。乃默然而东归。既还扬都俯允郡愿恒诵金刚般若经如意轮。般若佛心我得此心。众生亦得。如意胜愿我如此愿。众生亦如。谓天台止观包一切经义。东山法门是一切佛乘。色空两亡定慧双照。不可得而称也。慎暑不摄齐。食不求饱。居不易坐。四方舍施归于大众。一身有无均于最下。朝廷之士衔命往还。路出维扬终岁百数。不践门阈以为大羞。仰承一盻如洗饥渴。慎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臣言依于忠。与人上言依于仁。与人下言依于礼。佛教儒行合而为一。学者流误。故亲校经论延来者听受。故大起僧坊将警群迷。故广图菩萨因地。善护诸命。故曲济众生寿量。以文字度人。故工于翰墨。以法皆佛法。故兼采儒流以我慢为防。故自负衣钵。以规规为任故纲正缁林。以发挥道宗。故上行恭礼。以感慕遗迹。故不远他邦。以龙象参议。故再至京国。以轨度端明。故研精律部欤。黄门侍郎卢藏用才高名重罕于推挹。一见于慎慕味循环不能离坐。退而叹曰。宇宙之内信有高人。黄门于院中置以经藏严以香灯。天地无疆像法常在。太子少保陆象先兵部尚书毕构少府监陆馀庆吏部侍郎严挺之河南尹崔希逸太尉房琯中书侍郎平章事崔涣礼部尚书李憕辞人王昌龄著作郎綦母潜佥所瞻奉愿同洒扫。感动朝宰如此。以天宝七载十月十四日。晨兴盥漱就胡床加趺。心奉西方既嚑而灭于龙兴寺别院。春秋八十三。夏六十二。缁素弟子北距泗沂南踰岭徼。望哭者千族。会葬者万人。其上首曰会稽昙一闽僧怀一南康崇睿晋陵义宣钱塘谭山寺惠鸾洛京法瑜崇元鹤林寺法励法海维扬惠凝明幽灵祐灵一等。罔不成乐说辩才入法华三昧。众所知识物之依怙。天上甘露正味调柔。人中象王利根成熟。音乐树下长流福慧之泉。雪山峰顶仰见清凉之月。金刚决定烦恼无馀优昙开敷香洁盈满。法施之恩郡居之感。哀奉色身经始灵塔于芜城西蜀冈之原。像教也幽公自幼及衰恒所亲侍。后请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华为碑纪述。大历八年癸丑十二月也。大理司直张从申书赵郡李阳冰题额其塔。亦幽公经度建塔之地。广袤如素高卑得中。周临四衢平视千里。门人环莳列柏荐以名香。其塔属会昌中例皆毁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6—714 【介绍】: 唐僧。永嘉人,字明道。俗姓戴。住温州龙兴寺。尝谒六祖慧能,问答相契,便欲辞去,慧能留住一宿,谓之一宿觉。卒谥真觉大师。有《永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5或675—713 字明道,俗姓戴,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少出家,初学天台止观之说。后至韶州谒禅宗六祖慧能,留宿一夜而悟禅法,时称一宿觉和尚。后仍归温州,住龙兴寺。卒谥无相大师。《宋高僧传》卷八、《祖堂集》卷三、《景德传灯录》卷五有传。玄觉遗作10篇,由庆州刺史魏靖辑为《永嘉集》1卷,有《大正藏》本、《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等。其中收《永嘉證道歌》,文字通俗,多用杂言,阐说禅宗学说,在唐宋两代流传甚广。《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文·卷九百十三
玄觉俗姓戴氏。永嘉人。先天元年卒。赐谥无相大师。著有永嘉集十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字明道。姓戴氏。永嘉人也。其兄宣。有名教庠中并与其二侄出家。居龙兴寺。素业定。乃于所居之寺侧。立禅室以进脩。既而因左溪朗禅师激励。与东阳策禅师同谒曹溪六祖。初到𢹂瓶锡。绕祖三匝。祖云。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行方来。生大我慢。觉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祖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觉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祖曰。如是如是。觉乃具威仪参礼。须臾即辞。祖曰。返太速乎。觉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祖曰。谁知非动。觉曰。仁者自生分别。祖曰。汝甚得无生之意。觉曰。无生岂有意耶。祖曰。无意谁当分别。觉曰。分别亦无意。祖叹曰。善哉善哉。少留一病。时谓一宿觉。自是学者辐辏。化被天下。先天二年十月十七日终。端坐如入定。寿四十九。以其年之十一月十三日。葬于西山之阳。弟子慧操慧持等慈玄寂等。嗣其化。括州刺史李邕撰文勒石。以纪行业。庆州刺史魏靖为集平生著述。以行世。后谥无相。塔号净光。
宋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玄觉。字明道。俗姓戴氏。汉末祖侃公第五燕公九代孙。讳烈。渡江乃为永嘉人也。总角出家龆年剃发。心源本净智印全文。测不可思解甚深义。我与无我恒常固知。空与不空具足皆见。既离四病亦服三衣。德水沐其身。所以清净。良药治其眼。所以光明。兄宣法师者。亦名僧也。并犹子二人并预缁伍觉本住龙兴寺。一门归信连影精勤定根确乎不移。疑树忽焉自坏都捐我相不污客尘睹其寺旁别有胜境。遂于岩下自构禅庵。沧海荡其胸。青山拱其背。蓬莱仙客岁月往还。华盖烟云晨昏交集。粤若功德成就佛宝郁兴。神钟震来妙屋化出。觉居其间也。丝不以衣耕不以食。岂伊庄子大布为裳。自有阿难甘露作饭。觉以独学孤陋三人有师。与东阳策禅师肩随游方询道。谒韶阳能禅师而得旨焉。或曰。觉振锡绕庵答对。语在别录。至若神秀门庭遐征问法。然终得心于曹溪耳。既决所疑能留一宿。号曰一宿觉。犹半遍清也。以先天二年十月十七日。于龙兴别院端坐入定。怡然不动僧侣悲号。以其年十一月十三日殡于西山之阳。春秋四十九。初觉未亡前禁足于西岩。望所住寺喟然叹曰。人物骈阗花舆蓊蔚。何用之为。其门人吴兴兴师新罗国宣师。数人同闻皆莫测之。寻而述之曰。昔有一禅师将诸弟子游赏之次。远望一山忽而唱曰。人物多矣。弟子亦不测。后匪久此师舍寿。殡所望地也。西山去寺里有馀程。送殡繁拥人物沸腾。其感动也若此。又未终前有舒雁千馀飞于寺西。侍人曰。此将何来。空中有声云。为师墓所故从海出也。弟子惠操惠特等慈玄寂。皆传师之法为时所推。后李北海邕为守括州。遂列觉行录为碑号神道焉。觉唱道著明修證悟入。庆州刺史魏靖都缉缀之号永嘉集是也。初觉与左溪朗公为道契。朗贻书招觉山栖。觉由是念朗之滞见于山。拘情于讲。回书激劝。其辞婉靡其理明白。俾其山世一如喧静互用。趣入之意暗诠于是。达者韪之。终敕谥号无相。塔曰净光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俗姓尉迟,名乐。本于阗国质子。授左领军卫大将军上柱国,封金满郡公。武周神龙二年奏请以所居宅为寺,又乞舍官入道。译有《生无边法门陀罗尼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于阗国质子也。冒姓尉迟。名乐受。隶鸿胪寺。授左领军卫大将军。上柱国。封金满郡公。性聪锐。每思脱屣尘累。神龙二年五月。疏乞以所居宅为寺。诏允之。赐额奉恩。景龙元年。十一月五日。中宗诞节也。因剃染以祝寿。诏就寺翻译诸经成部。严有力焉。又重出生无边法门陀罗尼经。后行头陀于石鳖谷。充上座于终南山。至相寺。
宋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篇第一之三
释智严。姓尉迟氏。本于阗国质子也。名乐。受性聪利。隶鸿胪寺授左领军卫大将军上柱国封金满郡公。而深患尘劳唯思脱屣。神龙二年五月奏乞以所居宅为寺。敕允。题榜曰奉恩是也。相次乞舍官入道。十一月二十四日。墨制听许。景龙元年十一月五日。孝和帝诞节剃染。寻奉敕于此寺翻经多證梵文。诸经成部严有力焉。严重译出生无边法门陀罗尼经。后于石鳖谷行头陀法。又充终南山至相寺上座。体道用和率从清谨。不知其终。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7—761 俗姓张,绛州(今山西新绛)人,一作东平(今山东郓城)人。年幼出家,后嗣六祖慧能。玄宗开元初住南岳司空山无相寺,世称司空山禅师。天宝三载(744)应召入长安。次年与两街名僧辩说禅理,应对从容,大阐南宗禅法。卒谥大晓禅师。《祖堂集》卷三、《宋高僧传》卷八、《景德传灯录》卷五有传,后二书存其诗偈7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姓张氏。东平人。少究空寂学。节操尤孤特。造曹溪见能禅师。平日疑滞。为之释然。开元初。遁居南岳司空山。践履弗易测识。而迹亦未尝混朝市。天宝中。内侍杨光庭。因采药见之。问曰。弟子性识昏昧。未审佛之与道。其义云何。净曰。若欲求佛。即心是佛。若欲求道。无心是道。问曰。云何即心是佛。净曰。佛因心悟。心以佛彰。若悟无心。佛亦无有。问曰。云何无心是道。净曰。道本无心。无心是道。若了无心。无心即道。光庭作礼信受。既回阙。具以山中问答奏闻。上敕光庭。诏净至京师。仍先馆置于白莲亭。趣召两街三学诸德。及太平寺远法师等。举扬佛法。上临听。是日净升高座。詶挹来问。在彼者常不足。在我者常有馀。雍容和缓。举措自然。众叹服。上元二年五月归寂。寿九十五。谥大晓禅师。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夙游禅社。见南塔慥公有开解。随慥住汉东山光寺。谯王重福者。中宗次子也。尤敬事慥。预为慥造塔。高七十尺。及慥疾笃。王使问孰可以继者。慥答以寿可。于是召寿至。寿即白慥。请试塔。乃入塔跏趺坐而逝。世因号寿为试塔和尚。王闻而叹赏。寻别造塔以遗慥。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遗身篇第七
释正寿者。不知何许人也。风仪峻整节概高强。肩锡曳囊宗师皆谒。然以因缘相扣附丽有归。于南塔慥禅师门。决开疑网。密修资益。后寿杜默于随部山寺。人皆不识。时谯王重福者。中宗次子也。神龙初韦庶人谮云。与张易之兄弟构成重润之罪。迁均州刺史。密加防守不听视事。韦后临朝添兵士捍卫。及韦氏被诛睿宗即位。转集州刺史未行。然忽忽不乐。而归心于慥禅师。为其造生藏塔。举高七十尺。极为宏壮。于时慥师疾已危笃。谯王使问师后孰继高躅。慥曰。贫道有正寿在。王问。诸僧谁为正寿。或曰。和尚有弟子在山光迹韬晦。王遣使召到。寿白慥师曰。喜王为檀越。其塔已成。某欲为先试得否慥曰。善为否试。是时寿摄衣合掌入塔敛容瞑目。结加趺坐便即灭度。全身不散。时号为试塔和尚。谯王闻已叹嗟终日。曰弟子犹尔。乃别议改图。为慥禅师营构焉。 系曰。先人有夺人之心。寿公先其慥矣。夫直往者必能径来也。业累弗羁樊笼弗罩。脱羁开罩生死自由。既然自由已跻果位矣。俗谛观之寿公出蓝之青也矣。而能乘心矫迹出其师之前。一日千里。其是之谓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益州成都人。以文章著称。中宗景龙中,为安乐公主所荐,起家拜太常博士。公主被诛,均坐贬循州司仓,卒。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中宗景龙中为安乐公主所荐,拜太常博士。四年(710),安乐公主被诛,坐贬循州司仓,卒。事迹见《旧唐书·陈子昂传》。均能文善诗,以文章著称,与杜审言齐名(见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旧唐书·经籍志下》著录《间丘均集》30卷,《新唐书·艺文志四》作2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全唐诗补逸
闾丘均,益州成都人。补诗一首。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七
均。益州成都人。景龙中为安乐公主所荐。起家拜太常博士。公主被诛。坐贬循州司仓卒。
僧道氤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8—740 【介绍】: 唐僧。长安高陵人,俗姓长孙。初登进士第,后出家,从慎言法师学,博通内外,善属文。随玄宗至洛,时大建论场,推登首座,诸师皆为屈伏。有《对御论衡》、《唯识疏》、《法华经疏》、《御注金刚经疏》等。
全唐文·卷九百十四
道氤俗姓长孙氏。长安高陵人。父容殿中侍御史。氤少擢进士第。后遇梵僧。心愿出家。事京师招福寺慎言律师为师。元宗幸洛。敕与良秀法修随驾。开元二十八年卒。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生长安高陵之长孙氏。父容殿中侍御史。母马氏梦五色云覆顶。而娠。逮娩香气芬复。童稚俊秀。学成中进士科。亲里被荣耀。尝有梵僧。分卫过其门。饭已欲去。顾曰。已暮。因留宿。晤语至夜分。梵僧多称道出家功德。及晓辞行。未远即不见。氤由是无仕宦心。遂事京邑招福寺慎言律师为弟子。而薙染焉。登具后。勇习经论。先是兴善寺复礼法师。善属文。使为西方赞。以验其才力。辞丽意真。读者若身生净域。而目接尊容也。礼师顾左右。叹赏久之。且宣言于众。以为氤之论议。诚不可及。上闻诏与良秀法修。随驾幸洛阳。俄述净业障经疏。疏成。御史李竫请。于天宫寺开演。时一行禅师奏。建论场于福先寺。召集天下英髦之士。学兼内外者。竖立瑜伽唯识因明百法等。论诸大义宗。以示佛法之盛。于是众共推氤。首升座。而六科之辩。卒皆屈伏。一行叹而谓其人曰。法有所凭。吾死亦足矣。既而驾还。诏扈从如初。适得小疾表辞。帝遣中使赐方药。诏曰。法师服食此方并药。所患必痊。愈早来西京相见也。其顾遇若此。属一行迁化。葬蓝田铜人原。送者自东宫已下。京官九品以上。与士庶男女。无虑数万人。诏设斋。氤作表白法事。宰相张燕公说独趋前执氤手曰。释门后彦。寓内罕俦。幸为我录向所作悼文。以重箧笥。 开元十八年。诏于华萼楼。定二教优劣。道士尹谦。对语失次。论宗乖舛。诏赐氤绢五百疋。用旌其能。帝注金刚经。至若有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乃至罪业消灭。则获阿耨菩提。终疑其谬。而未遽下笔。遂诏问氤。氤对以为佛力经力。十圣三贤。亦莫之测。陛下曩于般若会中。闻薰不一。更沈注想。自发现行。帝豁然悟入。氤且为疏之。以讲青龙西明崇福三寺。皆用香泥。筑讲堂地。士之执新疏而听者。日盈千数。著对御论衡一卷。大乘法门五卷。名教并信法仪各一卷。唯识疏六卷。法华经疏六卷。御注金刚经疏六卷。二十八年七月十六日。终有遗表进呈。帝遣内给事贾文镶。宣诏吊慰。赠帛五十疋。以助安厝。寿七十三。僧腊五十三。以其年八月十三日。葬于终南山逍遥园侧。
宋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道氤。俗姓长孙。长安高陵人也。父容殿中侍御史。母马氏梦五色云覆顶。因有娠焉。母常听讲读大乘经晓夜不辍。意行太任之胎教也。逮乎诞弥异香芬馥。成于童稚。神气俊秀学问详明。应进士科一举擢第。名喧曰下。才调清奇荣耀亲里。后有梵僧扣门分卫。饭讫愿寓宵宿。氤接之谈话。言皆诣理。梵僧称叹。明晓辞诀方出门。闪然不见。氤由此无调选之心矣。乞愿出家。将知良珠度寸。虽有百仞之水不能掩其云也。何君亲而能阻入道之猛别心焉。乃礼京招福寺慎言律师为师。请益无替。及登戒法旋学律科。又隶经论。如是内外偕通矣。时有兴善寺复礼法师善属文。谓氤曰籍汝少俊可为余造西方赞一本。遂襞纸援毫略不停缀。斯须已就。其辞典丽。清净佛国境物庄严。临文若现前矣。礼师读讫顾左右诸德曰。奇才秀句吾辈莫能测也。自后服膺窗案昼夜精励。辩给难詶善于立破。礼师仰其风规。尝于稠人广众中宣言曰。氤之论端势若泉涌。从此闻天供奉朝廷。玄宗幸雒。敕与良秀法修随驾。御史李竫同请氤于天宫寺讲净业障经。其疏亦氤之著述也。时一行禅师国之师匠。过虑将来佛法谁堪捍禦谁可阐扬。奏召天下英髦学兼内外者。集于洛京福先寺。大建论场。氤为众推许。乃首登座于瑜伽唯识因明百法等论。竖立大义六科。敌论诸师茫然屈伏。一行惊异曰。大法梁栋伊人应焉。余心有凭。死亦足矣。及乎大驾西还敕令扈从。乃有小疾上表。帝降中使赐药并方诏曰。法师将息。朕此药并方甚好。服食必差。所患痊愈早来西京。其顾遇也若此。仍属此际一行迁神。敕令东宫已下京官九品已上并送至铜人原蓝田设斋。推氤表白。法事方毕。宰相张燕公说执氤手曰。释门俊彦宇内罕匹。幸附口录向所导文一本置于箧笥。由是其文流行天下也。开元十八年于花萼楼对御定二教优劣。氤雄论奋发河倾海注。道士尹谦对答失次。理屈辞殚论宗乖舛。帝再三叹羡。诏赐绢伍伯匹用充法施。别集对御论衡一本盛传于代。后撰大乘法宝五门名教并信法仪各一卷唯识疏六卷法华经疏六卷御注金刚经疏六卷。初玄宗注经。至若有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乃至罪业则为消灭。虽提兔翰颇见狐疑。虑贻谬解之愆或作馀师之义。遂诏氤决择经之功力剖判是非。奏曰。佛力经力十圣三贤亦不可测。陛下曩于般若会中闻熏不一。更沈注想自发现行。帝于是豁然若忆畴昔。下笔不休终无滞碍也。续宣氤造疏矣。四海向风学徒鳞萃。于青龙寺执新疏。听者数盈千计。至于西明崇福二寺。讲堂悉用香泥。筑自水际至于土面。庄严之盛京中甲焉。开元二十八年有疾将终。遣门弟子赍遗表云。某末品轻生虚均雨露。得陪缁伍许自精修。虽常袒右肩无施举袂之役。而执锡舒步得蠲负载之劳。属以时畅玄功德扬真化。不谓勤劬慕学造次养生。今月十六日苦肠忽加汤药无救。泉门自掩安沐尧风。夜台一归宁逢舜日。有定瘗于苍陇。无再谒于丹墀云。时帝览恻怛。遣中使内给事贾文瑰。将绢五十匹就院吊赠宣口敕。奉问氤弟子等。适闻法师迁神寂灭。痛惜良深。未审拟于何处安厝。赐到绢帛等。圣恩追悼。生荣死哀光于僧伍。俗寿七十三。僧腊五十三。以其年秋八月十二日葬于终南山阴逍遥园侧。白塔存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会稽人,俗姓宋。闻长寿寺和尚通达禅观,往叩其关,学习之心,未尝少懈,遂多通解。郑卿典郡,闻其盛名,致疏往请,确然拒而不见。卒年七十九。有《涅槃经注》。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姓宋氏。会稽人也。少出家。依长寿寺和尚。习禅观。长寿推许之。后注涅槃经八十卷。时郑卿尚书方领郡事。致疏请开演。拒不肯往。景龙二年。御史大夫冯思暴亡而苏曰。始遥见钜树。枝柯繁茂。可荫数亩。有二童子。手持簿引至其地。按覆罪愆。曰判官厅也。会旧相识张思义居判官旁。招手呼曰。吾是汝舅为洛阳仓吏。而长官越格诬杀之。今以假贷太平寺钱。反油面故。未脱放。汝所坐者无他。但尝于天后宫中乱越耳。苟能造涅槃经铸钟可也。张且引冯巡视诸司轻重生处。临行嘱之曰。涅槃经必得礼宗大师所传于天台者。此经盖为善神所呵护。而功德之多在他经无与为比。又曰人生阎浮。不脩功德可怜哉。且曰吾家洛城道光坊内。十字街第三。宅有池亭竹树之观。幸为我问妻子安否也。既而冯求善本。未能遽得。复入冥立限毕功乃已。自尔住世四十八年宗之住世则九十七年也。
宋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礼宗。俗姓宋。会稽人也。道气酋壮志求玄微。愿遂出尘决除鞅绊。闻长寿寺和尚通达禅观。往叩其关。学习之心未尝少懈。师诲之曰。汝之出尘有大利益。可谓良玉度尺。虽有十仞之土不能掩其光矣。乃奋藻摅华注涅槃经。怀铅握椠周于二载挫锐解纷怡然理顺。遂成夹注八十卷焉。及郑卿尚书典郡。闻其盛名致疏往请。确然拒而不赴。景龙二年有御史大夫冯思。忽尔暴终入一处。有二童子持簿领冯。庭对判官厅。按覆罪愆。令望彼巨树。枝柯可覆数亩。判官身旁旧识者张思义。招手呼冯曰。吾是汝舅。曾为洛阳仓吏。被长官越格诬杀。兼假贷太平寺中钱及油面。于今未脱。汝所坐者不合于天后宫中乱越致此暴卒。可发愿造涅槃经铸钟。登即关奏判放却还人世。临行张语冯曰。在阎浮一日造功德得福无量。胡忍一生不修功德耶。此涅槃经者礼宗大师注解。从天台传授。每有善神守护。时张差押冯往诸司考校轻重生处。嘱之曰。汝去洛城道光坊内十字街第三宅。是吾家。家有池亭竹树。为问妻儿安否。冯起寻经本未获而又死。经三日立限。归写经铸钟。工毕冯在世得四十八年终。宗亡春秋九十七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8—752 【介绍】: 唐僧。润州延陵人,字道清。俗姓马,人称马祖,或称马素。武周如意年间出家江宁长寿寺,晚年居润州幽栖寺。伏形苦节,无喜无怒,时人目为婴儿行菩萨。扬州与京口道俗争迎致之。文宗大和时追谥大律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字道清。润之延陵马氏子也。如意中。以制恩得度。隶名江宁长寿寺既进具。操行愈益奋厉。晚年入事威禅师于青山之幽禅寺。遂蒙印莂。自是劬躬苦志。交养恬和。外不为寒暑饥渴所变。内不为冤亲荣辱所移。识者以为行婴儿行。世因号之婴儿行菩萨焉。开元中。京口牧韦铣遣沙门僧汪。迎居鹤林寺素每衲衣坐床上。虽见贵显。略不为动而瞻礼。者充塞。尝躬赴一屠家请。众骇异。素曰佛性是同。无生岂别。苟可度者。吾即度之天宝初。将应吴越命。扬州沙门希玄夜半窃之。以往江北。涛波淼然。月黑难济。持舟待风。俄有白光。引棹登岸。乃灭倾城迎谒。津所车马繁拥。不避涂潦。捐金掷币。施予山积。素一不介意。悉以为悲田之费。时李憕以礼部尚书牧扬尤加礼。敬。已而京口移牒邀还二郡道俗纷诤莫决。其德之感物类如此。天宝十一载。十一月十一日。中夜趺坐而化。寿八十五。以其月二十一日。奉全身塔于黄鹤山西。所居之地方伯邑宰。率哀悼。执心丧之礼者。袂相属嗣法弟子法鉴法钦别有传。菩萨戒弟子。吏部尚书齐潮广州都督梁卿润州刺史徐峤京兆韦昭理给事中韩赏御史中丞李丹礼部尚书崔令钦大和间。追谥大津禅师塔号大宝杭。
宋高僧传·卷第九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玄素。字道清。俗姓马氏。润州延陵人也。生有异度幼而深仁。乳育安静髫龀希尚求归释门。父母从之出依净域。以如意年中始奉制度。隶名于江宁长寿寺。进具已后戒光腾烛定水澄涟。思入玄微行逾人表。既解色空常慕宗匠。晚年乃南入青山幽栖寺。因事威禅师。躬历弥载撞钟大鸣。威诲以胜法。得其不刊之旨。从是伏形苦节交养恬和。败纳衬身寒暑不易。贵贱怨亲曾无喜愠。时目之为婴儿行菩萨。道业既高人希瞻礼。开元年中僧汪密请至京口。郡牧韦铣屈居鹤林。四部归诚充塞寺宇。素纳衣空床未尝出户王侯稽首。不为动摇。顾世名利犹如幻焉。忽于一日有屠者来礼谒。自生感悟忏悔先罪。求请素明中应供。乃欣然受之降诣其舍。士庶惊骇咸称异哉。素曰。佛性是同无生岂别。但可度者吾其度之。何异之有。天宝之初吴越瞻仰如想下生。杨州僧希玄请至江北。窃而宵遁。黑月难济。江波淼然。持舟拟风。俄顷有白光一道。引棹直渡通波获全。楚人相庆佛日再耀。倾州奔赴会于津所。人物拒道间无立位。解衣投施积若山丘。略不干其怀抱。令悉充悲田之费礼部尚书李憕为杨州牧。斋心虔虔二时瞻近。未几而京口道俗思渴法音。仍移牒渡江再请还郡。二处纷诤莫决所从。李时谓人曰。本期奉道反成爱憎。因任从所请却归南郡。其感物慕德罕有与伦。以天宝十一载十一月十一日中夜无疾而化。春秋八十有五。哀感人伦恸彻城市。以其月二十一日奉全身建塔于黄鹤山西所住之地。方伯邑宰尽执丧师之礼。率众申哀江湖震响。素往于寺内坐禅之所。高松偃覆如盖。及移他树还互如前。又当舍寿之夕。房前双桐无故自枯。识者以为双林之变。但真乘妙理绝相难思。嘉瑞灵祥应感必有。经云。随缘赴感即其事也。有门弟子法鉴及吴中法钦。此二大士重光道原佥具别传。受菩萨戒弟子吏部侍郎齐浣广州都督粱卿润州刺史徐峤京兆韦昭理给事中韩赏御史中丞李丹礼部崔令钦 并道流人望咸款师资。亦尝问道于径山。犹乐正子春于夫子。洗心瞻仰天汉弥高。水鉴明心悟深者众矣。洎太和中。远慕遗风高其令德。追谥大律禅师。太和大宝杭之塔。后人多以俗氏召之曰马祖。或以姓名兼称曰马素是也。 系曰。弥天以出家子咸姓释氏。悬合后到阿含经。可不务乎。素师以俗姓呼之。必有由矣。噫繁盛法嗣犹不能遏此讹称。则知素师名翼一飞四海仰止。故登俗域今警将来。宜正名也。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字道清。姓马。润州延陵人。生有异度。求归释门。父母从之。出依净域。以如意年中。始奉制度。𨽻名于江宁长寿寺进具。晚年乃南入青山幽栖寺。因事威禅师。伏形苦节。寒暑不易。贵贱怨亲。曾无喜愠。时目之为婴儿。行菩萨道王侯稽首。不为动摇。顾世名利。犹如幻焉。忽一日。有屠者来礼谒。自生感悟。忏悔先罪。求请素明中应供。乃欣然受之。降诣其舍。士庶惊骇称异。素曰。佛性是同。无生岂别。但可度者。吾其度之。何异之有。天宝之初。吴越瞻仰。如想下生。杨州僧希玄。请至江北。窃而宵遁。黑月难济。江波淼然。持舟拟风。俄顷有白光一道。引棹直渡。通波获全。楚人相庆。佛日再辉。倾州奔赴。会于津所。人物拒道。间无立位。解衣投施。积若山丘。略不干其怀抱。令悉充悲田之费。